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寒門梟主 > 第129章出征塞北

第129章出征塞北(1 / 1)

推荐阅读:

遼軍百夫長被自己人按住了,並把他交給崎霞關守軍。

這樣他們就可以活命,隻希望對方給點優待。

遼軍偷襲城樓計劃失敗,剩下幾個遼軍放下武器投降。

城樓守軍把他們綁起來,暫時關進牢裡。

關門打狗計劃很成功,這次消滅了四百多扮成商人的遼軍。

城內守軍無一人傷亡,江易對他們的表現很滿意,並給他們一些獎勵。

對遼軍百夫長連夜審問,好在他的意誌不夠堅定。

若是像述律妘那樣,一兩天內肯定審不出有價值的情報。

江易也沒有那麼多耐心,對遼軍的作戰計劃不變。

根據遼軍百夫長巴圖招供,在棲霞關以北百裡有個叫闕橋的地方,集結了遼軍五萬。

他們是打算在五月到來之前,在定州境內多搶一些糧食,抓走一些青壯年回去當奴隸。

若是能打進漢州,對漢州境內也進行大肆搶掠。

遼國各部落集結兵馬,有人給他們出主意,扮成商人讓邊關守軍放鬆警惕。

隻能說出這個主意的人很無恥,也很愚蠢。

若是此事傳開,各國商人不敢輕易到他國做生意了。

當地守軍可能會把他們當作細作抓起來,不問原因就地處決。

江易看了巴圖的供詞,若是能把那些遼軍消滅,又能獲得幾萬匹戰馬。

真的讓他很激動,到那時又可以訓練幾萬騎兵了。

城內各國商人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他們繼續出售從自己國家帶來的商品。

自從江易掌控三州之後,實行了對外國商人的一些優惠政策。

發展當地經濟很重要,也能把各州縣當地商品賣出去。

除了糧食受到嚴格管控,大多數商品銷售無阻礙。

遼國一直很看重定州與漢州,隻要拿下這兩州,就能隨時向東攻打大梁其他州縣。

時間一晃過去了五日,江易在為作戰前準備。

他收到妻子的親筆信,得知一個好消息,妻子懷孕了。

江易很激動,親自給沈蓉寫回信,讓她好好照顧自己。

這段時間不要掛念他,也不要離開晉安城。

沈蓉懷孕這事知道的人還有龐月婷和吳時苗以及孫承紀。

江易並不擔心沈蓉會遇到太大的危險,隻要不離開晉安城,隻要吳時苗在她身邊保護著。

想對沈蓉不利的人,是很難傷她分毫。

接下來把所有心思用在對戰遼軍,這也表明了江易的態度。

遼國敢對三州的物資搶掠,那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開戰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軍隊最為重要的保障就是糧草和藥材,讓將士們作戰無後顧之憂。

各地軍隊到達崎霞關,並送來了大量各種物資。

“大王,我軍已經集結完畢。各類物資全部送到,請大王下令。”

今天陽光明媚,氣溫宜人,很適合外出作戰。

“傳令,大軍出征。”

江易率領五萬漢軍出崎霞關向北,將在闕橋跟遼軍決戰。

大軍浩浩蕩蕩地出了北城門,大部分將士坐著馬車,可以為他們節省體力。

並派斥候前往鵲橋附近偵察,了解那邊最新情報。

大軍在路上勻速行軍,也不怕遼軍知道他們的動向。

這次雙方的兵力差不多,從整體實力而言,漢軍更強於遼軍。

漢軍的鬥誌更高,他們渴望多殺幾個敵人,積累更多的軍功。

不僅可以得到豐厚的物質獎勵,還能提升職位。

遼軍也斥候偵查,漢軍暫時還沒有發現他們。

沒有立刻發現也很正常,斥候可是軍中的精銳。

從崎霞關出發,正常行軍要三天左右才能到達闕橋。

軍隊正常行軍一天三十裡,由於這次作戰不是緊急軍事行動,所以不需要急速行軍。

“我有點不明白,大部分遼軍沒有到達崎霞關外。他們就敢夜間偷襲城內守軍,就算得手了,就那幾百人也守不住。”

“我猜崎霞關附近至少有五千到一萬遼軍隱藏著。等城內的遼軍計劃成功,城外的遼軍就會迅速殺進城內。”

遼軍不是沒有準備,而是不想引起城內守軍的高度警惕。

在離開崎霞關之時,江易也派出了斥候去附近偵查隱藏起來的遼軍。

以城內的兵力完全可以抵擋住那些遼軍的進攻,所以沒必要擔心。

“去年的冬天,遼國大部分人不好過。今年開春了,他們要竭儘全力搶到更多的糧食和青壯年回去。”

述律妘跟江易說過,這幾年遼國內部勢力鬥爭激烈。

遼國皇帝也管不了這些勢力,就讓他們鬥吧。

說不定還有機會漁翁得利,更有機會集中皇權。

遼國建立時間不過百餘年,綜合國力還是比較強的,跟大梁相比就差一點。

“看來北方草原也不是什麼好地方,就算跟蹤也受不了多少糧食,那裡的人要忍饑挨餓。”

劉狄說這話並不是同情遼國人,反而對他們無恥的行為更加憎恨。

幾乎每年都來大梁邊境搶掠,擾得邊境百姓不得安寧。

“若是能把遼國滅了,遼國的領地就可以成為我們的牧馬場。”

龐熊認為遼國的草原是非常好的牧馬場,也能節省糧食喂養。

“我認為就算拿下了北方草原,管理的成本很高,曆朝曆代對北方草原也不感興趣。”

大梁之前的幾個大一統王朝,能夠對北方遊牧民族軍事碾壓。

可也沒想過占領大片草原,占領一小片足夠養馬就行。

“也是,拿下了北方草原。還要給他們提供糧食,想想不劃算。千百年來,他們從始至終瞧不起中原王朝的人。”

龐熊認為江易說得有道理,隻要軍事實力能夠碾壓對方,就這一點足夠了。

“不要想那麼多,這次的目的不是為了占領遼國的領地。而是狠狠地教訓他們,隻要以後他們敢入侵邊境,就打他們一次。”

江易的話能激起了他們的鬥誌,這也是他們首次出征塞北。

以往主要是防禦,就算遼軍退到北方,邊關守軍基本上不追。

一路上沒有遇到遼軍,走了幾十裡,天色逐漸暗了下來。

也隻能在草原上宿營,晚上要高度警惕,防止遼軍突然偷襲。

在他們的營地附近肯定有一些牧民,如果他們不來打擾,就不必理會。

在漢軍營地十多裡之外,有一些牧民聚集。

有的人看到幾萬大軍從南邊過來,看他們的盔甲就知道不是遼軍。

這可是牧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聽說大梁邊軍一般不會離開邊關太遠。

有的牧民想著將此事儘快告訴附近的遼軍,讓他們來對付漢軍。

劉狄帶著騎兵到附近偵查,順便抓幾個牧民回來問問情況。

過了半個時辰之後,劉狄回來了,還帶來了幾個附近的牧民。

他們肯定對本地情況很了解,最主要是了解一下附近有沒有遼軍。

明天可以對附近遼軍出其不意攻擊,把遼國西南攪得越亂越好。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