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孟子大家先想到的是什麼?
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孔孟的仁義思想,可以看做是儒家的核心所在。
但是,如果將孟子和朱元璋聯係在一起,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答案是,民貴君輕。
曾經因為這句話,老朱一度將孟子攆出了文廟。
雖然後來又將孟子請了回去,但雙方之間的矛盾人儘皆知。
所以目前大明有個潛規則,在官方場合儘量避免提到孟子。
實在避不開,也要儘可能淡化‘孟子’本身的存在。
說白了,隻提思想,不說思想來自於誰。
自大明周報創刊以來,大多數先賢都被單獨點評過,唯獨孟子沒有人敢碰。
原因大家都懂。
現在突然出現大量關於孟子的文章,隻要不傻都知道是什麼原因。
這是在試探朱元璋的底線。
自方孝孺和解縉重提,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沒有遭到老朱的打擊,很多人就產生了一些想法。
醞釀了這麼久,某些人終於忍不住,開始做進一步的試探了。
相關文章發表之後,朝廷依然沒有任何表示。
文人群體都喜笑顏開,形勢真的變了,我們的好日子來了。
已經有人忍不住提前開始慶祝。
有些穩重的,則已經做好了繼續試探的準備。
看看太上皇的底線到底在哪。
對於這種情況,方孝孺卻充滿了擔憂。
就算太上皇的想法有所改變,可你們也不能像今天這樣騎臉輸出吧?
換成任何君王,都無法忍受權威被挑戰。
更何況是乾綱獨斷的洪武皇帝。
恐怕要不了多久,打擊就會接踵而至。
自己率先重提‘公天下’思想,真追究起來少不了被清算。
那些人恐怕不隻是為了試探太上皇,還想借助此事來打擊自己,從而打擊唯物學。
他知道,自己被彆人利用了。
可事情已經由不得他。
與之相反的是,解縉非常高興。
當陳景恪詢問他的看法時,他樂觀的表示,這才是真正的尊崇先賢思想。
太上皇是心懷天下的君主雲雲。
陳景恪歎息一聲,說道:“朝廷準備派人去南洋擔任督學,指導監督各藩屬國的文教工作,我準備舉薦你擔任此職。”
解縉的表情頓時僵住了,過了好一會兒重歸平靜。
竟然沒有任何抱怨,也沒有抗議,而是說道:
“為了保住我,你沒少花費心思吧?”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以你的學問和能力,擔任南洋督學綽綽有餘。”
“況且太上皇、太子都十分器重你,讓你去南洋,也是不想你被人利用。”
“希望你能理解他們的苦心。”
解縉麵露感激之色,朝皇宮行禮道:“臣必不負太上皇、皇上、太子厚望。”
然後他擔憂的道:“希直兄不會受到牽連吧?”
陳景恪說道:“放心,孰是孰非太上皇心裡非常清楚,就算要懲處某些人,也不會牽連到你二人。”
“否則也不會讓你去南洋擔任督學了。”
“而且等你走後,將會由希直兄擔任翰林院學士兼周報總編輯。”
解縉也不是腐儒,馬上就從這個任命察覺到了異常,追問道:
“太上皇對儒學不滿?”
陳景恪自然不能告訴他真實意圖,隻是道:
“是的,太上皇對儒生的保守多有不滿,準備動一動。”
“讓你去南洋,也是因為你和儒家關係密切,不想你夾在中間不好做人。”
解縉果然被誤導,想到了第一期國家計劃,完成度低的讓人無法直視。
應該是這一點,引起了太上皇的不滿。
畢竟老朱做事向來雷厲風行,這是有先例在的。
再加上朱標掌權期間,選拔培養了大批新式官吏。
老舊官僚不退,新式官吏就無法上位。
在他想來,太上皇應該是準備快刀斬亂麻,完成新老交替。
甚至他還想到了另外一點,陳景恪的大同世界。
一旦發表必然會遭到其他學派的抨擊。
自己和陳景恪的私交雖然很好,畢竟是儒生身份。
更何況,現在掌管大明周報的大多都是儒生。
到時候報紙很可能會成為,批判大同世界的主戰場。
現在自己退出,儒家‘叛徒’方孝孺掌管大明周報,接下來再將核心成員換一遍。
大明周報就會變成鼓吹大同世界的地方。
對此,解縉沒有任何其他想法。
他是儒生不假,卻不是腐儒。
對那種保守派官僚,也確實多有不滿。
陳景恪的大同世界他看過,確實很優秀,至少比目前的各派更適應大明的需求。
他和方孝孺之所以敢重提‘公天下’思想,就是受到大同世界的影響。
這麼優秀的學問,就應該推行天下。
太上皇采用雷霆手段,完全沒有什麼問題。
他反而很感激老朱,在這種時候將他調到南洋,避免他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對於解縉的反應,陳景恪心中有些羞愧。
欺騙朋友實在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即便有足夠的理由。
不過他心中也不禁讚歎,解縉才是真正的儒生。
儒家思想能引導華夏上千年,不是沒有原因的。
――
很快第二次試探來了,有人公然打出了這樣一個標題:
天之立君,本以為民。
裡麵的內容也一點虛的都沒有,起手就是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
可以說,這簡直就是照著老朱臉上抽大嘴巴子。
就連最樂觀的人,都有些發怵。
讓你們試探,不是讓你們直接騎臉啊。
這下可完了。
果不其然,對於這篇文章老朱直接破防了,當著群臣的麵訓斥了解縉。
如此不忠不孝的反叛文章,竟然能出現在大明周報上,要你們何用?
然後不顧群臣求情,將解縉發配南洋擔任督學。
同時下令,對大明周報編輯部進行審查,務必將這些無君無父之輩全部踢出去。
聽到這個處置結果,群臣反而鬆了口氣。
老朱方才那表情,還以為他要大開殺戒呢。
沒想到隻是發配南洋……
等等,南洋督學?
這好像是個肥差啊。
一手建立南洋的文教體係,等於將自己的影響力擴散到整個南洋。
以後南洋的文人見了他,都得喊一聲大宗師。
這是多大的影響力?
再過幾年攜大勢重回中樞,少說也得是禮部侍郎級彆的。
如果能讓皇帝滿意,禮部尚書乃至入閣都有可能。
這哪是發配,這分明是重用。
太上皇這是老糊塗了啊。
當然,隻有傻子才會認為老朱糊塗了,大多數人都認為老朱還是惜才的。
扔到南洋那種艱苦的地方是處罰,擔任督學是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