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她可不懷疑對方會真的打她。
但是她還是要說。
她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對方嫁過來以後,給兩個人房子買在一起,這樣一家人的戶口都能進城裡。
因為現在戶口製度是孩子隨女方。
他們幾個都沒母親,自然不符合要求。
那就得給自己老爹找個媳婦。
然後就是等自己掙夠錢。
梁父不知道她的想法,就感覺一陣的惱羞成怒,這次真的要打他。
“爹,你彆打大姐!”
二丫聽到動靜,出來以後,委屈的拉著父親的褲子。
其他兩個也是眨巴眼睛看著他。
大姐還給他們帶好吃的呢!
梁父見狀歎了口氣,瞪了門口一眼:“給我回來,事情還沒說清楚呢!”
聽到這話,梁春曉這才嘿嘿一笑,走了進來:“爹,你可彆打我啊,打我的話,我下次就不回來了。”
隨後搬個板凳坐在門口的位置。
一旦不對勁,就準備跑路。
……
王青鬆將東西準備好以後,感覺時間差不多了,這才扛著一床舊被子進了大院裡。
此時大院裡已經沒幾個人,都回家吃飯去了。
摸著黑,打開了房間的門,將墊被和被褥都放在了床上。
這裡沒炕,底下就得有厚被子,不然的話冬天就會很冷。
煤爐子和炒菜用的鍋他沒有,等著明天去委托商店把東西給買了。
至於其他的家具,暫時沒必要。
有床有桌椅板凳,這些就足夠了。
以後隔三差五的弄點舊的東西回來就好了。
看了看屋裡,找到丟棄在角落的舊掃把,開始在屋裡打掃衛生起來。
現在的溫度上來的很快。
白天的溫度有些高,後麵要是再升溫,就得把棉襖給換了。
不過後麵還有倒春寒,每年都會熱一段時間,氣溫陡降。
“忙著呢?”
思緒間,門口傳來了笑嗬嗬的聲音。
王青鬆抬頭看去,正是韓大媽。
人來了,就不能再掃地了。
將垃圾掃在牆邊,把掃把靠在了邊上,笑著打了個招呼:“韓大媽,坐!”
拿著旁邊的小板凳遞了過去。
家裡的大桌子和方椅以及長條板凳都不在了,也不知道去哪裡了。
隻能拿這個將就一下。
不用想都知道這是乾嘛來的。
估計是嘮嗑,順便打聽一下他的情況。
韓大媽接過東西坐了下來,看著房子笑嗬嗬的說道:“收拾呢?”
“嗯,收拾一下,把東西拿了一點過來。”
王青鬆說完,四下看了看不好意思的說道:“您看,這沒有煤爐子,也沒燒開水。”
之前他倒是想把梁春曉房子的那一套給弄過來。
後來想想,還是算了,明天再去弄也行,不急這麼一天兩天的。
“嗨,沒事!”
韓大媽不在意的笑了笑,隨後問道:“我瞅著你這搬家,怎麼家裡沒人過來啊!家裡還有哪些人啊!”
其實她最奇怪的是對方的身份。
王青鬆自然知道以後肯定會有人問的。
便如實說了出來:“家裡就我和我妹妹兩個人,還有兩個哥哥在城裡……”
除了工作說是他二哥幫忙弄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真實的。
“哦~~農村過來的啊!”
韓大媽恍然,隨後笑道:“那你二哥還挺有能耐的啊!這兩年從農村來城裡上班,不是那麼容易啊!”
城裡當然簡單許多。
但是農村上來沒一定的路子,還真的上不來。
王青鬆笑了笑,沒說什麼。
這次沒說自己二哥有個大資本家老丈人了。
在村裡沒關係,他們也找不到城裡,但是在這裡就不一樣了。
看著王青鬆稚嫩的臉龐,也是歎了口氣:“你們這也不容易啊!家裡沒個當家的,難怪這麼小就上班了。”
此時在她的觀念裡。
有機會進城裡上班,比上學要重要。
因為上了初中也不一定能上的了高中,也不一定能上大學。
不然的話,就算是高中畢業了,還是得回農村,最多在農村的公社弄個工作。
至於中專,在城裡可能沒那麼搶手,但是在農村縣城裡,中專那都得拔尖的人才能上。
因為農村縣城的教育和城裡差距還是蠻大的。
換成她,也知道有個鐵飯碗更重要。
(那時候高中升大學的升學率非常高,所以城裡初中拔尖的學生,除非是家庭特彆困難或者是女孩子,一般不會上中專。和八十年代中專不一樣,八十年代高考升學率很低隻有百分之十左右,所以後來中專在城裡也成了搶手的。)
韓大媽感慨了一下,隨後對著他笑道:“大院裡的人估計你還不認識,我稍微給你說一下。”
隨後大概的說了一下情況。
王青鬆則是在那裡聽著,時不時的嗯一聲,或者輕輕頷首。
前麵的倒座房一共五間,有兩家各自占了兩間,空的一間裡麵亂七八糟堆放了一些東西。
中院一共14間住了10戶人家。
他這邊的西廂房都是一個人住的,對麵是工安趙明住東廂房的正房兩間,兩邊各自有一家。
北房正房有三間,孫大爺家占了兩間,西麵的兩間耳房正是韓大媽家。
靠近東邊穿堂位置的一間耳房住了一家。
後院算上拆除了廚房和廁所加蓋的,一共七間,住了五戶人家。
全院一共17戶人家。
大部分都是解放以後,達到結婚年齡,結婚以後廠裡安排進來的,所以這些人大部分年齡都是在三四十左右。
孩子也都不是很大。
當然了,也有原來街道房子塌了,或者有拆了蓋彆的房子搬過來的。
所以這裡的人很雜。
17戶人家裡有7戶是他們廠子的,也就是他們這一排四間房子以及正房的孫大爺,還有後院兩家。
此時他也知道了旁邊剛剛和他說話的那個大姐是誰了。
李紅梅,男人是廠裡車間的普通工人。
家裡三個孩子。
至於其他的,說了他也記不住,隻有以後說上話了,慢慢也就認識了。
“水表隻有一個,一毛八一方水,大家按戶平攤,電的話是八分五一度,按燈泡數來算。你這剛搬進來,等下個月初的時候,算半個月的。”
對方又說了一下水單費用。
王青鬆輕輕點了點頭:“嗯,好,到時候多少錢,告訴我一聲就好了。”
今天15號,但是這個月是28天,差1天的時間,自然也不會去計較。
“沒事,到時候會算清楚的。”
韓大媽笑嗬嗬的說著。
隨後笑道:“行了,伱先忙吧,我先回去了,以後都住一個院子,慢慢就認識了。晚上沒水的話去我那邊提一壺。甭客氣。”
王青鬆見狀自然是起身跟著對方站了起來。
“哎,好,要的話我再去弄。”
對方見狀笑著打個招呼出了房門。
看著對方離開,王青鬆琢磨了一下,沒出去,而是繼續把屋子給清掃一下。
現在是晚上,天沒那麼暖和自然沒人曬太陽。
掃完了地,等灰塵散的差不多了,他這才準備將房門給關上。
“給,剛燒開的,快點衝了。”
說話間,韓大媽提著一個鋁水壺過來了,上麵還冒著熱氣。
“哎,謝謝,我自己來。”
王青鬆有些不好意思,趕忙去拿出了那個破舊的暖水瓶,把水給衝了上去。
“估計你臉皮薄,家裡沒水怎麼行呢!”
韓大媽看著他把水充好了,笑道:“行了,你忙吧,我走了啊!”
說完,笑嗬嗬的提著水壺離開了。
王青鬆將對方送到門口,直到對方回屋裡,看著暖水瓶,琢磨了一下,出去打了點水回來洗漱一下。
全都弄好,躺在了這個簡易的房間裡。
拿出八卦鏡,看著對麵周穎正在廚房弄吃的,而周馨也沒有像之前一樣萎靡不振,此時正拿著手機玩。
估計兩個人問題不大了。
沒管兩人,拿著出那本新中國60年的書繼續在那裡看著。
……
翌日清晨,王青鬆從睡夢中醒來,趕忙穿褲子下床。
讓尿給憋醒了。
看了一下時間已經七點多了,自然不會在家裡上廁所,而且他也沒買尿桶。
著急忙慌的就出去了。
李主任帶他來的時候,再兩百米開外就看到廁所了。
以前大院都有廁所的。
後來建了公共廁所以後,各家院子裡的廁所都拆了,順便加蓋了房子。
一個是衛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房子太緊張了,特彆是前幾年大量農村人進城裡的時候。
直接給城鎮人口添加了一倍。
之前城鎮戶口是兩千多萬人,後來增加到接近五千萬人,增加了兩千多萬。
要知道,之前的兩千多萬人裡可是加上老人和孩子,真正上班的人隻有幾百萬。
但是在增加的這些,大部分都是上班的人。
能不緊張嗎!
此時街道上有不少的行人和玩耍的孩子。
來到廁所這邊,女廁所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不少的人還捂著肚子。
偶爾還能聽到有人在那裡捂著肚子,跺著腳,在哪裡吼著:“這是掉進去了嗎?還不出來。”
裡麵的人自然也是不情願的回應著。
王青鬆來到男廁所這邊,這裡自然是不用排隊。
不過裡麵的衛生情況實在是一塌糊塗。
中間站人的地方放了幾塊磚頭,地麵上到處都是尿液,都積累起來了。
而且這味道,就算現在天冷也是辣眼睛。
踩著磚頭,找個地方直接解決了問題。
隨後趕忙出來。
身上都感覺有味道了。
這要是夏天咋辦?
比農村還要刺鼻。
回來以後,大院裡已經有人在洗衣服,上班遠的人已經出門去了。
王青鬆拿著東西過去接水洗漱。
中間時不時的有人在那裡打著招呼,他自然是在那裡一一笑著回應。
一群大媽和大姑娘小媳婦在那裡嘮嗑。
洗漱好以後,回到房間,看著屋裡,準備今天找時間去一趟委托商店,把該買的買了。
不過現在要做的就是得先去廠裡一趟。
得去後勤處報道。
早上八點半到晚上五點,中間半個小時吃飯的時間,說是半個小時,其實時間不止那麼長。
現在人多,三輪車自然是不好再弄出來了。
走在路上,密密麻麻的一片,馬路中間都被人給占據了。
車子幾乎都開不動。
車子剛剛開走,散開的人群又把空白的地方給填滿了。
來到廠子這邊,就看到有人說說笑笑的進了廠子。
“張哥!”
王青鬆跟著進了廠子,準備四下打聽一下後勤處的位置。
正好看到張元過來了。
並沒有看到孫亮的身影。
“咦,青鬆,來這麼早啊,手續辦好了沒?”
張元看到他,笑嗬嗬說道。
“辦好了,昨兒我就過來了,勞資科那邊讓我去後勤處這邊。”
“哦,昨兒就來了,怎麼也不來找我!”
張元看著他,客氣的笑了笑。
王青鬆見狀說道:“昨兒來的晚,來的時候都快下班了,我就直接過去找劉科長幫我把手續辦了。”
“嗯,走吧,我帶你過去好了。”
說完,帶著他過去了。
不在之前的大樓這邊。
而是沿著廠子的院牆向前走了一段路。
這了一棟兩層的樓房,後麵帶個院子。
來到地方以後,兩人上了二樓,在一間寫著辦公室的地方進去了。
“吳哥,忙著呢?”
進來以後張元對著辦公室裡,一個瘦弱的中年笑著打了個招呼。
對方大概也就三四十歲。
不過看上去乾乾淨淨,穿著一身灰色的中山裝。
“哦,張元啊!”
對方放著他,笑著將手裡的搪瓷缸放了下來。
“帶個人過來辦手續。”
張元說完,對著王青鬆笑道:“東西拿出來吧。這是後勤處下的辦公室,這是吳科長。”
“哎,彆這麼叫,叫我吳乾事就好了。”
對方客氣了一下。
王青鬆明白過來了,這都是花花轎子人抬人。
這個科長,隻是科室的科長,而不是行政級彆科長。
最低的副科,那也是18級行政崗位,他這種30級的,離的遠呢,按照正常的升職,沒有立功的情況下,一年一升也得十一年。
麵前這個應該級彆沒那麼高。
大學生轉正也才22級,4級辦事員。
上麵還有三個辦事員級彆,才能到副科級彆。
單位裡的科,不一定都代表級彆,隻是某個科室。
“吳科長,這是我的資料,勞資科那邊讓我過來這邊報道。”
王青鬆自然不會這麼傻的喊人家乾事。
二哥以前閒聊的時候給他說的是,得按大了叫。
彆傻不愣登的。
看來以後得跟二哥取取經,二哥還是比較油滑的,這點不得不承認。
對方接過東西看了一眼,對著張元笑道:“哦,還是你們采購科的啊!”
隨後笑道:“行了,東西放這就好了,對了,照片儘快拿來,辦工作證要用,一會給個證先用,到時候照片自己貼上去,去勞資科那邊蓋個章就好了。”
張元見狀笑道:“那我們先走了啊!走啊!”
對著旁邊還在發愣的王青鬆催促了一下。
王青鬆見狀自然是跟了上去。
出了辦公室,張元放緩了速度,這才說道:“兄弟,以後在單位,能混成什麼樣子,這可得看你自己了啊!我也幫不上什麼大忙。當然了,隻要彆惹麻煩,有困難的話,也可以找我。”
這收禮辦事,他和王青鬆之間也沒什麼了。
剩下的事情他也不管了。
王青鬆聞言也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笑著點了點頭,沒什麼經驗,也不知道怎麼接話。
但是也知道,意思是以後橋歸橋,路歸路。
雖然是在一個科室。
兩人一邊走,一邊向著一樓走去。
此時王青鬆也知道了後勤這邊的一些部門。
下麵有,辦公室,采購科,倉庫,食堂,招待所,衛生院,學校……
不全是在這樓裡。
都屬於後勤分管。
廠子不大,但是隻有一千人不到,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采購科這邊。
采購科又分為物料采購和生活物資采購。
采購科有科長一名,楊科長,下麵一共6個人,其中五個人負責生產原材料和生活物資的采購。
科室裡還有一個辦公室,裡麵就一個人,姓馬,馬乾事。
負責和廠裡的各個部門聯係,做做單據和申報。
同時也負責科室裡的工作考勤登記。
因為人少,沒有再開那麼多的小組,所以馬乾事負責的事情很多。
算是科室裡的二把手。
不過采購小組的人,活分的也不是那麼清楚,不僅僅局限在采購,科室裡有什麼事情了,也得去乾。
忙不過來的時候,都要乾其他的事情。
同時,因為人少沒有太多下屬科室,所以采購科如果需要乾什麼事情,都是在後勤處的各個科室交接。
例如後勤處有會計室,負責發工資和收付貨款之類的。
當然了這些一般都會交給馬乾事去處理。
王青鬆聽了一會大概明白了過來。
就是采購科的人都是老黃牛,啥事情都得乾,至於乾什麼,就得看看科室裡有什麼活了。
說話間,幾人來到了一間辦公室。
裡麵已經有好幾個人在那裡。
屋裡是一個大廳,裡麵有幾張課桌,旁邊有兩個小門。
而此時一個四十多歲穿著中山裝的男子則是在那裡訓斥著:“一天到晚儘乾一些虛頭巴腦的事情,讓你們想辦法,你們一天到晚想的辦法呢?”
說完,看了一眼剛剛進來的兩人。
皺著眉頭問道:“還不進來!”
張元見狀笑了笑:“楊科長,這是新來的人。王青鬆,這是楊科長。”
“楊科長。”
王青鬆跟著過來喊了一聲。
其他人都是好奇的看著。
楊科長眉頭皺著,嘀咕了一句:“一天到晚儘走後門,老子要是是能乾活的人,給我安排的都是些什麼玩意。”
這話讓王青鬆一陣的尷尬。
貌似這個楊科長不好相處啊!
張元也是眉頭皺了起來。
老羊這是發什麼瘋呢!
知道這人平時說話愛罵人,愛說臟話,但是今天當著王青鬆的麵說這話。
好嗎?
楊科長說完,也不管其他人的表情,說道:“給我想辦法,廠子給我下任務了,年前廠裡的福利都沒做到位,月底之前,給我按照廠裡一人四兩雞蛋標準給我弄。”
這話一出,其他人都是眉頭一皺。
其中一個中年人開口說道,語氣中充滿著無奈:“楊科長,現在什麼情況您又不是不知道。上哪裡弄這麼多雞蛋,咱們單位一共接近一千人,那不得四百斤啊!”
“你跟我說理,我跟誰說去,我不知道啊!”
老楊發了一通火,繼續說道:“現在農村已經放開了副業養殖,你們給我想辦法,你們五個人,不對,你們六個人,一人六十斤。”
幾人都是麵麵相覷的相互看了看。
這個任務太重了。
而老楊看著還在發蒙的王青鬆說道:“你,你叫什麼來著?”
“王青鬆!”
“哦,王青鬆,買東西會不會?”
“這……”
“這什麼這的,買東西都不會啊?”
王青鬆懵了一下,隨後點點頭:“會啊!”
“會就好,買東西有什麼不會的,你既然來采購科了,那就是采購科的一份子,乾不了就滾蛋。他們怎麼乾,你就跟著學,彆埋怨我給你的任務重了。”
王青鬆茫然的眨巴了一下眼睛。
點了點頭:“好!”
雖然還沒摸清楚情況,但是如果是買雞蛋,那他就沒什麼好操心的。
彆人能做的,他也能做。
“哎,這才對。”
楊科長滿意的點了點頭。
其他人都是一臉的古怪的看著王青鬆。
愣頭青,沒看其他人沒有一個人答應嘛!
楊科長這是拿他是新人,給他們幾個人上眼藥呢!
你看,新來的都答應了。
你還不行嗎?
之前開口說話的中年男子見狀眉頭皺了一下,不過還是問道:“科長,這次給的價格是多少?您現在又不是不知道情況,現在東西不好收。”
“要是好收,我還會挨廠子裡罵嗎?”
楊科長沒好氣的說完,隨後說道;“掛牌價格是八毛二,這次可以給你們一塊,能多收的就多收。”
隨後說道:“行了,彆給我找理由,當年老子在戰場上,子彈漫天飛,一個衝鋒號,老子不還是直接衝了上去?行了,就這麼定了。”
說完,背著手就離開了。
留下麵麵相覷的幾個人。
其中一個帶著眼鏡的中年男子也轉身進了其中一間屋子。
不用想,這個肯定是科室辦公室的馬乾事。
留下五個人,不對是六個人在那裡抱怨著。
“都這光景了,怎麼收啊!”
“那怎麼辦?去找啊!跟以前一樣,大家分片去公社那邊。”
幾人在那裡商量著。
王青鬆則是在那裡安靜的聽著。
張元見狀看了一眼大家笑道;“這來了新人了介紹一下吧,他是誰,你們應該知道了,王青鬆。”
幾人點了點頭,剛剛科長都問過了。
孫亮自然也是認識。
隨後開始介紹了一下其他幾人。
張元、孫亮,他自然是認識。
之前年長的那個,也是一直和楊科長說話的那個叫劉喜,算是采購科的老資曆了。
另外兩人,一個年齡大概二十五六歲的男青年程懷山。
還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女人,李瑩瑩。
王青鬆見狀自然是挨個打了個招呼,這個哥,那個姐的。
(現在還沒到叫同誌的時候,也沒到叫同誌的級彆。)
大家相互認識了一下。
程懷山眉頭皺著說道:“你也真行,情況還沒摸清楚了,就敢答應乾這事情。”
李瑩瑩見狀,勸了一下:“算了,剛剛科長都這麼說了,他能怎麼辦?彆說他了,你敢說乾不了?現在想想該怎麼弄?”
聽到這話,程懷山也沒再說什麼了。
張元見狀思索了一下說道:“不行的話,咱們就再去農村找找。”
這任務出來了,總得完成。
程懷山琢磨了一下,有些為難:“現在能養雞的那些公社,都集中在有引水渠的那些地方,估計人早就被各個單位包圓了。”
其他人聞言也是輕輕頷首。
王青鬆在旁邊聽著,明白什麼意思了。
四九城這麼大,包括了農村,最遠的又一兩百公裡。
不是所有的地方受災都很嚴重。
這些年四九城到處都在修水渠,有些地方水渠多的地方,生產隊還是能養一些牲口的。
孫秀禾的雞就是放開允許飼養以後,這麼弄來的。
隨後疑惑了一下,對著站在旁邊的李瑩瑩問道:“李姐,咱們這樣去買,被抓了怎麼辦?”
李瑩瑩笑著搖了搖頭:“你忘記咱們是什麼單位了啊!現在各大單位……”
隨後解釋了一下。
現在城裡的各個單位都收到上麵的通知了,副食品你們自己解決。
王青鬆聽完,明白過來了。
意思就是,我也不管你,你們隻要不違法,怎麼弄來的他們不管。
如果被抓了,單位的證明可以保沒事。
大不了打個電話確認一下唄。
“那這個價格也收不到吧?”
王青鬆遲疑了一下。
價格雖然不能跟黑市一樣,但是絕對比他們要好。
人家生產隊雖然不敢去黑市賣,但是賣給誰,他們還是能決定的。
京都這麼多的廠子和單位都去招人,每個地方開的價碼都不一樣。
決定權在彆人的手裡。
當然了,能悄悄的還是得悄悄的。
因為商業係統供銷社是在農村和縣城一級,這是和他們在搶飯碗。
孫亮在旁邊輕輕點頭:“嗯,很難,咱們要是彆的單位,還能用農村缺的東西換。咱們廠子就這些零件,彆人要了也沒用啊!我們很難搶的過他們。”
其實眾人對這事情是又高興又頭疼。
高興的是,這次是頂著單位的名義去乾這個事情,中間能撈一點油水,至少能低價買點雞蛋。
頭疼的是,這個量在冬天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是明年夏天或者秋天,去農村收會好收很多,因為現在放開了農村的副業和自留地。
幾個人在那裡嘀咕著。
王青鬆沒有插嘴,安靜的聽著。
不過也漸漸對現在京都的形式有些改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