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範永鬥是一個聰明人呢。可惜的是,現在的王登庫早就被眼前可以得到的利益給迷花了雙眼,他是不會在聽信彆人的勸說。而這正是朱常武所需要的,一個不能團結的走私商隊,帶來的危害就會更小,能給敵人提供的物資就會更少,這將更有利於自己帶著大軍滅掉他們。
大明京師,朱常武這段時間很是繁忙。
大明研究院內,朱常武再一次搖了搖頭,將手中那一把用力一抓,變成了一堆鬆散之物的餅乾放到了一旁的碟子裡。“還是不行,緊湊度不夠,還是要調整壓縮機。”
高得節那邊,還有其它幾個出去拉練的將軍,已經把製約騎兵發展的各種問題反饋了回來。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食物問題。
大餅容易做,但並不易於攜帶,尤其是長途奔襲之下,騎兵身上每多一個物件,都是對戰馬的一種負擔。
尤其大餅的麵積並不小,一張兩張不解決問題。可是一旦帶著太多了,那就成為了累贅。朱常武便想到了係統中的壓縮餅乾,然後嘗試著自己去做屬於大明的壓縮餅乾。
真正的壓縮餅乾可是係統之物,兌換出來都是需要付出數值。考慮到以後海戰需要更多的軍艦,再能不用動用係統數值的前提之下,還是要節省一些。
如果自己能夠製作出壓縮餅乾的話,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張奡做為戶部尚書,半年之前就按自己的命令開始收購糧食,現在大明國庫中吃食是不缺的,至少應付幾場大戰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就在於如何的攜帶。
“再試。”總結了這一次的失敗經驗之後,朱常武又一頭紮進了生產車間,那裡有他搗鼓出來的一些車床,其精密程度自然較之後世差上太遠,但基本的原理並沒有錯,在不斷的改進之下,還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皇宮。
崇禎剛剛問及了身邊的王承恩,得知朱常武還在研究院裡忙碌著呢,便有些關心地問著,“大元帥已經進去幾天了?”
“回萬歲爺的話,大元帥已經五天沒有回去休息了。”王承恩連聲說著。
這一次朱常武回來特意提醒了他東廠的事情,王承恩便借機重新把這個機構進行了整改,收拾了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手,像是那些能力不足的,甚至是吃裡扒外的,都給清除了出去。隨後又在軍中招了一些好手,如今他們東廠打探情報的能力比之以前可是強上了不少。
再加上朱常武在哪裡,也沒有要隱瞞他人的意思,想要知道他的行蹤並不困難。
“五天了,大元帥是真的辛苦呀。”聽到這裡,崇禎也不由感歎般地說了一句。
他自認也是勤勞之人,有時候忙起來,一天也就睡兩個時辰左右。但在看朱常武,這也是一個工作狂人,五天都沒有回家去休息,這種精神同樣值得自己去學習。
“王大伴,讓禦廚做一些好吃的,你親自送到研究院。還有,去後麵把定王請過來。”崇禎想著朱常武做的這一切,都是在為大明付出,心有感觸之下,便做了這樣的安排。
“遵旨。”王承恩連即答應了一聲,便退出乾清宮。
很快,得到旨意的定王朱慈炯便出現在乾清宮中。“兒臣給父王請安,父王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坐到朕的身邊來。”崇禎指了指身邊的那張空椅說著。
“是。”朱慈炯很高興的便向著殿上走來。
整個大殿之中,在沒有了其它人,隻剩下他們父子兩人的時候,崇禎也卸去了皇帝的光環,以著父親的身份對著定王說道:“炯兒,你今年十四了吧?”
“父皇,在有四個月就是兒子的生辰。”朱慈炯很是恭敬的回答著。
“嗯,十四歲,已經算是大人了,怎麼樣,對未來可有什麼期望嗎?”崇禎似是無意而說,實則卻是在行說服之舉。
朱常武可是說了,這一次出征北地,會帶著自己的三子一起,這是有意要培養兒子。
初時,崇禎是有些不同意的,畢竟兒子還小,他還想讓其在身邊多呆幾年。但朱常武說的同樣很有道理,當大明打下更多的地盤之後,總是要派人去鎮守的,那派誰又比得了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家裡人呢?
崇禎共有七個兒子,但真正還活著的,屬於自己的周皇後的隻有朱慈烺和朱慈炯兩位。
如今朱慈烺以太子身份座陣應天府,那能跟著一起去往北麵的隻有三皇子定王朱慈炯了。
“父皇,兒臣以後到了藩地之後,會努力治理那裡,爭取讓大明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朱慈炯出聲回答著。有關朝廷對於藩王新製的事情他已經知道了,但畢竟是三代之後的事情,加上他年紀還小,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現在應該去操心的。
“嗬嗬,有誌向。但不知炯兒對兵事是如何看的?”崇禎再度開口問著。
“兵事?兒臣也喜歡舞槍弄棒,如果有可能,兒臣願意提槍上陣,殺敗所有大明的敵人。”朱慈炯一邊說著,眼中還有著興奮之意。
朱慈炯喜歡兵事,這是發自骨子裡的。或是很多有誌男孩在小的時候,都有過當大將軍的夢想。
事實上,朱慈炯之前就接觸過兵事,隻是被搞砸了而已。但敗的並非是他,所以這個失敗對他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好,好,不愧是朕的兒子。”崇禎同樣歡喜的說著,然後在笑過之後,這才緩緩而問,“炯兒,如果現在給你一個機會,讓你領兵上達戰場,你可願意?”
“兒臣...兒臣還小,還想多跟著先生學習一些知識,長大之後再說。”麵對這個問題,朱慈炯突然變得猶豫了起來,過了一會,這才支支吾吾的說著。
雖說朱慈炯已經十四歲了,可在崇禎眼中還是一個孩子。尤其是父親的威壓之下,他隻要一說謊,崇禎馬上就可以感覺出來。
朱慈炯說假話了,不用問,崇禎甚至都知道是何人教的,定是那些先生們。
之前有過一次帶兵,兵敗。朱慈炯還小,並沒有感覺到什麼,但那些先生們卻知道,這是三皇子身上的一個汙點。如此便會有意教導,短時間不要在想著接觸兵權,如果有人問及,也要學會說不。
顯然,朱慈炯這是記下了,所以說出了先生教他的那一番話。隻是可惜,教的就是教的,並非是他發自於真心而說,這才一眼就被崇禎給看破了。
“炯兒呀,父皇認為你可以嘗試到軍隊鍛煉一下,之前的大明多災多難,文官貪財、武將怕死。父皇儘管十分的勤勉,奈何的是最後一個知曉的。百姓們過得苦呀,為了生存下去,他們不得不舉杆而反,使得大明差一點就因此而亡。”
憶往昔,崇禎的臉上全是憂傷與憤怒。
大明有今天,固然有崇禎性格上的優柔寡斷、犯忌多疑。但
一個當政者,竟然都不知道
“好在的是,上天垂憐,把大元帥送到了京師,送到了朕的麵前,大明這才得以撥開雲霧見青天,才看到了複興的希望。炯兒,大元帥是很厲害,但隻有一個大元帥是不夠的,天下之大,還需要更多的可以信任之人去管理才行。”
“如今你的皇長兄已經去了應天府,負責著中原與部分南地的安全。而你現今也長大了,朕希望你也可以為國分憂,你願意嗎?”
崇禎說的是情真意切,他已經想通,與其把權力交到外人的手中,那不如交到自己的兒子手裡。縱然就算是真出了事情,那也是家裡的事情。
倘若他們真有能力,有一天推翻了自己,那是他們的本事。至少這個天下還是姓朱,皇族依然還是在他們的手中。要遠比被外人占了去、奪了去要好。
崇禎不知道的是,當他這麼想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對自己的兒子有了猜疑之心,隻是此時他還不想去正視罷了。
這同樣也是朱常武的另一個用意。
與其讓你天天來猜忌我,那就把你的兩個兒子都給拎出來,來分擔火力。
如此一來,崇禎犯忌的人就變成了三個,找朱常武事的機會也就變成了三分之一。
朱慈炯哪裡會想到這些?
此時,他感受到的就是父皇的真誠,感受到的就是父皇對他的期許。
他原本就對於當將軍就有很大的想法,之前是先生告訴他,身為皇子,尤其還不是太子的情況下,儘可能不要去觸摸兵權,因為那會是一個禁忌,真這樣做了,很可能會惹火燒身。
現在好了,這是父皇主動要求的,那他又哪裡有不答應的道理。
至於說以後先生問起來,就直接說這是父皇的旨意,他不敢抗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