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如此,時間悄然流逝,百年、兩百年、三百年、四百年
當時間走到計劃開啟的第九百二十四年的時候,人類的新旗艦終於進入到最後的外殼焊接階段,這個階段將會持續九十八年。
總得來說,造物升級計劃已經接近尾聲,其實際耗時也比計劃多了二十二年,屬於正常規劃誤差,沒什麼大不了的。
人類將花費九十八年時間,用超力力場焊接技術給完成拚合的新旗艦外殼進行焊接,讓整艘戰艦外殼變得渾然一體。
當然,作為一艘戰艦它的外殼不可能真的一點凹凸不平都沒有,畢竟留進出的艙門不能沒有,近防武器的位置也要有。
隻不過艙門會被設計成隱藏式,近防武器則是活動式,包括戰艦主炮也是如此,這些東西以人類的機械工藝很輕易就能做到。
相比於造物升級計劃的順利進行,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卻數百年如一日的停滯。
特彆是壽命藥劑方麵的研究,縱然有硫石星文明的生物圈樣本作為新鮮血液研究,卻仍舊沒有絲毫進展,仿佛在壽命增長這條道路上已經走到頭一般。
其實一萬三千五百年已經夠久了,可是相對於宇宙漫長時間尺度來說卻仍舊短暫無比,如果人類在這方麵無法取得突破,那這代人估計沒有人看到人類開啟大遠航的時刻了,更彆說抵達目的地。
想要走到大遠航目的地,以現在的人類認知看,壽命達不到以億為單位肯定沒戲。若如此,也隻能一代代人前赴後繼去努力了。
不過現在也還沒到緊要關頭,如今最老的人類怎麼也還有三千年時間才步入生命倒計時,倒也還有些時間。
這麼看來時間還很多,但令人意外的是,壽命延長技術的千年停滯,卻讓生命科學院走上了另一條從未設想的道路。
精神意識領域的研究居然在這時候取得了突破。
倒不是說人類知道了意識誕生的本質,這種問題估計喚醒者也搞不明白,人類取得突破的方向是關於意識和記憶領域。
說起來人類本就有在精神意識領域的天賦,當初能在三級文明實現思想烙印技術就是表現之一,而現在的成功也是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生命科學領域的**壽命藥劑沒有進步,可同屬於生命科學領域的精神意識卻在科學家們數百年不懈努力下,找到了記憶和意識的關係。
第(1/3)頁
第(2/3)頁
在過去的時間裡,人們一直都認為記憶的形成與大腦的神經突觸連接方式、微電流傳遞路線、神經元數量有關,這種觀點也一直支持著人類的腦域領域研究,這種觀點確實沒錯。
就算人類到了如今的五級文明層次,也沒有否定它,相反還進一步論證了它的正確性。對是對,但卻不完整,因為在萬有理論的支持下,人類確認自身思維活動確實是量子層麵上進行的,且和量子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此次突破正是這點,人類找到了自身思維過程和大腦量子場之間的變化關係,掌握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做到了知其一便知其二的地步。
同時,還弄明白了人類潛意識思維、顯意識思維分彆和大腦量子層麵活動的關係。
當科學家們把這三者聯係在一起的時候才驚奇的發型,原來記憶居然可以通過掃描映射的方式進行掃描。
科學家將其稱為記憶掃描技術。
雖然被稱為記憶掃描技術,可它卻不止有掃描記憶的功能,它還能強化記憶。大概原理是在人回憶起記憶的過程中,通過特製設備,將他的思維活動映射成可識彆量子場活動,然後在通過儀器對這種一一對應量子場活動進行正反饋循環,如此往複數次就能達到‘記憶猶新’的程度。
通過這種技術,甚至能讓人把那些以為都忘記的東西記起來,諸如一些兒時已經模糊的記憶。
但它最大的用處不在恢複記憶,而是學習,它能幫助人類更快、更牢固的記住知識。
可惜目前通過這種辦法記憶而來的知識還有些問題,但不是說知識有問題,而是人類對這些記憶知識的應用還有問題。
科學家們發現,用這種技術幫助記憶的知識居然跟把信息放入電腦存盤一樣,隻有記錄功能,用的時候卻有一種明明我知道,可思考問題的時候卻出現了:沒有將這些知識納入到‘正在思考的思維’中的現象。
科學家們分析認為,這應該是潛意識記錄與顯意識主動應用之間的解碼關係沒有得到解決,換句話說就是主導人類主動思維的顯意識不具備提取那些知識的能力。
這麼說好像靠人類主動去練習就能掌握,實則不然。
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這個過程人類壓根沒法靠自己完成,或者說短時間內無法完成,原因是人類大腦機製太落後了。想要有人類自己自發實現這個過程,起碼也要大腦再完成一次革命性進化才行,而這是一種生命進化過程,至少也得有數十萬年時間沉澱才行。
如果讓人類大腦自己進化,人類還必須用這種技術給每個大腦塞入一堆知識,讓主意識感應到知識的存在,如此方能指引大腦進化的方向。
第(2/3)頁
第(3/3)頁
所以說,用引導生物自行進化的方式實現顯然不現實。
解決的辦法有,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比較靠譜的辦法,那就是用科技力量給兩者搭一個橋梁。
而搭橋的辦法有兩個,一是通過諸如大腦芯片之類的電子信息技術,給大腦安裝一個外掛輔助編碼器,這個編碼器一端連接著人類的主意識另一端連接著記憶的海洋,從而實現對那些記憶信息、知識進行思維活動提取。
這個辦法所需的所有微觀電子信息技術在一百年前,人類已經掌握,如若走這條路,那麼如今隻需要把造物造出來然後通過驗證試驗就可以用了。
另一種辦法是直接給兩者之間加一個信息算法,讓主意識可以不借助任何外掛對記憶的知識海洋進行思維活動提取。
這種方法目前還有一些技術難點尚未解決,比如信息從思維量子場逆編碼到意識的過程,還有思維量子場信息編輯如何逆向塑造人類大腦神經元活動方式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現在人類生命科學院的科學家已經有些眉目,但第二問題卻涉及到了微觀影響宏觀的問題,是第二種方法最大的難點。
對此,有意識研究領域科學提出一個大膽觀點——人的精神意識或可脫離大腦而存在。
好嘛,既然無法攻破微觀至宏觀的鴻溝,那就另辟蹊徑,從人類似乎挺擅長的意識領域入手。
用提出這個觀點的科學家的話說就是:大腦是物質,物質無非也就是由無數費米子構成罷了,而就連蓋亞生命那樣的生命形式都存在,憑什麼隻有費米子構成的大腦才擁有承載意識的功能?
他認為,或許可以找到某種量子載體,通過目前人類掌握的思維場和量子場映射的關係,把人類精神意識的一切活動映射到量子載體上,然後直接在量子載體上解決思維量子場和儲存信息場之間的橋梁問題。
此觀點一公布,人類更是驚奇的發現,這似乎跟傳說中的量子生命體有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