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令下之後,沉悶的號聲響起,這正是全軍發起攻擊的命令。當下,原本還寂靜的大地之上,突然就開始震動了起來,隨後,越來越多的明軍鐵騎出現,並形成了一個半圓直奔向在休息的清軍衝來。
“敵襲,敵襲!”
清軍正在休息的隊伍之中,馬上就有了反應,跟著一名名清軍手持兵器,十人一組,做著防禦的架勢。
其中不少的清軍還將拉糧的馬車給團團圍住,給人的感覺似乎他們想要保護住他們的糧草一般。
對於清軍有這樣的舉動,吳三桂完全是一副嗤之以鼻的樣子。人都要死了,還想保護糧草,怎麼可能嘛。
騎在戰馬之上,吳三桂一邊揮舞著戰刀,一邊高聲的喊著。在他的身邊,越來越多的明軍鐵騎出現,直向露頭的清軍圍衝而去。
最先後撤的就是那些個剛剛派出的清軍斥候,他們看到麵前出現了這麼多明軍鐵騎後,第一反應是轉身就逃,且有的或許是因為害怕,都沒有選擇向自己的隊伍中逃去,而是向外奔逃而行。
此時的吳三桂,注意力根本就沒有放在這些斥候身上,他的目標是那些押糧的清軍以及他們的糧車。
做為山海關總兵,做為與清軍交過手的明軍將領,吳三桂是知曉清軍的真實戰力,如果兵力相同,他們絕對不會是人家的對手。
所謂的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可不是說著玩得。
這還是他們明軍中精銳的關寧鐵騎,或是換成普通的明軍,便是三五個換人家一下都未必可以做到。
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裡,正麵對戰,完全就沒有贏的希望,便隻能靠偷襲。
“大家速度快一些,打完了就走,莫要被纏上了。”吳三桂一邊騎在馬上向前飛奔,一邊大聲的喊著。他擔心的就是手下有兄弟殺紅了眼,得了便宜還不肯退,若是那樣,怕是勝仗都能變成了敗仗。
三萬關寧鐵騎便在喊聲之中不斷向清軍靠近著,五裡...三裡...一裡...
當雙方的距離隻有不足百米的時候,一個個騎在馬上的關寧鐵騎已經舉起了手中的馬弓,準備先給對麵的清軍來一波傷害再說。
“退!”
就是此時,一直形成著防禦圈的清軍突然間就動了,一列列原本持著長槍的清軍退到了身後,換來是一張張盾牌擋在了正前方,擋在了清軍糧車的前麵。
“怎麼回事?”
正騎在馬上的吳三桂心中就是一驚。
剛剛並沒有看到清軍中有盾牌兵,這些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如此密集的盾牌在前,這讓弓箭還怎麼對他們形成傷害呢?
就在吳三桂還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的時候,更讓他頭痛的一幕出現,就見那些個盾牌的空隙之中,突然就冒出了不少的箭矢來。
清軍不僅有盾,還有弓箭兵在其中,這...這哪裡是沒有防備,分明早就做好了他們前來偷襲的準備了。
吳三桂又哪裡知道,他所看到的糧車上麵,裝的根本就不是糧,而是一名名躺在裡麵的清軍還有盾牌和弓箭,僅僅隻有表麵上蓋一些裝著沙土的糧袋而已。
就在他們發起衝鋒的時候,清軍先是圍成一個防禦圈,跟著躲在糧車中的清軍就拿著弓箭和盾牌跑了出來,直等關寧鐵騎靠近之後,這才露出了他們原本的真麵目。
準備的如此之周詳,有防有攻之下,關寧鐵騎怎麼可能還會賺到什麼太大的便宜呢?
吳三桂發現了不對,但此時他再想下令大軍後撤已然晚了,這個距離之下,騎兵根本就不可能會停下來。真是讓他們硬停,那傷害隻會是更重。
咻咻咻...
關寧鐵騎的箭矢先是射了出去。
並無意外的這就落到了那些木盾之上,基本上都被擋了下來。
在然後又是一陣咻咻咻的弓箭疾射之聲,這是清軍的弓箭兵進行了反擊。
毫無防備的關寧鐵騎因此而中了招,尤其是衝在最前麵的騎兵,那是嘩啦啦成片的由戰馬向地上掉落。
好在的是,雙方的距離太近了,即便是清軍的弓箭手也僅僅隻有放一波箭矢的機會,跟著關寧鐵騎便衝到了他們的麵前,一批批戰馬直向著那木盾之上硬碰了過去。
在清軍早有準備之下,無數的長槍由盾牌之間伸出,形成了一道槍網,一時間又是不知道多少的關寧鐵騎撞上受傷,或是直接戰死。
“殺!”
儘管首戰不利,甚至損失還是不小,但騎兵畢竟是騎兵,即便是麵對著早有準備的清軍步兵,他們還可以占據著一定的優勢,當戰死了一些人,撞破了對方的盾牌防禦之後,雙方就開始了近戰廝殺。
當真開始廝殺的時候,騎兵的優勢很快就顯露了出來。居高而臨下、加之又有速度和力量上的優勢,很快,關寧鐵騎開始壓著清軍在打。
可也僅僅隻是壓著打而已,想要完全的定鼎勝勢,那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問題就是清軍會不會給他們這個時間。
既然是早有防備,代善的準備當然不會隻有這些。就當關寧鐵騎與清軍步卒正在纏鬥拚殺的時候,五裡之外,越來越多的騎兵身影開始出現,清軍與蒙人協從軍的騎兵出現了。
比起數量,對方顯然人數更多。
比起騎術,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又豈是關寧鐵騎可以相比的?
剛剛不過還是五裡之外,可很快就來到了三裡之境,就見他們一個個高呼著漢人聽不懂的口號,迅速向戰場之上逼近著。
“撤!全軍後撤!”
吳三桂雙眼開始冒火。清軍能夠這麼快就反應過來,顯然是應該早有準備。
還有,剛才那些逃走的斥候想必就是去報信的。
現在看來,清軍應該是早有防備,也就是說,他們這一次的突襲人家早就知曉,情報外泄了。
一想到,清軍竟然早有準備,吳三桂便有些後悔。早知道行動之前就不告訴其它人了,不然的話,局勢又怎麼可能會如此的糟糕呢?
好在的是,吳三桂並沒有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眼看著形勢不利之後,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後撤而逃的命令。
隻是現在想撤,也並不是那麼的容易。剛才還被壓著打的清軍步卒突然間就開始加大了反擊,竟然纏著一些個想要退走的關寧鐵騎,不讓他們脫離戰場。
“退,能退多少退多少。”吳三桂當然想要帶所有人都帶走,可是現在明顯就做不到。
為了求生,隻能來了一個壁虎斷尾,吳三桂勒著馬繩,第一個轉身後奔。他甚至都沒有回頭去看一眼,因為他怕這一回頭了,就忍不住想要去救人。
吳三桂逃了,就像是來時一樣,出現的突兀,逃走時也是非常的快速。
戰鬥從開始到結果,也就是半個小時左右不到,戰場之上卻是扔下了不少的戰馬,還有很多關寧鐵騎的屍體。
半個小時不到,還是以偷襲的方式出現,但最終的結果,關寧鐵騎卻是戰死了五千人。反觀被他們突襲的清軍,怕是隻有幾百人的傷亡而已。
帶著痛苦與失望,吳三桂一路不敢停的逃回了山海關,跟著就是閉關不出。
倒是代善,不急不緩的下令打掃戰場,未用多久,大軍繼續前進,絲毫沒有因為被人突襲了而有什麼變化,更沒有因為打了一場勝仗,而有任何的驕傲之意。
這些年來,建奴從弱小到強大,這樣的勝仗不知道打了多少,但大明因為人口眾多,底蘊強大,依然還是屹立不倒。包括代善這一代人,都並不認為憑他們就可以滅掉大明,或許繼續努力下去,他們的下一代,或是下下一代才有滅了大明的希望。
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想法。而像是曆史之中,崇禎突然上吊而亡,跟著吳三桂獻關投降,這一切的一切都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以至於真得了江山的那一刻,他們還有些不敢相信呢。
可是現在,朱常武的到來,讓他們繼續保持著謙虛的狀態。至少沒有馬上就可以亡了大明的野心和信心。
再說吳三桂,一回到山海關,便馬上寫了一封請罪折子,派人送入京師。之後的他就去找了監紀同知童逵行,表示這一仗之所以失敗了,完全是因為有人泄露了消息,希望他可以馬上派人好好查一查。
童逵行自然是滿口答應著,然後派人做樣子查了一查了事。
在他看來,泄密之人的確可恨,但關他屁事?
真查到了,你說是查辦還是不查辦吧?
但凡是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哪一個不是位高權重?
哪一個身後沒有人?
他把人家給辦了,那豈不是要得罪一票人?
像是這樣出力不討好的活計,誰願意乾誰乾,反正他是不會去做的。
吳三桂打了敗仗,薊遼總督王永吉是有些不滿的,但考慮到接下來守山海關還需要吳三桂來做。加之這些年來,打得敗仗多了去了,這一次不過就是戰死了五千騎,但不是還殺了清軍幾百人嗎?
相比之下,也算是有些成績,那還有什麼可責怪的?
這就是大明當時臣子們的真實寫照。
失敗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已經習以為常。隻要死的不是自己,他們就不會太過關心。
如此沒有鬥誌,甚至以如此平常心看待失敗,當臣子都是這樣的人時,大明焉能不會落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