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裝備續)
關於德軍的雪地裝備,徐峻之前準備了不少圖紙和方案,結果他卻發現,德軍其實早就擁有不少專業的雪地裝備,隻不過沒有裝備常規陸軍,全都配備給了山地部隊。因為德軍一直以來的假想敵都是法國,常規部隊不需要在寒帶作戰,所以也不需要這些雪地作戰裝備。
德軍此前給摩托化部隊的士兵都配發了風鏡,讓他們遮擋陽光和塵土。德軍的摩托化部隊,特彆是裝甲部隊在歐洲那種乾燥的土基公路,或者在荒野裡越野行進時,有時揚起的灰土簡直可以用遮天蔽日來形容,遠遠望去就像刮起了沙塵暴一般。
德軍配發的風鏡有幾種不同的材質,最普通的是由帆布和玻璃製成的,有褐色和綠色兩種顏色可以選擇。而當時的德軍摩托手,裝備有專用的摩托風鏡,式樣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紀都依然很時髦,材質采用的是當時技術已經成熟的有機玻璃,也有橙色和綠色、深灰色幾種顏色可以任意選配。
至於防止雪盲症的專用雪地風鏡,德軍山地部隊早就已經裝備了,看上去像是一副普通護目鏡,鏡片外卻罩著兩片金屬片,大都是鋁製的,金屬片上麵開了幾條呈放射狀分布的觀察縫,士兵可以透過細縫觀察外界,這種設計看上去很簡單,卻能有效的防止雪地反光對眼睛的傷害,曆史上在東線德軍中得到了不錯的口碑。
還有一種就是常規風墨鏡,采用皮革材質,配有深灰色鏡片,和上麵那種護目鏡相比,士兵可以更容易的進行瞄準和射擊。
徐峻已經向蔡司公司下達了準備增產的命令,這將是一筆數量可觀的訂單,僅憑蔡司公司一家是絕對吃不下的,所以徐峻準備把英國和法國以及意大利的光學生產企業,全都拉進這筆生意中來。
至於滑雪板和雪橇,來源渠道就更多了,歐洲各國都有大量的山地滑雪愛好者,陸軍司令部的人正在對產品進行篩選,不過徐峻覺得他們可能已經挑花眼了,說不定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一言而決。
徐峻還拿出了一份雪地摩托的圖紙,說白了就是一種摩托化雪橇,采用一台大功率摩托發動機作為動力,德軍有不少大馬力的摩托發動機,比如寶馬和聰達普,充沛的動力將帶動起一條軟質履帶,材質用的是複合皮革加上輕金屬,強度不比橡膠履帶弱。
前部采用了雙滑橇設計,由一個摩托車把操控滑橇的方向,基本和後世沒多大差異。寶馬公司已經拿出了十輛樣車,此時正在挪威雪原上進行實地試車,在雪地上跑出了時速九十五公裡的驚人速度,據那位瘋狂的駕駛員評述,要不是最後一段擔心車輛失控,他其實可以飆得更快一些。
聰達普那邊的研發進程有些滯後,他們研製的是重型版本,可以作為雪地牽引車甚至火力平台使用。
德軍目前采用的班排進攻戰術,很重視低級指揮官的主觀能動性,在整個大作戰框架下麵,對班組的戰術自由度一直都放的很寬。德軍允許在作戰開始之後,沒有得到確切命令的情況下,班組長如果敏銳的發覺戰機,可以主動的向敵軍發起進攻。
當然在現實戰場上,德軍很少會由一個步兵班單獨發起突擊,除非是一次試探性的火力偵查行動,通常德軍會召集起幾個相鄰班組,相互間配合著發起行動,往往會使用正麵誘敵加上迂回包抄戰術,攻擊重要目標並占領敵軍陣地。
聽上去是不是與日軍步兵班組所采用戰術非常相似,這是因為日本人的步兵戰術,其實就是從德國人那裡學過去的,當然日本方麵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良,以適應本國陸軍的實際情況。
隻是日軍在經曆了昭和初期數次兵變之後,對基層軍官的培養出現了細微的變化,開始特彆強調下級軍官的服從性,結果培養出了一批思維僵化的基層軍官,隻會教條的遵照軍事教材和上級的命令行事,漸漸失去了原本推崇的戰術靈活性,日軍的戰鬥力也隨之急轉直下。
再回到德軍這邊,德國班組的武器配置,與歐洲其他陸軍相比,其實並沒有占據多大的優勢。無論是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等陸軍部隊,步兵班組間的火力的差異並不是很大。
當時各國步兵使用的步槍,如果從射程、射速、裝彈量以及彈藥威力等技術指標來看,德軍的98k的性能隻能算優良,但並沒有比其他國家先進多少,相反因為德軍98k使用的7.92毫米子彈,導致彈倉容量過小,後坐力也有些太強,射速屬於中等但火力延續性不佳。
德軍使用的p3840係列衝鋒槍,其實性能也沒有人們印象中那麼出類拔萃,在同時期裝備的衝鋒槍裡,p38的性能也隻能算中等偏上,隻不過這支武器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陷,被德軍初期的勝利光環所掩蓋住了,直到德軍遭遇到更強大的敵人之後,這些問題才終於暴露出來,但是那時候想要尋找更新替代品,卻已經為時已晚。
p係列衝鋒槍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關鍵就在於這支衝鋒槍的射速上麵,為了追求連射時的精度,這支衝鋒槍被人為限製了最高射速,和其他同時代的衝鋒槍相比,p3840在連續射擊時比較容易操控,子彈分布也很均勻,這是它的優點。
問題是在戰場上很多時候,衝鋒槍的火力投送量比準確度更加重要,一片密集的彈雨比精準的射擊,更能有效的壓製住敵軍的進攻。
這方麵蘇軍、英軍和美軍都走在了德國人的前麵,他們裝備的衝鋒槍都專注於一個指標,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向敵軍潑灑出更多的彈藥。
特彆是曆史上的美國大兵,當與德軍在近距離短兵相接時,第一反應就是死扣住湯姆遜的扳機不放,生死或許就隻有一秒之差,那時候誰還有時間考慮瞄準,相互比拚的隻有運氣和信仰。
在這種近距離火並中,德國的p3840就很吃虧了,它的射速太慢,快速指向性又不好,結果往往德軍這邊隻發射了幾發子彈,對麵卻已經潑了一整個彈匣過來。
至於載彈量,實話說p40的三十二發彈匣已經足夠用了,並不需要學著俄國人改成彈鼓。
曆史上彈鼓除了增加武器的火力延續性,和彈匣相比並沒有占據多少顯著的優勢,反而因為重量和體積,迫使士兵無法攜帶更多彈藥,同時還會妨礙士兵在戰場上實施一些常規的戰術動作,消耗掉士兵更多的體力。
而且彈鼓結構複雜、子彈複裝困難,在戰地環境中也容易損壞。這些問題同樣被蘇軍用勝利的光環掩蓋住了,德軍的戰敗成就了波波沙衝鋒槍的威名,但是等到二戰結束之後,這種武器很快就被淘汰掉了,而在蘇軍此後的衝鋒槍設計上,也再也沒有出現過彈鼓這種供彈模式。
徐峻對德軍衝鋒槍的優勢和劣勢了如指掌,他早就準備給德軍配備一款新的衝鋒槍,準備交由厄爾瑪兵工廠進行量產,目前厄爾瑪已經依靠純手工製造出了一批樣槍,正交予庫麥司道夫武器試驗場進行試驗,年底前準備再送往挪威,進行極地環境下的實彈射擊試驗。
同時徐峻還給毛瑟公司,送去了一款自動步槍的圖紙,毛瑟公司的槍械設計專家們目前正在努力的吃透元首的設計,為的是開發出專用的武器生產線。這是一項相當複雜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拿出成果來,因為元首在這種武器上采用了新的口徑,以及一種從未出現過的新型子彈。
在徐大元首的計劃裡,這將是德軍乃至歐洲未來的製式步槍,在這種自動武器麵前,像98k之類的栓動步槍,將會麵臨全麵的淘汰。
ps:求推薦求點擊求訂閱,作者會加油努力回報大家的支持。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