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淩雲的明令是出戰,實則是分出一部分精銳,扼守京城與江岸之間的要道,防止中原鐵騎突襲本部,從而掩護本部撤回京城。
麵對天策軍,首戰折損十萬,如今兵無戰心,他已經完全沒轍了,隻能回防京城。
至於棄守各處渡口之後徐州部隊會如何增援梁蕭,他已管不著了……
梁蕭的斥候很快回來向他通報。
“稟報主公:敵軍也在分兵,一路駐守軍營和京城之間的官道,另一路正在回防京城!”
梁蕭收到消息,當機立斷,下達軍令。
“三萬鐵衛突破敵軍防線,中原鐵騎繞道奇襲敵軍!”
頃刻間,大軍出動。
一部分之前打頭陣的部隊留下來恢複體力,順便守營和看押俘虜,其餘將士紛紛東進,直撲司馬淩雲安設的防線。
“天策軍來矣!”
聯軍這一部分精銳足有五萬人,正在官道一帶的營寨駐防,得知天策軍到來,也震驚不已。
“為何天策軍行進這麼快?”
天策軍步軍直撲敵營的同時,五千白袍兵也迅速繞過這部分敵營,直接穿越京城與此地的官道,徑直奇襲司馬淩雲回防的部隊。
即使司馬淩雲早有準備,十幾萬軍隊行進幾十裡,也無法一直保持密集陣形,而被迫改為長隊。
麵對天下最精銳的騎兵突襲,除了一部分重甲兵和強弩兵勉強可以自保,其餘部隊陣腳大亂,被白袍兵大量射殺。
“武君有令:爾等士兵同為平民出身,同室操戈,非我軍所願!武君興兵討逆,棄暗投明的士兵一律免死,負隅頑抗者殺無赦!”
白袍兵奇襲敵軍的同時,還不忘呼喊口號,打擊敵軍的士氣。
江南人口兩千萬左右,國庫很難養得起三十幾萬的正規軍,這些士兵大多是軍閥強征或者迫於生計才選擇入伍,斷然無法與天策軍相提並論。
麵對洶湧來襲的白袍兵,聯軍士兵聽到口號,也難免心虛。
但己方有十幾萬的部隊,一時間也無人敢主動投降。
即便如此,大部分聯軍士兵也不敢再直麵白袍兵,開始互相往中軍靠攏。
投降很可能麵對聯軍的屠刀,但避戰不會!
此時連各部諸侯的督戰隊都自身難保,紛紛往中軍靠攏,自然也無暇顧及這些避戰的士兵。
五千白袍兵,竟威震十幾萬聯軍,而聯軍的騎兵卻絲毫不敢出麵迎戰!
江南本就缺馬,即使有戰馬,質量也遠不及江北的戰馬,更何況白袍兵所用的還是西域好馬,餘下的戰馬也是匈奴最好的戰馬,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白袍兵牽製敵軍主力的同時,京城南方的中原鐵騎也完成了巡邏,分出兩千人奔赴京城以東。
上萬中原鐵騎,竟隱隱形成了對京城的合圍之勢!
而此時京城之中尚有至少五萬部隊,竟無人敢出麵驅逐。
梁蕭利用中原鐵騎迅速控製戰場,讓敵軍的斥候不敢接近,從而無法探清己方的騎兵數量。
燕雲之地和徐州兩地的中原鐵騎加起來已經超過五萬,敵將不可能不清楚。
但江南的大部分士卒並不曾見過大規模的騎兵,尤其是白袍兵這樣的精銳,隻知道聯軍騎兵不敢出戰,那數量一定遠少於中原鐵騎。
實際上,此次出征的中原鐵騎隻有一萬,白袍兵也隻出動五千……
梁蕭收到中原鐵騎的彙報,心中也五味雜陳。
北宋滅亡之前,京城也有大量的部隊,麵對金國騎兵,原本完全可以自守,最終結果,卻是靖康之恥……
今日形勢頗為相似,充分體現了當權者的無能。
不過天策軍與金國部隊不可同日而語,並不傷害百姓,朝廷軍隊卻與天策軍截然相反,竟開始屠殺京城之外的百姓……
“梁蕭快要圍堵京城了!”
消息在京城傳開,驚動全城!
有人歡喜有人愁。
京城大部分百姓不敢聲張,但麵對剝削日重的朝廷,他們心裡還是期待那位武君接管京城。
徐州和燕雲之地的變化,是天策府仁政最好的證明!
即使梁蕭被朝廷廢除了所有官爵,在這些人們的心中,他仍是至高無上的武君、天策上將!
但京中門閥與南王等人卻是如芒在背,寢食難安。
南王目前擁有五萬五千京師部隊,在被中原鐵騎殲滅五千之後,如今手上還有五萬左右,卻已完全不敢迎戰。
朝會上,新君梁杋生怕南王跑路,連忙提醒:“攝政王,中原鐵騎不能攻城,據城死守,還有機會逼退他們……”
南王表麵唯唯諾諾,心中卻開始計較。
他已經有些擔心京城生變了。
從百姓和一部分禁軍的反應來看,發生民變和兵變的可能性不小……
中原鐵騎步步緊逼,再不撤回本土,他隻怕自己也會成為甕中之鱉!
可是他也深深留戀這幾個月的權勢,尤其是睡龍床和玩弄妃嬪的快感。
京城亂成一鍋粥的同時,司馬淩雲的部隊麵對白袍兵的圍追堵截,不勝其擾,一路上出現越來越多的逃兵,大部分逃兵選擇向中原鐵騎卸甲投降。
司馬淩雲與各部諸侯喝止不住,隻能一路逃回京城。
而在司馬淩雲本部的西邊,三萬天策軍悍然向敵軍營寨發起強攻。
即使放在徐州部隊裡,這也是最精銳的三萬人!
前方有重甲盾兵開道,排查陷阱,弓弩手掩護前進,軍隊一路逼近敵營之後,三百架回回炮蓄勢已久,率先拋投石彈,摧毀敵軍的營寨和柵欄。
麵對如此強勢而又沉穩的天策軍,守營的聯軍肝膽俱裂,在被回回炮砸死上千人、被弓弩射殺數千之後,紛紛丟棄營寨,逃回京城。
守營的將軍,正是司徒落月之父,司徒天良,憑借與司馬家的關係,近期平步青雲,一路受封鎮南將軍,最近為了對抗梁蕭,又改任鎮北將軍。
這是梁蕭父親生前的職位,以報當年梁蕭奪走他的蕩寇將軍之辱……
而今,麵對這位曾經差點成為自己女婿的徐州武君,司徒天良即使熟讀兵書,此刻也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抗,被迫撤軍。
就在司徒天良縱馬狂奔之時,三弓床弩射來的巨箭從背後正中司徒天良。
一代老將,被三弓床弩釘死在樹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