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inf
“平身吧。”皇帝饒有興致的看著王孝傑,說道“王卿,朕記得你從軍已有三十多年了吧?”
“是。”王孝傑有些激動的拱手,道“臣少年時,便多處征戰,曾追隨過刑國公,聞喜縣公,左相,還有彭城郡公,南昌王,廝殺草原,突厥,吐穀渾,吐蕃諸地,轉戰南北。”
“不錯,如今你已經是朝中一等一的戰場悍將了。”李治忍不住的輕歎一聲。
如今朝中,像王孝傑這樣能夠披堅執銳的大將著實不多,也就黑齒常之能夠比擬。
至於李絢,他更多是算計人心的好手。
“臣謝陛下誇讚。”王孝傑低頭,臉上的興奮被壓進心底。
李治點點頭,說道“南昌王已經到軍前了吧?”
“是!”王孝傑拱手,說道“臣回來之前,王爺剛抵達唐古拉山,然後便組織大軍攻伐吐蕃。”
“哦,有何結果?”李治頓時抬頭。
“論欽陵在城關之中,城關內外起碼有上萬吐蕃精銳。”稍微停頓,王孝傑拱手道“王爺似乎有意引吐蕃人出戰,但不知是吐蕃人畏懼如虎,還是論欽陵彆有算計,大軍後撤拉開距離,吐蕃人竟然一動不動。”
“他們兩個在相互試探。”李治一句話就點出來李絢和論欽陵的心理搏殺,隨即搖頭說道“但兩個人都沒有做好準備。”
“是!”王孝傑拱手,道“臣離去之時,南昌王似乎在夜觀天象,查找可借用的時機。”
“夜觀天象。”李治緩緩的點頭,說道“他是在觀測風雨啊。”
一旁的武後跟著讚同,李絢最擅長的就是借風借雨,水火攻勢,這一手不知道坑死了多少人。
武後這個時候開口,問道“王卿,你覺得此一戰結果如何?”
“回稟天後。”王孝傑轉身看向武後,拱手道“此一戰,關鍵在於南昌王和論欽陵的搏殺,兩人自從抵達前線,恐怕就都在無時無刻的算計對方,南昌王計謀不弱於論欽陵,而且為人謹慎,加上他又年輕,故而論欽陵會漸漸落入下風,最終一敗塗地。”
“年輕,此事如何和年輕有關?”武後有些不解。
“因為年輕,所以睡的少,思考和觀察的時間就多,尤其南昌王,目光敏銳。”王孝傑小心的解釋了一下。
“這麼說來,此戰前景可觀了?”武後轉身看向皇帝,滿是慶賀。
“打破唐古拉山,殺入吐蕃境內,不會太難,之後切斷吐蕃各地援兵,直插邏些,也不是難事,困難的,是在圍攻邏些之上。”王孝傑的臉色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凝重起來。
李治身體微微前傾,問道“是南昌王有什麼疏忽的地方嗎?”
“也算吧。”王孝傑拱手,說道“因為這一戰打到邏些之後,恐怕各路大軍都已成疲軍。”
李治的臉色不由得微微一變,咬牙說出了四個字“以逸待勞。”
武後目光一轉,隨即就明白了過來“伱是說論欽陵在用整個戰局做誘餌,將最終決戰定在邏些?”
王孝傑略微沉吟,拱手說道“天後,臣覺得,是在此之前論欽陵根本擋不住南昌王,隻能有距離來消磨南昌王的銳氣。”
李治開口“此事,南昌王知曉不知曉。”
王孝傑略微遲疑,開口道“臣想南昌王應該是知曉的,因為此計是陽謀,算的,就是我軍的兵力補充嚴重不足,一旦分兵過多,損傷過重,後續恐怕很難補充,畢竟能夠突破高原瘴的士卒不多……這是明擺著的事情,南昌王沒道理看不到。”
“那他有什麼解決辦法沒有?”李治緊跟著追問。
“要麼後勤調兵,要麼利用天地之力。”王孝傑再度拱手。
“所以他夜觀天象。”李治這下子徹底看清楚了李絢的算盤。
邏些道大軍想要在吐蕃順利取勝,那麼就必須要想辦法節省大軍的力量消耗,山河水道,都是可利用的地方。
隻不過到現在為止,大唐對吐蕃的了解,也都局限唐古拉山兩岸,對於兩側更廣闊的區域,了解實在不多。
“你有什麼良策嗎?”武後開口死死的盯著王孝傑。
王孝傑拱手,說道“為求穩妥,臣建議增兵。”
王孝傑一句話,讓李治和武後頓時無語。
如果能夠調兵,他們早就調了,但這裡麵不僅有高原瘴的問題,還有正常進行的草原突厥之戰,大唐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力量支援吐蕃,所以一切都隻能靠他們自己。
王孝傑眉頭頓時一挑,他再度躬身說道“陛下,天後,若是無法增兵,南昌王即便是僥幸拿下邏些,之後的治理也會因為人力不足,而出現問題。”
“王卿說的不錯,此事朕會認真考量的。”皇帝點點頭,說道“到時,突厥戰事平定,朝廷便有餘力派兵增援吐蕃。”
“喏!”王孝傑立刻拱手。
李治笑笑,溫和的說道“卿先回家休息幾日,然後出城接管左衛大營,警惕隴右甘涼突厥動靜,若有變故,隨時做好出征準備。”
“喏!”王孝傑沉沉躬身,說道“如此,臣先告退。”
“嗯!”李治點點頭,然後看著王孝傑離開大殿。
這個時候,武後的聲音在一旁響起,低聲擔憂的說道“陛下,臣妾為何沒有聽南昌王說起過此事?”
“因為這在他那裡就不是事。”李治搖搖頭,苦笑說道“他離去之前,跟朕說起過草原後續治理諸事,但若是翻過來,用來吐蕃身上一樣適用。”
“陛下是說殺?”武後臉上帶出一絲驚訝。
“嗯!”李治點點頭,說道“將吐蕃王族,各地貴族,還有長老,祭祀,懂得文字的所有學者,年輕一輩的佼佼者,全部殺個乾淨,每過十年再來上這麼一次,加上毀掉吐蕃所有文字,書籍,曆史,百十年後,這世上便不會有人再記得吐蕃了。”
“好手段啊!”武後無比的驚訝,隨即趕緊搖頭,說道“陛下,臣妾隻是覺得這種手段的確很省事。”
李治擺手道“朕非是迂腐之君,但這是最後一策,不到最後關頭,絕不允許南昌王輕易使用……況且他還有彆的辦法。”
“彆的辦法?”
“奴隸。”李治目光看向殿外,搖搖頭,說道“南昌王拿下昌都,利用的,就是上一次他殺入昌都搶奪金銀時,埋設的伏子,而後這一次伏子一用,整個昌都立刻落入他的手中,而這些伏子,也會成為將來攻破昌都的利器,至於之後……”
“給這些奴隸地位,如今他們就會更加凶狠的對待原本的主人。”武後已經明白了李絢的治理之道。
“至於如何做,就要看局勢如何演變了。”皇帝輕歎一聲,說道“若是可能,朕還是希望能夠向吐蕃遷移更多的百姓過去,但可惜,那裡實在太遠,而且身體差的,年齡小的,年紀太大的,又都不宜去。”
真正的健壯勞力,皇帝是不會放他們離開的,這些人才是皇帝統治天下的根本。
“那麼日後用人替換南昌王,又該如何抉擇?”武後忍不住的看向皇帝。
皇帝愣住了,最後緩緩搖頭說道“何必換呢,找人好好的經營昌州,再讓他打通吐蕃和昌州之間的馳道,花個二三十年的時間,將他的心思牢牢的鎖在吐蕃,那麼他便是有萬般能耐,恐怕也隻能唏噓無奈。”
稍微停頓,皇帝搖搖頭,說道“朕曾經想過這個問題,但最終思來想去,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朕的麵前,整個朝堂,又有誰比二十七郎更值得朕信任,去治理吐蕃……況且那裡終究不過是吐蕃罷了。”
吐蕃終究有限,一個被鬆讚乾布祖孫和噶爾家族傾力整合起來的番邦國都而已。
隻需要將那裡的財富抽走,剩下的,也就沒有多少價值了。
皇帝思來想去,在這種情況下,找一個能夠讓他放心的,超過李絢的人,他還真找不出來。
即便是找出來,他也不舍得將人派到吐蕃。
比如狄仁傑,皇帝自己用還舍不得,怎麼可能將他送到吐蕃。
這種情況下,李絢已經是最佳選擇。
武後想要開口反駁皇帝,但腦海中轉了幾個名字,但最後卻都被她自己親自否定。
比如武承嗣,將武承嗣派到吐蕃,說實話,武後真的擔心會將吐蕃弄崩,甚至最後武承嗣死在吐蕃。
至於北門學士那幾個人,武後的確有將他們外放州縣的打算,但吐蕃實在太遠了。
即便是跟著李絢一起去軍前的楊執柔,一開始還好,到了現在,在字裡行間,也露出來些許的煩躁。
當然,也並不是真的沒有人選。
王德真,岑長倩,魏知古,都是可以的人選,但皇帝必然舍不得。
剩下的就是世家的人了,讓世家的人代替南昌王做吐蕃總管,皇帝得是有多發瘋啊。
唯一能有選擇的,就是宗室,將韓王和霍王派過去,這樣甚至還不如南昌王。
武後一時間竟然找不到一個能夠說服李治的名字。
既能穩定吐蕃,又足夠信任,還能夠讓皇帝舍得用的沒有。
除了那種犯了錯,暫時需要調任的尚書或者宰相。
但吐蕃太遠了,高原瘴很可能會要了那些老臣的命。
南昌王已經是最佳的選擇。
……
一名內侍出現在門口,低聲細語的說道“陛下,天後,吏部尚書,吏部侍郎,吏部考功郎中求見。”
“宣。”皇帝微微抬手。
隨即,三名官員依次進入殿中。
“臣吏部尚書竇玄德,吏部侍郎魏知古,吏部考功郎中王方慶,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拜見天後,天後萬福金安。”竇玄德,魏知古和王方慶,同時站立行禮。
“嗯!”皇帝點點頭,說道“科考結果出來了?”
“是!”竇玄德上前,將科考成績單放在了李治麵前。
李治低頭,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正是賀知章,其後是畢構,第三竟是陳子昂。
薛紹,崔璩,盧垣等人,都未參加本次科舉。
“陛下,臣想問,接下來殿試之事?”竇玄德小心的抬頭。
皇帝搖搖頭,說道“今年突厥和吐蕃都有戰事,殿試便免了吧,便以此份成績為準。”
“喏!”竇玄德,魏知古和王方慶三人同時拱手。
大唐雖有殿試之製,供皇帝取士,但殿試並非定製,特殊情況之下亦可取消。
如此,按照這份成績,賀知章便為本科狀元,畢構為榜眼,陳子昂是探花。
這下子,熱鬨了。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