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那麼先驅者留下的小宇宙究竟在考驗什麼呢?這也沒有個智能係統出來指引一下,就整這麼個迷宮,到底是什麼呢!
一時間,不論是天琴號上的人還是在其他戰艦上的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在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猜測所謂的考驗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研究學者以及探測崗位的人員也在竭儘所能地對這些菱形晶體進行各種觀測探測實驗,每人都在為人類前進付出自己的貢獻。
可惜第一艦隊上麵雖然都彙聚了人類最尖端的人才,但並非人類全部。現在每艘行星級戰艦上隻有八千名意識鏈接駕駛員,算上預備駕駛員和其他艦員,一艘行星級戰艦搭載的人數也不過區區兩萬人。
這在如同一座寶島那般大的行星級戰艦裡頭算少的可憐了,若非機械自動化程度極高,可不止這麼點人能操縱的。
當然了,作為旗艦的天琴號因為是軍政中心,故而人數會多一些,可也就十幾萬人。
人類第一艦隊雖然有三百萬艘,但實際上隻有三千艘左右是有人駕駛的戰艦,也就是意識鏈接那批戰艦,其他每一艘戰艦都是有強人工智能操縱,一艘一個戰鬥型強人工智能。
所以整個第一艦隊的人數也不過二十幾萬人,這樣的數量放在一個四級文明裡頭確實少得不能再少了。說實在,如果不是人類這樣的技術,就讓赤焰文明的人來操作,人數起碼翻幾倍。
然而人少有時候有好處,但在離開文明主體單獨行動的時間就有些劣勢了。
不過事已至此,隻能以後回到主體文明之後再增加人數彌補了,現在隻能硬著頭皮上。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人類一直試圖找到菱形晶格的排布規律。
與其他時候的試圖不同,這一次人類的猜測對了,這些晶格確實有虛體和實體之分,有些晶格人類的戰艦甚至能直接穿過去,就如同隻是一個影子一樣。神奇的是,若是不親自去觸碰,人類的探測器壓根就發現不了那些是實體那些是虛體。
也不知道先驅者用什麼技術實現的這等現象,但就單從這點看,就比人類的全息屏技術不知高明多少倍,已經超過了光影特效,到了真假難辨的地步。
第(1/3)頁
第(2/3)頁
在證實有虛體和實體之後,人類繼續按照以前的辦法,在每個虛體和實體附近放置定位器,以讓自己個更好辨彆它們的排布規律。不過讓人類失望的是,在進行了數個月的工作之後,也標誌了很多菱形晶格,但卻沒有找到這些虛體和實體的排布規律。
人類按照以往的經驗,將虛體定義為0,將實體定義為1,然後將探索到的虛體和實體分布輸入計算機中進行模擬推演,可惜得到的圖像似乎是個沒有規律的數字圖案。
對此,數學家們堅稱是樣本太少的緣故,希望繼續擴大探測範圍。
為今之計也沒有其他好辦法,人類便隻能繼續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繼續擴大探測範圍,擴大統計範圍。於是乎,人類第一艦隊便一路朝著一個方向航行,並一路標記虛體、實體菱形晶格。
也說明這個空間是有限的,隻是一個可能運用了空間折疊或者其他空間科技搭建成的迷宮空間,而非如同人類觀測到的這般仿佛大宇宙一般的廣闊無垠。
那麼隻要是有限的空間,人類就有信心能將其完全探索,然後找到菱形晶格排布的規律。當然了,如此空間即便是有限的,也是非常寬闊的,畢竟人類以十倍光速航行如此久都沒有在遇到自己標記的菱形晶格。
真不知道當初先驅者是如何構建的這方小宇宙。不過考驗越是艱難,人類就越期待先驅者留下的東西。
就是有點可惜不能優哉遊哉地尋找,畢竟進入這迷宮裡頭的可不止人類。
基於這樣的緊迫感,人類一刻不停歇地探索著。終於在一年之後,人類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前端出現了當初自己防止標誌的定位器。
這個發現讓所有人都驚喜萬分。
果然是個迷宮,一直往前走果然再次回到了原點!這意味著,人類可以完全探索這方空間,將這方空間的每個菱形晶體都全部探索一邊。
探索有成效的人類乾勁十足,立刻就將整個一百萬艘艦劃分成兩千九百多個戰艦分隊,每個分隊都由一艘搭載意識鏈接設備的戰艦牽頭,並向以此處為原點的四麵八方前進。
第(2/3)頁
第(3/3)頁
這些戰艦分隊都有自己的探索任務,一年之後大家在齊聚於此,將各自探索結果進行彙總然後再進行分析。
出發前每個人都在想,“把整個奇特空間的菱形晶體都探索完成,這回該找到規律了吧!”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挺奏效,差不多兩年之後兩千多支分艦隊如同人們所想的那般再次回到了原點。
而如此的航行實驗除了給人類帶來一個寶貴數據之外,還驗證了人類的一個猜想,那就是自己這第一艦隊跟動態圖文明、橙星文明不在同一片空間。
畢竟在這兩年時間裡,人類可以說已經把這片迷宮空間都逛了個遍,卻沒有發現這兩個文明的任何蹤影。
或許是精心布置的原因,這個小宇宙看起來原要比之前喚醒者‘幻’弄出來的那個小宇宙高明,這裡頭確確實實用到了隻存在於人類空想之中的空間折疊技術。
話說回來,三個文明在不同的空間區域,也就是三個文明都在接受先驅者的考驗。從這個角度看,先驅者似乎沒有針對哪個文明有特彆優待的意思,就算是拿到鑰匙的人類也沒有優待。
對此,人類也沒有什麼不平衡心裡,畢竟設身處地的想,若自己是先驅者,給數十億年後的新生代文明留下一個小宇宙,大概率也不會設置什麼偏袒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