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監國對大明來說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可是這次不同。
以前他監國,隻負責讓朝廷正常運轉,說白了就是處理一些常務事。
大事其實還是朱元璋拿主意。
這次明確要求他總攬國政。
什麼意思?
就是說皇帝啥都不管了,一切悉聽太子安排。
這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群臣第一反應就是,莫非朱標發動政變,將朱元璋給控製起來了?
但隨即就將這個想法給驅趕了出去。
換成彆的朝代,那根本就不用考慮,肯定是這種情況。
但大明朝不一樣,皇帝還真有可能撂挑子。
畢竟老朱也不是第一次,表露出想提前退位的想法了。
身邊的重臣幾乎都知道這事兒。
所以,反應過來之後,群臣馬上就知道,皇帝這次是真的想退位了。
勳貴們自然是萬分不舍,他們的地位財富全來自於老朱啊。
官僚集團則是心中狂喜,這老殺才終於退了,仁厚的太子掌權,我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不少。
不過不管心中是怎麼想的,事兒還是要按照程序來辦。
群臣都非常誠懇的表示:大明不能沒有你啊陛下,陛下你可不能舍天下萬民而不顧啊。
朱元璋感歎的道:“咱自4084年也就是至正十一年起兵,至今已經三十六載。”
“這三十六年來,咱宵衣旰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幸賴諸臣公齊心協力,咱大明方有今日盛況……”
“但咱也累了,想歇歇了。”
“以前咱怕太子年幼無法擔當重任,不敢有所懈怠……”
“現在他已到壯年,且這麼多年來協助我處理朝政未有失誤。”
“上能孝敬父母,下能友愛兄弟,外能得百官之心……”
“咱很欣慰,終於可以放心的歇歇了。”
這話可以說是情真意切,不少官吏都深受感動。
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朱標正式開始監國。
但大家都把握不準,朱元璋到底退到什麼程度了。
所以第二天,照樣有許多奏疏被送到了他那裡。
朱元璋看都沒看,全部送到了東宮,並嚴令以後不許再將奏疏送來。
並且還拒絕了所有的覲見請求,隻有徐達、湯和等老臣才能見到他。
這其實是一次很正常的試探。
大家先要知道朱元璋的真實心意,才能確定以後如何自處。
如果他將這些奏疏留下了,那就說明他並未真正放權,大事還要找他彙報。
現在他看都沒看就弄走,還嚴令以後不許送,還拒絕所有覲見。
就說明他是真的徹底退,以後除非有天大的事情,一般都不用再來找他了。
群臣心裡有了譜,做事自然也就有了分寸。
接著大家都將目光看向了朱標,等待著這位太子殿下會如何做。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朱標這會兒應該以求穩為主。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麼做一來是安皇帝的心,你看吧我不會胡來的。
二來是安群臣的心,大家放心乾活,我不會動伱們的。
三來也需要時間熟悉政務,以免貿然出手反而壞了大事。
等過上幾個月,徹底穩定下來之後,再按照自己的心意,一點點對國政進行調整。
但朱標就是朱標,不同於任何一個太子。
他一上來就直接下達了幾條政令,而且還都是和軍方有關的。
說白了,他一上手就先動了兵權。
他先是下令,北部邊軍收縮兵力,嚴加防範北元南下劫掠,且無令不得擅啟邊釁。
這可以說和朱元璋的主動出擊策略完全背道而馳。
文官集團自然非常高興,大明是時候休養生息了。
但武將和勳貴集團卻出現了不小的微詞。
倒不是他們不滿意朱標,就算朱元璋突然這麼做,軍方也會有意見的。
不打仗我們靠什麼立軍功,我們靠什麼封妻蔭子?
靠國家給的俸祿,我們幾時才能發財?
當然,他們更擔心的是,國家是不是從此就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了。
真要如此,他們軍方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這是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不是針對朱標。
就在這時,徐達、藍玉、馮勝、傅有德等統帥,紛紛站出來表示對太子的支持。
這些大佬出麵,軍方和勳貴馬上就老實了,政策順利執行。
親眼目睹了此事,陳景恪感歎不已。
但凡換一個太子,都不會在剛掌權的時候就先對軍方下手。
可他是朱標,所以他做了,而且還非常順利的就做成了。
“看到了吧,什麼叫威望,這就是,你要和殿下學的還多著呢。”
他如是對朱雄英說道。
朱雄英沒好氣的道:“那是我爹,我不比你了解嗎?”
然後他湊過來說道:“我考慮了一下,教化百姓之事不能通過學政。”
他說的教化百姓,是和前朝做對比,讓百姓知道大明的好,以增加歸屬感和認同感。
陳景恪疑惑的道:“哦,為何?不通過學政,你準備怎麼做?”
朱雄英說道:“你想啊,普通百姓有幾個能讀的起書的?”
“我們從學政入手,能看到這種對比的,還是隻有讀書人群體。”
“百姓照樣看不到,又有何用?”
“總不能讓學子們去鄉村給百姓們上課吧?”
嘖,古代版讀書人下鄉?
算了,還是彆搞了。
陳景恪也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確實如此,那你覺得該怎麼辦才好?”
朱雄英說道:“從軍方入手。”
陳景恪失笑道:“你不會準備讓軍人去教育百姓吧?”
朱雄英很認真的說道:“你聽我慢慢說……大明沒有預備役製度,這一點你是知道的。”
陳景恪頷首,預備役在東漢以前是很常見的製度。
百姓農閒季節接受軍事訓練,平時是維護地方治安的主要力量,有需要可以直接招募入軍上戰場。
後來光武帝劉秀廢除郡國兵和兵役製,改為募兵製。
募兵就是拿錢當兵,於是就出現了以當兵為生的職業兵。
有了職業兵,預備役就成了非必要的東西,也跟著被廢。
後來的朝代,有的繼續采用預備役製度,有的沒有設置預備役。
大明也沒有預備役,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