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教皇
梵蒂岡東西方向距離最寬處隻有一公裡,南北方向更是壓縮到了八百多米,國土總麵積零點四四平方公裡,甚至比不上柏林市內一些大一點的街區。
這個國家的地位和價值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麵上,可以說隻要世界上還存在著天主教信仰,梵蒂岡這座聖城就不會消亡。
要說這個宗教國家真正的締造者,就是剛去世不久的意大利前任首相墨索裡尼,是他親自與教皇簽訂了【拉特朗條約】,解決了意大利統一戰爭後遺留下的宗教問題,承認梵蒂岡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體,作為回報當時的教皇庇護十一世把墨索裡尼稱為“聖人”,在宗教方麵對這位首相予以肯定。
說起梵蒂岡的教皇,究其根源可以上溯到羅馬共和國時代,其對應的身份是羅馬最高祭司,擔任過這個職位在後世最出名的人就是偉大的凱撒。
西羅馬帝國的宗教信仰改變成基督教之後,大祭司也演變成了羅馬大主教,西羅馬皇帝賦予其在教會裡至高無上的地位,最終還得到了東羅馬帝國和東正教的承認。
隨後由於內部翻著花樣作死加上異族入侵,羅馬帝國最終分崩離析,但是帝國的衰亡,並沒有影響到基督教在民間的地位。
失去了羅馬皇帝的壓製,自此教宗不但手握神權,還直接掌控著教會龐大的資產,羅馬教廷的權威,在中世紀一度達到了頂峰,甚至西方君王的婚喪嫁娶定位登基,都必須得到羅馬教皇的賜福和首肯才行。
這也是歐洲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教會依靠在宗教上的權威,在全歐洲橫征暴斂,收取宗教稅的神仆們,可以毫不憐憫的從農民手中奪走最後的一點財產。同時羅馬教廷瘋狂打擊任何對宗教有異議的思想,在最黑暗的兩個世紀裡,宗教裁判所的篝火從未缺少過燃料,不知道有多少偉大的思想和科技發明,被當作異端學說而被教廷封印與埋葬。
梵蒂岡城國的前生,就是曾經占據意大利三分之一領土的教皇國,而這片土地在法律上卻是由法蘭克國王贈送的。聽起來是不是讓人感覺很混亂,要是真詳細說起來這個故事就長了,為了避免有人抱怨作者灌水,在這裡就儘量簡單的講述一下。
羅馬教廷當時手中掌握的土地,其實是偷偷占奪的西羅馬帝國遺產,隻不過西羅馬已經亡國,沒人去與他們計較而已,而當時在這片土地上的實權統治者,是日耳曼的一個分支倫巴第人。
那時法蘭克王國的矮子丕平打敗了自己的哥哥,奪取了法蘭克王國的權柄,因為得位有些不正,感到心虛的矮子急於證明自己王位的合法性,他特意請來羅馬教宗在其登基時為其加冕,企圖在頭頂的王冠上增添一個神性光環,也就是從他開始,打開了歐洲後世裡君權神授的開端。
為了酬謝教皇,法蘭克王國前後兩次出兵征伐意大利,最終徹底擊敗了同屬日耳曼支脈的倫巴第人,並且把奪取的部分意大利土地,作為酬勞贈送給了羅馬教廷。教廷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了教皇國,定都於羅馬城,從此在亞平寧半島上呼風喚雨,在歐洲諸國之間帷幄縱橫。
不過世上沒有萬世不滅的基業,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意大利民族統一的大勢變得不可阻擋,即便是自稱為教廷保護者的拿破侖三世,在普法戰爭戰敗之後,也已經無力阻擋教皇國的滅亡。
埃馬努埃萊一世指揮部隊占領了教皇國所有的領土,教宗失去了所有的世俗權力,隻能帶著教廷人員躲進了梵蒂岡城,接下去就是教廷與意大利王國之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對峙。
一直等到墨索裡尼執政之後,為了得到教會方麵的支持,他與當時的教皇庇護十一世進行了談判,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梵蒂岡被承認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存在,同時教廷在意大利領土上的財產受到保護,不容任何勢力加以侵犯。
從條約簽訂那一刻到徐峻出訪之日算起,梵蒂岡城國此刻的立國時間僅僅隻有十一年。
此時的教皇是庇護十二世,本名為尤金尼奧.帕切利,在繼位之前,長期擔任教廷駐歐洲各國特使,積累下了非常豐富的外交經驗,梵蒂岡與墨索裡尼的和解條約就是在他的經手下簽訂的,同時他還出訪德國,與納粹簽訂了著名的“帝國協定”,用教廷不反對納粹黨掌握德國政權為條件,保住了教廷在德國境內的權力與利益。
那時已經成為梵蒂岡樞機主教的帕切利,從德國國內的政治風向變化中,看到了羅馬教廷將會麵臨的危機,納粹黨的發展速度讓他感到恐懼,所以這位樞機主教認為,梵蒂岡必須與這位強硬的獨裁者簽訂協議,教廷在德國的利益才能得到維護。
但是教會沒有想到的是,等到納粹羽翼豐滿之後,希特勒變相撕毀了協議,隨即一些讓教廷感到憂慮的事情發生了。
其實希特勒在上台之前,就已經思考過讓德國的天主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的控製,這樣一來納粹黨就能以此為契機,最終掌握整個德國的宗教權。
條約簽訂後不到三年,納粹就開始向德國天主教會施加壓力,不但逼迫宗教人士宣誓向元首效忠。並且開始抓捕教會裡的反納粹分子,同時打擊迫害非日耳曼籍的天主教徒。
這種堪稱卸磨殺驢的行為,當即觸及了羅馬教會的逆鱗,於是當時的羅馬教皇庇護十一世,開始不斷的公開對納粹黨發起抨擊,最終造成了納粹黨與天主教會在那段時間裡的嚴重對立。
希特勒很清楚宗教所具有的威力,德國或許有不少無神論者,但是大部分德國人都是非常虔誠的信徒,不得不說梵蒂岡的態度。確實在一定範圍內損害到了納粹黨在德國民間的基礎。
希特勒當然不會責怪自己作出的決定,反而認為作為教皇的首席外交顧問,樞機主教帕切利是教廷與德國翻臉的幕後黑手,於是在帕切利參選教皇時,德國納粹方麵表示了明確的反對態度。
隻不過那時候德國的實力還不夠強,元首的爪子也沒有後來那麼長,無法對羅馬教廷的選舉,施加有力的影響,最終帕切利還是當選為天主教會第二百六十任教皇。
隨後有趣事情發生了,等到這位教皇繼位之後,羅馬教廷對德國納粹的抨擊也隨之戛然而止,雙方的關係竟然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這種畫風上的突然轉變,就連德國方麵也掉了一地的眼鏡。
庇護十二世是個精明的教皇,他的外交手腕比幾位前任都要圓滑。他早就了解那位德國元首重振德意誌的決心,也清楚英法的綏靖政策,最終將會釀成何種惡果。他不得不重新考慮教廷對於德國的態度,在這種時候與德國為敵,是否真是個明智的決定。
納粹黨雖然侵犯到了上帝賦予教廷的權力,但是同時他也看到了納粹對教廷有利的方麵,那就是那位掌握著德國實際權力的元首,從骨子裡瘋狂的敵視猶太人。
利用國家力量對猶太教進行打擊和壓製,這是羅馬教廷建立以來,最為喜聞樂見的事情。
西方宗教之間的信仰爭鬥,從來都充滿了殘酷與血腥,數千年死守猶太教義的猶太民族,一直都被教廷視為天主教最陰險的敵人。
這也是曆史上教廷明明手中掌握著大量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報告,卻一直對此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同時後世還有一些證據證明,羅馬教廷甚至還參與了德軍對蘇聯境內東正教的迫害。這倒也可以理解,因為在當時的羅馬教廷眼裡,同出一脈的東正教,甚至比異教徒更加具有威脅性。反之亦然,為了搶奪所謂的正統性,這兩家一旦發覺到有能夠打擊到對方的機會,下起手來絕對不會心軟。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讓他們達成共識,那就是如何壓製那些猶太人。
庇護十二世曾經到訪過德國,與一堆納粹巨頭都見過麵,當然不會少了這位“上帝的使徒”,希特勒身邊最能乾的小盆友,納粹黨的副元首,年輕的萊因哈特.馮.施泰德閣下了。
隻不過那時候與他會麵的是傑克,一個從未來偷渡來的生化人。實話說當時這位副元首除了顏值驚人之外,並沒有給未來的教皇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在徐峻替換下傑克之前,副元首一直比較低調,在外界沒有什麼存在感。
庇護十二世從未想過希特勒會這麼快完蛋,更沒有想到接替這位強人的,竟然是那個一直縮在希特勒背後的金發年輕人。
站在聖彼得廣場中央,庇護十二世環視了一眼身邊的主教們,再看了看柱廊四周持槍挺立的黨衛隊士兵,教皇陛下暗自歎了一口氣,握緊了十字聖杖的長柄,捋平了胸前的白色羊毛披肩帶。
此時遠處人群發出了一片喧囂聲,教皇抬眼望去,隻見一支威風凜凜的車隊,正沿著著名的協和大街,向著自己迎麵駛來。
ps:看時間還好,沒到十一點,謝謝大家的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