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測字天師蕭風 > 第八百零三章 藩王之謎

第八百零三章 藩王之謎(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蕭風點點頭:“那是最後的手段了。肯定是你要成了讓人失望透頂的昏君,才會這麼做。

武宗既然選擇了你,自然也就不會輕易放棄你。張太後遲遲不肯拿出來,也是一直對你沒有絕望。”

嘉靖的淚水滾滾而下,看著蘭道行:“母後,我還不夠讓你失望嗎?我已經那樣對你了……”

蘭道行輕聲道:“沒有,至少在我去世前,你一直還是個不錯的皇帝。至於你對我如何……

將心比心,如果把蔣太後換成我,把你換成武宗,我也舍不得讓我的兒子為了當皇帝,就不認父母了吧。”

老拐忽然大聲道:“不對!不對,蕭風,你說的雖然看似合情合理,但有一點卻無法解釋!”

眾人都看向老拐,不知道這麼合理的解釋,大家都沒有異議,他為何會忽然智商在線,發現了不妥之處。

蕭風卻並不意外,他苦笑著看著老拐:“我大概知道你想說什麼。你想說的是,既然那兩個孩子並不是武宗之後,為何會與武宗容貌有相似之處,對嗎?”

眾人都是一愣,看向蕭風的臉。老拐連連點頭:“不錯,不但他與武宗神似,便是你,臉上也有武宗的影子。

若非如此,我也不會一直認為你就是武宗的孫子,直到今天才從巧娘那裡得知,你父親其實是蕭萬年了!”

蕭風長歎一口氣,臉上帶著一絲迷惘:“要解釋這件事,隻怕要先想清楚另一件事。

既然武宗知道那兩個孩子不是自己的骨肉,又為何會將其作為對付師兄的最後手段呢?

萬一師兄真的是無道昏君,張太後和楊廷和聯手揭開秘密,廢掉了師兄,那最後誰當皇帝?

毋庸置疑,肯定是那個被接回來的孩子。可他不是武宗骨肉,武宗為了廢掉一個昏君,寧可斷送大明江山的朱家血統嗎?”

嘉靖斷然否決:“萬萬不會,若當真如此,武宗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

他忽然停住了,看著蕭風:“師弟,你是說,那兩個孩子……”

蕭風點點頭:“我猜,那兩個孩子,雖然不是武宗的親骨肉,但應該也姓朱,隻是究竟是哪個藩王之後,卻未可知。”

眾人都看向蘭道行,蘭道行搖頭道:“蕭風猜得沒錯,武宗告訴過我,讓我當斷之時,不必猶豫。

雖然那兩個孩子不是他的,可也是朱家子孫,以他後人的名義繼承皇位,並不算背叛祖宗。

在武宗走後,我時常會想,如果這兩個孩子真是他的該多好。

就算我不把他們接回宮裡,至少我也知道在這世上,我還有真正的親人在……”

嘉靖垂頭不語,他現在一切都明白了。其實若那兩個孩子真是武宗的,皇位也就輪不到他了。

武宗也絕不會真的因為鳳姐兒不喜歡入宮,就把自己的子嗣扔在大同,最多給她留下女兒也就是了。

而且,若這兩個孩子真是武宗的,張太後可能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自己心軟至此了。

當初蔣太後發現張太後心情低落時,偷偷看那張腳印紙,蔣太後和嘉靖都以為張太後是在思念自己的孫子和孫女。

第(1/3)頁

第(2/3)頁

現在想想,也許張太後心裡想的是:你們懂個屁,若是我有親孫子,早就跟張廷和聯手把你們廢了……

嘉靖想到這裡,不由自主地看向蘭道行,恰好蘭道行的目光也正在看著他,兩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千言萬語儘在不言中。

蘭道行苦笑著輕聲說道:“你想的沒錯,厚熜,所以你也不必對我太過內疚。

我一直不肯讓張廷和動手,最大的原因還是他並不是武宗的親兒子,也不是我的親孫子。”

嘉靖搖搖頭,淚水依舊難以抑製。知道真相後,他的心裡並沒有好受一些,反而更難受了。

如果說,原來他想不通,覺得張太後的行為高尚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那麼此時這個真相反而更讓他感動。

張太後並不是聖人,她也會考慮親疏遠近。可她明明也很看重血緣,卻還是把自己當成了兒子一樣看待。

嘉靖在心裡給自己定了個位,排了個序:武宗>真武宗之子>自己>假武宗之子。

這個排序看起來自己有點靠後,可如果考慮到假武宗之子並不知道自己是假的,而自己又那樣對待張太後,一切就都截然不同了。

假武宗之子並不知道他自己是假的,如果被迎回宮裡當皇帝,他一定會把張太後當成親奶奶,不但親近,而且感恩戴德。

假武宗之子同樣也姓朱,當然親緣關係也許比自己要遠,但張太後又不姓朱,對她來說,其實並無遠近之分。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太後依舊咬牙守著秘密,不肯和張廷和一起合作廢掉自己,除了張太後對自己的疼愛之外,真的沒有其他可解釋的。

嘉靖跪在地上,哭得稀裡嘩啦的。如果真的是張太後就在自己麵前,他一定會撲到張太後的懷裡,像個孩子一樣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告訴張太後自己有多後悔。

可是眼前的肉身畢竟是蘭道行,雖然跟自己說話的是張太後,但嘉靖也確實沒法撲到蘭道行的懷裡去放縱撒嬌……

蘭道行的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了,汗出如漿,全身顫抖,是不是的搖晃一下。

大概張太後也感覺到了,又深深的看了一眼嘉靖,把目光轉向蕭風,眼神中充滿了欣賞和好奇。

“孩子,你既然懂得道法,不知道能不能測一下,那兩個孩子究竟是哪一個藩王的後人呢?

這件事武宗並沒有告訴過我,我也很是好奇,他是從哪裡找來的這兩個孩子呢?”

眾人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在了蕭風的臉上,表示同問。尤其是老拐,他更想知道,自己折騰了一輩子,究竟是為了誰。

蕭風輕輕搖了搖頭:“我母親身在其中,要算她的父輩是誰,其實就是要算我的外祖父是誰。

此事與我牽涉太深,測字也測不出來的。不過,我倒是有幾個猜測,就看你們願意信哪個了。”

眾人頓時都來了精神,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蕭風猜測一件事兒,準確率雖然不如測字那麼神奇,但也是相當高的。

何況現在大家都是毫無頭緒,既然沒有確定的答案,能聽蕭風推測一下,也聊勝於無。

蕭風的目光沒有什麼焦點,就像穿過所有人,看向曆史,看向無邊的迷霧一般,聲音也恍惚如夢。

“第一個猜測,這兩個孩子,應該是寧王的。”

第(2/3)頁

第(3/3)頁

這第一個猜測一出來,直接就引起了眾人極其劇烈的反應。尤其是老拐,連連搖頭。

“這不可能的,寧王謀反,武宗親率大軍征討。最後寧王被抓捕回京,街頭淩遲,這是最不可能之事!

你就是說這兩個孩子是徽王的,我都或許會相信,可你說他們是寧王的孩子,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寧王,曆史上能叫寧王的就沒有一個善茬兒,大明朝的這位寧王,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寧,是一個意願美好的詞,最早在周朝時就被用於稱呼開國受命之王,史書中對周文王、周武王都用寧王來稱呼。

周以後的曆朝曆代,寧王這個封號,仍然是封給皇帝喜歡的孩子的常見封號。

既表達對孩子一生安寧的祝福,又表達希望孩子給王朝帶來安寧的願望。

大明朝的寧王,是從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開始的。他也的確是朱元璋比較喜歡的孩子之一。

按照如今人們對朱元璋的印象,他除了自己的好大兒朱標之外,對其他孩子都沒啥偏愛,其實這個印象也有點偏頗。

朱元璋畢竟也是個父親,不可能除了朱標之外,把剩下的兒子都當隔壁老王看待。他比較喜歡的兒子裡,就包括老四朱棣和老十七朱權。

一些影視劇可能讓人們以為,朱元璋對朱棣不好,其實並非如此。朱元璋畢竟是馬上皇帝,他對能征善戰的兒子都比較偏愛。

如果朱元璋真的不喜歡朱棣,朱棣是絕沒有機會發展出那麼大的勢力,最後達到可以和整個朝廷對抗,靖難成功的程度的。

就看朱元璋給朱棣娶的媳婦,就知道朱元璋對朱棣是很喜愛和信任的,而所有兒子裡,朱棣也確實是最接近朱元璋的人。

而寧王朱權,就是個小號的朱棣。同樣能征善戰,所以朱元璋把他和朱棣一樣,封到了對抗蒙古人的第一線。

朱棣被封之國為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所以稱為燕王;朱權被封之國為寧國,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所以稱為寧王。

從北京到赤峰,正好是蒙古人最常襲擾的一條防線,所以朱棣和朱權這哥倆各守一塊地兒,還共同享有這條防線上邊防軍的臨時調度權。

請注意,這個共享臨時調度權十分關鍵,這也為朱棣和朱權哥倆及其後代的恩怨糾纏,拉開了一個宏大的序幕。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悲痛欲絕,為了防止兒子們蠢蠢欲動,下旨立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子。

這就表示,不會再立太子了,老朱死後,皇太孫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全麵繼承朱元璋留下的大明產業。

可問題是這份產業太大了,朱允炆總覺得叔叔們不會太老實,搞不好哪一天會來分自己的家產,搞分裂。

於是朱允炆在幾個大聰明的支持下,決定開始削藩。不到一年時間,周王、岷王、湘王、齊王、代王先後被廢。

這些被廢的王爺,自身確實也都有毛病,違反亂紀,小辮子隨處可揪。但問題是之前老朱家向來自己人不揪自己人。

因此,朱允炆忽然開始秉公執法,揪叔叔們的小辮子,就是傻子都知道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於是,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難,一場老朱家內部爭奪皇位的慘烈戰爭,由此拉開了序幕。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