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從戰國開始掌控山川 > 第四十七章:相遇(下)

第四十七章:相遇(下)(1 / 1)

推荐阅读:

“真是可恥的魏國人!”

“你們鄴縣,還有趙國的武城,真是太不講周禮了!”

被俘虜的白狄們用諸夏雅言罵罵咧咧。

因為和諸夏之國混居多年,中山白狄之中,也有不少會說雅言的。

甚至由於幾年前,和魏國交戰,他們這批會說雅言的人中,還能帶上幾分魏國的口音。

西門豹聽見了,便因此震怒。

戎狄禽獸,

竟然敢說自己不講周禮?

這必須用儒家的仁義,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周禮”!

於是,西門豹讓衛士,押著那幾個痛斥自己“卑鄙”的白狄上前。

“為什麼這麼說?”

西門豹坐在戰車上居高臨下,眼帶怒氣,手已經摁上了腰間的寶劍。

不過,在用戎狄的血證明自己周禮的正統性之前,西門豹對他們的話,還有些疑惑。

那幾個白狄便將自己之前的推測,說了出來,並且強調,“如果不是你們說好了,怎麼可能這麼巧合呢?”

西門豹瞪大了眼睛,“武城的武公,和我並沒有見過麵,如何商議這樣的陰謀?”

趙國的情況,和魏國不同。

自魏斯上位後,便推行改革變法,使得大量人才,得以立於魏國朝堂之上。

而趙國此時,基本上仍沉浸在春秋的風氣之中。

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不足以改變整個趙國的麵貌。

武城的武公,便是在趙國遵循周禮的情況下,分封而來的公族。

畢竟趙氏辛苦了這麼多年,現在終於建國稱侯了,憑什麼不讓族人享受享受?

而有這樣的出身,武公自然是看不起西門豹這種,從平民晉升為一方官員之人的。

血統低賤之人,怎麼可以和我這樣的君子,坐而論道呢?

又雖然,趙侯籍也學著魏國進行了一些改革,提拔了許多平民出身的人才進入朝堂,但在地方上,仍舊讓許多公族貴人,分封立藩。

在趙籍看來,自己這麼做,既提拔了人才,又照顧了族人,實在是兩全其美,可在貴人眼中,卻是覺得,那些平民賤人,占據了自己的位置。

若是沒有他們,自己既能享有封地,又能在朝堂上掌握權利,豈不美哉?

於是,

西門豹初上任時,曾經寫信給武公,想和他約在兩城之交的地方見一麵,以敘三晉之好的請求,並沒有得到武公的回複。

武公還不屑的對使者說,“可鄙之人,我和他有什麼好談的呢?”

而對方的驕狂,也是西門豹擔心,趙國會利用白狄,偷襲鄴縣的原因之一。

畢竟,“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啊!

“那你怎麼知道我們會來呢?”那說雅言最利索的白狄哼了一聲,顯然不信。

西門豹指著他的臉,說道,“戎狄和諸夏之異,何其大也?”

“難道你們認不出我諸夏,我諸夏還認不出你戎狄嗎?”

鄴縣也在太行群山的覆蓋之下,也有一些人,為了獲取資源,而進山打獵。

這些白狄既然已經來到了武城,那麼一不小心,被跑的遠點的鄴縣人看到,也是正常的。

而如何一眼就看出白狄來?

且說,

諸夏先人,對四周蠻夷的態度,素來是鄙夷的,因此在為其取名時,也不會考慮太多,浪費自己的精力,有什麼便叫什麼。

赤狄之“赤”,是因為其人原本喜歡在麵上,塗抹赤色,彩繪其容,以彰顯其凶惡,故而得名。

不過等和諸夏往來密切後,赤狄也漸漸改了這風氣。

而沒有了那塗麵,赤狄看上去,和諸夏之人,其實沒什麼不同。

因此在晉景公時,赤狄中的潞氏之主嬰兒,還曾迎娶了晉景公的姐姐。

在民間,隨著赤狄衰落四散,和諸夏之民婚姻的例子,也有不少。

隻要“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也不琢磨著建國爭霸,那諸夏其實也不會過於追究。

而白狄之“白”,卻有些不同。

也許是其原本生活於諸夏西北的地區,其人膚色,相較諸夏之民,要白上許多。

且不是健康的白裡透紅,而是一種讓人詫異的慘白。

日照之下,還不太清楚。

但在陰暗之地,諸夏白狄兩兩相望,對方的白膚,就有些顯眼了。

當初那發現白狄蹤跡的獵戶,便是因此斷定其來曆,然後向西門豹舉報,當地有一夥不明蹤跡的戎狄出沒!

誰讓西門豹此前頒布了法令,說隻要有利於諸夏打擊戎狄,增加鄴縣的奴隸儲備,便可以給予賞賜呢?

白狄啊白狄,

鄴縣之民無錢,苦甚,隻能借你人頭一用了。

聽了西門豹的話,那幾人啞口無言。

所以說,這次雙方的碰麵,是全然的巧合——

西門豹這邊,隻是簡單猜到了武城的謀劃,並且打算主動出擊,以防不測。

就算不能遇見白狄,通過一番武裝巡查,彰顯力量,也能震懾對方,讓其繞開鄴縣。

但因為行動太迅速,便和才行動起來的白狄,正好撞到了一起。

甚至西門豹還理直氣壯,“諸夏聽聞戎狄的消息,本來就該興致勃勃的出擊,難道還要占卜吉時嗎?”

打你就打你,

不用講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隻要聽聞戎狄的蹤跡,就會自動觸發諸夏的攻擊!

當然,如果打不過,或者發現蠻夷有些實力,華夏族骨子裡的務實就會覺醒,然後道德底線便會靈活起來。

不過現在已經不是周初的情況了,諸夏麵對戎狄,很多時候,也不會再退讓。

……

白狄沉默了一陣後,突然說道,“我們祖先說,從秦國往西去,那裡的人比我們還要白。”

西門豹心想:你們已經白得不同於諸夏了,如果秦國以西的蠻夷還白一些,豈不就真成了遊蕩在世間的鬼魂?

不過他想起喜,又覺得:指不定比鬼魂還要可怕一些。

“秦西之地,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把他們拖下去,處置了!”

解釋完了,西門豹便對衛士說道。

這幾個戎狄若是不亂講話,西門豹還會考慮留著他們的性命,充當奴隸。

但既然冒犯了諸夏,還說自己“不講周禮”,那西門豹就留他們不得了!

隻是可惜,

這趟並沒有抓住太多白狄。

如果鄴縣人口再多一些,他又何必顧忌,武城有可能的偷襲呢?

想到這裡,西門豹遺憾的歎了口氣。

而等到他率領隊伍回城後,還沒來得及和劉平詢問城中之事,鬼神又上門拜訪。

“為什麼沒有越過界線,去武城那邊,繼續攻擊白狄呢?”

西門豹由此可知,鬼神一直在暗中觀察著他們的行動。

“因為擔心趙國。”

“哈!”何博笑出了聲,隨後把自己在武城看到的情況,告訴給了西門豹。

西門豹頓時後悔起來。

“我和這樣的人比劃智謀,實在是不應該啊!”

要是知道這情況,直接追著白狄跑到武城去,西門豹指不定還能用大義逼迫一下武公。

起碼故意驅趕戎狄去禍害鄰國的事,不符合魏國提倡的“三晉之好”。

消息傳給國君,又可以拿出來,壓一壓趙國。

“謹慎一些,還是好的。”何博笑道,“如果那位武公的才智再高一點,也許你我,就要在漳水之中見麵了。”

西門豹唏噓,“我的脾氣的確有些急躁,遇到大事,雖然知道應該警惕,卻總忍不住去做。”

當初扔巫婆到水裡,便是西門豹個性的顯露。

這樣的性格,

控製得當,便是果斷堅毅,可以震懾一些陰謀小人。

但若是過於上頭,就容易墮入他人所設的陷阱中了。

這也是西門豹說自己不善軍事的原因之一。

孫子有雲:“兵者,詭道也。”

一旦不小心,就要連累國家,

因此要萬分慎重。

當年被白狄所俘的晉將觀虎,便是因為大意,成為了晉國的恥辱。

何博點點頭,又道,“城中的那些人,你打算怎麼動手呢?”

西門豹說,“我原本是想借白狄之事,試一試他們對鄴縣的忠誠。”

“但他們顯然並無太多心意,我也隻好忍痛,將其去之了。”

“我請求劉公,在城中之時,注意他們的動向。”

若是不僅不願出錢,連防守城邑都不上心,那過兩日,西門豹就要替他們寫《告土伯書》了。

因為忠誠不絕對,

就是絕對不忠誠!

西門豹不能在鄴縣這麼重要的地方,留下一些可能通敵賣國的蟲豸!

何況,處置這些人,也是和鬼神早就說好的。

何博隻道,“安穩久了,他們忘了你當初扔人的風采了。”

記吃不記打,

這是太多人的通病。

而西門豹來到鄴縣後,做的事情太多,每次出去抓野人戎狄,也都要他們出一些錢,這讓城中富戶們,有些高估自己的地位。

卻沒想過,抓來的奴隸,西門豹會直接分給他們一些,以為酬勞,各家的財富,也因此增長了一些。

當然,

也有部分何博的原因。

鬼神不再找上他們,在夢中給他們懲罰,自然給了這些人“此事揭過”的錯覺,認為隻要祭祀得好,確保廟宇之前香火不斷,鬼神還要庇護他們。

因此,西門豹這“河伯代言人”的危險性,在他們眼中,也降低了一些。

大家都是侍奉鬼神的人,

怎麼可能互相攻伐呢?

“好了,既然武城和鄴縣,沒有出現大事,那我也不用太擔憂了。”

何博這次出來暗中觀察,就是因為西門豹之前提過的,對趙國的擔心。

畢竟目前為止,鄴縣是他香火的最大來源。

他和西門豹的私交,也值得鬼神多往這邊看上兩眼。

如今無事,他就又要去皋狼之地,繼續刷進度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