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寒門輔臣 >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老農的烙餅(一更)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老農的烙餅(一更)(1 / 1)

推荐阅读:

天亮得好慢。

趙渡深深歎了口氣,看了一眼趙大灶,又有些羨慕。

怎麼抽簽就抽到了這家夥,自家也報名了啊,還報了八個人的名字,就差將旺財的名弄上去了,可也沒中一個,這家夥撞大運啊。

“官家的人怎麼可能來這麼早,何況需要跑其他地方,興許來的時候都是下午了。”

趙渡打了個哈欠,踢了下腳邊的小石子。

石子翻滾著撞在了一棵柳樹上,柳樹從睡夢中醒來,吐翠的柳枝慵懶地搖動著,以河水為鏡梳妝起來。

鏡子裡的影子越發明亮了。

陽光跑來,含情脈脈地看著柳樹柔媚輕舞。

趙大灶的影子被拉得瘦長,又被一點點地縮了些回去,影子不滿地轉了個圈,從身後走到了身側。

趙渡肚子餓得咕咕叫,村口的道路上站了百來口人,隻不過沒走過來,眼看到了午飯的點了,趙渡隻好對趙大灶道:“回去吧,定要下午來了。”

趙大灶摸了摸胸口,轉過了身,不甘心地回頭看了一眼,陡然愣住了,喊道:“有人來了!”

趙渡趕忙看去。

果然,遠處出現了幾輛馬車,前麵開路的,似乎是應天府的衙役。

“來了,種土豆的人來了!”

趙渡衝著村裡喊道,裡麵的人蜂擁而出。

馬車近了。

應天同知吳一川陪同著顧正臣走上前,問道:“誰是趙大灶?”

趙大灶一笑,臉上溝壑更深許多,一看吳一川雖然醜陋,可穿著官袍,便要跪下來行禮,被吳一川一把拉住:“朝廷租用了你家的田,還要勞煩你照料好,用不著給我行禮,要行禮,就給定遠侯行禮吧。”

“定遠侯?”

趙大灶吃了一驚,看向顧正臣,趕忙跪了下來。

趙渡與趙家莊的人也沒想到定遠侯會親至前來,紛紛行禮。

顧正臣瞪了一眼吳一川,讓眾人起來之後,言道:“要耕種的田畝還多,春耕不候人,所以,我們直接去地裡如何?”

趙渡趕忙說:“侯爺,已是午時,還請容我等宰殺雞鴨,好好招待一二,耽誤不了多久。”

“對啊。”

“吃點飯再去種土豆也不遲。”

要知道這裡地偏,距離金陵城還有十幾裡路,連個知縣都不曾踏足。定遠侯大駕光臨,這是趙家莊的榮耀。

顧正臣看著熱情的百姓,擺了擺手,笑道:“等豐收之後,等你們家家戶戶滿倉時,就是不請我來,我也會厚著臉登門討點吃的。這裡忙完,還需要去下一個地方,你們久等了,他們也在等啊。”

趙渡沒想到定遠侯竟是如此親和,動容之下道:“那說好了,等我們趙家莊戶戶滿倉時,侯爺一定要來!”

“到時候我帶酒,你們備菜,如何?”

顧正臣笑道。

“好!”

趙渡與百姓齊聲。

趙大灶從懷裡拿出一個手帕,打開之後,露出了兩個餅子,遞給顧正臣:“侯爺,我一大早就烙了餅子,還熱著呢,吃兩口墊墊吧?”

吳一川愣了下,看著趙大灶那手中並不算乾淨的帕子,還有烙焦的圓餅,那指甲藏了黑泥。

這能吃嗎?

就在吳一川懷疑時,顧正臣伸出了手,撕下了一塊餅子,就往嘴邊送。

吳一川趕忙攔住顧正臣:“定遠侯,這不太好吧。”

萬一吃了不乾淨的東西,萬一這裡麵夾帶點私貨,你出了事,皇帝不知道會發多大的怒,這個後果自己可承擔不起。

顧正臣看向吳一川,麵色嚴肅地問:“吳同知,你連死都不怕,怎麼,害怕百姓?害怕百姓,如何為官啊。”

吳一川神色一變。

是啊,自己為何要怕百姓,我堂堂正正,怎麼就生出了百姓彆有用心的齷齪心思?不乾淨又如何,還能吃死人不成,人家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還捂著怕冷了,到頭來,最冷人心的是自己?

“我來嘗嘗!”

吳一川說著,從趙大灶手中撕下一塊餅就塞到嘴裡,眉頭微抬,這味道還不錯,竟還帶著些許甜味,還有芝麻的香氣。

顧正臣打量著吳一川,微微點了點頭,輕聲道:“官員辦事不靠一張臉,靠的是心。大明的百姓都是好百姓,你清楚這一點,就比許多官員強多了。”

吳一川不明白顧正臣誇讚的深意。

顧正臣誇讚了幾句,趙大灶眼睛都眯得看不清路了,要不是趙渡拉著,這他娘的都能拐河裡去了。

田地裡的田壟準備好了,隻剩下簡單的開溝、種土豆、覆土。

不用顧正臣親力親為,吳一川示範了下,比劃了下間距,趙大灶、趙渡等村民便將活計給乾了起來,在熱火的議論聲中,一畝地沒用多久,就被村民兩麵夾擊播種完畢。

顧正臣提醒著:“出苗至半尺有餘時記得培一次土,等到四月份時再培一次土,這個時候不用澆水,什麼時候澆水,農學院會派人過來告知,畝產多少,哈哈,等挖出來你們就知道了……”

趙大灶搓著滿是繭子的手,問:“侯爺,等日後我們也能種土豆的時候,這稅怎麼上?”

“稅?”

顧正臣愣了下。

這個問題確實還沒考慮過,畢竟想全麵普及還需要幾年。

不過這也是個麻煩事,土豆、番薯這東西和麥子、稻子還不一樣,麥稻是絕對的硬通貨,土豆、番薯不是,一開始興許還能當當硬通貨,可以拿土豆去換豆腐、鹽、布,但後麵產量增多之後就不好說了。

顧正臣拉著趙大灶的手,笑道:“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隻是朝廷還沒想這件事,種子就這麼些,要一茬一茬地增產,等到大家都可以拿到種子種植時,我想朝廷也會拿出對應的稅率。”

“沒什麼好擔憂的,皇帝命令水師遠航幾萬裡,為的就是百姓填飽肚子,可不是為了讓你們餓肚子,一年一年倉庫越滿,皇帝才能高興,與民同慶。大家——好日子在前麵呢。”

趙大灶聽得高興,趙家莊的百姓也滿是期待。

好日子。

這三個字多久多久沒人提了,因為看不到日子的好。

可現在,能看到了,那好日子就跟這光一樣,讓人舒暖,像風一樣,拂麵溫柔……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