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皇帝教子:父死三年不改其製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皇帝教子:父死三年不改其製(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李顯低頭沉思,片刻之後,他才緩緩的抬頭,認真的說道:“朝政之事,兒臣用心的確不多,但是兒臣自認,在百姓之事上,兒臣還是有足夠用心的。”

聽到李顯這麼說,皇帝微微一愣,詫異的問道:“百姓?”

“武功縣。”李顯微微拱手,說道:“去年之時,王叔便建議朝中六部郎官,各寺寺正,相繼給兒臣授課,兒臣很是問出了一些**手段。

今年一年,兒臣都緊盯武功縣,其中刑名,賦稅,人事諸事,兒臣看的都很清楚。”

稍微停頓,李顯認真的說道:“很多事情,他們糊弄不了兒臣。”

皇帝滿臉詫異,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兒子,這些年,真的是有所長進了。

“不錯,很多事情,隻要抓住一個線頭,持續不停的追查下去,便能夠查出結果來。”

李治輕聲感慨,說道:“看的出來,你這些年的確學到了很多,唯一的問題,便是武功縣不過是一縣,但你要麵對的,是整個天下。”

“請父皇教導!”李絢抬頭,認真的看著李治。

皇帝輕輕笑笑,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天下,天下就不一樣了……咳咳咳……”

輕咳兩聲,皇帝才繼續開口道:“天下治理,首重的便不是百姓,而是軍卒。”

李顯詫異的抬頭,看向皇帝,這話和皇帝之前的教導可不一樣。

皇帝微微搖頭,說道:“大唐有北門禁軍,南衙十六衛,北門禁軍,朕知道你曆來不喜程務挺,如今便允了右領軍衛大將軍李謹行的致仕之情,轉任程務挺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昌州刺史,昌州都督,升任禁衛中郎將李禕為禁衛將軍。”

皇帝話音剛落,一側的中書舍人和給事中已經擬好了聖旨。

皇帝平靜的搖頭,說道:“這封聖旨朕如伱所願,但是,卻要明年二月,彭王離京之後,再下達。”

“明年二月,王叔離京?”李顯捕捉到了更重要的信息。

“嗯!”皇帝點點頭,說道:“日後彭王回京,對你說的話任何話,你都要牢記,但唯獨一點,日後他每年回朝的時間,不允許超過十五日。”

李絢對李顯的影響太大。

誠然,他對李顯的建議很多時候都是有效的,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必須限製他在朝中所待的時間。

皇帝抬頭,輕聲說道:“明年二月,不僅是彭王要離京,你的嶽翁,平原郡公,左監門衛大將軍高侃也一樣要離京。

其他薛仁貴,裴行儉等人也全不例外,他們這些人要鎮壓四方,大局不能亂。”

“是,兒臣領旨。”李顯沒有猶豫立刻點頭。

皇帝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朕如此做,實際上是要委屈你。”

有十六衛大將軍在京,李顯的地位自然是穩如泰山,但皇帝對他治理朝政的水平,實在不怎麼放心。

稍微一個施政失誤,立刻便是天下板蕩。

尤其一旦十六衛大將軍介入到朝政當中,稍微搞不好,就是流血漂櫓的下場。

當年李賢的事情,在皇帝心中依舊是一根刺。

所以,哪怕是李顯做了皇帝,明年二月,也依舊要將十六衛大將軍能趕出去的趕出去。

當然,在朝中,右金吾衛大將軍薛孤無,右屯衛大將軍孫仁師都還是在的。

“古語有雲,父死三年不改其製。”皇帝側身看向李顯,沉聲說道:“朕的要求你三年之內,對朝政不得有大的改動,三年之內,軍國大事,若是你和朝臣有所異議,那麼一切報由你母後決斷,每月望朔朝會,你母後垂簾聽政。”

李顯嘴角不由得抽搐,他父皇對他是多麼的不信任啊,三年不讓他處置大的朝政。

這一切都如同他在政事堂一樣,朝政之事,和宰相意見一樣的,他讚同,和宰相不一樣的,他沒權否決。

實際上他就等於是坐在那裡的橡皮章。

而且關鍵是,沒有望朔朝會,他母後要垂簾聽政。

等於三年之內,李顯沒有任何權利。

皇帝平靜的看著默然不語的李顯,輕聲說道:“你自己想想,若是此事,你去問彭王,他會如何說?”

李顯微微一愣,隨即抬頭,眼睛眨眨,他瞬間就明白了這一切的內涵。

隨即,李顯毫不猶豫的點頭道:“兒臣領命。”

皇帝笑了,點點頭,說道:“軍政大事,軍方之事你不用擔心,但這禁宮之內,才是你需要擔心的,這三年之內,你需要做的,就是將整個禁宮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

皇帝深吸一口氣,說道:“禁軍你有李禕,左千牛衛你有李景嘉,右千牛衛有李令問,左金吾衛有程處弼,右金吾衛有薛孤無和李大誌,如今中樞一切儘在掌握。

另外,還有密衛,密衛之事,你找北平郡王,他是密衛大統領,若是做事,你找李昭德。”

“兒臣明白。”李顯認真的點頭,從現在開始,皇帝已經逐漸將權力交給他。

“將這些全部掌握之後,你再伸手到刑部和大理寺。”李治輕聲說道:“段卿和王卿都是朕留給你的可信之人,記住,三年之內,不要動他們,不管有怎樣的大事都不要動他們,這樣即便裴炎為輔政大臣,你也不需擔心。”

李顯已經逐漸了明白了皇帝的想法,掌握兵權,讓渡政權。

隻要掌握兵權,掌握方寸之間的權利,用方寸之間的權利來撬動全局,乃至於天下。

這個手段他似乎在哪裡聽說過。

五步之內,儘在掌握。

“兒臣明白。”李顯用力的點頭。

李治滿意的笑笑,道:“裴炎這個人,性子是剛硬了一些,但你初登大寶,需要有這麼一個人,替你遮擋所有一切的攻擊……你不要將他當成你的敵人,而是要讓人成為你的代言人,哪怕損失一些權威也不重要,因為你有更大的敵人。”

“請父皇訓示。”李顯再度低頭。

“人心。”李治呻吟著抬頭,感慨道:“你最大的敵人便是人心,人心之幽微反複,是這個天下最難以揣摩之事,而這個天下,真正從你手中奪取權利的,從來不是宰相,而是世家。”

李治的目光凝重,他這些年,從開始到最後,實際上都是在和天下世家鬥爭。

財賦的每一次消減,都是天下世家在和他爭奪權利。

這些權利,並沒有尚書宰相之位那麼明顯,他們存在於每個州縣的參軍司曹,還有各級胥吏手上。

這些人,才是天下世家薅奪皇帝權利,最大的幫手。

但偏偏,皇帝對於這些人,根本沒有什麼好辦法。

因為這樣的人,才是大唐治理天下的基礎,但偏偏,往上根本沒有更多的職位給他們。

隻能夠任由他們和天下世家勾連,皇帝最多派遣縣令,縣尉,縣丞下去拉攏分化,但如果反過來,便是縣令,縣尉,縣丞被拉攏分化了。

這種事根本沒有有效的辦法治理,唯一能夠查看一個州縣現狀的,便是賦稅。

什麼時候,該下輕手,什麼時候該下重手,中間衡量的標準又是怎樣,都需要有人給李顯作出表率。

這個人就是裴炎。

……

李治輕輕抬頭,說道:“裴炎雖然為人強硬,但想要製衡他也不難。”

李顯好奇的看向皇帝。

李治笑笑,側過身,開口道:“傳旨,允戶部尚書崔知悌致仕,升戶部侍郎豆盧欽望為戶部尚書。”

李顯愣了,隨即,他就反應了過來。

之前,為了一個禮部尚書,李顯一派和李旦一派,爭得不可開交。

如今,皇帝輕鬆的,就給了豆盧欽望一個戶部尚書。

要知道,上一次,在政事堂玩弄花樣的人,正是裴炎。

隻不過那件事情,最後因為同安太夫人崔氏的死,最終不了了之。

可是事後所有人琢磨,都將懷疑的目光盯向了裴炎。

後來還有元萬頃之死,雖然是李昭德彈劾,但如果追溯源頭的話,裴炎也少不了責任。

當然,豆盧欽望是李旦的人,但時勢異也。

一旦李顯登基,不管李旦願不願意承認,他和豆盧欽望之間的關係都變了。

豆盧欽望從來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也有他自己的家族,也有自己的子女。

日後,他隻會變成李顯的臣子。

但是他和裴炎的仇怨還是存在的。

哪怕裴炎是中書令,一旦戶部尚書和他不對付,他也很麻煩。

而且還不止如此。

皇帝平靜的繼續開口:“傳旨,調冀州大都督府司馬範履冰回朝任戶部侍郎,讓他從明年開始協助中書令,處置隱田清查之事。”

李顯的目光不由得一跳。

範履冰不僅是北門學士,還曾經是李顯的太子洗馬,現在還是皇太孫這個冀州大都督的手下。

如此一來,範履冰這個位置對裴炎的威脅就大了。

皇帝低頭看向李顯,說道:“不要總想著從上麵製衡,手下的手段也一樣管用。”

“是!”李顯低頭,他從來沒有想過從下麵來製衡裴炎,就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在尚書侍郎一級插手的機會。

但,現在不一樣了。

李治輕歎一聲,說道:“可惜崔尚書了。”

李顯嘴角微微抽搐,真正倒黴的,是崔家的人才對。

崔家在鄭家的事情上犯了錯,崔知溫被罷相,崔謐被免去禦史大夫,崔知悌如今又被致仕。

皇帝對崔家太狠了。

“崔尚書既然離開了,竇卿也彆留著了。”李治側身,輕輕的看向李顯。

李顯頓時就明白,豆盧欽望和範履冰,都和李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掌控戶部已經足夠了,若是再讓他們掌控吏部,便是李治做皇帝,位置都坐不穩,更彆說李顯了。

“傳旨,允吏部尚書竇玄德致仕,升雍州長史陸元方為吏部尚書,洛州長史袁嘉祚調任雍州長史,調荊州刺史劉子柔為洛州長史,調戶部郎中狄仁傑任洛州司馬。”李治平靜的開口。

一番話落,一旁的中書舍人和給事中已經擬定了聖旨。

皇帝輕輕擺手,聖旨已經送往門下省,用印之後,立刻就會發布。

李顯小心的看向皇帝,輕聲說道:“父皇,可這些人,和彭王叔的關係十分緊密……”

“再緊密能夠有歐陽通緊密嗎?”皇帝淡漠的看向李顯。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