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群臣沒有等來皇帝封賞李重照的旨意,也沒有等到李絢說的因由,但他們卻等來了皇帝改元詔書。姚令璋站在明德殿中,張開聖旨,對東宮群臣宣召:“惟儀鳳四年,歲次己卯,十月乙亥,望六日己巳,皇帝若曰:於戲!朕以寡薄,忝承丕緒。奉二聖之遺訓,撫億兆以初臨,馭朽兢懷,推溝在念。上元垂祐,宗社降休,儀鳳時和,人殷俗阜。車書混一,文軌大同,簡玉泥金,升中告禪。百蠻執贄,萬國來庭,朝野歡娛,華夷胥悅。朕所以日昃忘疲,中宵輟寢,討論墳籍,錯綜群言。采三代之精微,探九皇之至賾……朕之百姓,尚多勞止,思覃惠澤,與共更新。可大赦天下,改儀鳳四年為調露元年。大辟罪以下,皆赦除之。”“臣等恭令聖旨,陛下萬壽無疆。”群臣同時拱手,然後肅然站立。姚令璋將聖旨收回,四周官吏才忍不住湊上來詢問:“詹事,怎麼突然就改元了?”“宜令章細,牧伯惟良,天下大吉,此中諸事眾位並不陌生,何至於詫異。”姚令璋擺擺手,看了李絢一眼。李絢神色肅然,點頭回應:“調露,調和致甘露也,四節不相違,調露之樂。”其他人微微一愣,隨即李絢向姚令璋拱手告辭,自己轉身朝值房走去。他要寫奏章慶賀皇帝改元之喜。不是以檢校東宮詹事,而是以昌州都督,邏些道行軍總管。也就是現在唐古拉山戰事緩和,李絢才有時間在朝中久待,同時處理這些事情。皇帝改元,哪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最一開始的時候,皇帝用的是永徽,廢王立武,立了李弘為太子,改年號為顯慶。李義府奏蜀地有神龍升天的祥瑞,於是改年號為龍朔。滅百濟,但征高句麗不順,於是改名麟德。二聖臨朝,泰山封禪,於是改年號為乾封。滅高句麗,籌建明堂,改年號為總章。李勣去世,劉仁軌和許敬宗致仕,改年號為鹹亨。追尊先祖,改稱天皇天後,改元上元。鳳凰集,改元儀鳳。這一次改元調露,皇帝說了很多歡慶,迎吉的話,但實際上卻什麼都沒說。那麼改元調露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是和皇孫李重照有關,還是和眼下的突厥戰事有關?東宮群臣自然希望是前者,但,即便是當年皇長孫李光順出生,皇帝也沒有改元,憑什麼要現在為李重照改元。說為了李顯新任太子改元,可早就應該改了。何至於拖到現在。值房之中,李絢沉思良久,終於落筆:“寶源流光,流光惟遠。孫謀有貽,慶序昭衍。於樂眾望,承茲嘉羨……”……李顯跪在殿中,李旦,太平公主,跪在兩側,薛元超,姚令璋,李絢等人跪在後麵,王福來親自宣旨。“惟調露元年,歲次己卯,十月乙亥,朔二十一日甲申,皇帝若曰:於戲!上天叢休,申錫祚胤;孫謀有貽,臨軒體正。煌煌上儀,欣欣眾聽;隆我邦本,無疆惟慶。璿源浚發,衍慶自靈長。聖運隆昌,震闈顯冊彝。今有太子顯嫡長子重照,運日隆昌,基緒煥光,格神明助,福祿無疆。宜立為皇太孫。所司具禮,以時冊命;見嚴昭報,禮樂成章。”“臣等恭領聖旨,陛下萬壽無疆。”李顯為首,李旦,太平公主,薛元超,姚令璋和李絢等人齊齊附身跪拜。前麵已經猜到大概的眾人,俯首領命。後麵一無所知的眾臣,聽到聖旨內容,全部都懵了。自古未聞太子在東宮,而立太孫者。但皇帝是什麼性子。當初追贈李弘孝敬皇帝時,朝野便已經有所見識。自古哪有皇帝還在位,就追贈兒子為皇帝的。皇帝曰:“自我作古,可乎?”做兒子,最是明白皇帝的堅決。李旦緩緩站了起來,對著李顯拱手道:“皇兄,恭喜了。”“四弟。”李顯臉上滿是擔憂,目光看向紫宸殿方向,輕聲說道:“為兄也不知道,這究竟是何故,但父皇這麼做,必有他的道理,為兄隻是擔心父皇朝政繁忙,身體難堪。”李旦一愣,隨即緩緩點頭。這是如今能夠說清楚現在這些問題,最好的答案。皇帝身體不適。所以才會突然間設立李重照為皇太孫。“走吧,二位皇兄,我們進去看看皇侄吧。”太平公主走了過來,看向李顯和李旦。皇帝因為皇太孫身體幼小,太子妃身體不適,所以要就沒有讓他們出來迎旨。“好,你們先去。”李顯看向了等在一旁的薛元超,姚令璋和李絢等人,其他人都還等著呢。“那一會見。”李旦朝著群臣拱手,群臣還禮,然後就看著李旦帶著太平公主進入了後殿。……明德內殿之中,蘇良嗣第一個忍不住的開口問:“殿下,這一切是怎麼回事?”蘇良嗣問話的同時,目光不時的落在了李絢和薛元超的身上。要知道,在半月之前,太子妃剛剛生產之時,兩個人就說過一陣古怪的話。現在回想起來,兩人明顯是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一些內情。現在一切印證,更是明顯。李顯忍不住的主動開口,說道:“此事細說,還是在孤為英王時……當時皇嫂臨盆,為了臨淄郡王,在王叔的建議下,孤和四郎,還有太平,一起上疏,請父皇以二兄之子,為大兄嗣,但大兄為孝敬皇帝,其嗣子身份敏感,故而王叔建議,在王妃生產之後,請奏,立皇太孫。”“其實當時,本王和太子殿下擔心的,是陛下立皇長孫為孝敬皇帝嗣子,所以才想出用皇太孫製衡,後來,陛下立了臨淄郡王為孝敬皇帝嗣子,所以這事,本王和太子殿下就忘了,沒想到……”李絢忍不住的搖搖頭。他也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會演變到現在這種地步。皇太孫的事情,他隻和李顯提起過,但這話卻落入到了皇帝的耳朵當中。群臣下意識的看向了李顯。這種事情,以李絢的嚴密,他是不可能會隨意對外說的,那麼不經意間透露風聲的,隻可能是李顯。李顯滿臉苦笑,搖頭說道:“孤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東宮群臣全部都是滿臉不信,李顯越發的無奈。薛元超這個時候開口道:“勿論如何,此事已經至此,對東宮而言,沒有半點壞處,甚至有無限好處。”群臣頓時肅然起來。李重照被立為皇太孫,那麼也就意味著,一旦李顯有事,李重照也同樣以皇太孫的身份擁有了即位資格。甚至這個資格還要在李旦之前。皇太孫即位之事,以前並非沒有過,隻不過是下場都不怎麼樣而已。但無論如何,皇太孫已立,那麼李重照立刻就擁有了即位資格。東宮徹底穩了。這也是李旦為什麼沮喪的原因。“殿下,改元調露,會不會和皇太孫有關?”程務忠這個時候忍不住的問了一聲。李顯微微一愣,他差點都已經忘了。幾天之前,皇帝才剛剛將年號從儀鳳改為調露。現在看來,的確有這個可能。看到李顯臉上露出欣喜之色,李絢抬頭看向了薛元超,兩人會意點頭。下一刻,兩人已經同時站了起來,對著李顯拱手道:“皇太孫器質衝遠,風猷昭茂,臣等恭賀殿下。”“臣等恭喜殿下。”殿內群臣同時站了起來,拱手慶賀。蘇良嗣在站起來的同時,眼神閃過一絲疑惑。一切真的是因為皇太孫嗎?相比於李絢和薛元超恨不得立刻就將一切按到李重照頭上,蘇良嗣要冷靜的多。他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他忽略了,可始終想不起來。他明白,真正在暗中做局的人,是皇帝和武後。所以他才無法看清楚全麵,隻是不知道,這對夫妻,又在算計什麼。……“多謝諸位了。”李顯笑嗬嗬的站了起來,看著眾人道:“今日終究喜事,韋卿,準備膳食,孤要和眾位愛卿好好喝一杯。”“喏!”韋弘敏立刻拱手應命,眼中滿是欣喜。今日這件事,對東宮是喜事,對韋家來講何嘗不是喜事。韋家的外孫成了皇太孫,隻要李顯即位,那麼他就是實實在在的皇太子。甚至即便是李顯出事,那麼有韋家的支持,李重照也是奪嫡最有力的人選之一。甚至,韋家都不會允許李顯出事。畢竟相比於皇太子,皇太孫真的要差遠了。李顯對著群臣擺手說道:“諸位各歸官廨,孤要去看一看四郎和太平。”“喏!”群臣立刻站了起來,然後看著李顯朝後殿走去。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殿外響起,太子右衛率韋紀大踏步的走了進來。李顯停下腳步,回頭問:“何事?”“啟稟殿下,南昌王府傳信,南昌王妃臨盆了。”韋紀話還沒說完,李絢就已經站了出來。對著李顯深深拱手,李絢急促的說道:“殿下,臣需要告假。”“王叔隨意。”稍微停頓,李顯笑著說道:“如何,孤陪王叔一起去?”“殿下!”李絢滿臉苦笑,拱手道:“殿下,如今家中情況混亂,臣還需要整理,等到一切了當,再請殿下蒞臨。”“好吧。”李顯輕歎一聲,說道:“那王叔慢走。”“喏!”李絢再度深深躬身,然後直接轉身,快步的走出明德殿,然後離開東宮。站在明德殿中,李顯突然感慨:“看來,孤馬上就又要多一位堂弟了。”殿中群臣神色一愣,隨即拱手道:“也恭賀殿下了。”“諸位,再有本月,就是皇太孫滿月之期,諸位可不要空手來啊!”李顯笑嗬嗬的看著群臣。群臣頓時無語。……飛馬狂奔,李絢快速朝開化坊方向而去。李竹等人緊緊跟隨,不一會功夫,他們已經回到了開化坊內。進入坊門的一瞬間,李絢立刻放慢了馬速。深呼吸,讓自己快速的平靜下來。東宮的事情留在東宮,李絢今日要麵對的是自己的事情。他今日,又要多上一個孩子。剛剛邁入大門,李筆已經快速的迎了上來,麵色蒼白的說道:“王爺,王妃和兩位側妃,同時臨盆。”李絢臉色瞬間一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