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紫宸殿殿中,李治坐在禦榻之後,目光鄭重的看向李絢道:“蕃州,吐蕃舊國,民有三百萬,州有十五,縣有七十。若非其地初平,四方不靖,輕易朕是不會將如此重地交由你治理的。”
殿中群臣同時肅然。
蕃州雖然初平,然而天地太廣,百姓太眾,李絢又太年輕,如果有其他選擇,他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要替換掉李絢。
但能替換掉李絢的,已經都在邏些道軍前了,其他之人,要麼是朝中宰相,要麼是軍中大帥,輕易根本動彈不得。
再加上吐蕃地處高原,高原瘴沉重,這樣的重責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李絢不是沒有聽過風聲,其中也的確有一個人有能力替代李絢統領一方。
但,這個人是王方翼。
李絢站在殿中,他知道,皇帝這麼說並不是真的對他不滿,反而是在體恤他。
畢竟他的年紀才二十五歲,雖然已經征戰多年,但終究太過年輕。
皇帝能夠信任他,朝中宰相也相信他,但之下,議論聲也從來沒有少過。
隻不過因為他去年剛回,人有滅國之功,如今又奉旨剿滅越王逆黨,如此才沒人將擺在明麵上。
但並未就沒有人懷疑過他,這些話,也不止一次傳入皇帝的耳中。
皇帝剛才說的那番話,是在明確的告訴李絢,他的處境究竟有多麼危急。
治理蕃州稍有差池,說不得朝中立刻就是群起而攻之。
李絢低頭拱手,認真說道:“啟稟陛下,臣雖年幼,統轄一方,但上有邏些道安撫使長史張公,下有邏些道行軍長史蕭公輔助,蕃州上下十五州,各地刺史皆是賢明之人,臣隻需坐鎮邏些,治理麾下諸縣,然後以自身為表率,引領諸人,必定使蕃州安定,地方繁榮。”
“話比你說的漂亮的有的是。”李治身體微微前傾,目光肅然的看向李絢,問道:“說說吧,治理蕃州,數百萬眾,你有什麼具體的打算?”
“回稟陛下。”李絢拱手,說道:“蕃州雖然廣大,但讓民眾安心,無非衣食住行四字而已,四方便利,蕃州安定。”
李治輕輕點頭,李絢的說法,根本方向是對的。
稍微起身,李絢看向四周群臣說道:“吐蕃民雖有三百萬,但多年以來,貴族,大戶,把握土地山川,其他百姓能有一溫飽便已經僥天之幸,其他更多則是奴隸之屬,隻需讓這些奴隸能夠吃飽穿暖,敬畏大唐,便距離安定不遠。”
殿中群臣不由得點頭,李絢這一手,的確切中要害。
吐蕃在早先雖然強大,但強大富足的不過是幾十萬人而已,其他更多的人都是這些人的附屬和奴隸。
隻要能夠安定這些附屬和奴隸,那麼距離大唐安穩蕃州不遠矣。
“登錄戶籍,劃分田地,按武德舊製,每個人百畝之地,春種秋收,隻有秋日豐收,便能歸心安定。”稍微停頓,李絢認真說道:“至於其他,無非吐蕃舊人影響,臣欲效仿晉滅虢國之故事,毀其文字,滅其祖祭,唯留大唐之地。”
毀其文字,滅其祖祭。
晉滅虢國。
聽到這幾個字,殿中群臣一時間不免有些騷動。
後世很多人都隻聽過說“假道滅虢”這四個字,了不得的,知道“唇亡齒寒”。
隻有深知曆史的人,才知道虢國的深重,甚至春秋戰國的形成都與他極深關係。
不客氣的講,若是虢國當初有稱霸之心,春秋第一個霸主應該是虢國才對。
但可惜,虢國最後被晉國所滅,中間發生了什麼,隻有假道伐虢四個字。
甚至隻有在史書的邊緣角落裡,才能夠找到晉滅虢國,毀其文字,滅其祖祭,吞並其人的記載。
李絢如今在蕃州要做的,就是滅絕吐蕃人的文字,毀掉關於吐蕃的記載,讓蕃州子民隻知道自己的大唐子民,是唐人。
“這手段會不會有些太過激烈了。”李治側身看向劉仁軌,問道:“左相,伱怎麼看?”
“是有些太過激烈了。”劉仁軌上前一步,拱手,認真說道:“臣以為,滅絕吐蕃人的文字用不著,隻需要將吐蕃所存在的一切記載文字的書籍,皮毛,石碑,全部送至長安保存起來即可。”
稍微停頓,劉仁軌看向李絢,說道:“關於吐蕃祭祀,吐蕃王族既然已經遷移到長安,那麼吐蕃的宗廟也遷移過來吧。
其他人倒也罷了,鬆讚活著的時候,的確對大唐竭儘誠心,之後亂世都是後輩之事,便將他的屍骸遷移到長安。”
說到這裡,劉仁軌轉身看向李治,拱手道:“陛下,臣請為西海郡王求個恩典吧,讓他陪葬昭陵,畢竟先帝於地下也想好好看看他……”
“好,就如此吧。”李治猛地一拍扶手,眼神之中已經滿是興奮。
讓鬆讚於地下,先一步告訴父皇,吐蕃被他李治給滅了。
想到這裡,李治的眼神中就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他甚至已經忽略了,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先將鬆讚乾布從地下挖出來。
“臣等領旨。”殿中群臣同時拱手。
“眾位愛卿平身。”李治微微抬頭,然後看向劉仁軌說道:“左相繼續。”
“喏!”劉仁軌拱手,說道:“蕃州百姓識的吐蕃文字的,其實不多,但大多數都會讀吐蕃音,讓吐蕃人用吐蕃音來念唐字,然後再慢慢糾正,花個三五年時間,讓百姓識得唐字,通得唐音,至於吐蕃音,就讓他在民間流傳吧,隻要官方不出現就好。”
“喏!”李絢率先拱手。
黑齒常之和史暕等人也都跟著拱手。
他們知道,李絢和劉仁軌眼下,雖然隻是兩人對談,但這裡麵的話,卻是說給他們所有人聽著。
尤其李絢說的每一個字,隻要皇帝讚同,立刻就會成為治理吐蕃的基準。
所有州縣全部都要照樣通行。
“便如此吧。”李治沒有絲毫猶豫的擺了擺手,然後他又看向李絢:“吐蕃之地,適合種植糧食之地,似乎隻有兩河沿岸?”
“是!”李絢拱手,說道:“唐古拉山以南,雖然天氣溫暖,但多數地方土地肥力極差,隻能用來放牧,稍好一點的地方用來種植青稞,隻有更好的地方,才能用來種植小麥,以為州府根基。”
“這似乎還不夠吧?”李治挑眉看向李絢。
“是!”李絢點頭,說道“蕃州想要繁榮,最佳之道,還是溝通水運,尤其是兩河之地,怒江和邏些河,一者下通蜀中,一者直入五詔;故而臣欲開拓怒江和邏些河水道,加大商道通行。”
稍微停頓,李絢拱手道:“還請朝中下令,讓益州西部諸州在黨項之地修建道路,建立商貿往來之所;另外便是通告五詔,不得為難我大唐商隊。”
“益州的事情,政事堂商量之後,發行益州大都督府,至於五詔,趙國公如今在黔州,便讓他負責和五詔溝通吧,如果事有不諧,便好好的摸一摸道路。”李治的話還沒有說完,殿中不少臣子已經忍不住的抬頭。
皇帝這句話裡的含義很多。
對於五詔之事,皇帝早有準備,不然也不會提前將李敬玄調過去。
不過一旦大唐和五詔開戰,李敬玄便會被徹底的留在那裡。
不,更準確的講,從現在談判開始,李敬玄便已經釘死在那裡了。
“隻需要有水道通行,那麼吐蕃的貨物便能夠輕鬆的運往蜀中和其他地方,然後換成金銀,購買大量的物資返回蕃州。”
李絢微微拱手,皇帝輕輕點頭。
這裡麵一進一出,官府不知道能從裡麵獲得多麼龐大的利益。
“隻是從高原下容易,但要上高原就難了,很多東西從高原之下運上去,需要花費好幾倍的力氣,而且沒有了水運之力,道路也不好走。”李絢的臉色凝重起來。
李治笑了,然後擺擺手道:“如何做,是你這個邏些道安撫使的責任,這裡就不要問其他人了。”
“嗬嗬!”殿中群臣一時間有些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李絢苦笑著拱手,蕃州最大的問題也在這裡,裡麵的東西容易運下去,但運上去消耗就更多了。
尤其沒有軍中支撐消耗,地方又不願意支持,這種事情的進度會變得極難。
還不止如此。
很多東西都需要從蜀中和昌州運往蕃州,一個不注意,蜀中和昌州就會成為扼住蕃州的咽喉,這裡麵的麻煩會很大。
李絢苦笑著抬頭,看向李治說道:“陛下,蕃州治理,大體如此,剩下的,便是溝通西域和天竺,若是有商隊通行,亦是蕃州財稅來源。”
李治點點頭,然後看向李絢說道:“朕曾經聽人說起過,你有進發天竺之意。”
殿中群臣第一時間驚訝的看向李絢。
不過隨即他們就反應了過來,李治說的是進發天竺,不是進攻天竺。
進攻天竺是向天竺出兵,需要舉朝支持,而進發天族則是蕃州自己就能支持。
甚至聰明一些的人,還能夠看到以後。
如今大唐四海平定,將軍中諸將的野心怕是沒有那麼容易滿足,日後若要用兵,天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是!”李絢拱手,說道:“蕃州有一最南,有一條恒河,直通天竺,然後順流入海,而在入海口,卻有不少大唐商旅跨海而來太,聚集在那裡,臣想若是以使團之名進入天竺,是否可以和海商取得聯係,然後從海上航線歸國。”
“當年東晉法顯西行取經就是走的這條路吧,然後又從海上回來。”李治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是,臣想探一探,這條商路究竟會有多大的商利,同時看看有多大的損耗。”稍微停頓,李絢說道:“據臣所知,此一行所經都距離陸地不遠,不時便能有港口補給,撣國,真臘,臣記得都有使者在朝。”
“讓他們跟你走,走走看看。”李治直接擺手,麵色冷峻。
他已經看到了新的一條開拓之路。
隻要有足夠的利益,那麼就能夠將世家的目光吸引過去。
隻要世家的目光轉向外,那麼就等於變相削弱了世家的力量。
在朝中,朝廷的壓力就會少上許多。
這對於整個大唐的穩定和延續有極大的利益,皇帝不會錯過的。
“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