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自己很清楚,女兒是怎麼成為準太孫妃的。
所以特意在家中設宴,感謝陳景恪。
孫氏張羅了一大桌子飯菜。
上次陳景恪送她一麵落地鏡,這玩意兒全大明總共就隻有四麵。
可是讓她賺足了麵子。
關鍵還不是鏡子本身,而是陳景恪能想到她,說明對她的尊敬。
這才是最讓她開心的。
將一切安排好,又叮囑他們不要貪杯,才喜洋洋的離開。
宴席上就徐達、陳景恪和徐允恭三個人,其他人都被攆的遠遠的,不許靠近。
徐達親自斟酒:“景恪,我敬你一杯。”
陳景恪倒也沒有推辭,生受了這一杯酒。
不過馬上就回敬了一杯,表示尊敬。
三杯禮節酒過後,徐達說道:“我敬你酒,不全是因為妙錦之事,還因為允恭。”
陳景恪有些疑惑:“大哥怎麼了?”
他對徐允恭的稱呼,突出一個多變。
在外人麵前,就直呼其名或者喊官職。哥兒幾個私下相處,就喊徐老大。
在徐達等長輩麵前,就喊大哥。
徐達放下酒杯,歎道:“你以為我不想讓他早日成婚嗎?是不能啊。”
“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婚姻哪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
“上位不發話,他就不能成婚。”
陳景恪頓時就明白了,在朱元璋心目中地位越高的勳貴,子女婚事就越是由不得自己。
尤其是嫡長子、嫡長女,基本都是朱元璋指婚。
其他子女成婚,也要事先和朱元璋打招呼,他點頭了才能成。
徐允恭作為魏國公嫡長子,就更是沒有這方麵的自由了。
而且還不能說是皇帝的問題,隻能自己找借口,說不想太早成婚。
“可陛下為何一直拖著啊,大哥可都加過冠了。”
徐達有些後悔:“說起來此事也怪我,早幾年陛下想讓他尚汝寧公主。”
“我怕他成婚太早沉迷男女之事,荒廢了事業,就婉拒了。”
“結果那兩年連續三位適齡公主出閣,剩下的都太年幼……”
從洪武十五年七公主大名公主出閣,到今年福清出嫁,足足過了三年。
想到這裡,陳景恪突然反應過來。
好家夥,要是沒有自己,福清就要嫁給徐允恭啊。
這就笑嘻了兄弟們。
不對,要是沒有自己,徐達去年就沒了。
徐允恭要守孝三年……
所以最終他還是要錯過福清。
而且隨著徐達病逝,徐允恭又太年輕,還沒有在軍中站穩腳跟,徐家的地位大大降低。
朱元璋也就沒了加強聯姻的想法。
當然,並不是說不重視徐家,他一直將徐允恭當做朱允炆的助手培養的。
這一世徐達沒死,徐允恭的婚事依然由不得自己。
可現在情況又變了,徐妙錦入宮為太孫妃,就沒必要再用公主來加強聯姻了。
他可以隨時成婚。
隻要事先給老朱報備一下就行。
所以徐達才說,陳景恪推薦徐妙錦入宮,相當於是解救了徐允恭。
想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陳景恪都有些頭大:
“勳貴也不容易啊。”
徐達笑著搖頭道:“伱這話聽著有些欠揍,咱們拚死拚活一輩子圖個什麼,不就是為了這些東西嗎。”
陳景恪一想,確實如此。
這還真是彆人想要都要不來的待遇,除了那幾家頂級勳貴,彆家的事情老朱才懶得管。
“看您老這樣子,準備今年就把大哥的婚事給辦了?”
“辦,必須要辦,我還等著抱孫子呢。”
“有目標了?”
“那還不多的是,我徐達的兒子,誰家的姑娘娶不得啊。”
“哈哈,我就先恭喜伯伯了,明年定能抱上大孫子。”
幾人是越聊越開心。
男人嘛,自然少不了涉及政治,話題不知不覺就說到了開海。
徐達問道:“未來大明的重心會是海洋嗎?”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大明必然是海陸並重,北海可還在北元人手裡呢,必須要拿回來。”
“還有西域,安西,安南……有的是仗打。”
“隻不過海洋方麵是空白區域,立功的機會更多。”
徐達頓時就息了讓徐允恭去水師衙門的念頭,至少現在沒那個必要。
“這就是你鼓動陛下,重啟軍功爵製的緣由?”
陳景恪笑道:“您真覺得,陛下若是不想,有人能說的動他嗎?”
徐達自然知道,朱元璋是有多固執。
所以他才更好奇,陳景恪到底用了什麼辦法,讓朱元璋改變保守想法的。
畢竟十五個不征之國,才被寫進《皇明祖訓》沒幾年。
陳景恪頓了一下,說道:“利益,陛下是務實之君,隻有利益才能讓他動心。”
“我讓他看到了利益,還讓他看到了未來蘊含的危險。”
至於利益是什麼,危險又來自何處,他沒有說。
徐達也沒有追問。
很多東西在沒有取得朱元璋允許之前,還是不要打聽的好。
“不錯,陛下確實是務實之君,不好虛名。”
“你給我說老實話,海貿有搞頭嗎?”
陳景恪笑道:“怎麼沒有,宋元時期海貿有多大的利潤,應該很好查到。”
“您現在已經先一步獲得了消息,若錯過這次機會,我可是會笑話您的。”
徐達聽出了畫外音,說道:“你不準備搞嗎?”
陳景恪自信的道:“您覺得我有必要操這份閒心嗎。”
徐達一想也是,不過還是勸道:“大家都做了,你不做是不是不太好?”
陳景恪也沒解釋太多,而是道:“我自有打算,您將來就知道了。”
徐達果然不再多問,這方麵他實在沒什麼可教的,相反還要陳景恪指點他才對。
陳景恪繼續說道:“朝廷必然會組建艦隊出海,一來是宣示大明地位,二來探探路,三來做點生意。”
“您可以買幾艘大船,跟隨朝廷的艦隊出海,到時安全也有保障。”
徐達說道:“我正有此意。”
酒席一直進行到半夜,當晚陳景恪就休息在了徐府。
幾天後的一次早朝,朱元璋再次對行政係統做出變革。
司法獨立。
今後按察使歸大理寺管轄。
推官不再接受知府的管轄,而是歸按察使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