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而又充實的節奏下,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就到了新年。
大明洪武十五年就這樣過去。
一場盛大的元日大朝會,在奉天殿隆重舉行。
朱元璋、馬秀英、朱標、朱雄英儘皆出場。
京中官員皆可入內觀禮,還邀請了幾十位七十歲以上老人,作為祥瑞。
恩科的三百名新晉進士,也被允許參加。
同時還有十餘藩屬國使節參與。
其中琉球、爪哇、烏斯藏、占城四國使節,是首次來參與大朝會。
這也意味著,建國十五年的大明,逐漸得到周邊各國的認可。
雖然還比不上大唐那種萬國來朝的局麵,但已經初步具備了天朝上國的氣象。
就在這一日,朝廷宣布采用新的紀年法,即黃帝曆加洪武曆。
藩屬國則必須采用三重紀年法,即黃帝曆加洪武曆加本國君主年號。
這件事情是早就決定好的,群臣早已知曉,自然也沒什麼人反對。
至於藩屬國,就更沒有意見了。
使用黃帝曆,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恩賜。
……
這些都是國家層麵的,對陳景恪自己來說,今年過年也是尤為的熱鬨。
來家中送禮的人,再次排出了很長的隊伍。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馮氏已經能很好的處理此類事情,倒也不用陳景恪操心。
他真正頭疼的,是該去給誰家送禮。
不該去的去了,會出問題。該去的不去,也會出問題。
索性,他再次求助徐達。
徐達早就料到他會來,拿出了一份清單給他。
上麵列出了幾個名字,以及各自需要送什麼禮品。
名單人數不多,基本都是太子一係的核心。
比如葉兌、常茂、藍玉等,禮品也非常簡單,加起來也不值幾個錢。
陳景恪略微一想,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作為太孫伴讀,他眼下不需要去和外臣搞好關係。
但也正因為是太孫伴讀,他必須要給太子太孫一係的核心成員送禮。
正所謂禮尚往來。
平日裡不打交道就算了,過年這麼重要的節日也不走動,就是自絕於他們。
以後也就不用在朝堂混了。
送的禮比較輕,代表著我暫時無意加入任何一派。
除了一致對外,內部的各種問題都彆來找我。
來找我,我也不會和你站一起的。
陳景恪不得不再次感慨,這些高層是真複雜啊。
一言一行都有深意在裡麵。
一個不好,不是鬨笑話就是掉坑裡。
還好,他一出場就抱住了朱元璋他們的大腿,避免了許多麻煩。
現在又結交了徐達,能快速的彌補這方麵的不足。
經過孫氏幾個月的教導,他母親馮氏已經是一個合格的貴婦人了。
處理各種事情,不說多出色,至少不會犯錯。
就連他父親陳遠,都變得沉穩許多,做事也更有章法。
這倒也不意外,醫生在古代也是地位較高,又比較體麵的職業。
三教九流達官貴人都能接觸到,在見識這一方麵是不差的。
隻要略加引導,就能做的不錯。
有了徐達的指點,他順利將新年給度過了。
年後,諸藩王相繼離京返回封地,朱雄英一一送行。
朱棣一家也早早的離去了。
讓陳景恪遺憾的是,始終未能單獨和姚廣孝聊一聊。
不過以後還有機會,倒也不急。
說實話,受前世的影響,他對姚廣孝是相當忌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