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董,伊力那邊的我們的人一直在盯著呢,之前的時候,我們還去考察過一次的,不過伊力的情況就像是薑董您說的,很是複雜。”
張衛義說著介紹起了伊力的情況,83年的時候,伊力隻是呼市下屬的一個年利稅僅僅四萬塊錢的回民食品廠而已,在鄭軍淮的經營下,伊力抓住了國內純奶市場的發展機會。
建成了國內最大的乳製品企業。
都說站在風口上,一頭豬都能夠起飛,更何況,是一些有能耐的企業家的帶領下,伊力也是這樣的。
呼市這邊有資源上很是豐富,再加上機遇,伊力是一飛衝天啊。
等到96年的時候,伊力成為了草原上最早上市的企業,等到去年的時候,伊力的銷售收入達到了四十億元。
這個產值已經趕上了希望集團了。
而希望集團是從78年就開始創業了,但是伊力整整晚了五年的時間,所以鄭軍淮的能力是不用說的。
要是說一開始就自己搞一個企業創立的話,說不定現在也順風順水的,可以在民營企業裡邊成為一方大佬的。
但是伊力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伊力是國營企業。
雖然說當時伊力能夠從一個年利稅,也就是相當於民營企業的年利潤,四萬元的小廠子,成為現在年銷售額超過四十億元的企業,這裡邊大部分的功勞都是鄭軍淮的。
但是唯一的問題就是,哪怕就是鄭軍淮接手的時候,隻是一家年利潤四萬元的小廠子,但是那也是國營企業。
不管在你的經營下翻倍了多少,但是他從根子上就是國營企業,那就是國營企業,和現在的規模有多大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的。
所以很多時候,起步的時候,拿到的資金來源是很重要的。
現在伊力做大了,要是讓鄭軍淮把伊力交給當地,鄭軍淮肯定是不乾的。
不光是鄭軍淮不乾,這些年,從小廠子發展起來,做大的企業就沒有一個乾的。
比如說典型的就是李京偉的見利寳,李京偉就不願意這樣,所以就開始尋求
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都有自己的理由,很難分得清楚對錯。
“所以現在你的想法是?”薑小白看著張衛義問道。
張衛義直接說道:“薑董,現在伊力那邊的情況很不好,伊力那邊出事的消息傳出去以後,市場上伊力的股票是應聲而跌,現在我估計呼市那邊對於伊力的態度也不是很明確的。
我是想著,要不然這樣,我先去一趟呼市,先接觸一下呼市那邊的人員,看看他們對於伊力的態度是怎麼樣的,有沒有出售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