靈山,準提的神情看起來無比嚴肅。
“師兄,這通天竟將自創大道這條路走到了圓滿,還凝聚了類似於時間長河的劍之長河,這對我們西方教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接引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道:“師弟此言差矣!劍之大道確實玄妙,混元大羅金仙論戰力也要壓同階的聖人一頭。
但師弟你彆忘了,此時的通天僅僅隻有混元大羅金仙一重天的修為,借助劍之長河最多應付聖人四重天,而元始與天道借力可是能擁有聖人五重天的戰力。
聖人五重天和聖人四重天一個境界的差距,卻是天差地彆,通天此時自斬聖位無異於是自絕退路,截教弟子這次封神量劫怕是危險了。”
聽完接引的話,準提眼前一亮,他怎麼就沒想到呢!
自創大道證道也要從混元大羅金仙一重天開始慢慢修煉,眼下距離封神量劫正式開啟隻剩下千年左右的時間了,千年時光通天能修煉到什麼程度?頂天了就是穩固一下境界吧?
這樣的話,截教麵對闡教時,天然便處於劣勢,以元始天尊護短的程度,一旦弟子打不過,他肯定會明裡暗裡幫忙的,他們西方教就有渾水摸魚的機會了。
截教的弟子中可是有不少良才美玉的,這些人都和他們西方教有緣,若是能渡化一些過來,何愁西方教不興?
玉虛宮中,元始也有類似的想法。
通天剛證道之時,元始天尊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裡,直到通天凝聚出了劍之長河,元始天尊才從通天身上感覺到了一絲威脅。
但也僅此而已了,元始天尊自信此時的通天絕對不是他的對手,這樣闡教在麵對截教的時候就有足夠的底氣了。
通天的那些弟子,一個個都是濕生卵化,被毛戴角之輩,皆能拿來填榜平息此次量劫。
元始天尊都想好了,封神量劫之時,最多對其四大親傳手下留情,剩下的弟子隻要入劫,他都會將其送入封神榜。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有飛熊之相的封神命定之人落在了西方教手中。
“元始,你來一趟紫霄宮。”元始天尊耳邊突然響起了天道鴻鈞的聲音。
元始天尊立馬點頭應是,他交代了一聲白鶴童子後,直接飛去了紫霄宮。
紫霄宮中,天道鴻鈞感知到元始已在宮外,拂塵一揮,大門隨之打開,元始天尊進到紫霄宮,對天道鴻鈞躬身行禮:“見過老師。”
“不必多禮,坐吧!”
“謝老師。”
元始入座後,天道鴻鈞繼續說道:“元始,你是吾最看重的弟子,你的闡教一直以來都是順天而行,此次封神量劫乃是你闡教的大機緣,吾叫你過來就是想給你透露一絲天機。”
“還請老師明示。”
“身具飛熊之相的天命之子並非隻有一人。”
元始聞言大喜過望,這個消息對他來說可真是及時雨!
還有一個飛熊之相的天命之子,那西方教那個豹子精就不必理會了!
“再有就是,元始,你的弟子南極仙翁乃是命定的南極長生大帝,隻要封神量劫中你闡教能勝,南極長生大帝的果位,鴻蒙紫氣便都是你闡教的了。”
“老師放心,吾闡教一定會全力以赴的。”
百年之後,通天閉關結束了,他將之前未曾完全吸收煉化的大道功德徹底消化,修為徹底穩固,還有所突破來到了混元大羅金仙一重天後期。
通天出關之後,給截教的弟子們講道百年,然後便去往了瀛洲仙島拜訪白璟。
白璟的本體正在時間場域中閉關,由十二品造化白蓮的化身接待了通天。
“白璟道友,之前渡劫多虧道友出手相助,日後道友若有差遣,儘管說來,吾必全力以赴。”說完通天對著白璟的化身行了一個大禮。
白璟笑著擺了擺手道:“道友不必客氣,聖蓮教與截教已然結盟,吾自不會坐視不理。
道友此次得證混元大羅金仙算是徹底擺脫了天道掣肘,有一層開天功德護體,道友在這洪荒也算是真正逍遙自在了,恭喜道友。”
通天聞言露出了笑容,自十五個元會前,他與大兄,二兄一起借鴻蒙紫氣成聖之後,通天就一直認為自己的道未曾圓滿。
他覺得借鴻蒙紫氣成聖並不是他應該走的路,因此這麼多年通天一直在謀求超脫。
而自創劍之大道就是通天選擇的路。
前後曆經十五個元會,通天終於將劍之大道推演至圓滿,並借此證得混元大羅金仙,正如白璟所說此時的他才算是真正逍遙自在了。
但通天也清楚,他的證道對於截教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之前的通天可是有聖人四重天巔峰的境界,隻差一個契機便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達到聖人五重天,邁入全新的境界。
那時的通天毫無疑問擁有碾壓元始天尊的力量。
此時的通天其實也是不懼元始天尊的,劍之大道本就主殺伐,真刀真槍的打起來,通天自信他借助劍之長河絕對不弱於元始天尊。
但元始天尊能與天道借力,一旦元始天尊借力,就能擁有聖人五重天的威能,聖人五重天就是一個全新的大境界了,這時候的通天就絕對不是元始天尊的對手了,即便提前布下劍陣,也最多隻能壓製元始。
通天對自己的二兄還是很了解的,一旦他的親傳弟子有危險,自己這個二兄定然不會袖手旁觀,即便有天地人三道的禁令,他也會出手。
所以通天很確定自己會在封神量劫中對上元始天尊。
白璟自然也知道通天的顧慮,他右手一翻一塊陣盤出現在了他的手中。
“通天道友,這塊陣盤中有一道法陣名喚時間場域,對聖人也有效果,將法陣布置在道友閉關之所,一日可頂外界一年。
道友本就有聖人四重天巔峰的修為,對天地大道的感悟應當也不差,借此陣盤道友應該能在短時間將境界提上去,到了混元大羅三重天,道友應當就不懼元始了。”
通天聞言眼前一亮,他沒想到白璟竟還掌握了時間大道,能用時間大道布置出這種場域,白璟對時間大道的感悟至少也在七成以上了。
“白璟道友還真是深藏不露啊!”通天感歎道。
白璟化身笑了笑沒有接話。
通天得了陣盤之後心中的石頭算是落地了,他與白璟化身交流了一番自己的劍之大道後便轉身離開了。
眼下距離封神量劫開啟不過7,800年時間了,通天要抓緊時間閉關,儘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境界,這樣才能護住截教弟子。
視線來到朝歌城中。
這年聞仲等到了他命定的君主文丁,開始出山輔佐文丁。
未入朝堂前,聞仲仙道修為在進入朝歌城後,就會被人道之力狠狠壓製。
入朝為官之後,聞仲修為不但未被壓製,還可以借助商朝的氣運修煉,修行速度也會因此加快不少。
隻不過金靈早有囑托,人道氣運雖好,但是最易沾染因果,故入朝後聞仲仙道修為不顯,平時勤修武道。
文丁見聞仲武道修為高超,遂委以重任,聞仲同時手握天下兵馬大權。
文丁在位期間,對內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整頓吏治,清除貪官汙吏,選拔賢能之士為官,推行輕徭薄賦之策,減輕百姓負擔,鼓勵百姓耕種;同時加強軍事建設,訓練士兵,打造兵器。
對外,聞仲對不安定的諸侯進行征伐,他率領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隻可惜,文丁雖為人主,卻無修為在身,他也是曆代人皇之中,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沒有修行資質的凡人。
既是凡人,就難逃生老病死,即便有延壽續命的靈藥,文丁前後不過活了300歲便去世了。
其子帝乙在聞仲的輔佐下即位。
帝乙對聞仲更是倚重,在君臣二人的努力下,商朝國力恢複到頂峰,八百諸侯來朝。
帝乙有三子,其中三子殷壽為嫡子。殷壽自小力大無窮,頗具雄主之資。帝乙見此,心中歡喜,遂任命聞仲為少師,負責教導殷壽及殷商姻親貴族嫡係子孫黃飛虎。
作為老師,他對殷壽與黃飛虎要求極為嚴格,傳授二人武道之時,一絲不苟。若二人稍有鬆懈,便會被聞仲狠狠訓斥。
特彆是殷壽從小頑皮,在聞仲的嚴厲教導下,可謂是從小被揍到大。聞仲對殷壽來說,亦師亦父,對聞仲的畏懼之心,可謂刻到了骨子裡。
帝乙比其父文丁要好一些,他是有修行的資質,但資質並不高,隻有煉氣化神的修為,他在位500多年,也感覺到了大限將至。
此時的帝乙還未立下太子。
這日帝乙在禦花園中與三個兒子一同賞花。
路過飛雲閣時,閣中突然塌了一根大梁,好在此時殷壽展現出驚人的力量,竟然托住大梁將其換好。
帝乙見狀遂下定決心立殷壽為太子。
冊立太子不過數年時間,帝乙的身體就徹底垮了。
彌留之際,帝乙將聞仲召至榻前。
帝乙命人取出了他親自監督打造的金鞭,此鞭金光熠熠,大商氣運和人道之力在其中流轉其中。
帝乙緩緩開口道:“聞卿家,此打王金鞭,上可打無道昏君,下可懲奸佞之臣。吾今將大商江山托付於你,望你輔佐新君,保我大商社稷永固。”
聞仲跪地受命,紅著眼睛接過金鞭,誓要守護大商,不負帝乙所托。
帝乙這下再無牽掛了,有聞仲在他很放心。
翌日,帝乙駕崩,殷壽於靈前繼位,被立為大商之主,號帝辛。
帝辛即位後,聞仲為太師,此刻聞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文為百官之首,武掌天下兵事。
在聞仲的扶持下,大商國力達至鼎盛,依舊是萬邦來朝之繁榮氣象,朝堂之上,文昌武勝。
文臣方麵,有首相商容,亞相比乾等忠良之士。
商容睿智沉穩,每有大事,必深思熟慮而後言,為大商出謀劃策,儘心儘力。
比乾忠肝義膽,有七竅玲瓏心,能洞察人心善惡,為大商社稷殫精竭慮。
武將方麵,有武成王黃飛虎,其率領黃家軍,鎮守朝歌,保境安民。
此外,還有聞仲結識的奇人異士,召來為官,其中包括有從東海召來的小弟魔家四將等等。各奇人異士駐守邊關,保大商江山安穩。
在帝辛的統治下,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方的蠻夷拱手臣服,八方的賓客前來歸順。
整個大商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帝辛繼位的第七年,就在這一片盛世光景中,北海的袁福通卻帶著七十二路諸侯起兵反叛。
北海之地,本就神秘莫測,多有妖魔潛藏,北海深處為北冥,眾多妖族投身在妖師鯤鵬門下。
一些妖族不甘寂寞,眼饞人族氣運,妄圖通過掌控北海,進而染指商朝天下。他們暗中蠱惑袁福通,許以強大的力量和無儘的財富。
袁福通本就野心勃勃,在妖族的煽動下,終於決定帶領七十二路諸侯起兵反叛。
聞太師得知北海叛亂,深知此事重大,若不及時平叛,大商社稷將危。
聞仲當即點齊兵馬,準備遠征北海。
臨行前,聞仲不忘囑咐帝辛:“大王,北海叛亂,局勢危急。吾此去平叛,期間大王當多聽大臣意見,善理朝政,保大商安穩。”
帝辛道:“太師放心,孤王必遵太師之言。”
眾大臣齊聲高呼:“祝太師旗開得勝,早日凱旋歸來……”聲音響徹朝堂,久久回蕩。
聞仲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向北海進發。
這一幕自然是瞞不過一直在關注朝歌的各大聖人教派的注意。
之前大商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人道氣運如此興盛,實在看不出有亡國之相。
就連一向順天而行的元始天尊都有些拿不準,直到此時北海出現叛亂,連帶著大商氣運也開始動搖,甚至影響到了人道氣運。
目睹了這一幕的眾聖自然明白了,這次北海叛亂就是大商開始走下坡路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