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章 漸入佳境2
243章漸入佳境2
對於吳佩孚、李濟深等有過軍事生涯的人物,後世的武愛華是知道的,特彆是吳佩孚的民族氣節,尤為武愛華所看重。
至於梁漱溟、張瀾、陳叔通等人,進入“政治顧問團”頗有戲劇性,或者說,是這些人“自投羅網”才讓武愛華麾下聚集了這些大才。
曆史上的梁漱溟,1937年出版了《鄉村建設理論》,對於福建農村的發展,梁漱溟作為一個學問家,自然是非常關注的。1937年8月,梁漱溟到了閩西,要求對閩西農村進行考察,當時武愛華在北方,沒有見著這人,但“風情局”早有關於梁漱溟的情報,後來武愛華也想起,這人在後世享有較高的地位,曾經與zd有過大吵大鬨,連都認為梁漱溟是個人才,一直保持其政協委員的待遇,所以武愛華指示國防軍政治部,對其考察儘可能給予方便,如有可能,挽留其在閩省工作,可給予教育廳長之類的職務。
而張瀾、陳叔通二人,到國防軍地盤的理由與梁漱溟大同小異,都是前來考察,被國防軍給“強留”了。這二人在後世的地位卻要高得多了,一人作過國家副主席,一人作過人大副委員長。
這些人的加入,讓武愛華的國防軍不再是僅有“武氣”,而多了一絲“文氣”,也讓閩省的民政、民生、教育待方麵多了一些國家級人才。
第二個亮點則是成立“海岸警衛隊”。
兩個月以前,武愛華已經命令組建“海岸警衛隊”,但後來武愛華一直覺得這個機構有些不侖不類,主要是因為其地位尷尬。直到武愛華想想美國的“海岸警衛隊”,才讓他的思維豁然開朗。
中國是一個有著漫長海岸線的國家,後世,關於海疆與海洋的管理,可謂是政出多門,混亂不堪,海洋糾紛、魚政糾紛時常發生。穿越而來的武愛華,自然要避免再發生類似情況,那麼,“海岸警衛隊”的成立就很有必要。
海岸警衛隊司令陳宏泰,曆史上參加過江陰保衛戰,任“寧海”輕巡洋艦上校艦長,武愛華穿越而來,特彆是組建海軍之後,很注重海軍人才建設,可是海軍人才並不是說有就有的,因此隻得采取“挖角”的做法。林宏泰最初是不願意到國防軍海軍來的,但是,當“風情局”將“青龍1型”重巡洋艦的照片給他看了之後,便從國民政府海軍中辭職,跑來擔任了其中一艘“青龍1型”艦的艦長,隻是,讓陳宏泰稍有鬱悶的是,他的大艦艦長還沒乾滿半年,又成了海岸警衛隊司令。
此時,“海岸警衛隊”屬於集團軍級編製,此後,這個“海岸警衛隊”將隸屬於國防部或國土安全局直接管轄,其權極將上升為大軍區級。
而與“海岸警衛隊”類似的海軍,則是海上的野戰部隊,海軍活動的地盤是大洋,而不是近海和淺海。
而“海岸警衛隊”也是惟一的跨海、陸、空三軍的國土守衛部隊。
目前,海岸警衛隊的編製為三個支隊師級):福建支隊、廣東支隊、機動支隊。
每個支隊轄1個岸基航空團,裝備“海龍1型”艦載攻擊機192架;1個海軍陸戰團;1支近海艦隊,裝備“蟻龍1型”300噸級)魚雷艇12艘、炮艇12艘、護衛艦12艘。
第三個亮點則是組建憲兵司令部:司令為李高,副司令胡小平,參謀長徐宗玉。副軍級編製,直屬國防軍政治部管轄。規模為5個團,士兵總數12000人。憲兵的組建,表明國防軍在正規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做好了準備。
第四個亮點則是擴建閃電部隊,其領導層除了李高調任憲兵司令外,其他人員不變:司令李雁冰,副司令刑偉榮,參謀長倪長鋒。
閃電部隊原來隻有4個大隊,在此基礎上擴建為5個總隊,基本編製為:小隊16人,中隊50人,大隊205人,總隊1020人;其中4個作戰總隊,1個裝備總隊,總人數5200人。在周涇巷地雷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朱先,升任第四總隊隊長。
以上的四個亮點隻能說是四個小動作,真正的大動作在後麵,而且也有四個。
第一個大動作是新組建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集團軍。
其中,第七集團軍由原教導師擴編而成。在武愛華簽發的命令中,第七集團軍為國防軍“實驗軍團”。何為實驗軍團?那就是要為國防軍以後的發展開辟道路。
第七集團軍同樣擁有5個師,但這5個師卻有特定的名稱:第1師被命名為“國防軍山地作戰師”,師長王嘯;第2師被命名為“兩棲作戰師”,師長高兵;第3師被命名為“空降師”,師長崔有學;第4師被命名為“北方師”,師長尹洪明;第5師被命名為“防化師”,師長劉良超。幾大師長都是國防軍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集團軍軍長周長兵;副軍長吳康寧;參謀長孟斌傑。
此前,教導師時代,武愛華就有意識地將幾個團命名為“山地團”、“水陸兩棲團”、“空降團”、“防化團”等,其作戰地域和手段各有特色。此次新增的“北方師”,主要是針對在北方寒冷地帶特彆是冰原地帶的生存及作戰能力。
也因為如此,第七集團軍也是惟一一個各師駐訓比較分散,難以集中在一起的集團軍。
武愛華到底要乾嘛,從組建“北方師”上就能看出一點名堂。
此外,新組建的第八、第九、第十集團軍軍事主官分彆為錢明輝、劉向輝、戚業國。其中,第八、第九集團軍在南方兩省組建,而第十集團軍則在北方察哈爾省組建。而最早的長汀守備營營長鄧猛,則成為了第十集團軍1師師長。
武愛華命令,第八、第九、第十集團軍必須在三個月內組建完畢,1938年7月31日之前形成戰鬥力;第七集團軍同樣在三個月內組建完畢,但形成戰鬥力的時間為1938年12月31日之前。
此外,原警衛師4團團長李錦坤在察哈爾發展得非常不錯,手下已經有了6個警備師,小十萬人,武愛華簽署命令,令其組建“國防軍察哈爾獨立軍”,保留2個警備師作為維持地方安定之用,其中1個警備師常住包頭;另外4個師整編為3個主力陸戰師,作為“察哈爾獨立軍”的骨乾力量。
在盧溝橋抗擊過日軍的李錦坤,是國防軍中官升得最快的人了。
第二個大動作是大幅度擴編空軍。
空軍的編製此前主要是受限於飛行員的培養,粵軍空軍整體加入之後,讓國防軍的空軍飛行員一下子有了剩餘,再加上航校的擴大,培養人才的速度增加,所以武愛華乾脆一步到位,一次性組建了4個空軍師,讓空軍司令部更加名符其實。
空軍第1師戰略轟炸師):下轄3個飛行團,每個團下轄2個重型轟炸機大隊,2個殲擊機大隊,每團裝備“巨龍1型”遠程重型轟炸機96架、“鷹龍1型”殲擊機96架,全師總計重型轟炸機288架、殲擊機288架,全師12000人。
空軍第2師混編師):下轄3個飛行團,其中2個混編團,每個團96架“鷹龍1型”殲擊機、96架“嘯龍1型”俯衝轟炸機、16架偵察機;1個攻擊機團4個攻擊機大隊,裝備“火龍1型”對地攻擊機192架,全師總計作戰飛機608架。全師12000人。
空軍第3師混編師):裝備同空軍第2師。全師12000人。
海軍航空兵師:下轄3個岸基航空團,12個航空大隊,裝備“海龍1型”艦載攻擊機576架,偵察機48架,總計飛機624架。全師12000人。
武愛華要求,率先完成空軍第1師、第2師、第4師的編製,其中第1師要進行長距離飛行作戰的訓練演習,第4師要在模擬航母上進行訓練演習。
第三個大動作是新組建裝甲兵司令部。
在武愛華簽發的命令中,裝甲兵司令由宗少華擔任,副司令孫元濤,參謀長李奇。
裝甲兵暫編5個裝甲師,每個師5個戰車團,每個團編製“t36”戰車96輛,另按每輛戰車配備2輛裝甲運兵車的比例,每個師共有“t36”戰車480輛,裝甲運兵車960輛,每個師的兵員達30000人,這樣,國防軍裝甲兵的總數就達到了驚人的15萬人。
在武愛華簽發的命令中,t24戰車將各集團軍獨立裝甲旅的標準裝備,而t12戰車則是各陸戰師裝甲團的標準裝備。這種改變,特彆有利於後勤供應及戰車保養。
裝甲兵司令部授命在察哈爾組建,隻有北方的平原、大漠,才是裝甲兵縱橫馳騁的戰場!
在以後的作戰中,裝甲兵將以師為單位,參與到各集團軍的戰鬥之中,並且擔任戰場突擊尖兵。
第四個大動作則是組建炮兵司令部。
炮兵,為戰爭之神。在即將到來的二戰中,是炮兵與裝甲兵大放異彩,建立不朽功勳的時代。在武愛華的軍事思想裡,炮兵,與裝甲兵一樣,是現代戰爭的戰略決勝力量,特彆是重型火炮,完全是無堅不摧,無敵不克的利器。
ps:對不起,前一更因為網絡問題,重複傳了,有幾個兄弟可能多訂閱了一次,特以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