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李善長並沒有等顧正臣回答什麼,而是抿了口茶,繼續說:“不得不說,百萬大移民之事,你舉重若輕,將原本一件亂民、擾民、害民之事,辦成了一件利民、安民之事,實在了不起。”
“官員隻看到了百萬大移民背後的墾荒增產,可我看到的卻是戰爭準備。三年,最多五年之後,朝廷將會以這百萬移民為支撐,彙聚多地布政使司力量,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北伐吧?”
“到那時候,元廷興許會迎來最黑暗的歲月,哭著喊著,山河再無顏色,被迫遷移到更遠的地方,或是淪為大明鐵騎下的驅口。也就是說,消滅元廷還有三五年。這個判斷,你認可嗎?”
顧正臣雙手伸開,一隻腳抬到了另一支腿上,顯得很是隨意:“若是風調雨順,沒有什麼大的天災人禍,這個判斷沒問題。但我更傾向於五年至十年,到那時,土豆、番薯也該進入尋常百姓家了。”
李善長放下茶碗,側頭看向顧正臣:“所以,在這五年之內,朝廷不會輕易征討捕魚兒海。但是,從今往後的五年裡,朝廷對外的戰爭不會止步,而是會越來越激烈。”
“讓我猜猜,朝廷要收拾誰。雲南方向,八百大甸需要收拾,這對沐英來說不是什麼難事。西南的烏斯藏、朵甘那裡相當溫順,想來應該用不上大軍。”
“西北方向上,肅州、嘉峪關向西,那就是哈密、吐魯番、亦力把裡等地。消息你也聽到了吧,宋晟在五月初,平定了西番叛亂,翻山越嶺追擊,最終斬殺其首領伊蘇爾戩,以疲憊之師,閃擊元廷軍隊。”
“活捉了北元海道千戶也先帖木兒、國公把都剌赤等,並俘虜了近兩萬人。可以說,有宋晟在,拿下哈密等地不成問題。隻是——隻拿下哈密,你認為陛下會停手嗎?”
顧正臣抖了下腿:“誰知。”
李善長抓著胡須,嗬嗬笑道:“我知道,陛下一定會停手。”
顧正臣眉頭微抬。
李善長站起身來,手臂揮舞著:“鎮國公,陛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比你更清楚。對外征戰,陛下眼裡始終隻有一個,那就是元廷。消滅元廷,周圍什麼勢力,哈密、朵甘、八百大甸,甚至是安南、朝鮮等,縱是他們出格一點,冒犯一點,也不會動用大軍。”
顧正臣隻是聽著,並沒有說話。
第(1/3)頁
第(2/3)頁
李善長沉入到了情緒之中:“陛下想要的江山,是一個穩固的江山。隻要穩固了,那就足夠了。沒了元廷,其他任何力量都難以威脅到朝廷,對外的戰事也將一步步結束,縱是未來再有大點的戰事,那也一定是元廷殘餘勢力死灰複燃……”
顧正臣深深看了看李善長。
這個家夥雖然老了,可思維與認知依舊深刻。
確實,朱元璋的秉性正如李善長所言,隻要打敗了元廷,消滅了元廷主力,他就安心了。至於其他地方,小打小鬨,總歸上不了台麵,不需要動用主力,地方邊軍足夠或攻或防。
“但是!”
李善長的聲音突然變得嚴厲,一雙老眼看著顧正臣:“你的出現,改變了陛下!”
顧正臣側頭:“何解?”
李善長嗬了聲:“若是沒有你挫敗納哈出,以火器讓遼東都司徹底站穩腳跟。朝廷想要圖謀納哈出時尚且需要五年甚至更久。可你的出現,你帶來的改變,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遼東之戰後,陛下對局勢更為樂觀,原本被動防守的大明,再一次擁有了主動進攻的能力。雖說那時候戰馬緊缺問題還沒有解決,可陛下心裡很清楚,假以時日,大明可橫掃草原!”
“火器帶來的是底氣,更是野心。這裡麵有陛下遠邁漢唐的野心,也有你的野心!”
顧正臣放下腿,嚴肅地看著李善長:“我的野心?”
李善長低沉著嗓音:“沒錯!譬如南洋!”
顧正臣敲了敲美人靠,低聲道:“南洋,如何成了我的野心?”
第(2/3)頁
第(3/3)頁
李善長上前,一張臉距離顧正臣的臉隻有一尺:“鎮國公,自從你說服陛下開大海之後,你一步步圖謀南洋,以遠航貿易的利潤捆綁朝廷,捆綁陛下,讓開海規模越來越大,大明在南洋的飛地也越來越多。”
“南洋原本是你的野心,是你渴望將南洋納入大明版圖之內,也同樣是你,用謀略不斷拓取領土,占據飛地。因為你的野心,陛下才重視了南洋,才有了南洋霸權的野心。”
顧正臣並不喜歡挨李善長這張老臉太近,向後靠了下:“你錯了,南洋不是我的野心,而是——”
李善長揮袖打斷了顧正臣:“行了,這裡沒其他人,風還沒辦法將這番話帶到皇宮裡去。正因為我清楚了你的野心與陛下的野心在某些時候是一致的,所以我說,大明對外霸道的時代要來了。”
“因為你——不可能不向外征戰,你渴望南洋,朝廷控製了南洋。那你如果渴望安南,那朝廷將征戰安南,你痛恨倭國,朝廷會消滅日本,甚至你若是有心思吃下哈密、吐魯番,不,是拿下亦力把裡!那朝廷也會發大軍去征討,去占領!”
“不是因為你顧正臣有權決斷這一切,而是你有智慧,一點點地引導陛下,做出這樣的決斷!”
“你會告訴陛下,這樣做符合大明的利益,是為了萬世之基!即便世人看不到利益,陛下看不清背後有什麼,你也會弄出來一些東西,讓陛下相信,這樣做是值得的!”
顧正臣看著直呼自己名字的李善長,輕聲道:“你這樣未免將陛下想得太過簡單了。在一些時候,我確實影響過陛下。但戰爭絕非兒戲,打與不打,占與不占,放任羈縻還是完全控製,都是陛下高瞻遠矚,我隻是一個小兵將罷了。”
李善長嘴角浮現出一抹不屑的笑:“你可不是尋常的小兵將,聽說黃元壽、張赫等人要回京了,他們不會無緣無故地回來,除非,朝廷準備對安南動手了。而這,很可能是你南洋大局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