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謀劃
古德裡安與博克之間爆發了第一次意見衝突,爭論的主因就是德軍目前選擇的進攻方向。
保守的博克認為應該穩紮穩打,先鞏固登陸區域,積累足夠的兵力後再開始向外圍輻射,按照統帥部的計劃,沿著海岸公路向多佛爾與福克斯通側後迂回,爭取把英國的機動兵力一次性圍殲在海邊,隨後奪取多佛爾與福克斯通的港口,隻要能夠占據這兩個完備的海港,德國軍隊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踏上英國的土地,到時候英國是圓是扁就隨意德國搓弄了。
而古德裡安有著他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應該在英國人還未反應過來之前,集中現有的裝甲突擊力量,直接向倫敦衝擊,因為英國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經被吸引到了多佛爾一線,倫敦對於德軍來說幾乎是不設防的。
博克對此表示懷疑,因為就算英國人的反應再遲鈍,也不會放任一片區域失去聯絡24小時而無動於衷,同樣德國對戰場情報的遮蔽如何嚴密也無法保證不會有漏網之魚。
登陸區裡雖然沒有英國平民遺留,但是已經有偵查分隊報告在周邊地區有些小型農莊依然還有一部分單門獨戶的英國農民遺留下來,雙方甚至還發生了短暫的交火。而德國傘兵的報告更是顯示了在中間區域,依然有不少小規模駐防部隊和哨所存在,雖然傘兵消滅了所遇到的所有敵軍,但是不能保證對方在遇襲時沒有發出警報,同樣無法保證沒有人在襲擊中逃脫,因為攻擊都發生在夜間,雖然月光明亮,但是英國鄉村田野裡有不少灌木與小樹林,村莊裡更是有無數可以讓人躲藏起來的角落。
博克保守的估計,德國能夠保證戰場情報遮斷的時間最多隻有20個小時,隨後無論如何,英國方麵一定會發覺德軍已經登陸。
這點時間如果用來行軍。那麼確實可以趕到倫敦城下。但是現在畢竟不是行軍,而是在作戰,在路途之中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從截獲的電話與電報中可以看出,通往倫敦的道路沿線,有很多城鎮與村莊依然還有居民駐留,當地還保留著大量的國民自衛隊與少量陸軍駐兵。
德軍的進軍不可能不驚動他們 。德軍必定會遭遇沿路雜兵們的阻擊,他們隻要埋設一些地雷,或者破壞道路橋梁,進攻必定會被阻滯,英國政府將會獲得足夠的時間調整戰略,如果丘吉爾選擇就地組織防線負隅頑抗。那麼還可以勉強接受。如果英國政府選擇放棄倫敦,向西部地區撤退,那將是統帥部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德軍很可能陷入麻煩的山地戰與遊擊戰,付出的人力與物力無法估量,長時間的拖延必將引發不可預測的變數,比如國外反德勢力的乘機介入。
雖然統帥部分析過丘吉爾的性格,認為隻要給他一些希望的假象,在徹底絕望之前。他會選擇堅守倫敦,但是這一切都隻是預測,曆史上不乏看上去很硬漢的家夥最終卻是個懦夫,所以徐峻一直強調攻擊節奏的把握,在最終雷霆一擊之前儘量避免刺激到丘吉爾。
目前德軍登陸的兵力依然不夠,根本無法做到徹底包圍倫敦地區,當然也無法阻止英國政府從倫敦撤離,盲目的攻擊倫敦勢必會打草驚蛇,引發英國政府的過激反應。
現在古德裡安掌握的裝甲部隊應該優先保證登陸區的防禦,如果這支部隊離開登陸區。向倫敦突擊,一旦在路上遭到英國抵抗力量的反擊,被敵軍的層層雜兵纏住的話,多佛爾區域的英軍獲悉消息之後必定會乘虛而入,向迪爾發動反撲。
雖然缺少裝甲力量的登陸區憑借德國空軍與海軍的火力支援可以保證不失,但是這支裝甲部隊的補給線必定會被切斷,最終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古德裡安最終還是被博克說服了,他承認這位老牌集團軍群指揮官確實有著非凡的大局觀,與他相比,自己的目光還是狹窄了一些,隻考慮到了戰術層麵的問題,看來還是需要多加曆練,積累更多的戰場經驗,開闊自己的戰略眼光。
德軍裝甲部隊一直籠罩在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無敵光環之下,但是像古德裡安這種級彆的坦克指揮官們很清楚,德國裝甲部隊無敵的表象下其實掩蓋著非常明顯的弱點,現有的德國坦克部隊隻能勉強應付歐洲地區的作戰,還不是他們心目中完美的裝甲鐵拳。
德國裝甲部隊是閃電戰中地麵部隊的矛尖,德國坦克在捷克與波蘭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敵軍陳舊的作戰理念與不合時宜的裝備,無法應付機械化部隊高速突擊與連續空中打擊的基礎之上。
德國裝甲部隊麵對的是敵人數量龐大的陸軍步兵,戰術古板,移動緩慢,反應遲鈍,而且缺乏反裝甲武器。
所以憑借裝甲薄弱的一號與二號坦克,德軍可以輕易的突破步兵的防線,同時依靠一號與二號坦克的靈活與高速,以及強大的越野通過能力,可以趕在敵軍撤退的步兵前頭完成兩翼迂回,包圍崩潰的敵軍單位,配合後續的其他部隊對包圍圈內的敵軍加以殲滅。
但是德軍裝甲車輛與他敵軍中的同行相比,並不掌握明顯的優勢。他的敵人其實擁有不少質量與性能上更優秀的裝甲車輛,德國裝甲部隊在與對方的裝甲部隊正麵對抗時,很多時候是遭到技術性碾壓的。
問題在於敵軍的對坦克的使用理念上還處於一戰時期,將坦克視為步兵進攻的支援力量,所以往往會把坦克分散配置給各個步兵單位,同時敵軍還缺少步坦聯合作戰訓練,步兵與坦克常常會在作戰中自行脫節。
所以雖然敵軍坦克部隊常常在正麵作戰中能夠擊敗德軍坦克,但是德軍會依靠局部數量上的優勢,調遣一部分坦克正麵糾纏住敵裝甲部隊,派遣另一部分坦克從側翼向敵軍裝甲部隊後方迂回,粉碎敵軍後方的指揮所與輜重,切斷敵軍的補給線。
一般情況下,對手會很快就會陷入混亂,並且開始撤退。步兵或許還能跑得掉,但是輜重補給斷絕的坦克部隊根本就沒有多少持久力。連續作戰加上機械磨損,很快就會陷入彈儘油絕發動機趴窩的尷尬境地,此時德軍會派遣步兵配合火炮一個個的解決掉這些鋼鐵靶子。
但是一旦德軍坦克遇到同等兵力的敵軍裝甲部隊。結果常常會演變成一場一邊倒的潰敗。此時的德軍坦克兵隻比對手多上幾次作戰經驗,還大多是攻擊步兵與碉堡,並沒有多少與裝甲部隊真實對抗的經曆。德國坦克兵隻能算比對手早脫了幾天殼,遠遠還沒達到後期身經百戰的地步。
在法國戰場上德國坦克部隊有好幾次遭遇法國集中起來的坦克集群的正麵突襲。結果被打得狼狽不堪醜態百出,燃燒的三號與二號坦克鋪滿整片戰場。
而且德軍坦克還有一個閃電戰戰術導致的弱點,由於戰術需要,指揮官過於追求坦克長途奔襲高速突破,但配屬給坦克部隊的步兵師大都隻是半機械化甚至依然是純騾馬化的,所以高速突進的坦克部隊往往會與配屬的步兵部隊脫節。造成後勤補給線時常會暴露在敵軍的火力之下。
在歐洲戰場。要不是對麵敵軍已經陷入混亂,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擊,否則早在法國戰役初期,德軍的裝甲師就有好幾次會被敵軍分割包圍,遭受沉重的打擊。
同時由於德軍戰術追求高速連續的攻擊,德國裝甲部隊的機械磨損非常嚴重,德國坦克又過於精密,一旦磨損超過極限就會立即出現故障,所以必須要時刻保持後勤補給線的通暢。保證後備零件與修理勤務的跟隨。一旦勤務保障出現問題,很快就會出現大量坦克因為故障而趴窩。
如果處於進攻狀態時還好,德軍可以隨時回收修理這些車輛。但是一旦遇到撤退戰,那麼這些坦克就隻能就地遺棄給敵軍了。這一幕在原本的世界,蘇德東線戰場上時常發生,大量昂貴的坦克往往因為一些非常細小的故障就被遺棄在撤退的路上。而這些故障在平時是很容易獲得修理並恢複的,但是由於部隊處於撤退狀態,輕武裝的後勤修理與補給單位跑在了裝甲部隊的前麵,擔任後衛的坦克連一輛拖車都找不到,這些車輛隻能白白的扔在了戰場上。當然這些是原本的曆史。在現在的時空中這些還沒有發生,徐峻也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在德軍現有的戰鬥經曆中,德軍的裝甲部隊通常情況下是專門用來敲打敵軍步兵的,而解決掉敵方裝甲部隊最終依靠的往往是德軍的步兵和炮兵,死在集束手榴彈和37敲門器下的坦克其實占據了敵軍坦克損失原因中的很大一部分。
這就是德國裝甲部隊百戰百勝傳說背後的本來麵目,德國人隻是比他的敵人多走了半步,而就是這小小的半步,卻讓他大多數的敵人飲恨當場。
40年時,德國坦克師內的主力坦克是脆弱的二號和三號,還有一部分捷克產的38t,就是這種裝甲隻有25毫米的坦克,在原來的曆史中曾一度被隆美爾視為第七裝甲師的主力裝備,拿來當重型突擊力量來使用。
德國坦克現有的主力型號大都無法與英法坦克打正麵坦克戰,除了外形小巧靈活機動之外,重要的性能指標大都不處於優勢,更以貧瘠的火力遭人非議。德軍中唯一能夠正麵與敵軍重型坦克對撼的,唯有最新研發的四號坦克,但是因為剛剛量產不久,在法國戰役開始時,全軍上下加起來也隻有一百多輛。
這一次徐峻算是掏出了血本,把兩個多月內量產的四號坦克中的一大部分編入了登陸部隊,加上從幾個裝甲師抽調的連隊,硬是湊出了兩百二十輛四號坦克,其中有六十輛是最新的四號g型,這些坦克編組成了八個重型裝甲營,直接歸屬於古德裡安指揮。
這是德軍序列內首支能夠正麵對抗世界上所有在役坦克的裝甲部隊,距離古德裡安眼裡的完美裝甲部隊的目標非常接近,如果能夠再配屬上足夠的附屬炮兵與機械化步兵。古德裡安相信自己可以依靠這支部隊打敗所有同規模的裝甲力量,輕易的撕碎兩到三倍以上的常規步兵單位。
問題是,目前上岸的隻有三個裝甲營,其中還有一個營是輕型裝甲營,作為外圍武裝偵察力量來使用。雖然後續的坦克營正在源源不斷的登陸,但是想要湊足一支足夠規模的裝甲力量,至少還需要半天的時間,古德裡安隻得站在迪爾堡二層的辦公室裡,拿著圓規與計算尺對著地圖運氣。
此時德軍的登陸棧橋已經發展到了十二條,每小時可以輸送一個團的人員裝備車輛物資登陸。博克預計,在太陽下山之前,將會有兩個步兵師,超過五萬人以上的德軍登上英國本土,博克將會親自帶領其中一個步兵師與古德裡安率領的裝甲師配合,迂回多佛爾側後,將英軍最後的機動力量包圍在多佛爾地區,隨後按照計劃將這些部隊分割殲滅。
同時在第二天午夜之前,賴歇瑙的第三梯隊將完成登陸,其中的兩個坦克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將向倫敦展開突擊,爭取在第三天上午完成對倫敦的包圍行動。
因為從第四天開始,海峽上空將會有兩天的連續惡劣天氣,倫敦也在風暴範圍之中,雖然惡劣天氣會阻礙德軍的攻擊,卻也同時阻礙了敵軍的撤離。
這份作戰方案是統帥部為登陸所製定的那一堆計劃中,唯一還能夠與現有情況對應起來並能夠加以實施的東西,想起來真是讓人擦一把汗。
眼下這場戰役總體上看上去很是順利,但是在統帥部指揮室裡簡直是一片混亂,英國人的空城計把德國人的計劃全都給打亂了,原本精確的時刻表完全成了廢紙一張,德軍總司令部隻能按照實際局勢隨機應變,摸索著展開後續行動。
幸好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德軍可以說已經在英國本土站穩了腳跟,等到消滅掉多佛爾的英軍主力,德軍就能從多佛爾港直接運兵上岸,大型運兵船可以一次運載一個旅的步兵登陸,登陸德軍很快就會與英軍調轉態勢,占據兵力上的優勢。
就在統帥部的將軍圍繞著博克的攻擊方案在地圖上插著旗劃線的時候,就在英吉利海峽的中部,繼日德蘭海戰結束二十四年之後,英德海軍的主力艦隊再一次全力碰撞在了一起,英國皇家海軍與德國新公海艦隊在這條承載著皇家海軍百年光榮的海峽裡展開了最終的決戰。(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