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從戰國開始掌控山川 > 第六十二章:相裡氏之墨

第六十二章:相裡氏之墨(1 / 1)

推荐阅读:

“這是我的新麵相。”

“以後,你就做這陰間鬼吏,輔佐審判新死之人的罪惡就好。”

在一切結束後,何博對喜解釋道。

喜對鬼神突然轉職一事,雖然驚訝,但他的優點,便是對何博的安排從無異議。

喜隻是擔心自己沒有經驗,“我沒有學過律法,可以承擔這樣的職責嗎?”

“無妨,我會讓西門豹助你!”

於是喜便安定了,“有鄴令在,我就放心了!”

“不過,還有些事情需要你去辦。”

何博想了想,又對喜說道,“人間的律法,終究是有不足之處的。”

“要想不偏不倚的去審判,還是要多去人間走走,詢問哪些事可行,哪些事不可行。”

喜於是又憂慮起來,“我沒辦法在外界行走太久,而且鬼和人,可以多做交談嗎?”

生人和死鬼,

存在著天然的差距。

喜在自己咽氣的那一刻,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從來不糾結。

隻是得到鬼神的恩賜和寵愛,讓喜在死後,經曆的比他還做人時還複雜刺激。

何博擺手,“無妨,我來助你!”

大不了,就讓喜潛入漳水兩岸之人的夢境中,進行夢中采訪調查。

反正何博自己是懶得做的——

有牛馬之前,是自己托夢做民調;

有牛馬之後,還是自己托夢做民調。

那這牛馬不是白招了嗎?

“等你詢問的差不多了,可以再去請西門豹,幫忙衡量懲治的力度。”

“好的!”喜高興的應下。

隻有正在和劉平對賬,這段時間通過售賣新吃食,增加了多少收入,又該如何分潤的西門豹忽然覺得背上發寒。

“想來是夏秋交替,天機變化,身體有些不適。”西門豹對看過來的劉平說道。

劉平也關心道,“縣令還是要保重身體,這鄴縣上萬之人,都在縣令的肩上扛著。”

如今劉氏通過配合西門豹施政,已經在鄴縣站穩了跟腳,此時正需要緩緩發育,豈能出現變故?

“我曉得。”西門豹點頭。

……

秋日漸濃,氣溫也逐漸下來。

西門豹那邊要忙著政務,公子朝也忙著照本宣科,試著做些正事,喜則是每天晝伏夜出的潛入生人夢中,進行訪問統計。

何博不好去打擾他們,

於是繼續安靜的趴在關河之中刷進度,看著進度條每天都在前進,心情十分愉悅。

而在魏國的陽邑,

相裡勤等墨家弟子,正在城中商議,接下來該前往何處。

“今年暮夏,趙魏韓三家伐楚,攻至桑丘,最終不成而返,三家因此互相指責,爭端加重。”

相裡勤端正的跪坐,穿著簡單的布衣,腰間掛著鋒利的武器,正和自己的同門談論眼下的局勢。

“韓國的國都被鄭國攻擊,魏趙之間,也隻是看上去和平……這些事情,我們在陽邑,感受得很清楚。”

陽邑,

和虒亭一樣,都是三家劃分晉國時,造成的曆史遺留問題,是一塊被趙國完全包裹的地方。

這幾年,隨著魏國的步步緊逼,趙魏兩國間的關係,也沒有分晉之時的和睦。

而以趙國的國力,本就用不著對魏國言聽計從。

魏侯設立鄴縣來阻止趙國挺進中原,趙國一時之間,難以解決,但處理一下陽邑、鑿台這幾座被趙國包圍的魏國城邑,還是可以做到的。

如今三家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陽邑是不可能在之後必然的動亂中,得以保全的。

本就因為學派分裂,而跑到這裡的墨家弟子們,對這暗中風浪,感知的十分清楚。

畢竟,墨家當年在墨子的帶領下,可是親身經曆過許多次諸侯之爭,甚至還以一己之力,阻止過兩國開戰。

隻是墨子去世後,

墨家三分,雖然仍舊活躍於諸夏,但實力的確是減弱了不少。

相夫氏之墨認為當學儒家,用心經典,總結墨子在世時,提出的種種觀點,以推進天下“兼愛非攻”的進程,此時已經被齊國田氏招攬了過去,為田氏取代齊國,提供聲望。

鄧陵氏之墨,則是認為要沿用墨子生前的做法,用墨家的武力去阻止諸國間的動亂,此時正活躍在南方的楚國。

而身處陽邑的這支,則是相裡氏之墨,推崇墨子“勤儉尚賢”的主張,認為說的再好,也不如實心做事,讓小民過的更好,以從底層起,壯大墨家的力量。

“陽邑是魏國的飛地,又不像魏國東郡那樣廣大,趙國想要滲透奪取,實在簡單。”

“我們應該另尋一個地方了。”

雖然墨家提倡“非攻”,卻也不是直愣愣的投身其中,去反對天下間所有的戰事。

陽邑這樣的地理位置,除非魏國直接奪取了趙國西部的所有土地,將飛地直轄,不然失於趙國之手,是絕對的。

相裡氏之墨,又因強調扶持小民,對抗貴人的專橫暴政,也時常引來打壓。

不像相夫氏之墨,研究學問,褪去了墨家原本的攻擊性。

也不像鄧陵氏之墨那樣,雖然完整的保留了墨家的攻擊性,但正因其保留的過於完整,且楚國內部,仍舊大行分封,地方各自為政,使得無人想同鄧陵氏爭鋒。

相裡氏之墨學問比不上前者深厚,武力比不上後者強橫,麵對這樣的情況,隻能選擇轉進如風。

“我聽說涅城的公子朝,是一位賢明的君子。”

相裡勤的一名弟子如此說道,“涅城距離陽邑,並不遙遠,而且公子朝還是趙國執政的兒子,那裡應該不會發生戰亂。”

公子朝說話做事,是喜歡直截了當的。

他說了不喜歡,那便是真不喜歡。

說了要去做,磨磨蹭蹭的,卻也真的做了一些。

雖然公子朝時常累了、倦了、罷了、走了、睡了,但像他這樣,並不堅守自己貴人的身份,願意和小民和善往來,甚至從事勞動的人,又有多少呢?

而且在涅城鄉民看來,公子朝年少好學,做事沒有力氣,不夠堅持……也是正常的嘛!

因此,

公子朝被當今之時的各路貴族襯托著,逐漸賢名遠播起來。

“而且,我還聽聞,涅城的關河有河伯現身,是一隻巨大的神龜!”

“公子朝常去河邊讀書,也常和鬼神交流。”

雖然何博遮掩了身形,

但也沒有禁止公子朝等人和彆人說自己的事。

於是,

公子朝在坐著車回城之時,經常被膽大的鄉民攔住問,“公子,你天天去河邊,是做什麼呢?”

公子朝得意道,“我是去給鬼神念書的!”

“關河的河伯,如今是我的老師!”

鄉民聽了,頓時肅然起敬,連忙向公子朝打聽,鬼神是何等模樣,心中已經想好了要祭祀的事——

至於是不是真的?

開玩笑!

公子朝看上去就很純粹,他會騙人嗎?

皋狼之地的祭祀風氣,本就泛濫,鄉民們見山便要拜山神,遇水便要拜水神,死了還要敬土伯。

也正因信仰太多,競爭激烈,所以這裡不像鄴縣,湧現許多巫覡人才,可以直接拉起全城的人,聽其號令,任勞任怨。

“是一隻神龜!”

公子朝更加得意了,在車上撐起身子,負手跪坐,替何博吹噓起來,“神龜通曉人言,天上地下,沒有祂不知道的!”

鄉民更加敬畏,“原來是這麼厲害的鬼神!”

“看來是因為我們祭祀沒有得到鬼神的喜愛,所以鬼神一直沒有現身。”

“君子念書,想來是讓鬼神愉悅的,這才讓鬼神顯聖!”

鄉民瞬間反思起了自己祭祀的不足之處,覺得以後應該抓一些士人過來,押著他們在關河邊,為鬼神念誦各種典籍,這才是真正能夠討好鬼神的祭祀!

真是該死!

會讀書的士人要去哪裡抓呢!

“我知道了!”

逐漸明白一切的鄉民對公子朝行禮,隨後轉身就走,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

公子朝看著對方堅毅的背影,不解,“他知道什麼了?”

侍從也一頭霧水,“我不理解。”

於是,

公子朝得到鬼神青睞的事,逐漸在涅城傳開,並伴隨著皋狼的鄉野民眾試圖誘拐落魄但會讀書士人的舉動,傳的更加遙遠,直到被相裡氏之墨聽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