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武後連番動作,凶狠報複

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武後連番動作,凶狠報複(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明禮殿,姚令璋和李絢對麵而坐,韋弘敏,韋紀,程務忠,蔣儼等人守在門外。

“陛下寫了短箋給裴相,希望下官能任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姚令璋看向李絢,麵色凝重的說道:“但中書省的名單中卻無下官的封賞事宜……想來是有人想要限製陛下對政事堂的控製。請問王爺,我等該如何做?”

“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這是薛相當年走過的路子。”李絢坐在軟榻上輕輕點頭,這個建議無疑是姚令璋給李顯提的。

以虛職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能夠做宰相,而且還能夠陪同在皇帝的身邊。

過上幾年之後,專任侍中,如此一來,資曆不夠的問題也能夠解決了。

在李顯為英王時,先帝就讓姚令章任英王長史,一直到如今的太子詹事,不是沒有原因的。

李絢抬頭,沉吟著看向姚令璋:“敢問長史,這個消息,是誰告訴詹事的?”

封賞名單,最初是由吏部起草,之後,中書彙總增刪修改,皇帝定奪,武後蓋印。

如今遠還沒有到皇帝的手裡,也沒有到武後的手裡。

姚令璋聽懂了李絢的意思,輕輕點頭道:“是中書舍人杜審言。”

杜審言能夠成為中書舍人,有很大原因是他身上有深刻的東宮烙印。

李絢低頭,輕聲說道:“如此說來,給東宮透露消息的人應該就是裴相了,裴相也是在告訴東宮,不想讓長史拜相的人,不是他。”

如今真正能夠決定姚令璋是否為相的,隻有三個人,裴炎,李顯和武後。

李顯自然是想姚令璋能夠進政事堂的,但武後是最不想的。

至於裴炎,一個滑頭,兩邊不想得罪。

“裴相怕是想要讓我等和天後衝突,他好從中得利。”姚令璋麵色擔憂的看著李絢。

如今的朝局,就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麵。

對於裴炎來講,他雖然是輔政大臣,但是正麵強對武後和皇帝是他所不願意的,而對他最後的局麵,就是東宮對上武後。

對於東宮來講,也是一樣,若是裴炎能出頭和武後強抗,那麼東宮就要輕鬆許多。

當然,武後也是最喜歡看到東宮和裴炎發生矛盾的。

……

“所以,如今怎麼辦?”姚令璋麵色凝重起來。

武後一插手,裴炎就鬆手。

這對東宮極為不利。

李絢深吸一口氣,說道:“此事,陛下還不知道吧?”

“陛下不知。”姚令璋肯定的點頭,他想在東宮內部商討出一個應對策略來,然後再找李顯。

畢竟李顯雖然為人寬厚,但是在處置朝政上卻是資質平庸,讓他想什麼好辦法,很難。

“那麼不如如此。”李絢抬頭,看向姚令璋,認真說道:“請陛下手書,調裴相為尚書左仆射,王相為中書令,長史直接升任侍中,如何?”

姚令璋愣了,這是什麼操作。

其實對於姚令璋而言,他最好的去處,是六部尚書,但如今的六部尚書,該調整的都已經調整到位,根本沒有他的位置。

所以,對他來講,隻能更進一步,做宰相。

不直接任侍中,中書令,而是先同中書門下三品,攢夠資曆,再做宰相。

如今李絢卻是要他直接做侍中,這不對啊……

姚令璋突然有些明白了過來,輕聲說道:“王爺,還是要拉攏裴相?”

李絢輕輕點頭,說道:“眼下的朝局,說到底,還是陛下和天後,在拉攏裴相。”

皇帝和武後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如今唯一犯這個錯的人是李治。

李治認為武後和李顯之間的矛盾是可以調和的,所以隻要李顯能忍,忍個三五年,足夠的熟悉朝政,培養夠足夠的親信,三年之後,他就可以直接出手掌握朝政。

但可惜,武後不會給李顯這個機會的。

有太多人看明白這一點了。

願意出頭幫助李顯的,多是一些朝中的中下層官員,上層的官員願意動手的人不多。

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武後是承先帝遺誌,如今也是在幫先帝看著整個朝堂。

因為他們知道整個朝堂真正的敵人是誰。

但他們都錯了,和李治一樣的錯了,武後要的,不是替先帝看住江山,她是要奪取整個天下。

所以,李顯想要穩住朝堂,就必須要拉攏裴炎。

深吸一口氣,李絢看向姚令璋,有些抱歉的說道:“如今,恐怕需要長史稍微犧牲一下。”

“王爺請講。”姚令璋神色肅然起來。

“這一次入相,長史還是放棄吧。”

李絢看著姚令璋,抱歉的說道:“長史檢校中書侍郎如何?”

“中書侍郎?”姚令璋微微一愣,他去檢校中書侍郎?

以正三品的太子詹事,檢校正四品上的中書侍郎?

李絢認真的點頭,說道:“陛下讓長史同中書門下三品,實際上不過是需要在政事堂有隻能夠借助的手,而裴相明顯不願意陛下的人進入政事堂,如此,我們就退一步,做中書省的第三把手,中書侍郎。”

中書省以輔政大臣裴炎為首,中書令劉審禮還在西域作戰,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義琰為二把手,中書侍郎,不同中書門下三品為三把手。

曆來,不同中書門下三品的中書侍郎和黃門侍郎,都是用來養老的位置。

就如同崔知溫和楊武。

崔知溫還好,不過是因為首鼠兩端,最後被皇帝免了同中書門下三品,但好歹給了他和吏部同辦明年科舉的權利。

但真正倒黴的,是前中書侍郎楊武。

去年的時候,因為牽涉到越王謀逆案,楊武被直接罷官。

這是皇帝下的最重的手。

自從楊武被罷免中書侍郎以後,中書省一直都有一個中書侍郎在空著。

“如果說,長史的年紀再大上四五歲,那麼那個位置就是養老的地方,但如今,卻正是年富力強,做事的年紀。”李絢目光肅然的看向姚令璋。

想要幫助李顯穩住位置,就看姚令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李顯了。

姚令璋認真的看著李絢,問道:“需要幾年。”

“短則一年,長不過三年。”

李絢看向姚令璋,擔憂的說道:“若長史在中書侍郎待三年,那麼天下就真的出問題了。”

姚令璋的臉色頓時凝肅,隨即,他鄭重點頭道:“好,就如此吧。”

“至於東宮的其他同僚。”李絢抬頭看向外麵的韋弘敏,程務忠和韋紀幾個人,輕聲說道:“就看他們哪位能夠爭取到光祿,衛尉,太常,太府,這幾個位置了。”

姚令璋抬頭,難以置信的看著李絢。

李絢的意思,就是說,東宮徹底放棄一些看起來位置很高,但沒有實權的官位,直接去抓那些掌握實權,位置低一些的官位。

就比如中書侍郎。

好手段啊!

“好!”

……

一眨眼間,一整天的時間過去了。

臘月二十九日,承天門外。

在嵩山待了一天的李絢,在早祭之後,等劉瑾瑜和裴詩彤帶著三個孩子出門。

後日便是皇帝受冊登基之日,朝中的很多事情,這兩天便會徹底抵定,其中就包括東宮諸官任職之事。

“王爺!”韋弘敏一身的緋色長袍,站在李絢身側,拱手道:“事情定了。”

看到韋弘敏走在李絢身邊,四周眾人,下意識的看了過來。

昨日,朝中便已經有風聲,天後不願意讓太子詹事姚令璋同中書門下三品。

東宮不得不將彭王叫過去商議,如今過了整整一天,看樣子是有結果了。

李絢平靜點頭,低聲問道:“如何了?”

“裴相推辭了尚書左仆射,但是同意詹事檢校中書侍郎。”韋弘敏鬆了一口氣,如今看起來,裴炎是接受了皇帝的好意。

李絢微微點頭,裴炎接受這個條件,其實沒有什麼意外的。

他畢竟是宰相,皇帝已經退一步,願意讓姚令璋不拜相,轉而任中書侍郎了,如果他再托言推辭,那麼接下來,麵對東宮群起而攻之的,就是裴炎了。

裴炎這個輔政大臣,雖然在朝堂中也有不少的親信,但實際上能起作用的不多。

這麼多年來,先帝和武後執掌朝政,一直都在防備有人結黨營私,所以真正的私黨,即便是有,規模也不會大。

如果給裴炎三五年的時間,或許他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長孫無忌,但現在他還差的遠。

在皇帝退一步,又能對武後有所交待的情況下,接受皇帝的好意並不奇怪。

“裴相還說什麼了?”李絢側身看向韋弘敏。

韋弘敏頓時驚訝的看向李絢,然後才趕緊低聲說道:“裴相說,希望詹事入中書省後,能夠按製辦事。”

什麼按製辦事,無非就是讓姚令璋,在進入中書省之後,一切唯他裴炎馬首是瞻。

“這是應該的。”李絢側身看向韋弘敏,輕聲說道:“這不是一直以來,我等最想要的嗎?”

韋弘敏一愣,隨即無比驚佩的看著李絢。

他們一直想要裴炎站出來直麵武後,但裴炎一直耍滑頭不願意,如今姚令璋入了中書省,卻可以更好的推動此事。

李絢輕輕一招,便讓裴炎不得不站到武後的對立麵上。

李絢抬頭看向貞觀殿的方向,輕聲說道:“小心一些,這事沒那麼容易完。”

“是!”韋弘敏頓時肅然,若是天後看穿了他們的算計,怕是報複馬上就來。

……

臘月三十,大年夜。

群臣照例祭拜先帝。

身披一身白麻喪服的李絢剛剛從承天門走出,韋弘敏已經從後麵快步走近,麵色凝重。

其他人下意識的讓開位置。

“王爺,出事了!”韋弘敏拱手道:“太子妃有請!”

“嗯?”李絢滿臉愕然。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