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同誌通過便攜電台傳遞出去的消息,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中光速遊蕩,5公裡的距離轉瞬即至。
以“匕首”手裡的便攜電台自然不可能一口氣把消息傳遞到200多公裡之外的晉地,在準備的這幾天裡,我方已經在石家莊城外搭起了一座非常簡易的中繼站。
通過匕首傳遞出來的消息,將由這個中繼站將消息發給幾百公裡之外的晉地太原以及平安縣城。
匕首快速關閉電台,簡單偽裝之後,直接撤離現場,毫不拖泥帶水。
在外圍已經幫他安排好了同步撤離路線,他將會進行簡單換裝以後,快速通過重重包圍。
隻是,鬼子的防守隊伍也不簡單。
當在火車站周圍一公裡有電子信號出現的時候,鬼子的通訊兵瞬間警覺起來,幾乎隻花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已經鎖定了電子信號的來源。
對這樣的情況,鬼子通訊兵經曆過很多回,畢竟在淪陷區各方勢力的地下潛行者也時有出沒,當即按照以往的常規處理方法,快速安排特高課的行動小隊前往處理,挖出這些埋藏在在蝗軍掌控區域之下的暗釘子。
這些前往追捕的鬼子特高課隊員還以為這是一次非常尋常的追捕,所以並沒有傾巢出動,隻是派了兩支小隊連帶著幾十個普通鬼子兵前往。
這一次,恐怕它們要失算了。
雖然對鬼子特高課來說是挖出了一兩顆埋在暗處的釘子,但是對於畑俊六迎接鬼子關東軍第1師團的大局來說,根本連一點小小的漣漪都算不上。
在場的所有鬼子都不會相信,會有一支華國軍隊敢突破重重包圍來攻擊這個時候的石家莊火車站,哪怕是最近兵鋒正盛的晉地八路軍也不行。
關於追查的華國特工的事情根本就不會傳遞到畑俊六麵前,無非就是一兩條簡短的彙報呈遞到鬼子特高課現場負責人的麵前。
波瀾不驚。
在鬼子波瀾不驚的背後,被傳遞出去的消息已經通過石家莊城外的簡易中繼站傳遞到了更遠方。
平安縣城外。
這一次於業沒有親自站在發射場或者發射室內觀察這一批15發火箭的發射,因為實在是擔當不起這個責任。
司令和師長看到這15發火箭以後愛不釋手,直言如果於業能在現場觀看發射,為什麼自己不能在現場觀看,一度給於業逼得沒有辦法了。
於業總不能說,在後世毛子的導彈發射場出現過很多次重大事故,連人帶發射場都給當場炸上天了,自己這是為了領導的安全著想吧。
再者,於業心裡其實也有些發怵,因為以此時這簡陋的工業水平來說,根本就談不上什麼品控,而且連個最基礎的探傷設備都不齊全,所以這一批火箭能不能發射成功,他心裡也並沒有非常齊全的把握。
也因為這一係列的原因,火箭發射場其實很散,發射架散在相當遠的距離,以確保即便是其中一發發射失敗也不會影響到其他的發射。
經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反複爭論,最終達成了共識,於業和司令等一眾高級軍官在半山腰新構築出來的二號混凝土發射位置進行指揮,由束大林帶著團隊在一線混凝土構築的掩體內進行發射操作。
入夜的平安縣城郊外顯得格外寧靜,就連平時非常常見的蟲鳴都不見了蹤影,耳畔是一片死寂,似乎是整個天地都感覺到了這異常肅殺的氣氛。
司令舉著望遠鏡,看著在山穀荒地中那影影綽綽如同黑塔般聳立的15發導彈,心裡也有些緊張。
“小於,你這‘穿雲箭’可靠嗎?這裝藥量夠不夠?好幾百公裡的距離,能打得準嗎?”
於業聽到司令這麼問啞然失笑,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是他今天問的第三遍了。
“足夠了,司令,這裝藥量差不多是15噸黑索金的量,也就是三千斤黑索金,相當於五千斤tnt炸藥,這比我們去年炸鬼子鐵軌和火車的量都要大了。
而且,這次咱們用了整整15發,隻要有一發命中了,這幫鬼子肯定也就報銷了。”
於業還是非常耐心地跟司令解釋道。
“這就是小於你說的飽和式攻擊?”
“是的,司令,咱也想著讓小鬼子感受感受什麼叫做被炸上天的感覺,不能讓他們覺得咱們差事兒。
反正都是要送它們上西天的,這次咱們一定要把它們給徹底炸到膽寒。”
儘管已經跟司令講過好幾遍了,但是於業還是非常耐心地再次解釋道。
能夠讓這個平趟過無數戰場,麵對任何困局乃至於絕境都能逆風翻盤的絕世名將都如此緊張,可想而知我方對於業這次的嘗試抱有多大的希望。
“怎麼還沒有消息?”
司令抬手看了一下手表,此時指針正指向10:06分,等在一旁的通訊兵仍然沒有接到的任何消息。
在如今這個時候,一分一秒的等待都異常煎熬。
於業也不知道該如何勸慰,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有些焦急,但是越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足夠的冷靜。
沒有得到石家莊城外我方地下工作的同誌發來準確的消息,確認好鬼子進站的時間,這15枚導彈哪怕是取消發射抽出燃料所有的準備工作清零,也堅決不能發射。
隻有空間坐標和時間坐標都正確的時候,才能確保一擊必殺。
司令員在工事內反複踱著步子,有些焦躁,他點燃了一支煙站在瞭望口看著已經完全隱沒進夜色的15發導彈,這支煙僅僅隻抽了一口,司令一直用手夾著這支煙放在瞭望口。
有風從山穀起,將司令手中香煙所散發出來的絲絲縷縷煙霧帶起。
“小於啊,起風了。”
“嗯?什麼風?”
於業有點沒太明白司令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那當然是東風啊。”
司令員的話音剛落,在掩體內一直等著的通訊兵手中的電台終於響起了聲音。
這聲音聽在在場所有人的耳朵中,如聽天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