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五月雨後,嵩山清靜。
無數紅衣金甲的士卒站立在嵩山山道兩側,長槊如林,旌旗招展。
嵩山中嶽山神廟之中,李絢站在山神之前,沉沉的躬身行禮。
已經有三個月身孕的長孫玥,在竇鈺兒和楊秀燕的攙扶下,跪倒在蒲團之上,祈求腹中胎兒平安。
竇鈺兒和楊秀燕也都跪了下來,輕輕叩首。
其他的幾名楊氏女子,站在更後麵的地方,輕輕低頭。
今日出宮,嵩山祭拜,沒有楊媚兒。
李絢起身,然後對著站在一側的司馬承禎和葉法善行了一個道禮,然後才開口說道:“多謝二位師兄了。”
“陛下謙和。”司馬承禎和葉法善躬身還禮,然後才說:“陛下請。”
“嗯!”李絢點點頭,看了長孫玥一眼,說道:“你們到彆院去吧,朕和二位師兄,有些事情要說。”
“遵旨!”長孫玥,竇鈺兒和楊秀燕一起福身,然後才小心的退出了大殿。
李絢轉身看向司馬承禎和葉法善,說道:“二位師兄,我們去後院談吧。”
“遵旨!”司馬承禎和葉法善點頭行禮。
……
行走在後院的庭樹之間,李絢感到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他不由得笑笑,說道:“怪不得高宗皇帝常來嵩山,在這裡,的確能夠放下很多塵世的滯礙。”
“陛下牽係天下,偶爾放鬆即可。”葉法善輕輕的勸諫了一句。
李絢點點頭,說道:“師兄說的是,所以朕這一次來嵩山,除了為長孫愛妃腹中的胎兒祈福以外,同時也是在為河北和天下的災民祈福,今年旱災,朕雖然竭力治理,但終究會有所不足,所以心中不安,祈求天神憐憫。”
乾旱如期而至,不過唯一幸運的是,或許真的與去年的洪澇有關,天下真正大旱的地方並不多。
隻有河北和河南道東麵的齊魯之地,乾旱相對嚴重,而洛汴,荊襄,還有淮南,則是小旱。
至於江南和關中,則更是要輕上許多。
“陛下仁慈。”司馬承禎和葉法善同時躬身。
“朕已經以長孫愛妃有孕,免了趙縣一縣一年的賦稅。”李絢深吸一口氣,說道:“趙縣是大縣,免了那裡的賦稅,那麼那裡的糧食就能夠多集中一些,其他地方的百姓,便是在趙縣,也能夠求得一條生路。”
“陛下英明。”司馬承禎和葉法善雖然是道門出身,當年道經很多都和治國之理相通,李絢的話,他們並不難理解。
“剩下的,就是引水治理了。”李絢看向司馬承禎和葉法善,說道:“朕本來打算今年同時修繕山南和河北的馳道,然而今年山南的災情出乎意外的輕鬆,所以,朕將大量的人力調往了河北。”
“道門願意支持陛下賑災。”司馬承禎麵色凝重的拱手。
皇帝說了這麼半天,始終不入正題,目的不就是為了朝道門伸手要糧賑災嗎?
放心,這種道理他們懂。
不過懂歸懂,但做這個決定並不容易,畢竟那是真金白銀的拿出來。
聽到司馬承禎這麼說,李絢微微一愣,隨即苦笑著說道:“朕不是這個意思,不過道門既然願意撫養天下百姓,朕也不能拒絕不是,到時候師兄給個名單,朕將來親自寫封謝函,張貼在每個州縣城門之處。”
“多謝陛下。”司馬承禎微微鬆了口氣,有了李絢這句話,他對於道門諸人,也就能夠有所交待了。
“不過師兄,朕今日來此,為的真不是如此。”李絢擺擺手,抬起頭,看向嵩山上方的天空,然後輕聲說道:“朕時常在想,天下億兆百姓,朕何德何能能夠予以治理,所以,朕必須為天下百姓尋找一條活路,尤其是那些下層的窮苦百姓。”
司馬承禎和葉法善相互對視一眼,他們有些摸不準皇帝究竟想做什麼。
李絢深吸一口氣,說道:“一個村鎮的庶民,從出生至六七歲,自有父母管轄,輪不著朕多想,但他們若是到了七八歲,開始思緒之間,就需要為他們讀書做準備了。”
“所以陛下在地方村鎮開設學堂?”司馬承禎驚訝的看著李絢。
“多印書籍,開設學堂,朕就是想讓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多讀點書,多條出路。”李絢輕歎一聲,然後搖搖頭,說道:“但能夠讀書走出來的,一個縣能有十人,便已經是極多了。”
司馬承禎沉默了下來,雖然說仕途富貴,但是說實話,億兆百姓,真正能夠踏足仕途的,不過寥寥而已。
“讀書不成,那麼便隻有從軍,戰場廝殺,東島,南疆,西域,或許將來草原也會戰事再起。”李絢轉身看向司馬承禎和葉法善,說道:“然而,這也隻是給年輕人的一條路,掙紮著到了三十歲,便難了。”
司馬承禎和葉法善已經開始有些跟不上李絢的思路了。
李絢抬起頭,繼續說道:“那麼這個時候,要麼生子培養下一代,要麼就想法進入縣衙或鄉鎮做小吏。”稍微停頓,李絢說道:“但若是那些讀書不成,身體虛弱,種不了地,上不了戰場的人,那些人就活該去死嗎?”
司馬承禎和葉法善神色頓時嚴肅起來。
李絢卻笑了,深吸一口氣,說道:“但天無絕人之路,我大唐對孝子還是照顧的,所以朕打算讓地方推舉孝子,讓他們作為地方典範,當然,不為官,不賜銀,隻免五十畝地的賦稅。”
“陛下大德。”司馬承禎和葉法善同時躬身,他們明白,李絢給的賞賜再多些,那麼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出來搶。
“但這還不夠。”李絢輕輕搖頭,然後繼續說道:“有的人,對儒門經典沒有興趣,但是卻對道門經典有興趣,所以朕打算讓天下道門招收貧困人家的子弟,讀書識字,然後參加道舉。”
“道舉?”司馬承禎和葉法善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
“上元年間,天後令天下百姓皆習《老子》,並且立石碑於天下,然後將《老子》也納入明經試之中。”李絢稍微停頓,然後說道:“所以朕打算更進一步,讓《老子》、《莊子》、《列子》、《文子》等諸多經典,單列出來,以為道舉。”
“敢問陛下。”葉法善站了出來,然後行禮,說道:“是道士能參加,還是天下士子都能參加?”
“道士,隻有道士。”李絢神色肅然起來,然後說道:“道舉出來的自然都是道官,蕃州,昌州,西域,安東,還有新羅,安南,當然,好些的還有江南地方,朕過兩年要大建道觀,到時候的道官,就從道舉之中而出。”
稍微停頓,李絢搖搖頭,說到:“道舉之官那都是後事的,但朕希望,那些貧寒士子,學儒學不成的孩子,哪怕做不成道官,也能做一名名道,起坐豪貴之家……便是做不到如此,做一名普通的道士,以能擺脫注定命運的牽絆。”
司馬承禎和葉法善這下子徹底的懂了,李絢這是要從底層增加人們的上升通道。
是的,李絢從頭到尾都在細細的講,隻是兩人沒有弄清楚李絢的心思。
“所以陛下是要道門,派人到天下去搜羅修道種子?”司馬承禎認真的看著李絢。
“不許找豪貴之家,道門是去救世,不是去做蠅營狗苟的。”李絢直接擺手,說道:“朕會讓人核查每年道舉士子的背景,若是有諸隱瞞欺詐之事,以欺君論處,朕要鏟了整座道觀。”李絢背過手,輕聲說道:“若是不成,朕就去找佛門。”
“陛下放心,貧道可以親自監督。”葉法善輕輕躬身。
“好,便如此吧。”李絢滿意的笑笑,然後說道:“此事朕會讓宗正寺與二位師兄跟進的,對了,朕六月要去荊州,說不定要去武當山走一走,二位師兄,誰跟著去一趟。”
“貧道去吧。”葉法善開口,看了司馬承禎一陣,笑笑,說都:“相比於師兄,貧道的腿腳要更利索一些。”
“如此便好。”李絢點頭,說道:“那麼便如此吧,朕要回宮了……對了,捐贈的事情,二位師兄勿要忘了。”
司馬承禎和葉法善頓時無語。
……
片刻之後,山上隻剩下司馬承禎和葉法善二人。
司馬承禎看向葉法善,問道:“師弟,你覺得陛下究竟想做什麼?”
“還能做什麼,用庶民來分化寒門,用寒門來牽製世家,如此皇權自然穩固。”葉法善看的透徹無比。
“這於天下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司馬承禎神色擔憂起來。
“若是單是在大唐之內施行,那麼必然是壞事,但皇帝要東征新羅,若是他能夠拿下新羅,以新羅作為養分,足夠天下人安定六十年了。”葉法善搖搖頭,說道:“至於說六十年之後,師弟就看不透了。”
“沒幾個人能夠看透。”司馬承禎笑笑,看向洛陽方向,輕聲說道:“但凡能夠看透五年之人,便已經是通明世事之人了。”
“還是先看看荊州之事會如何吧,安陸許家啊。”葉法善輕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