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李絢和武後的第二次正麵交鋒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李絢和武後的第二次正麵交鋒(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乾元殿中,皇帝受冊。

李絢站在左側諸王之中,肅然的目光從裴炎,李元嘉,韋待價的身上,落到了李顯身上。

一身的黑色九龍九章袞龍袍,頭戴白玉十二旒的李顯,站在那裡,讓人不由得想起先帝。

輕輕俯首,李絢心中卻是不由得輕歎一聲。

李顯終究不是李治。

裴炎站在金階上,對著李顯拱手,然後走到一旁的金案前,捧起上麵的金冊,轉身走到了金階中央,看向群臣道:“皇天上帝,後土神祗,眷顧降命,屬開黎元,先帝遺詔,皇太子登基即位,授予金冊,髃下百僚,不謀同辭,跪!”

殿中群臣同時跪倒,沉聲道:“臣等恭賀陛下登基受冊。”

李顯邁步走上金階,來到裴炎身前。

裴炎肅然的將金冊捧到李顯手中,然後退開,跪倒在金階之下。

李顯停步,李元嘉站在金階之上,對著李顯拱手,然後轉身走到了金案前,捧起上麵裝著天子六璽的金盒,走到了金階第三階上,看向群臣高聲道:“皇天大命,不可稽留,皇太子登基即位,授予金璽,為民父母,天元所歸。賀!”

“臣等恭賀陛下登基受璽!”群臣再度沉沉叩拜在地。

李顯再度邁步向上,走到了李元嘉的身前。

李元嘉神色肅然的將金盒捧到李顯手中,然後退開,跪倒在金階中央。

李顯停步,左手左側金冊,右手捧著天子六璽。

禮部尚書韋待價站在金階上,對著李顯拱手,然後轉身走動了金案之前,捧起上麵裝著金牌和虎符的黑盒,走到了金階之上,高聲道:“天心慈恩,德修為尊,皇太子登基即位,授予金牌虎符,平定天下,四海蒙恩。拜!”

“臣等恭賀陛下登基,受金牌虎符。”群臣再度叩拜。

李顯麵色肅穆,一步步上前,走到了金階之上,禮部尚書韋待價將黑盒遞上,然後跪在一旁。

李顯左手接過金盒,看著裡麵屬於他自己金牌虎符,整個人不由得鬆了口氣。

先帝臨終再三告誡,先棄政權,穩拿軍權,如此,皇位無虞,現在一切終於妥當了。

李顯踏步上前,走到了禦座之前。

看著上麵紋刻的一道道金龍,李顯輕輕一笑,轉過身,直接坐在了禦座上。

手一揮,氣勢揮灑,虎視四方。

殿中群臣沒有絲毫猶豫的同時跪拜在地:“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殿外轟然的聲音傳來,無止儘的蔓延到天邊。

似乎在一瞬間,整個洛陽城所有百姓,全部都跪了下來,齊聲恭賀李顯登基。

……

禦座之上,李顯看著殿中俯首的群臣,目光抬起,直接落在了乾元殿外。

無數群臣,內外命婦,致仕耆老,番邦外使,全部都跪了下來。

在他這個大唐新皇的麵前跪了下來。

從今往後,他李顯,就是這個天下最至高無上的存在。

李顯深吸一口氣,麵色肅然的看向群臣道:“眾愛卿平身。”

“多謝陛下。”群臣同時躬身,然後這才站了起來。

李絢站在人群當中,目光肅然,微微挑眉看向金階之上。

皇帝一人高坐在禦座以上,文武百官肅立其下。

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宰相各歸其位。

六部九寺五監禦史台,群臣低身俯首。

十六衛大將軍,將軍,中郎將,凜然站立,恭聽聖命。

自從李治病逝起來,大唐滿朝上下,已經重歸正軌。

起碼表麵上如此。

李顯俯視群臣,目光隨即看向裴炎,點點頭,道:“裴相,宣召吧。”

“喏!”裴炎上前,拱手道:“大唐皇帝令。”

“臣等恭聽聖訓。”群臣再度叩拜。

裴炎高聲開口道:“大唐皇帝令:應天者惟以至誠,拯民者莫如實惠。

朕以菲德,獲承慶基。

賴天地之畀矜,暨祖宗之垂裕。

凡我同氣,會於東都。

比者星芒示儆,雨澤愆常,皆闕政之所繇,顧斯民之何罪。

宜布惟新之令,溥施在宥之仁。

照依高宗大上皇帝遺詔,可改元為嗣聖,今為嗣聖元年,正月初一。

於戲!

否往泰來,迓續亨嘉之會;鼎新革故,正資輔弼之良。

谘爾臣民,體予至意。

欽此!”

“臣等領旨,陛下萬壽無疆。”群臣再度叩首。

李顯坐在禦榻之上,臉上帶出一絲微笑,隨即肅然的開口道:“裴相繼續。”

“喏!”裴炎再度對著李顯躬身,然後才又看向群臣,重新拿起一封聖旨,高聲道:“惟嗣聖元年,歲次癸未,正月癸醜,朔初一乙巳日,皇帝若曰:

於戲!

自秦漢以來,天子之後稱皇後,母稱皇太後。

加太字者,所以加尊稱也。

哲王之有天下也,必以孝敬奉於上,慈惠浹於下,勤勤懇懇,延頸企踵!

是用特舉彝章,式遵舊典,稽首再拜。

謹上高宗大上皇帝後尊號曰“皇太後”。

伏惟與天合德,義申錫慶;廣六宮之教,頤神保和。

欽此!”

群臣再度俯首道:“臣等領旨,皇太後萬福金安。”

清脆的腳步聲在乾陽殿門口響起,內穿黑色鳳袍,外罩白麻喪服的武後,平靜的從殿外走入。

最後在金階之下停步。

武後微微點頭:“陛下。”

“母後。”李顯從禦座之上站了起來,對著武後躬身。

就在這時,裴炎再度張開了聖旨,高聲道:“惟嗣聖元年,歲次癸未,正月癸醜,朔初一乙巳日,皇帝若曰:

於戲!

朕承大行之遺命,嗣列聖之丕基。

踐祚之初,銜哀罔極,心緒混亂,而機政之繁,裁決或壅。

皇太後母儀天下,子育朕躬,輔佐先朝,練逹庶務;因請同於聽覽,蒙曲賜於矜從,俾緩憂勤,冀速康複。

又遵先帝遺詔,皇太後每月朔望垂簾聽政,文武百官並放朝叅,候朕平愈日如故。

欽此。”

“臣等領旨,陛下萬壽無疆,太後萬福金安。”群臣再度叩首。

大殿之內,隨即再度安靜下來。

武後輕輕點頭,看向李顯道:“多謝陛下。”

“母後請!”李顯稍微讓開一步。

武後一步步走上金階,然後在李顯身邊停步,微一點頭,然後平靜的走到了珠簾之後坐下。

滿殿肅然。

……

武後坐在珠簾之後,目光看向群臣,眼神中帶出一絲冷然。

眼前的朝臣還是去年的那批朝臣,但坐在禦座之上的,卻已經不是去年那個人了。

武後的目光從裴炎身上掠過,劉仁軌,薛元超,王德真,李義琰,劉景先,挨個落入武後眼底。

陸元方,豆盧欽望,歐陽通,韋待價,段寶玄,黃仁素等人,全部肅然。

武後又看向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等人,最後她的目光落在李絢身上。

朝野諸王,對皇帝影響最深的,無過於彭王。

這些年,他任太子賓客,何嘗不是在代表整個宗室。

就見李絢神色肅然的躬身,整個人看上去還帶著一絲輕鬆。

武後心底不由得點點頭。

先帝曾經說過,彭王知曉天下危局所在,所以對大局認識極高。

對於自己重新垂簾聽政,他不僅不會不滿反對,甚至還會歡欣鼓舞。

武後最後掃了蘇良嗣一眼,然後又看向皇帝。

李顯重新坐在禦榻以上,然後看向禮部尚書韋待價,平靜的說道:“韋卿,宣詔吧。”

李顯的聲音還沒有落下,裴炎已經無比詫異的看向李顯。

因為按照今日的規劃,所有的詔書全部應該由他裴炎來宣讀,根本就沒有韋待價宣讀詔書這回事。

“喏!”韋待價肅然領命,然後從袖子裡麵取出一封詔書,然後對著群臣道:“惟嗣聖元年,歲次癸未,正月癸醜,朔初一乙巳日,皇帝若曰:

於戲!

朕以三宮慈旨,定立內宮,以端壼政。

惟思擇賢,以位正宮,仰蒙三宮俯垂俞允矣。

太子妃韋氏,宮儀壼範,德澤在人,撫育二子,延續宗脈。

可立皇後,允稱閨閫,儀型典範,輔成君德,恩育天下。

欽此!”

“臣等領旨,陛下萬壽無疆,皇後萬福金安。”朝中群臣,除了少數幾人以外,全部沒有絲毫猶豫的躬身行禮。

即便是有猶豫的人,譬如裴炎,郭待舉等人,也全部在一瞬間躬身俯首,叩領聖諭。

清脆的腳步上再度響起,幾乎和武後一樣打扮,身穿鳳袍,但更加年輕的韋氏。

不,是韋後,從殿外走了進來。

武後坐在珠簾之後,呼吸已經徹底的屏住了。

她目光凶狠的看向韋氏,看向韋待價,又看向李顯。

武後沒有想到,自己千算萬算,最後還是算錯了。

李顯竟然果斷的冊立韋氏為皇後。

在中書省沒有詔書,少府監沒有刻印的情況下,就這麼策立韋氏為皇後。

看著韋氏就這麼一步步的走上金階,最後在皇帝的身側坐下,武後的眼神冷的可怕。

韋氏自然沒有垂簾聽政之權,但作為皇後,她有權在大年初一,正旦之日,接受群臣朝拜慶賀。

這是合乎禮製的。

“陛下!”蘇良嗣從群臣當中站了出來,對著李顯拱手道:“臣禦史大夫蘇良嗣,彈劾少府少監齊裕,做事馬虎,為官不謹,心思偏頗,為人詭詐,竟私自阻撓皇後印璽鏨刻之事,臣請治罪。”

殿中群臣瞬間全部屏息起來。

是的,皇後沒有印璽。

韋氏封後,自然要有皇後印璽,和皇帝一樣,同時受冊授封。

但今日,卻什麼都沒有,隻有皇帝的一封聖旨。

心思敏感等人,已經在瞬間猜透了事情的根源。

這樣的事情,少府少監是沒有這個膽子大。

甚至就連裴炎都沒有這個膽子。

有這個膽子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太後。

就在這時,皇帝平靜的笑笑,開口說道:“此乃朕之家事,就不需更煩齊少監了。”

群臣之中,有當年在朝之人,譬如薛元超,段寶玄等人,全都下意識的抬頭。

仿佛看見在禦榻之上,有人在平靜的開口:“此乃朕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

珠簾之後,武後的臉色已經無比冷漠。

她的目光看向平靜的坐在那裡的李顯,仿佛看到了當年坐在那裡的年輕先帝。

難道說,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她看錯了。

難道她的這個兒子,是像先帝那樣的人物。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