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632章 戰爭接近尾聲
在後方坐鎮的亞瑟王等人看著戰場的情況歎了一口氣,鋪設木橋的時候是死傷最嚴重的時候,但這是攻城必須要經曆的一段時間。
隻是在他們身邊的婆加達多此時卻一臉的憤怒。
“那些人!”
亞瑟王等人轉頭看向婆加達多,開口詢問道:“怎麼了?”
婆加達多眼中似乎有怒火,開口說道:“那些人是我的親衛,之前協助我離開這座城池,沒想到現在.....”
他手指指向的是城牆上掛著的一具具屍體,那些人身上都是穿著東帝汶的服飾。
亞瑟王也注意到了那些人,但他沒說什麼,隻是跟著歎了一口氣,對於這種事情也是沒有辦法的。
而腓特烈一世等人則是完全沒有感覺,在他們看來那些人在協助了婆加達多逃出來之後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倒是辛棄疾如此狠心將這些人全部殺死,還吊在城牆上,看來婆加達多是真心投靠他們。
城中士兵原本還想要像之前那樣從缺口處向外破壞延緩敵軍鋪設木橋的進度,然而對方這次看的十分嚴格,很快就向缺口處射箭將那些士兵逼退。
沒辦法,辛棄疾隻能將他們召回,看來這一招對對方是沒有什麼作用了。
木橋架設完畢,時間也已經來到了中午,士兵們頂著烈日開始推動前方的攻城塔,攻城塔正麵進行過特彆加固,要比之前還要堅固。
在士兵們的全力推動下,攻城塔狠狠撞擊在了那臨時修補的羊馬牆上,頓時泥土橫飛。
這些臨時修補的矮牆根本就無法起到抵擋攻城器械的作用,隻能稍微阻礙一下對方前進的速度。
“打開雲梯,開始攻城!”
隨著將領的一聲令下,那些攻城組的士兵開始向攻城塔上搭載的雲梯爬去,如同之前一個月的慘烈戰爭即將再次開始。
隻是這一次,雙方的人才都沒有直接參戰。
第(1/3)頁
第(2/3)頁
因為婆加達多已經透露給了北方國家聯盟的人,城中那巨大的鏈斧其實製作了兩個,專門用來針對他們的人才。
他們需要先將城牆上的士兵逼至絕路,讓城牆將這兩條鏈斧用在士兵身上,這才能讓人才上去攻城。
不斷有殘肢斷臂從城牆上落下,士兵們神情都開始麻木了起來,這場戰爭打到現在,完全就是在拚士氣,哪一方的士氣先落下去,或者哪方的物資先耗儘,哪一方就會開始走向敗局。
如今城中士兵的士氣倒是不用擔心,在辛棄疾的技能下士兵們的士氣都還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上。
但是城中的物資是真的不多了。
而城外的情況完全相反,他們能派人去遠一點的地方伐木補充物資,可長期的攻城讓他們的士氣低下。
就在這時,婆加達多上前來,身上綻放出了光芒。
【東帝汶人才婆加達多使用技能:尊從佛教,同一勢力內的所有佛教信仰士兵士氣大幅度提升,非佛教信仰的士兵士氣小幅度提升】
在他的技能加持下,所有攻城士兵的士氣都有了一些提升,雖然還達不到城中的那種效果,但至少從崩潰的邊緣給拉了起來。
雙方就這樣又僵持了幾日,直到北方國家聯盟後方傳來了噩耗。
“報!後方城池接連被攻破,如今我們整個聯盟已經損失超過一半的郡城了!”
果然和他們想的一樣,後方的城池防線一旦失守,那對方就會勢如破竹。
這些人才們互相對視了一眼,他們都有些沉默。
不過最終還是腓特烈一世率先開口道:“我們新一批的糧草剛剛運到,哪怕後方全部失守,我們也還能再撐一個月!”
“領主們給我們的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擊破夏國的城池,所以後方的事情我們不必過多關注,將重點放在如今的攻城當中吧。”
“我同意!”
“說的沒錯!”
這些城池本就是係統給的,就算被打下來他們也不會心疼,所以這個事情他們隻是商量了一會兒,就決定封鎖之後不再談論。
第(2/3)頁
第(3/3)頁
就是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期限,再有一個月左右,夏國聯盟的其他軍隊恐怕就會到他們的身後。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在一個月之內將麵前的城池攻下!
若是如婆加達多所說,城中守城物資不足的話,不用一個月,再有半個月,這座城池就得要撐不住了!
不過能在沒有增援,倍於自己數量的敵軍,並且人才還多那麼多的情況下支撐兩個月,也足夠體現出這座城池有多難打了。
“這種堅城,真是難以攻破啊!”
貝琳達有些感慨的看著屏幕當中的城池,她似乎是沒有見識過這種守城力度。
趙鴻聳了聳肩說道:“這城中的士兵隻訓練了三年,而且本身潛力也不行,不然的話也不至於這麼簡單。”
如果能有曆史上的士兵,那他可能就不選辛棄疾了,八萬對十五萬還有可能直接出城突襲對方。
“這種人數差,真的能做到嗎?”
貝琳達有些難以相信,但是又想想趙鴻召喚的人才過往的表現,好像又不是不可能。
“隻不過是一倍差距而已,在夏國曆史上這種守城比比皆是,比如一千人駐守一年,麵對兩萬人還斬殺敵將的霍峻、手下七千人,為了守住城池,屠殺城中婦孺作為軍糧,抵擋十八萬大軍數月之久的張巡,率領四萬人麵對六十萬大軍,駐守八十五天逼退敵軍的xxx,這還隻是冰山一角。”
趙鴻有注意到自己舉例的最後一人好像被係統屏蔽了,不過他沒有在意。
“屠殺百信作為軍糧?”
貝琳達皺起了眉頭,這句話讓她感覺到十分陌生。
“在那種時刻,是唯一了辦法了,他要麵對的叛軍若是進城,死傷遠比他動手的要多的多,不過他做出了這種事情自然也會背負罵名。”
“曆史人物,有功也有過,不因功而洗過,也不能因為過而忽略功績,那位張巡.....若是非極端情況,也是一名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