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僧眾受劉五魁“玄妙佛法”感化,甘願信奉天道,也就是大黑天,其中,自然也包括虛竹在內。
在看到自己手中天道之契的亮度後,劉五魁露出來極為滿意的笑容,天道之契越亮,功績點數越多。
三位氣運之子之一欸,要不是自己一來到這方世界,就被被分配到了少林寺地界,恐怕還不會這麼輕而易舉的得到如此多的天道功績點數。
現在劉五魁心裡已經美滋滋的在想著要兌換什麼了。
而在另一邊。
吐蕃,大雪山,大輪寺中。
肖自在腳下狼狽的躺著一位吐蕃僧人,真個寶相莊嚴,布衣芒鞋,臉上的灰敗也難掩往日的神采飛揚。
更是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使人看不一會兒,便生出欽仰親近之意。
這人正是鳩摩智,其自幼天資聰敏,過目不忘,癡迷於武學,自得吐蕃國密教寧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神功後,官拜吐蕃國國師兼大輪寺住持,號稱“大輪明王”。
在吐蕃掃蕩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見識均已臻於極高境界,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開壇講經說法。
位列密教八大明王之一,而鳩摩智本意乃金剛手菩薩示現之忿怒身,即以消除一切業障、越法,以清淨圓滿戒品為本誓之明王。
據《大妙金剛經》載:其形象遍身黃色,放大火,右手持八輻金剛輪,左手持獨鈷杵,三昧耶形為輪,坐蓮花座。
可惜,鳩摩智此人高傲自負,癡迷於武學,狂熱追求至高無上的武功絕學,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屢次施以偷襲暗算的手段,哪裡還有什麼清淨圓滿戒品,反而是將貪嗔癡三毒犯了個乾淨。
就像天龍八部書名的立意一般,鳩摩智象征“迦樓羅”,其本體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
此鳥鳴聲悲苦,以娜迦為食。
每天要吃一條娜迦王及五百條龍,等它臨終時,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全身自焚,隻剩一個純青琉璃心。
一生貪奪,臨終頓悟,使得佛心純淨,色如琉璃。
原著中的鳩摩智也是在枯井中被段譽奪去一身內力修為後,才終得大徹大悟,潛修佛法,成為一代高僧。
肖自在看著這位大名鼎鼎的吐蕃國師鳩摩智,身後修羅法相一閃而逝,千手千眼,如盛開蓮華,腳踏金蓮,宛若在滔滔血海沉浮不定,帶著極為沉重的血腥氣,對其進行威逼。
“想好了沒有,是臣服天道,還是讓我動手,送你赴死?”
鳩摩智此時眼中流露出一絲怨毒的神情,但更多的卻是狂熱,出言問道:“你這是什麼武功?”
肖自在卻搖搖頭道:“不是武功!”
“不是武功?!”
“怎麼可能!?”
這下輪到鳩摩智膛目結舌了。
隻見肖自在雙掌緩緩豎在胸前,道了一聲:“阿彌陀佛!”
肖自在雙手合十,僧袍如雪,古拙麵容更顯慈悲,眼中精光流轉似有業火流動,映著朝陽,更顯寶相莊嚴。
他緩緩拾眸,目光如古井無波,隻聽他道:“明王在這苦海俗世之中苦苦掙紮沉淪,何不隨貧僧前往他界,領悟我佛門玄妙法門,以求自渡?”
“我師尊解空大師見明王法性,自當喜不自勝,收為弟子,爾時授予明王八部天龍鑄身法迦樓羅卷,塑造香火金身,為我佛門再填一位降魔護法,當是一件美事!”
聯想到肖自在之前語句,鳩摩智皺眉道:“他界?他處地界,是宋地麼,還是西方極樂世界?!”
“你這無禮僧人,無端打入我大輪寺中,悍然對我出手,讓本明王臣服什麼所謂的天道,現在又說什麼他界,分明就是欺我吐蕃密宗!”
“自古都是佛法東渡,何來你中原佛門渡我西方?”
“還想讓本明王做你家護法,好大的釋家門戶,當爾等門派是西方雷音我佛如來之處嗎?”鳩摩智極為氣惱道。
他很明顯是誤會了什麼,一方麵先入為主的認為肖自在是中原人,而另一方麵又覺得這中原的和尚不懷好意,想要將他這位吐蕃國師收歸門下。
畢竟佛門中向來都喜歡超度惡人,導人向善,引為護法,在鳩摩智的想法中,早已將肖自在認為是他一樣的功利之輩。
心惡者,度他人之心亦惡。
若是肖自在引得他這位吐蕃國師歸服於中原門下,必定是好大一番名頭,如此一來,豈不是說他吐蕃佛教要弱上中原佛門一籌。
如此之事,鳩摩智定然不會答應。
而肖自在也不想解釋什麼,在他看來,說另一方世界之事實在是太過玄奇,即便佛家有大千世界的說法,但正常人誰又能真的相信呢?
所以,打服就好,拳頭之上自有真理常駐。
爾時,佛祖雙掌,一名為威,一名為德,故而有大威德力,左右開弓,降伏眾魔!
山風驟急,一片枯葉飄落二人之間,葉落刹那,鳩摩智驟然再次出手,五指如鉤,竟在空中劃出五道赤紅氣勁,正是吐蕃密宗絕學“火焰刀“。
肖自在足尖輕點,身形如柳絮飄搖,那五道火勁擦身而過,身後千年古鬆轟然炸裂,木屑紛飛中隱現焦黑痕跡。
“五道火焰刀氣,周而複始,隱做輪形,好一招五輪熾盛。”
肖自在話音未落,見獵心喜之下有心試探,便隻使出了三分力。
畢竟兩方世界的佛家理念相通,都有少林七十二絕技,但關於技巧運用方麵又似乎另有不同。
其他高僧任其一生也不過是修煉數門絕技而已,並不會貪心多練,而通曉全部七十二絕技之人,莫過於眼前的鳩摩智了。
此時,肖自在僧袍已鼓蕩如帆,雙手結印,刹那間幻化出千重掌影,如觀音千手,似真似幻。
一人之下世界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大慈大悲千葉手竟被他使得剛柔並濟,掌風過處,山石俱碎。
鳩摩智麵色一凝,內力灌注於大紅袈裟之上,金紅袈裟翻卷,小無相功催動的袈裟伏魔功使出,竟借助袈裟在身前築起一道氣牆。
千重掌影擊在牆上,發出金鐵交鳴之聲。兩人之間氣浪翻滾,震得峰頂積雪而落。
“明王的小無相功果然玄妙。”
麵對肖自在的點破,鳩摩智臉色一變,但仍固執道:“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肖自在卻忽然變招,右手作拈花狀,左手成金剛印,這一式拈花指使出,雙指在相合的過程中,指間產生一個小小的引力漩渦。
有肖自在本身深厚功力催動,使得周身三丈內氣流驟然凝滯。
鳩摩智麵色微變,隻覺四肢如陷泥沼,當即體內真氣爆發,隨著一聲暴喝,以火焰刀運使燃木刀法,熾熱氣浪排山倒海般湧出。
倒像是真有那麼幾分金剛忿怒,佛也發火的模樣。
肖自在散去拈花指,口中梵音陣陣,奇異的是,那灼熱氣浪在距他三尺處便如撞上金鐘琉璃屏障,再難寸進。
看著那外顯的琉璃金鐘,鳩摩智額頭青筋暴起,心中驚駭:“這和尚竟將金鐘罩的功夫練至化境!”
殊不知,這正是世界的差異所造成的,一人之下世界的金鐘罩法門隻要小有所成,便可以運使先天一炁在身周凝聚不動金鐘護身。
而天龍八部世界的金鐘罩則重練己身,易練難精,直到練至化境之後才能有著金鐘威能,原著中掃地僧接下慕容博和蕭遠山二人的攻擊,用的便是臻至化境的金鐘罩。
鳩摩智趁機忽然撤掌後躍,從袖中甩出一串佛珠,那佛珠在空中分散,每顆都裹挾著淩厲勁氣,如流星般襲向肖自在周身大穴。
肖自在雙目微睜,袖袍輕揮。
隻見他指尖泛起淡淡金光,在空中劃出玄妙軌跡,那些佛珠竟似被無形絲線牽引,在他周身三尺處懸停旋轉,漸漸結成蓮花形狀。
“去!”
肖自在輕叱一聲,佛珠蓮花驟然綻放,以更迅猛之勢倒射而回。
鳩摩智急忙施展高深輕功,帶著些許八步趕蟬的影子,身形狼狽的連連躲避。
佛珠擊中一旁的雪山凍岩,竟嵌入石中三寸有餘,排列成完整的梵文“卍”字。
鳩摩智喘息未定,忽見肖自在已至身前,一掌平推,看似緩慢,卻封死了所有退路。
這一式大慈大悲手大巧若拙,看似輕若飄羽,實則重若泰山,先天一炁凝做巨大手掌,掌風未至,鳩摩智胸前僧衣已無風自裂。
推著鳩摩智直入那身後山岩之中,在岩石上留下一張巨大的掌印,指掌紋路清晰可見。
鳩摩智形如一個“大”字,被印在山岩之中。
鳩摩智心中惱怒,自山岩中拔出身體,指掌腿膝如狂風暴雨般攻來。
兩人身影交錯,瞬息間已過百招。勁氣四溢,山巔巨石不斷崩裂,滾落雪山深淵之中。
忽然,鳩摩智招式一滯,麵色潮紅,眼中更是顯露出幾分赤芒之色,神情更是變得癲狂起來。
肖自在敏銳察覺對方內力運轉已現紊亂,心中了然。
他當即收手而立,道:“強運小無相功催動彆派武學,終究難逃反噬。”
“明王,執念太深終成魔障!”
肖自在說話間,身後顯現出數十丈之高的千手千眼阿修羅王法相,手中各執法器,其中便有戒刀,獠牙猙獰,口噴業火,在潔白純淨的雪山之上,宛若一朵赤紅色蓮花綻放。
旋即,千手之中一隻手持戒刀的手掌,對著鳩摩智突然砍下,霸道無比的血金色刀鋒迎頭而落。
鳩摩智倉促迎擊,將雙手舉過頭頂,與戒刀相接的瞬間,他臉色驟變,沛然無匹的力道直壓的他雙膝跪地,膝蓋之下青石儘碎。
隨後,那刀勢轉變,反而往上一挑,血色刀影直接沒入鳩摩智的身體之中。
“噗——”
鳩摩智在空中噴出一口鮮血,勉強落地站穩後,踉踉蹌蹌後退十步,卻發現肖自在並未追擊,隻是靜靜立於原地,僧袍上連一絲褶皺都無。
而他自己的滿身小無相功的內力竟然已經全部消散。
同時,肖自在的千手修羅像有一隻臂膀也徹底消失,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肖自在的修羅千手皆是殺孽所化,亦是超度惡人的功德之象。
千隻臂膀便需要千人性命。
殺一人,自可救一人。
修羅斷臂,是為渡人!
肖自在緩緩道:“小僧這一刀斬去你道家根基,自此施主可不用再受道家根基桎梏,今後隨貧僧潛心修煉佛法,自有回歸正教之門。”
鳩摩智望著自己顫抖的雙手,忽然仰天大笑,笑聲中卻帶著幾分淒涼,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多年修持一朝儘喪,幾番強求,妄自成空!”
他轉向肖自在,以及其身後龐如山嶽的阿修羅相,眼中赤芒儘褪,恢複清明,當即跪在地上,俯首而拜:“多謝大師點化。”
肖自在合十還禮:“善哉善哉,恭喜明王勘破迷障。”
“可願隨小僧回靈隱寺中,屆時我師自當親授明王我教中法門,不知明王可願做我派中一位八部天龍護法之神?”
“鳩摩智,願意!”
——————
天道空間之中,通過天道之契的反饋,孟凡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眾人攻略世界的進度。
原本的天龍世界的劇情也早已崩潰,段譽更是被諸葛青這個小狐狸存心戲弄一番,不單在青樓破了身,還糊裡糊塗的簽下了天道之契。
隨後,段譽食髓知味之下,自己控製不住,更是上演了一處牡丹花下死的風流,額,簡而言之就是沒有節製,然後脫陽而亡了,實實在在的做了一個風流鬼。
這番騷操作看得諸葛青都嘴角抽搐不已,小白兔驟然學壞,控製不住自己了,這也正常……吧?
喬峰則是遇見王也擺攤算卦,三言兩語間被王也口中親生父母的蹤跡吸引,自願簽下了天道之契,然後便朝著少林寺而去。
殊不知現在的少林寺已經被劉五魁納入掌中,一心一意隻想供奉天道,成了孟凡麾下第一批最為虔誠的信徒。
並以極快的速度勸解周邊的百姓富戶,一同信仰於他,短短幾日之內,孟凡便憑空多出了數萬信眾,你敢信?
這些和尚在蠱惑人心這一方麵,確實是有一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