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
銳利的鳴鏑聲劃破長空,一名草軍騎士缺乏甲胄保護的喉間迸發出刺目的殷紅,應聲落馬,血染草葉,滲土而下。那失去主人的空馬猶自在戰場中茫然四顧,凝望著草地上綻放的殘紅,不知前往何方。
“白虎,射得漂亮!”
一個雄渾的聲音誇讚道。
卻沒有人看見那枝箭是從何處射出的。
隻能確定那位草軍騎士是被拋射擊殺。
拋射能有直射般的精準,所需的可不是尋俗的箭技。
“萬勝!萬勝!萬勝!”
本來隻是緩緩尾綴著撤退中草軍的泰寧軍,陡然士氣高漲,紛紛發出震天價的呐喊。每個戰士眼中都射出如同閃電般的鬥誌。
正當黃巢軍將士猶在懵然的時候,左側一座塬台之上,突然發出陣陣馬蹄轟鳴,一道洪流頃刻間自塬頂呼嘯而下。
一群騎士如履平地,從高聳的塬台上俯衝似蒼鷹搏兔,登時自草軍陣勢中貫穿而過。
當先一員騎將,頭戴紫金冠,身披紅底綠團花繡金線戰袍,下罩狻猊明光鎧,座下紫騂大宛馬,手持鳳鳴勁角弓,形貌俊偉,意態昂然。
最出奇的地方在於,此人右肩肩頭,還頂著一隻極為矯健的蒼鷹。縱主人在馬上飛馳,它自巋然不動,如同泥塑木雕一般,隻有精芒四射的鷹眼,顯示出它是一頭活物。
蒼鷹在肩,更增加了主人的威儀。
隨著來人出現,林中的泰寧軍紛紛精神倍漲,氣勢如虹;此前尚有些畏畏縮縮,不敢追擊黃巢軍嚴整的軍勢,現在卻山呼海嘯,一個個奔跑起來,如同一堵迅速推進的長城,碾壓向正在撤退的草軍,與來人形成兩側夾擊之勢。
一道青影越隊而出,在義軍陣中殺出一道殷紅的血胡同。
“大姐頭,你是不是衝太前邊了?”
一位高鼻深目,身著亮銀甲,頭盔裡漏下栗色長發的青年騎士高聲喊道,他背後背著一把白背長弓,想來就是所謂的“白虎”。
青影卻是一位青盔青甲,戰馬也是純青色,如同一朵青雲的颯爽女子,她五官如同刀削斧鑿般精美,卻擁有相當富於力量感的體型,在甲袖袖口處,隱隱可以看見隆起的肌腱。
“哈哈哈哈哈……”女子發出豪邁更勝男子的大笑聲:“怕什麼,白虎你真是射箭射多了慫慣了!姑奶奶若是身陷重圍,寇帥自然會將我救將出來!”
說著,她舔了舔嘴唇,眼中露出嗜血光芒,滿麵興奮之色,勇往直前,頃刻被包圍。
那被她稱作“寇帥”的男子卻撥馬直突,如同風馳電擊,倏忽而至,連環兩箭,又射兩位草軍騎士下馬,隨後揮動手中長刀,刀芒閃爍,於間不容發之間,手殺數人,把圍住青甲女子的包圍網頃刻撕裂!
“姑奶奶不是早說過,寇帥豈會不管咱們!”女子向“白虎”投去一個相當得意的神色,而後在馬上對“寇帥”斂衽作謝。
她手上兵器,竟是一柄長達兩丈的蛇矛,比猛張飛所用的蛇矛還要長了二尺。
那“寇帥”縱聲大笑,浩如奔雷,調轉馬頭而回,隨著他長驅的騎士也一個個隨著此人殺出陣外。
朱溫在草軍陣中,凝定眼神看向來人,這才看清他所率領的,竟不過區區二十八騎,竟在過萬黃巢軍陣中,衝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不亡一甲。
更可怕的是,他們上下山阪,如履平地,且馳且射,箭無虛發,雖然看樣貌儘是漢騎,卻大有古時匈奴人中可以以一敵百的射雕者的風範。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儘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裡暮雲平。
“如此氣概,大概隻有王維王摩詰《觀獵》一詩才能形容了罷。”
朱溫頭一次因為敵人的氣勢,而產生了如此強烈的震撼。
雖然也生出與之爭競之心,但這樣慷慨磊落的氣質,讓他很難對對方生出多少實質的敵意。
來人無疑是超一流的騎將,更有著這樣超世的為將之能——隻是閃現於戰陣當中,即能令全軍士氣提振數倍!
此前被朱溫陣斬的平盧軍牙將葉落涼,比起此人,不啻於塵芥與雲龍之彆。
“謙之,來得好!”
泰寧軍陣前,悠然指揮的齊克讓微笑道。
“寇謙之!是泰寧軍節度副使寇謙之!”
“此人乃是國朝初年,大名鼎鼎的‘少帥’寇仲的後裔,爵高望隆,戰功赫赫,無愧乃祖。”
草軍當中,有人驚呼道。
寇謙之,泰寧軍節度副使,兼密州刺史,正四品上忠武將軍,齊克讓的副帥。與南北朝時,一位有名的北魏天師同名。
而他的先祖寇仲,更是國初一位極有聲望的豪傑人物,曾輔佐其養父杜伏威,一度有與太宗皇帝爭天下之心。後歸降太宗,於玄武門擊退魔門門主石之軒,立下大功。
然而寇謙之的地位,卻是全靠自己百戰立功,並不是憑借先祖福蔭才獲得。
泰寧軍近年因財政原因,戰兵削減嚴重,精而不多。加上需要留兵守鎮,齊克讓所帶數萬兵馬,絕大部分是管理輜重、糧草,修建土木工事的輔兵,戰兵不過五千人。
此番寇謙之來支援齊克讓,也不過領了區區二十八騎,卻頃刻令泰寧軍士氣如虹倍漲。
草軍陣中響起低低的議論之聲。
“這二十八人,均曾是江湖上成名的好手,又曾到草原之上,刀頭舔血,與胡人為伍,磨煉騎射殺伐之技。曾有一整個部落,被寇謙之帶著這二十八騎於一夜之間攻滅,纖悉無遺。”
“竟有這麼厲害?”
“還能騙你不成?世人傳言,寇謙之麾下的‘星雲二十八騎’,實力尤在開國名將羅藝的“燕雲十八騎”之上哩。”
“這二十八騎,對應蒼天之上的二十八星宿。”
“如此說來,所謂‘青龍’、‘白虎’豈不是……”
“‘青龍’田珺,‘白虎’安仁義,‘朱雀’米誌誠,‘玄武’高思繼。這四人都是十幾歲便威震故裡的青年俊傑,各懷絕技。如果投入其他節度使麾下,做到指揮千人的都頭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他們四人卻更願意居身‘星雲二十八騎’之中。”
朱溫聽著他們低低的議論聲,從容隨意的神色也逐漸轉為凝重。
也隻有“星雲二十八騎”這樣百中無一的勁騎,才能自十丈高的塬台上呼嘯而下,如履平地。
而寇謙之的昂揚誌氣,絕世豪邁,大能振奮部伍士氣,正可彌補齊克讓過於冷靜的不足。因此隻是多了寇謙之與“星雲二十八騎”,泰寧軍的戰力增長,卻不可輕視。
這區區二十八人,足可匹敵千軍萬馬!
朱溫暗自思忖——
隻一個齊克讓,已經如此難以對付。
再加上寇謙之,當真稱得上珠聯璧合。
草軍如今局勢,真可以說相當令人憂慮。
而破局的法子,又該如何尋覓呢?
——————————
寇仲者,江淮杜伏威之假子也,素為伏威信用,戰數有功,軍中呼為少帥。太宗攻王世充於洛陽,伏威遣寇仲援之,大為太宗所破,仲單騎奔逃,伏威膽喪請降。太宗擊建成於玄武門,魔門門主石之軒助建成,太宗力擊石之軒,寇仲助太宗,傷之軒臂,之軒遂遁,太宗以仲功,封為十六衛大將軍。
——《興唐野記·寇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