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唐:剛被立太子,逆襲係統來了 > 第14章魏征:他說的是我的詞兒!【新書求收藏】

第14章魏征:他說的是我的詞兒!【新書求收藏】(1 / 1)

推荐阅读:

聚賢館與顯德殿的距離,不算遠也不算近,如今老師都走了,學生也不可能在學堂裡乾等著。

於是,在李承乾、李泰兄弟的帶領下,孔老頭前腳剛走,他們後腳就離開了。

而另一邊。

尚且不知情的李世民,還在顯德殿偏廳商議國事。

此時,李世民坐在軟塌上,剛剛看完一卷奏折,隨手遞給中書令房玄齡,歎道:

“你們看看吧,從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連年征戰,致使國庫空虛。而今,每年還要向突厥人送去大量財物,這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啊!”

房玄齡看完奏折後,若有所思地道:

“陛下,按理來說,太上皇陛下執政這些年,大唐的國力不應如此,是不是有核查不明的地方?”

“縱使有核查不明的地方,也不會相差多少!”李世民無奈擺手道。

“這”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後者瞬間會意,當即朝李世民拱手說道:“陛下,正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裡。依臣之見,國庫還是得交給咱們的人清查為好。”

李世民聞言,想了片刻,點頭道:“此言有理,你且說說你的意見。”

“是,陛下。”

杜如晦再次拱手說道:“據臣所知,原來秦王府和天策府的僚屬,在陛下登基之後,雖然進入朝廷,開始掌管朝政。

可是像尚書令這一級,也就是左右仆射,仍然由太上皇那些老臣來掌握,應該說,我們還不能徹底的掌握朝政!”

“說得對啊!”

李世民眼睛一亮:“這些老臣是越來越跟不上咱們新政了!”

“但是。”

說著,他又想起什麼似的,眼睛一暗:“這些老臣都是太上皇親自安排的,這也是他的退位條件之一”

“事情已經過去半年多了,我們也應該有新動作了!”

長孫無忌眼睛微微一眯,沉聲道:

“半年多以前,我們解決了息王和海陵王。他們那些人,現在已經是我們的人了。那麼,也是時候解決太上皇那幫老臣了”

聽到這話,李世民深深看了眼長孫無忌,卻沒有表態,而是又看向房玄齡,杜如晦二人。

眼見二人皆沉默不語,又抬手指著長孫無忌道:“你!吏部尚書!”

“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歸你管!”

說著,緩緩從座位上站起來,邊走邊說道:“我們可以想想辦法,做一些事情,然後轉圜一下,將太上皇那幫老臣踢出去,徹底掌握朝政!”

“那陛下的意思是?”房玄齡試探著問道。

李世民腳步一頓,有些好笑地說道:

“你們是朕的臣子,理應由你們為朕想辦法,怎麼反倒問起朕來了?”

“呃”

房玄齡聞言,不禁滿臉尷尬。

這時,卻聽長孫無忌又道:“陛下,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嗬!”

李世民嗬了一聲,笑道:“這裡又沒有外人,有什麼不當講的?難不成,你長孫無忌,也要跟朕見外?”

“臣不敢!”

長孫無忌連忙拱手說道:“臣的意思是,自古政法不分家,若要轉圜一下,不妨從修改法律開始”

“哦?”

李世民聞言,眉毛一挑:“說來聽聽!”

“回陛下,雖然武德律比隋朝律寬簡一些,但陛下執政之後,采取的大政方向是與民休息,所以,臣覺得,可以再寬簡一些”

“妙!”

李世民眼睛大亮,不由拍手稱讚:“妙啊!”

房玄齡與杜如晦聞言,麵麵相覷。

他們都知道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器重,卻從未見過如此睿智的長孫無忌。

或者說,在他們的認知裡,長孫無忌一直是一個不貪功,不自傲的中庸之人。

雖然頗有計謀,但也算不上一個很好的謀士。

可是如今,就連他們都沒理解李世民的意思,長孫無忌卻一點就通,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嗯,無忌此諫議,深得朕心。”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長孫無忌,笑道:“這麼著吧,就由你,聯合中書令,大理寺卿,修改律法!”

“啊?”

長孫無忌麵色一詫,心說我就提個諫議,可沒說參與啊!

還有,承乾那小子也沒說讓我參與啊!

“不是陛下,修律是中書令的事,臣這邊還有很多事要忙,您看”

“哼!”

還沒等長孫無忌說完,李世民就冷哼打斷了他的話,板著臉道:“朕將你們視為心腹,肱骨之臣,在朕眼裡,能辦大事的,隻有你們。所以,辦朕大事的,不分官職!”

“這”

長孫無忌語塞,下意識看向房玄齡,後者微微搖頭,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李二陛下在他們麵前,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也就魏征能勸諫幾句。

不過,他們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李二陛下這次修改律法,宛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如果說,李二陛下在曆史上,最大的汙點是什麼,恐怕很多人都會說玄武門之變。

其實,玄武門之變也就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算個汙點,對於後世的政治人物來說,玄武門之變根本不算什麼,畢竟哪個皇帝沒殺過幾個親人?

曾經的大漢棋聖,不也開創了文景之治,被後世稱讚嗎?

所以,李二陛下真正的汙點,是改史。

而他改史的內容,也不是玄武門之變,是他父親李淵。

在《舊唐書》中,他將李淵改成了一個無能的君主,是靠著他一己之力,才有了大唐的天下。

雖然真正的曆史不會掩蓋李世民的功績,大唐也確實是他打下來的,但李淵絕不是無能的君主。

至少從太原起兵,到關中建國這段時間,消耗的全是李淵幾十年的政治資源,至於到了關中之後,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是靠人家李二陛下打的天下。

所以,大唐的天下,準確來說,是李淵父子相互成就的結果。

李二陛下改史,也確實是他的政治汙點。

“你們都聽著,法律是給老百姓穿的衣服,太緊了不行,太鬆了也不行,所以,朕才讓你們多人議論修訂。”

說完,李世民又環顧三人道:“這寬,這簡,老百姓要容易懂,官吏容易執行,而且一旦定下來,不要輕易改動,明白嗎?”

“明白。”

三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

就在這時,殿外忽地傳來一道聲音:“啟稟陛下,魏征求見!”

李世民愣了一下,而後擺手道:“宣他進來!”

“諾!”

殿外應諾一聲,很快,一身青袍的魏征就走了進來。

“臣,魏征,參見陛下!”

“免禮!”

李世民笑著擺了擺手,道:“魏征,你有何事見朕啊?”

“回稟陛下!”

魏征行禮道:“臣奉陛下之命,諫議朝政,今日朝會,陛下對太上皇執政時期的政令,做了一些刪改。

臣回去之後,反複思忖,覺得‘罷四方貢獻’這條,不易刪改過快,否則會讓地方覺得,陛下朝令夕改,影響新政實施。”

“朕怎麼朝令夕改了?”

李世民頓時有些不悅地道:“讓各地進貢奇珍異寶,如果朕沒記錯的話,好像是武德八年,太上皇生辰前下的令吧!”

魏征躬身道:“陛下記得沒錯,但臣想問陛下,今夕是何年?”

“放肆!”

長孫無忌怒喝一聲,斥道:“魏征,你當陛下不記年月嗎?而今乃武德九年!”

“那敢問吏部尚書,我大唐的疆域有多大?”魏征淡淡道。

“這”

長孫無忌愣了一下,正準備反擊。

就在這時,李世民擺手打斷了他:“好了,無忌,朕已經明白魏征的意思了!”

“以我大唐現在的疆域,政令傳達,最近的地方,一日內可以傳達。最遠的地方,要數月才能傳達。這一來一回,算起來,確實不易刪改過快”

“但是。”

說著,他話鋒一轉:“就近的地方,還是要通知他們,不要再進貢奇珍異寶了!”

“陛下英明!”

四人異口同聲道。

“嗬嗬”

李世民淡淡一笑。

這時,杜如晦又道:“陛下,適才諫議大夫提到了年月,這馬上就要到明年了,是不是應該議定新年號了?”

“嗯,克明說得對!”

李世明笑著頷首:“太上皇登基的時候,定武德為年號。顯然,武德這個說法,在和平年代,已經不太妥當了!”

說完,環顧四人道:“諸位愛卿對新年號,可有想法?”

“這”

四人對視一眼,紛紛陷入沉思。

片刻,房玄齡率先開口道:“陛下以為,天佑如何?”

“這不太妥吧!”

李世民還沒有表態,杜如晦就接過了話頭:“這好像是把責任推給了上蒼。

關鍵是,不能顯示陛下要治理天下的決心啊!”

“我所指的上蒼,乃宏大之上蒼,混沌之穹蒼,你說他混沌嗎?有之則無,無之則有!”

“但是萬物生息,都要靠他護佑!”房玄齡笑著解釋道。

“嗯”

李世民點了點頭,卻沒有表態。

房玄齡又接著道:“天子,乃上蒼所賜,我大唐天下,也要靠這樣的上蒼來護佑!這有何不可呢?”

說完,扭頭看向李世民。

卻見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道:“天佑,護佑,嗯,用倒是可以用!”

“但是,還是不能表達朕的心思!”

房玄齡默然,再次陷入沉思。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又笑著道:

“克明說得對,年號是表現新政的一個途徑,年號取好了,百姓就可以知道,我們朝廷的意願了”

話音落下,禁不住看向角落裡的魏征,道:“魏征!你來”

“陛下!臣有話說!”

“嗯?”

李世民愣了一下,有些詫異的看向長孫無忌,心說你們兩個這是杠上了嗎?

不過,長孫無忌之前提的諫議,深得李世民的心,讓李世民不禁生出一種期待,這次會不會又是不錯的諫議。

雖然他很想聽聽魏征的諫議,但長孫無忌都主動成這樣了,他也不好駁了長孫無忌的麵子,於是笑著點頭:“好,你再說來聽聽!”

“是,陛下!”

長孫無忌欣喜拱手,接著道:“文王演義,孔子作易傳,易傳說,天下之道,貞觀者也。這個貞字,是中正的意思,這個觀字,是顯示的意思,所以貞觀二字,有顯示中正的意思。

孔子又說,政者正也,夫子的意思是,以身作則是政治的根本,陛下,臣以為,貞觀顯示中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此言一出,魏征瞳孔猛地一縮,瞬間扭頭看向李世民。

卻見李世民滿臉驚喜:“貞觀,顯示中正,好,說得好啊!”

不是陛下!

他說的是我的詞兒啊!

魏征一臉鬱悶。

長孫無忌這廝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嗎?怎麼我想什麼,他就說什麼?!

“嗬嗬”

眼見魏征的臉色黑成了鍋底,長孫無忌得意的笑了笑,心說讓你在我麵前裝逼!

若非我有好外甥,差點就讓你出儘了風頭!

這可是年號啊!

怎麼能讓你一個外人來定呢!

想到這裡,長孫無忌又趁熱打鐵道:“所以,臣的建議是,新年號,可否用貞觀?”

“嗯”

李世民點了點頭,然後環顧眾臣,道:“你們覺得如何?”

“陛下聖明!”

“哈哈哈!”

李世民仰頭大笑,顯然是對長孫無忌的表現非常滿意,不禁讚歎道:“無忌,想不到你有如此大才!”

“這些年跟在陛下身邊,耳濡目染多了而已!”

長孫無忌謙虛地躬了躬身,心說我的好外甥,誠不欺我啊!

接下來,陛下是不是應該考慮右仆射的事了?

一想到那個夢寐以求的位置,長孫無忌就滿心期待。

然而,就在這時,殿外再次傳來一道聲音:“陛下!我要上呈陛下!”

“嗯?”

李世民眉頭一皺:“何人在外喧嘩?”

“啟稟陛下,是國子博士,聚賢館教習,孔穎達!”

一名宮侍連忙進殿稟報。

李世民微微一愣,下意識看向四位大臣,隻見他們麵麵相覷,似乎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宣他進來!”

李世民沉聲下令。

很快,孔穎達就滿臉悲憤的走進了大廳:“臣,參見陛下!”

“孔博士這是何意?汝熟讀儒家經典,怎麼不講禮數?”

“回陛下,不是臣不講禮數,實在是皇子們太難教了,臣請辭聚賢館教習!”

“你什麼意思?”

李世民眉頭大皺,顯然有些生氣。

但孔穎達根本不管不顧,直接就將課堂上發生的事,一字不漏的講了出來。

驚得君臣五人一愣一愣的。

好家夥!

不立太子,要亡國!

他們怎麼敢說啊!

隻見李世民猛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怒氣衝衝道:“朕的劍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