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清查田畝,科舉改革

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清查田畝,科舉改革(1 / 1)

推荐阅读:

inf

二月二,皇帝親耕。

渭河北岸,先農壇。

一身明黃色冕服的李絢從祭殿走出,然後在具服殿更換了黑底金絲圓領袍,然後才帶著群臣來到了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是的,屬於李絢自己的一畝三分。

當然,在這一畝三分地的更北邊,是包括宰相,尚書,侍郎,寺卿和朝中所有文武官員的籍田。

這些籍田雖然名義上是歸屬於文武官員的,但實際上他們也不過是每年來一趟而已,剩下的時間,管轄這裡的是司農寺的人。

司農寺的人在每年收成之後,取一部分收成給相應的官員。

實際上算是租錢。

這些李絢就不在意了,司農寺最後種出來的糧食,除了司農寺官員自己分一部分以外,剩下的大頭是送到了皇帝的手裡。

也就是李絢的手裡。

……

李絢站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前,看著光禿禿的田地,莫名的感到一些欣慰。

在他的右側跟著太子李誌昭,太子左庶子王隱客,太子詹事狄仁傑,太子少詹事邢文偉,太子中舍人李嶠,太子左諭德李訥。

左側跟著尚書左仆射陸元方,戶部尚書裴居道,鴻臚寺卿樂思晦,司農寺卿陳怡,司農寺少卿竇驍,武功縣令程行謀。

“來人,取犁來。”李絢一擺手,陳怡和竇驍便已經讓人帶著套著老牛的木犁來到了李絢身前。

“太子,隨朕一起按著犁把!”李絢側身看向李誌昭。

“是!”沒有絲毫猶豫,李誌昭立刻跟上。

即便是李絢的手很穩,但木犁依舊有些搖擺,李誌昭更是深一步淺一步的跟著李絢一步步的耕完了整個一畝三分地。

其他諸臣全部都在一旁看著,沒有人多說什麼。

等到一切結束之後,李誌昭才有些疲憊坐在了地上。

李絢輕輕笑笑,看著李誌昭,說道“太子,你要記住,從今年開始每一年的今日,不管是刮風下雨,你都要來這裡一趟,開犁種田,明白嗎?”

“兒臣記住了。”李誌昭趕緊起身躬身。

“坐下吧,累了就歇歇。”李絢沒有要求太嚴苛,他隻是輕聲歎道“若是三郎還在就好了。”

群臣同時默然下來,隻有陸元方開口道“陛下可是想起了當年在洮州之事?”

李絢點點頭,然後看向陸元方說道“當年,朕不過是提了個建議,世叔便帶著三郎一路田間地頭的跑,然後農事那點事情,他基本門清,還有狄卿,當時你也在地,洮州的刑律就是你教導三郎的吧?”

“是!”狄仁傑微微躬身,說道“中宗皇帝少年雖然荒唐了一些,但年長之後,很能聽得進勸解。”

“嗯!”李絢有些感傷的點點頭,隨後,李絢看向李誌昭道“聽到了嗎,你父皇我,左相,還有狄卿,當年我們三個都用種地之法來教導當中還不是太子的中宗皇帝學習民間之事,就是因為這民間之事,尤其是這田間地頭之事,更是天下事的根本。”

“兒臣記住了。”李誌昭趕緊起身拱手。

李顯從輩分上講是李誌昭的堂兄,李誌昭也不止一次的見過李顯。

李顯雖然為人並不強硬,但是敦厚和善,卻是他學習的楷模。

李誌昭已經八歲了,尤其他如今已經是太子,很多事情已經逐漸的成熟。

李絢剛才一番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他如今教導他的方法,就是當年,他和陸元方,還有狄仁傑三個人教導李顯的方法。

這種方法已經經曆過一次,有過實效,落在他身上,他隻需要按部就班的走就好。

……

看到李誌昭將一切記在心裡,李絢滿意的點點頭,然後說道“《管子》有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以農事而定禮節。天下事,唯祀與戎。工具助之,刑律束縛,再以科考通順天下,這便是天下事。”

“是!”李誌昭對於這句話聽的不是很明白。

狄仁傑微微拱手說道“倉廩實才能去讀書,讀書才能知禮,而禮法與戰爭永遠脫離不了,就需用工具來協助種農事和戰爭,刑法對內進行約束,加上科考,如此一來,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諸事便儘在其中了。”

“陛下英明。”群臣齊齊拱手。

李絢微微擺手,看向眼前這片田地,輕聲說道“農事為天下本,太子,今年穀雨,芒種的時候,你再來一趟,好好的看一看這一畝三分地,這是朕將來要傳給你的。”

“兒子記住了。”李誌昭認真躬身。

李絢轉身看向竇驍,說道“今年秋收之後,第一袋麥子,送進宮來,朕和太子親自磨成麵粉,然後皇後下廚,做些吃食,朕和諸子儘皆食用。”

“喏!”竇驍肅然領命。

李絢轉過身,看向樂思晦道“樂卿應該聽出來了,朕之後要任命竇卿為司農寺卿,他負責農事多年,也該到這個位置了。”

樂思晦微微一愣,隨即拱手道“陛下的意思是說陳寺卿要調任鴻臚寺卿。”

樂思晦本身就是前任司農寺卿,他是從司農寺卿調任的鴻臚寺卿。

也就是說,現任的司農寺卿陳怡將走他的這條路,從司農寺卿調任鴻臚寺卿,而竇驍將升任司農寺卿。

“不錯!”李絢點點頭,朝著具服殿走去,同時說道“歙州都督王大禮年初時請命致仕,朕已經允了,不過調其入朝任左散騎常侍,緩一緩,過完這一年再說,但歙州都督終歸是空出來了,朕和左相他們商議,決定調卿過去。”

“歙州都督?”樂思晦滿臉驚訝的看著李絢。

李絢點頭,說道“卿如今在朝中,如果往上基本便是戶部尚書,但這並不容易,資曆不足,功勳也不夠,如果卿去了歙州,將歙州開發妥當,那麼過上一任,朕便可以將卿調回長安了。”

樂思晦壓製住心頭的興奮,拱手道“敢問陛下,何為開發妥當?”

“朕這些年,在農事上,也下過一些功夫,卿是知道的。”李絢看向樂思晦。

樂思晦點頭道“陛下當年便已經就地方、時節和麥稻間距,養分補育有所上奏,高宗皇帝下令在淮泗之間施行。”

“王都督年齡大了,很多事情下麵人做的不好,朕需要你去任歙州都督,將這些事情順利的推行下去,什麼時候,歙州百姓畝產超過現在的五成,伱就回朝。”李絢微微抬頭。

“五年時間。”樂思晦畢竟之前是司農寺卿,他很快就推斷出了,李絢給的這個時間其實是稍微有空餘的,大體在一年左右。

如果樂思晦認真一些,這段時間甚至可能還會提前,但如果不巧遇上了災荒,風暴,那這個時間就會延後。

但樂思晦心裡清楚,李絢其實是最不願意這個時間延後的人。

“臣領旨。”樂思晦沉沉的躬身,他又不是沒有做過地方刺史,這點把握還是有的。

“很好!”李絢點點頭,說道“認真一些,你日後能夠走到什麼地步,就看歙州的這幾年了。”

“臣領命。”樂思晦頓時肅然起來。

李絢停步,轉身說道“聽到了吧,樂卿調任歙州都督,陳卿調任鴻臚寺卿,臣卿,朕知道你不善於與人打交道,但鴻臚寺本身就是與人打交道的,而且還是最難打交道的外番,你好好的去做,有朕和大唐做後盾,肆意一些。”

“臣領命。”陳怡認真拱手,他是技術類的官員,往上走的道路比較窄,但是如此一條路已經展現在他的麵前。

鴻臚寺卿,地方都督,再到戶部尚書,樂思晦已經給他趟出路來了。

“竇卿升任司農寺卿。”李絢看向竇驍,目光直直的說道“朕對田地之重,你是知道的,當年你被中宗皇帝提拔為司農寺卿,便是朕舉薦的,這一次,不要讓朕失望。”

“喏!”竇驍肅然拱手,他能夠看的出來,這一次為了他,李絢才調走了陳怡,李絢想做什麼,他很清楚。

李絢笑笑,隨即冷聲說道“調王勃任司農寺少卿,即刻到任,即刻出發前往雍州各地,督查春種之事,不得有無。”

“喏!”陸元方從一旁站出,麵色凝重的拱手。

隻有他才明白,李絢這麼一係列動作,真正的殺手鐧在王勃身上。

借助督查春種之事,清查天下田地,這就是王勃要做的事情。

……

兩儀殿中,李絢放下手裡的金筆,站起來從桌案後走了出來。

兩側帷帳之後的中書舍人,給事中,發出的聲音很輕。

李絢走到了兩儀殿門前,看著斜前方的整個長安城,低聲問道“如今長安城中,真假泄題者有多少?”

“一共三十七人,已經全部盯死。”李墨從陰影中走了出來,肅然拱手。

“去吧,將這三十七人,還有他們後麵的人,全部都抓出來,然後送入大理寺,嚴審。”李絢神色冷峻下來。

“喏!”李墨躬身,然後快速的轉身而去。

李絢開口,繼續說道“傳旨,此次科舉,禦史台所有禦史,全部停下手裡的公事,前往考場,盯住考場的每一個官吏,每一個考生,朕要一個乾乾淨淨的科考。”

“喏!”中書舍人胡元範立刻起身,然後快步朝著中書省而去。

李絢繼續開口,說道“傳旨,長安所有考生,可相互舉報,若是有科舉弊案之事,可即刻前往禦史台稟奏,科考之中,亦可向巡考禦史稟奏……若是惡意誣陷,永生剝奪科考資格。”

“喏!”中書舍人楊炯立刻起身走出。

看著楊桐離開,李絢幾乎能想象得到,自己的這番命令,究竟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但,矯枉過正,矯枉不得不過正啊。

去年科舉,就是因為他做的手腳,害的李重俊徹底失去了皇位,李絢可不想自己也被彆人來上這麼一手。

李絢抬頭,看向前方道“傳侍中歐陽通覲見。”

“喏!”徐祿立刻躬身,然後快步的朝尚書省而去。

李絢輕輕眯起了眼睛,這一次的科舉,有個特殊的人物,陸象先。

左相陸元方之子,李絢少年時的故友,陸象先。

所以陸元方需要避嫌,李絢也需要避嫌。

所以,科舉的改革,從此番開始吧。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