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那道者之言,陽滋也是有些小小的驚異。
父皇這是臨時決定出宮的?
估計是。
出宮!
自己喜歡,本想著這幾天也出宮玩玩呢,在城中轉一轉,在城外遊一遊,現在正好趕上了。
“曦兒,&nbp;&nbp;你出宮不?”
旋即,又低首看向身側的小丫頭,如今,自己也有資格叫彆人小丫頭了,和自己的個頭比起來。
曦兒不是小丫頭又是什麼?
“好呀。”
曦兒點點頭。
“兩位公主可回稟麗夫人,若可……當一同前往。”
始皇帝陛下臨時決定出宮,玄靈子也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莫不是前往渭水以觀田畝?
還是說察看一些事情?
想不到兩位小公主也來了興致,&nbp;&nbp;至於是否可以出宮,&nbp;&nbp;則還需要觀始皇帝陛下、麗夫人之色。
“那……改日再來看這兩個小馬駒,玄靈子,我和曦兒已經選好了,你們可要好好照料它。”
“一定要養的壯壯的。”
陽滋頷首,和父皇一塊出宮,自然要回稟母親的,若是和曦兒偷偷出宮,那就算了。
原本今日打算好好看一看小馬駒,外加那幾隻食鐵獸的。
“兩位公主自可放心。”
玄靈子微微一笑。
鹹陽宮內,有諸多上好的草料,再加上小師叔煉製的丹藥,那兩個小馬駒隻會生長的超越預料之健壯。
“少司命。”
“我們走吧。”
說走就走,陽滋招呼著少司命,拉著曦兒,&nbp;&nbp;便是離開玄清宮。
……
……
臨時之決。
未幾,在車府令的快速安排下,一行車騎無聲無息的從鹹陽東門離開,&nbp;&nbp;進而南下渭水。
持韁繩,&nbp;&nbp;跨乘身下毛發青色的汗血馬,始皇帝嬴政一身玄色素袍,隨意束冠,並無嚴苛的規矩禮儀。
或許是因為幾次出行都是鹹陽近距離,未能一見汗血馬真正的強大耐力,雖如此,其名當不假。
可惜,這種駿馬體型稍顯纖細,不為隴西軍馬,然而,耐力上,隴西軍馬又不如汗血馬。
是以,鹹陽宮內正在一試能否誕下兼具二者之優的馬兒,目下而觀,還是有些成效的。
若可,接下來可以大批量從西域購進汗血馬,若然軍中的馬兒兼具二者之長,那麼,&nbp;&nbp;於騎兵而言,&nbp;&nbp;無異於如虎添翼。
出鹹陽城郊,&nbp;&nbp;便是成片的平整田畝映入眼簾,其上碧綠之色不多,根據治粟內史所言,眼下穀物正處於播種之時。
欲要一觀綠色田畝,還需要等半個月以上。
田畝連片,溝渠交錯,水車夾雜,相隔不遠,更是有溷藩之地,多年來,溷藩所出的醃臢之物,田畝用處極大。
增加肥力。
增產穀物重量。
更好的處理溷藩雜物。
一舉數得。
“若非你們兩個小東西跟隨,朕此刻應該到達渭水了。”
“陽滋,如今你也快要成年了,要不……父皇給你說上一門親事?”
當然,此行未有發揮出汗血馬耐力的另一個原因,便是身邊多了兩個嘰嘰喳喳的小丫頭。
得麗兒允許,自己也沒有反對,便是一塊跟來了,也省的待在麗兒身邊,叨擾泰兒他們兩個。
兩個小丫頭精氣神很充足,自出鹹陽城以來,一直說的不停,以至於自己和李斯他們相言都不多。
“父皇!”
“扶蘇兄長還沒有成親,而且,後宮之內,比起年長的兄長和姐姐也有。”
“陽滋不著急的。”
和曦兒共乘一匹馬,禦馬之道,還是精通的,馬兒不聽話,直接揍,揍一頓就聽話了。
換了一身少府專門定做的箭袖勁裝,專門騎乘之用,再踏上自己的鹿皮小靴子,感覺很好。
成年?
成親?
父皇現在動不動就和自己說這個話題,自己還很小好不好,更彆說了,後宮許多公子、公主還沒有成親呢。
“扶蘇兄長,你沒有回宮的時候,父皇就說了,今歲你一定要成親的。”
“嘻嘻。”
“母親正在為你挑選呢。”
“你喜歡什麼模樣的女子?胖的?瘦的?顏色好的?顏色普通的?”
隨父皇一塊出宮,除了自己和曦兒外,扶蘇兄長也在旁邊,兄長數日之前就歸於鹹陽了。
因兄長早已成年,便早已不再鹹陽宮居住,而在北城之地,那裡宗親王族比較多。
將曦兒抱在懷中,自己的雙手拉著韁繩,曦兒的雙手則是負責拍馬兒的腦袋,如果跑得慢,直接一巴掌落下。
當即,速度便是加快了。
所以,馬兒就是欠揍。
看著父皇的馬兒放緩速度,陽滋也輕輕的勒住韁繩,明眸視線一轉,嬉笑的看向一旁。
“為扶蘇之事,麗夫人多有辛勞,扶蘇慚愧。”
與列同行的扶蘇啞然一笑,看著正打趣自己的陽滋,搖搖頭,隨即,目光落在父皇身上,一禮而落。
“這是麗兒該做的。”
“扶蘇,陽滋所言,雖小兒戲語,然……成親之事,非小事,乃一生相伴之人。”
“你可有心宜者?”
嬴政輕捋頷下短須,年歲如此,蓄須也到時候了。
話音緩緩,伸手一招,便是從李仲手中接過千裡鏡,落於眼前,眺望極遠處,方圓數裡區域,儘收眼底。
如今快到午時了,田畝之上,仍有老秦人在勞作,還有一些人彙聚溝渠之旁,不知道在做些什麼。
成親!
以扶蘇的年歲,當早可以成親。
之前,因大秦一天下之事,自己並無那般精力,耽擱數年。
一天下之後,事情更多了,再加上扶蘇為自己長子,身份特殊,需要曆練曆練,以觀成效。
便是到了今日。
屈指一算,扶蘇都二十有餘了,關中之地,如這般年歲沒有成親的,裡正都是有小小麻煩的。
扶蘇!
今歲當成親。
麗兒那邊早有了人選。
如今出宮在外,並無宮中拘束,從一個父親的角度,有此詢問,果然扶蘇有心宜之人,未必不可。
“父皇!”
“扶蘇在外多年,心思多在郡縣之上,並無心宜之人。”
一身雲色吉祥長衫,腰換渦紋銀絲錦帶,體態欣長,氣質溫雅,覺父皇之語,頓然神色一怔。
又是一禮落下。
身後,同行相隨的李斯、周青臣、蒙毅、玄靈子等人相聚三丈開外,並不近前,也就陽滋騎著馬四周而動。
“哦?”
“並無心宜之人?”
“有聞你從泗水郡歸於鹹陽,身邊跟著一位女子。”
始皇帝嬴政持千裡鏡仍舊看向四周,忽有所感,抬首看向天空,那裡……一隻體型極大的神駿大鳥在飛翔。
鴻鵠!
跟著曦兒一塊長大的鴻鵠,它也跟來了。
“……”
“父皇,那人之名田言,為農家之人,非兒臣心宜之人。”
父皇知道田言的存在。
扶蘇心中一突,似是自己不應該如此,以影密衛的情報,對於田言的存在,父皇應該很清楚。
“農家之人。”
“泗水郡之事,你做的不錯。”
“農家!”
“那些人就應該好好的待在田畝上,好好的用心耕種才是,俠以武犯禁,取死之道。”
“朕還沒有好好獎賞你,扶蘇,你想要什麼?”
嬴政收回千裡鏡,落於手中隨意把玩著,進而拉著韁繩,徐緩前進,渭水之地就在前方數裡。
農家如今局麵,已經足夠了。
至於逃走的宵小之輩,不足為慮。
“父皇。”
“兒臣為泗水郡郡丞,農家之事乃份內之務,先前因農家的存在,泗水郡以南多不納入郡府掌控管轄。”
“如今,六堂不存,農家數萬、數十萬弟子散亂,泗水郡南北納入一體,穩定許多。”
“兒臣不敢為功!”
扶蘇搖搖頭。
“事情做得好,自然有功。”
“大秦法令如此。”
“功則賞,過則罰!”
嬴政不可置否。
“父皇,兒臣為泗水郡郡丞,上有郡守,下有相佐之人,兒臣不敢貪功。”
扶蘇再次深深一禮。
“兄長,父皇說要獎賞你,為何這般推辭?”
“要是我……我都說出想要的了。”
陽滋無奈的看向父皇和扶蘇兄長,他們說話累不累。
扶蘇兄長也是的,父皇說要獎賞你,直接應下不就行了,如果不是應該獎賞的人,父皇也不會這樣說的。
也就是父皇沒有問道自己,否則……自己已經想好要什麼了。
“哈哈哈!”
“扶蘇,此等性情,你不若陽滋多矣,郡守之功,相佐之人之功,有司自有評判。”
嬴政莞然,拿著手中千裡鏡點了點陽滋。
鹹陽內外,也隻有這個丫頭敢這般和自己說話了,偏生自己不為生氣,這丫頭……將來也是一個麻煩。
誰能處理?
“父皇!”
“兒臣……兒臣先前聽陽滋所言,鹹陽宮近幾日有汗血馬降生的小馬駒,那等寶馬血脈,當罕見。”
“若可……父皇請賞賜給兒臣一隻小馬駒。”
和陽滋相比?
後宮之內,論榮寵,無有勝過陽滋者。
一些話,陽滋可以說的,自己卻不可說,若論父皇獎賞,實在是有些想不出來。
就算有想要的,也不好說。
如此,勉強道出一個。
“小馬駒?”
“這算什麼獎賞?”
“你若是有興趣,鹹陽宮的小馬駒,隨意挑選一隻便可。”
“既然你說不上來,那麼,朕於你一個如何?”
嬴政拿著千裡鏡,敲了敲身下的汗血馬。
“兒臣欣然。”
扶蘇歡喜。
“今歲,你當成親。”
“麗兒那裡為你挑選了四人,先前……麗兒還在發愁,如何從四人中選擇一位於你。”
“選擇一個合你心意的,自然再好不過,若是不合心意,麗兒也心中有礙,現在,朕將這個獎賞交給你。”
“那四人……你可自己選擇。”
嬴政看向身側後的扶蘇。
觀不遠處不緊不慢的李斯等人,說道這個獎賞,麗兒那裡一共四位貴女,扶蘇可從其中挑選一位。
“父皇!”
“父皇與麗夫人為此事勞心甚多,於女子之事,兒臣知之不多,如何可選擇合心意之人。”
“還是父皇與麗夫人為兒臣抉擇為上。”
“父皇英明神武,當可為兒臣選擇良女!”
扶蘇惶恐,連忙道。
“朕意已決,選擇良女之事,就落於你身。”
“稍後,朕會將那四女的卷宗於你,其內還有她們的形體畫卷,選中哪一位,同朕一言。”
“少府那邊便可操辦。”
“朕有皇子、皇女甚多,也希望有皇孫之輩。”
嬴政擺擺手,定下此事,不在多言,輕喝一聲,身下的馬兒便是飛奔向前。
扶蘇心中紛亂,不解父皇這個獎賞到底是什麼意思,雖如此,也快速的禦馬跟了上去。
……
……
“馬興!”
“驪山那裡最近如何?”
跨過渭水,東南方向便是驪山所在,相距鹹陽並不遠。
一行人並未行走馳道,而是官道蜿蜒南下,有著早就在前的影密衛、羅網之人,並未碰到雜亂之事。
掠過驪山之邊,始皇帝嬴政有此一問,那裡,有自己的陵寢所在,自登位以來,便是開始修建,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
如若按照王侯之位,陵寢則修煉的差不多了。
可如今大秦一天下,自己位尊天子,陵寢當超越先前十倍以上,是以,工期不定。
陰陽家蜃樓之事未有結果,陵寢當如故。
“陛下。”
“驪山那裡民力日夜輪番修建,加上水石機關之力,再有巴氏清那裡進獻的朱砂、水銀之物,還有諸郡運送來的石料、木料。”
“一應並不缺少,如若順利,十年之後,可以有成。”
馬興!
先前為藍田大營前將軍,一天下之後,得封高爵,便是領了內史將軍之職,順便負責驪山防衛之事。
此行相隨,聞此,近前一禮明道。
“十年!”
“若是分出人手修建阿房之城呢?”
嬴政皺眉。
十年!
太久了。
三五年還差不多,可……驪山那裡已經耗費頗多民力了,繼續征調……就要影響帝國其餘大事了。
還有接下來少府、國府已經定下的修建新朝宮之事,圖紙已經出來了,巍峨雄偉不遜色如今的鹹陽城。
那裡也需要極多的人手。
“……。”
“陛下,如若分出一半民力落於修建新朝宮阿房之城,那麼,驪山之地要推遲六七年才可功成。”
“一般民力修建新朝宮,也需要五年至八年之久!”
馬興言語忐忑,陛下語氣中的絲絲不滿,自然可以感知,但是,自己也沒有辦法啊。
自己不管那些事情的。
驪山那裡的修建歸於國府和少府聯合管轄。
阿房朝宮則是歸於國府。
兩樣大工程,都需要極多的人手,都是需要以十萬計的人手,兩者能夠在二十年內功成,已然極快了。
倘若加快……唯有多調集民力。
而且,調集數千、一兩萬民力還沒有太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