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嶽父關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 > 第290章 遷都許昌,天下歸心!大楚第一次科舉,史上第一位狀元誕生!

第290章 遷都許昌,天下歸心!大楚第一次科舉,史上第一位狀元誕生!(1 / 1)

推荐阅读:

劉備遂留霍峻,率一萬精銳鎮守陳留,自率主力大軍回師許都。

同時,大批騎兵被派出,直奔濟水沿線諸郡。

數以百計的戰船,也自泗水北上轉入濟水,奔赴兗州南部各郡。

一切如蕭和所料。

幾天後,消息傳回許都,東郡,山陰,濟北等諸郡濟水,儘數被魏軍掘開了南岸。

一時間,兗州以南大片郡縣,皆被淹成一片泥澤。

數不清的良田房舍,儘數被曹操無情的淹毀。

因事發倉促,這一次曹操來不及遷移各郡百姓,連事先示警都沒有。

故沿河十幾萬百姓,在毫無示警的情況下,便被大水所淹。

所幸的則是,劉備派出救援的船隻,隨後便及時趕到。

雖有數萬百姓,不幸葬身於洪水之中,絕大多數的百姓,還是及時為楚軍所救,幸免於難。

一時間,兗州士民為之大震。

沒有被淹的偽魏士民,深為曹操的心狠手辣而寒心。

被楚軍救下的百姓,對劉備的仁義之舉,自然是萬分感恩,對曹操則是痛恨之極。

曹操這一係列操作下來,雖是暫時延緩了楚軍北進兗州,爭得了一線喘息之機,卻是失儘了兗州人心。

劉備則用蕭和之策,南歸許都,一麵休整士卒,一麵安撫人心,同時將救下的災民妥善安置。

而為將來就近北伐,劉備在蕭和龐統等提議下,正式下詔將楚王都遷於許昌。

至此,天子繼續留於應天,劉備的楚王宮則北遷至了許昌。

鑒於許昌與荊州毗鄰,劉備這個楚王能就近直接指揮荊州府兵,故關羽這個大將軍,則改鎮下邳,都督青徐二州軍事。

身為驃騎將軍的張飛,則還鎮壽春,都督淮南軍事。

江東方麵,諸葛亮依舊以楚相國,漢尚書令的身份,留鎮應天代劉備處置朝政,並都督江東諸郡軍事。

其餘徐庶,法正,魯肅,陸遜等人,或留於許都聽用,或出任各州刺史。

甘寧,魏延,文聘等諸將,也皆鎮守各處要害。

楚都遷於許昌三日後,劉備便下詔,於新收複的豫州,以及兗州南部諸郡,全麵推行均田製,府兵製,以及科舉製。

豫州地處中原,原本也是士家豪族興旺之州。

譬如汝南一郡,就曾出了四世三公的袁氏。

而潁川更是頂級士族遍布,什麼鐘氏,荀氏,杜氏,高氏…數不勝數。

原本在這種頂級豪族眾多之地,推行三製,尤其是均田製必定阻力不少。

現在情況卻不同了。

曹操的九品中正製加私兵製,使得潁川大族們皆挺身而出,出錢出人,傾家蕩產為曹魏而戰。

結果幾場仗下來,陳群,杜襲,董昭等潁川魏臣死了一大半,潁川籍魏國私兵也幾乎全軍覆沒。

如此一來,潁川乃至豫州豪族,隨之遭受重創,已是元氣大傷。

這種局麵下,劉備以雷霆之威推行均田製,這些遭受重創的豪族們,便幾乎就有任何反抗的能力,隻能乖乖的默許。

他們不但不敢反對,還得老老實實的歸還先前兼吞的無主之地給官府,用以賜給登記在冊的自耕農。

短短三個月內,豫州便順利的完成了均田製推行。

與此同時,分到了田地的青壯百姓,儘皆踴躍的應召進入鷹揚府,成為大楚一名府兵。

短短時間內,豫州一役所俘獲的魏軍降卒,便儘皆通過府兵製輕鬆消化吸收,無縫銜接的轉化為了大楚府兵。

均田製和府兵製,皆順利推行,接下來就是科舉製了。

此製的阻力更是可忽略不計。

無論是寒門庶子,還是士家豪姓,皆是翹首以盼。

沒辦法,豫州歸入楚國已成定局,士族豪姓們就算心下再不情願,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而在楚魏之戰中元氣大傷的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楚國生存下去。

均田製的推行,扼殺了他們兼並土地,隻管埋頭搞錢這條路,惟一的出路就是出仕為官,為大楚效力,為自己和家族謀一個前程。

所幸楚王寬宏大度,不計前嫌,明詔無論你曾經效忠於誰,無論你是寒門還是士族,皆可參加科舉,憑真才實學爭一個出仕為官的資格。

這等於劉備公開表態:

以前的事,咱們就翻篇了,現在你們是我劉備的臣民,我自然一視同仁,給你們為我效忠的機會。

不過這個機會,要靠你們自己爭取,要你們自己去卷科舉考試。

你有真才實學,你卷贏了我才用你。

於是這明詔一發,潁川乃至豫州兗州的士家豪姓們,無不是躍躍欲試,爭相盼著通過科舉爭一個為大楚效力的機會。

蕭和遂向劉備進言,借著這個勢頭,趁勢詔告天下,於今秋舉行大楚第一次科舉,正式開科取士。

其實早在豫州一役前,蕭和便已進獻科舉製,老劉也已詔告天下。

隻是適逢曹操大舉揮師南下,老劉不得不將精力用於北伐之上,科舉製雖已頒布,卻一直未有機會舉行。

現下豫州已收複,偽魏也被打殘,曹操隻能躲在濟水洪澤之後舔食傷口,再無主動南侵的能力和膽量。

這種情況下,開科取士正當其時。

劉備自是欣然采納了蕭和所奏,當即宣布,於楚國諸州開科取士。

詔令傳下,諸州沸騰。

各州的寒門才俊,士家賢能,皆是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想要一展所學,博一個晉身之階。

於是在春末之時,大楚首次科舉的鄉試,於各州正式舉行。

青州,徐州,荊州,豫州,揚州,交州…

大楚所控製的六州,各縣各郡的才子們,從四麵八方趕往州治,積極的參加首次科考。

各州鄉試進階者,可得舉人之名。

秋收之後,各地的鄉試勝出者,從四麵八方抵達了楚王都許昌,參加會試,競爭名額更少的貢士資格。

會試之後,其中佼佼者,便可入王宮,參加由劉備這位楚王,親自主持的殿試,以爭進士之名…

是日,王宮明德殿內。

劉備召集了蕭和,龐統等在京重臣,共同審閱貢士們的試卷。

現下並非天下一統,太平時節,正是魏楚爭雄之際,戰爭無可爭議的是排在萬事之首。

故在蕭和的提議下,劉備將此次殿試的題目,定為寫一道伐魏的策論。

劉備與眾臣們一篇篇翻閱,方略倒也不少。

有主張派水軍再入濟水,封堵各處決口,使兗南諸郡的泥澤乾涸,爾後大軍北上收複兗州。

也有主張將進攻的重點放在青州,大軍沿黃河水陸並進,從東麵收攻取兗州。

多數的策論,雖然有理有據,卻並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之處。

“伯溫,士元,這一篇策論,與其他人大不一樣,你們快看看。”

劉備忽然眼眸一亮,指著一張試卷說道。

蕭和與龐統等眾人,齊齊圍了上來共觀。

這一篇策略,主張將北伐的重點,放在洛陽,而非兗州。

其一,洛陽乃大漢舊都,其政治意義遠勝於許都。

其二,偽帝身在洛陽,若能奪取洛陽,誅殺偽帝,便能徹底擊碎曹魏的合法性。

其三,偽魏以濟水為屏障,其防禦的重點,自然會放在滎陽,定陶,巨野等濟水北岸重鎮,洛陽方麵的防禦相對要鬆懈幾分。

進攻洛陽,既能避開兗南泥澤,又能避開魏軍的防禦重點。

其四,奪取洛陽,便能截斷偽魏兗司二州聯係,斷絕關隴魏軍東出潼關馳援兗州,並與青州方向的楚軍,形成東西對進,夾擊兗州的態勢…

這位考生,洋洋灑灑千餘字,從天時地利人和,從政治軍事後期補給等等多個方麵,詳細論述了先攻洛陽的優勢。

“這個毌丘…毌丘儉,確實是見識不凡,與先前蕭太尉提出的先攻洛陽方略,可謂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龐統嘖嘖讚許,順口點出了這篇大作的作者。

當看到毌丘儉三個字時,劉備及眾臣皆是一臉陌生,對這個名字顯然知之甚少。

蕭和卻是笑了。

這位可是一個猛人啊。

當年曆史中,此人可是率曹魏之兵,發動了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征討,一舉蕩平盤踞於遼東以北的高句麗,為華夏拓地數千裡。

合肥一戰,更是擊破了諸葛恪舉全國之力,興二十萬吳軍,對淮南所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

這個毌丘儉,可稱得上是與鄧艾,郭淮,以及陳泰並列的曹魏四大名將。

與那三位不同,這毌丘儉除了武略非凡之外,還博聞多才,精於詩文,有多篇傳世佳作。

這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

也難怪他能寫出這麼一道既文采賞心閱目,又深得用兵之道的伐魏策論。

“孤若沒記錯的話,此子應該是毌丘興之子,孤記得當年這毌丘興原本是曹將,應該是壽春一役為我軍所俘,歸順於孤。”

“沒想到,毌丘興膝下,竟有這麼一個厲害的兒子!”

劉備想起了毌丘儉的家世,不禁嘖嘖慨歎。

這時。

蕭和思緒從回憶中收回,當即一拱手,欣然道:

“大王,臣以為就憑這篇伐魏策論,大王便可欽點這毌丘儉為我大楚第一位狀元!”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