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許多百姓冤情,事實上並不複雜,甚至證據不缺少一個,但凡有點判斷力的人看一眼,都知道真相如何。
可偏偏這事就拖了下來,有些還錯判了。
說到底,還是縣衙不作為,收了好處,站在了公道與百姓的對立麵。
縣丞王舟收了錢,可未必能左右結果!
隻要知縣還在,縣丞不會主持審案,也沒有權力結案,他隻是個佐官,不是主官。
所以,知縣肖九成今日來這裡坐著,不是閒得無聊,而是想在這裡看著點,給來告狀的人一點暗示與威懾,至於有沒有提前通氣,讓這些人全都推給王縣丞,那就需要看看後續的情況了。
事判了,就這樣結案。
秦國人口很少,朱樉也不可能將散落的全部土著都拉去秦國,送點囚犯過去當勞力乾活總還是可以的,畢竟這張管體格強壯,都能打人了,挖點礦的力氣肯定也不小。
算算時間,前往澳洲找金礦的第一批人,這會應該抵達舊港了吧,興許已經從舊港出發了。隻是這些人到底要花多久找到金礦,那還需要看他們的本事與運氣……
畢竟那張輿圖上的一個點,在現實中可就是方圓數十裡,一個圈就是方圓幾百裡,不過金礦就在那裡,辛苦點找總能找到。
顧正臣心思有些飄忽了,直至徐允恭提醒這才回過神,繼續審案,一連決斷八案,隨著第九個人進來,事情有些不對味了,來人是個中年人,跪在地上就衝著顧正臣看。
顧正臣直皺眉:“姓名,冤情。”
中年人倒是爽快,直言道:“鎮國公,我是洪洞城外槐北的富戶黃馬,今日來這裡不是來告冤的。”
“沒有蒙冤,你來這裡作甚?”
顧正臣問道。
黃馬從袖子裡拿出了一疊又一疊嶄新的寶鈔,擺在身前,咧嘴道:“隻要鎮國公點個頭,我今日便將閨女送到府上來,這些都是嫁妝,我家閨女年方二八,知書達理,容貌一絕,琴棋書畫——”
“哎,我還沒說完,彆拉我,鎮國公,納妾納色,我家女兒色是一等一的,隻要能進入鎮國公府,我家良田五百畝……”
第(1/3)頁
第(2/3)頁
徐允恭憋著笑,臉有些紅。
顧正臣一拍桌子,看向徐允恭:“怎麼,你想納妾了?”
徐允恭渾身一哆嗦,直搖頭:“先生,我就算了吧,人家看上的是鎮國公的榮耀,弟子可不是國公,成全不了他們。”
顧正臣哼了聲:“你現在不是國公,等你爹百年之後你也是個國公,要不我讓人將那黃馬喊回來?”
徐允恭當即拒絕。
女人,有一個傳宗接代就夠了,何必那麼多,還容易聒噪……
肖九成、胡西樓等人吃驚地看向徐允恭,聽顧正臣這話,這個年輕人的身份很不一般啊。
肖九成拱手問:“這位少爺是?”
徐允恭抬手:“先生的弟子,排行老三,實在不值一提。”
肖九成、胡西樓等人心頭顫動。
他娘的,能接任國公的,那必然是國公家的嫡長子,還不值一提,隻排在第三?這鎮國公到底怎麼混出來的,國公與國公強強聯手,皇帝怎麼安心睡覺的……
“下一個!”
“下一個!”
從早到晚,除了中午休息了半個時辰外,顧正臣一直在處理案件。
隻不過沒什麼大案,不是被大戶打了,就是被大戶占了宅子或田,甚至還有人不懷好意,就是想送閨女的,最不要臉的是,還有將閨女帶出來的……
說起來,洪洞並沒什麼大的冤案,出人命的案子也有,不過調來卷宗之後,發現這家夥擺明了就是想要渾水摸魚,裝可憐,明明就是他家的罪,還想借自己的手脫罪。
現在好了,原本判杖刑,現在他運氣不錯,不用挨打了,直接徒刑三年,送去山西哪個煤礦裡挖煤接受勞動改造。
第(2/3)頁
第(3/3)頁
一連三天,都沒什麼大案,顧正臣索性也不辦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完全不需要自己出手,撤了伸冤的牌子,掛出了軍伍的牌子。
想要進入衛所當兵的前來報名,而排在最前麵的,便是王老漢的孫子王黍,這還是偷偷跑出來的。
想要進入軍伍的並不在少數,尤其負責招募的人是顧正臣,更讓不少人看到了機會,水師遠航的細節很多人確實不知道,可大家知道,因為一次遠航,朝廷多了一公四侯二十六伯,更有不少將校升了官。
而這就刺激了不少百姓,以前覺得衛所軍士沒前途,認為一旦入了軍籍子孫後代就吃苦了,可一公四侯二十六伯在那擺著,耀眼至極,誰不想抓住下一個機會,成功爬上去?
讀書不成,那就換入伍這條路,隻要有一條路爬上去,那家族的命運不就改變了?
底層的人,渴望向上爬。
所以,來的人不少。
顧家祖宅容納不了這麼多人,造冊之後,直接拉到了城外,點數之後,有三百二十七人,後續兩日,又有三百餘人報名,直至到了六百八十二人才結束。
顧正臣當著所有報名軍伍之人的麵,言道:“你們想要加入軍伍,想要殺敵報國,覓個封侯!但你們必須認識到,在你們的前方,可能會被送去地方戍守訓練,也可能會送至邊鎮戍邊,當然,也可能會被選拔進入水師,成為水師的一員。”
“無論哪一種,朝廷安排了,你們就必須拖家帶口前往。若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退出。還有——尚未成婚者,不允許在列,家中獨子,不允許在列,父母年過七十者,不允許在列……”
“隻要你們符合要求,下定了決心,做好了準備,那就好好地陪著你們的家人過了洪武十六年的除夕,明年開春,你們將會離開這裡,踏上不確定的未來!至於是榮華富貴,還是平庸一生,看你們的本事!”
為百姓伸冤,造冊軍伍,並整頓洪洞社學、縣學,利用大戶捐出的銀錢,大興教育。顧正臣在洪洞乾得如火如荼……
三日後,一位禦史到了山西都指揮使司,通報消息後都司如臨大敵,當即下令諸將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