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從戰國開始掌控山川 > 第368章:李信與李陵

第368章:李信與李陵(1 / 1)

推荐阅读:

“找來的書越來越多了,上門拜訪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真擔心哪天漢皇對我們這樣的熱鬨感到不滿,然後上門責問。”

在此之前,

為了讓自己修書的事情更好的落實,兩位使者除了向劉徹陛下請求了恩典,獲得了許多珍貴典籍之外,

還特意張貼告示,向民間索求經典和智慧。

孔子說,“禮失而求諸野。”

秦漢之交時,天下自然是大亂的。

等霸王項羽一把火燒了鹹陽城後,更是毀傷無數寶貴的記錄和典籍。

即便後麵漢朝建立,

為了廣施教化,以示恩德,也曾向民間贖買、求取過遺留下來的經典,並獲得了豐富的成果。

但一來,

秦夏使者並不認為民間的藏書,已儘入皇家的守藏室中。

二來,

距離那次大求大索,已經過去幾十年了,民間的智慧必然又得到了更新,豈能沉迷於舊書之中,忽視現實的變化呢?

秦夏兩國,如今雖然隨著政局穩定,國家持續發展,讓儒家的思想,也在其中廣為流傳起來,

但像一些刻板腐儒那樣,隻知道“崇古而非今”,卻是做不到的。

所以,

他們效仿幾十年前的漢皇,掏出許多賞金,張貼出了自己的需求。

很快,

如同前頭的例子,

他們就迎來了許多收獲。

許多突然冒出來的人拿著書冊文章,甚至是一些實際的器具找上門來,將使者自認為足夠的,還可能花不完的賞金,一點點的搬空。

到了後麵,

使者連回家的路費都差點填進去,便驚恐的不得不在半夜將那告示偷偷撤下。

等其後再有人來時,

使者們便說自己已經搜集足夠了,要把接下來的精力,都放在整理編撰上。

“無妨,這些事情我們也可以幫忙的嘛!”

找上門的老者隻撫須而笑,還說自己人脈廣泛,可以找來更多的人,替他們修書。

兩位使者隻當老者是在開玩笑。

以賞金換取典籍之事,有類買賣,買定離手,便要一拍兩散。

但修書之事,並非一朝一夕可成。

天底下除了皇家貴胄,世家大族,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

偏偏對方說話算話,真給使館拉來了許多氣質不凡,口吐文章腹有謀略的學者。

他們齊聚在這裡,竟顯得比當初皇帝下詔,令地方察舉賢良還要熱鬨。

使者作為主持者,一時之間,還有些找不到地方落座了。

未央宮的主宰聽說了這件事,還一頭霧水起來:

“難道我爺爺當年沒有把書都收集完嗎?”

他派人去使館探查,取來一些書冊觀看,最後驚歎道:

“《雜說》怎麼又多出來不少文章?”

對這本奇怪到不知道該歸入哪一家的典籍,皇帝是看過的。

因為裡麵的觀點多樣,

文章之間頗有執筆之人隔空吵架的姿態,

讓生性奔放,喜歡新鮮東西的皇帝很是喜愛。

他以為自己對這本書,已經很熟悉了。

誰知道如今再看,還有許多不曾了解的地方。

至於為何不懷疑其為後人偽作,攀附前人?

那隻能說,

那些多出來的文章,屬實跟之前所作“不忘初心”了吧。

“竟然還沒吵完,這書莫非是神仙所作?”

看完了《雜說》最新篇章的皇帝忍不住嘀咕,然後在心裡笑道,“若當真如此,那這些神仙天天吵架辯論,也著實閒得無聊!”

“陛下,如今兩國使者之處門庭若市,是否需要警示一二呢?”

文人聚集,便多有鼓動唇舌,指摘朝政之事。

皇帝對此,是非常討厭的。

但一想到三國之間的關係,

加上大漢雖然獨尊儒術了,卻也沒有什麼文字獄,

皇帝隻能揮手道:

“不管他們!”

“朕既已答應了他們修書的事,豈能再設限製?”

“隻要不出大問題,就隨他們去吧!”

“朕現在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

馬上,

他的大將軍和冠軍侯就要回來了!

皇帝才不要在外人身上浪費精力!

於是,

使館中的熱鬨,得到了皇帝的默認。

許多對之頗有興趣的人,也能坦蕩的上門,加入這場學者間的書趴之中。

已經不算年輕的史官司馬遷,便是其中之一。

他繼承了先人的誌向,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編修一本貫通古今,博采百家的史書。

在此之前,

他就有訪問秦夏使者,詢問兩國經曆的想法。

如今使館中有人有物,

這對他來說,更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而當司馬遷整理自身儀容,懷抱著期盼趕到的時候,

使館中那些從民間探頭出來的學者們,又在因為某件事而爭吵。

兩位使者捧著臉坐在院子裡,神態和他們決定修書之前,無所事事的當擺件時,十分相似。

畢竟在有這群不願透露姓名的熱心人士的幫助下,

使者們已經喪失了除掛名、出資以外的一切功能。

司馬遷見狀,便知道這二人心情不是很美妙,便沒有直接打擾。

他尋找到一位正在旁邊搬運書籍的中年壯士,詢問起眼前大家爭論的緣由。

“想來是大事吧?不然何至於爭得如此麵紅耳赤?”

“哦,其實沒什麼。”那壯士說,“他們天天這麼吵。”

“這群老鬼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吵起來,等他們吵累了就好!”

“如果你想看書,可以問我,我替你找出來。”

司馬遷沒有深究對方話語中的深意,隻是感激他的相助。

“多謝!”

他躬身行禮,“敢問閣下的姓名?”

“姓李。”對方平靜的回道。

“是隴西人士嗎?”

如今天下,李姓多出於隴西,還沒繁衍到哪裡都有的地步。

“是的。”

於是司馬遷笑了,“那可太好了!”

“我的朋友,就是出身隴西李氏,他的名字叫做李陵,是將軍李廣的孫子。”

“那挺好的!”對方聽了,便露出一個笑容,眼睛都彎了,跟司馬遷交談的意願,也多了起來。

他熱心的告訴司馬遷,那些已經分類的書冊堆放在哪裡,並略過還在爭吵的學者們,要親自帶他過去。

結果這樣的友好,卻被突然到來的年輕人打斷了。

那人找到司馬遷,大哭著說,“子長,我祖父死了!”

司馬遷聽了,神色便動容起來。

那年輕人又說,“大將軍因我祖父迷路失期不至,故而羞辱他,令其含恨而死!”

“我真想替他報仇啊!”

旁邊的壯士皺眉打斷他的哭訴,“死了就死了,正所謂軍令如山!”

“他自己犯下了錯誤,誰能救之?”

“你作為我……李家的子孫,豈能如此哭哭啼啼?”

“你是何人?”李陵看向他,對其語氣中那理所應當的責怪很是不滿。

“你不用管我!”對方搖頭不答,隻對李陵說道。“你隻要知道,論說仇敵,當是匈奴人,而非當朝的大將軍!”

“若你祖父有衛青的三分本領,又何至於迷路?”

衛青可是能在茫茫草原上,指揮大軍追擊匈奴的名將!

李廣豈能與之相比!

李陵聞言,隻氣的臉色漲紅,想要衝過去與之扭打,好為祖父出氣。

司馬遷阻止不及,隻能眼睜睜看著李陵大吼一聲撲過去,然後被自己的同族輕鬆拿下,毆打了三拳。

“李李李!”

“你這樣的性子,也配姓李?!”

那人打完之後,留下這般羞辱李陵的話語,隨即拂袖而去。

……

“李信!”

“親手教訓家裡不成器的子嗣,爽嗎?”

當那人走出司馬遷和李陵的視線,便有人悄悄湊過來,向之開口說道。

“不痛快,我打都懶得打!”

秦朝名將,曾經為始皇帝攻趙、克燕、平齊的李信哼了一聲。

“不要不高興嘛!”

他朋友說道,“陰間有多少死鬼,想要親手痛打自家子孫而不能?”

“你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哦!”

“看他們那副樣子,我隻恨陛下當初西巡,沒有將我帶上!”

始皇帝跟其他秦君們離開中原,前往西秦時,曾撿選了幾個心腹,伴隨自己前去。

而李信不同於王翦等老將,其因病去世之時,尚在壯年。

所以對域外之事,還是很有期待的。

但始皇帝沒有選他,

這讓李信很是遺憾。

當然,

李信更放不下的,

是鬼神發掘出了衛青這等驚世奇才,為之尋找名將指點時,也沒有找他!

現在衛青憑借自己的功績,注定要青史留名了。

他的後代李廣卻因為迷路這樣的小事,錯過了大戰,還認為自己被事後問責,是一種侮辱,從而羞憤自殺……

這讓李信在陰間都忍不住憋出來一肚子氣,連貢品都沒心情吃了。

要不然,

他一堂堂武將,也不至於無聊到幫一群文士整理書籍。

還不是想找點更痛苦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