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業化是一個極為宏大的藍圖,而不隻是單單有機器或者製造機器的能力。
因為以前的工業化,嚴格來說隻能算機械化,即擁有機器以此提升製造業效率。
但這種機械化本身可以複製,比如從彆國購買機器,拆開自行研究組裝,也許就能夠複製個七七八八,從而發展起來。
像我國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大量從毛熊那弄來機器。先進口用彆人的機器,再仿製機器,有了基礎製造能力,最後才開始創新,有了今天的工業底子。
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特彆是如今的2032年,工業化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的機械化時代,而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包括自動化、智能化、精細化、高端化、ai化等等。
其中蘊含的技術早就已經不是單純靠複製粘貼就能夠玩得明白,需要的是極為強大的科研力量,以及十分龐大的工業底蘊。
因為它涵蓋的是方方麵麵。
譬如國土縱深,官方政策,工業土壤,教育基礎,經濟底蘊,人口數量等等。
除了我國本身擁有了這些特性,從而湧現出了這樣一個工業奇跡以外,世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條件複製這條道路。
因而這種奇跡哪怕是老美、德法、小日子等目前處於工業第一梯隊的國家,也是拍馬都趕不上的存在。
大明正常情況下,肯定走不上這種道路。
雖然我國擁有的它都有,即便人口、教育、經濟、工業底子還薄弱,但等十年趕上來並不困難。
然而它太原始了,原始到可能連目前非洲一些稍微有點工業能力的國家都比它強。
可架不住背後有人啊。
我國目前已經走在了工業領域的最前沿,當老美那邊還在鬨全麵反對自動化的時候,我國自動化早就已經普及。
大量高科技器材儀器被搬運到了大明,老朱也見識到了什麼叫做中國速度。
十天時間建出了一個新的港口碼頭,三個月時間拆了半座南京城,而給城中百姓造的臨時居所,更是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造好,甚至住房比以前的都好。
老朱人都傻了。
睡一覺起來,第二天整個南京城都變了模樣。
感覺南京都不是自己的南京城了。
這讓他都有點懷疑人生,自己是不是不應該答應那邊馬上開啟基礎建設?
不過也沒辦法。
基建是發展經濟的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
沒有好的城市布局,那麼商業就不容易發展。
沒有好的交通道路,貨物就不可能迅速運達。
目前現代那邊給大明的發展路線就是先發展水運,因此先做造船廠。
然後以南京為核心,向周邊城市建設鐵路、公路,將交通網絡迅速鋪開。
這樣之後就可以做鐵路貨運以及公路貨車運輸。
事實上這是唯一且最正確的道路。
包括朱標也是這麼做的。
他提前搞定了南京的土地,在南京還是一片荒蕪之所的時候,就把土地收為國有,然後對城內進行改造,對城外進行水路、鐵路、公路設施建設。
隻是他的速度太慢了。
照目前的進度,想把交通運輸鋪向全國,至少得十多年的時間,甚至還隻是基礎鐵路,公路建設日期還得延長。
大明要想進入高速發展,恐怕也得十多年後,等到湧現出大批素質教育下的人才,加上培養好的技術工人,才能複製粘貼與承接現代機械化技術。
而與現代我國對接之後,那速度簡直是無法想象。
如果說大明以前最多就是請了個小代,那現在是演都不想演了,直接開掛。
為了滿足鋼材需求,我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於南京周邊幾座鐵礦建造了幾座小型鋼鐵廠,通過閃速煉鐵技術,一噸鐵礦石投入再到05噸鋼塊出來,僅僅需要幾秒鐘。
這可比目前大明在武安、遷安等地建造的電弧爐煉鋼技術快得多。
畢竟這種煉鋼技術在2026年大明興建鋼鐵廠的時候還正處於摸索階段,等到2032年的時候技術早就已經成型,並且在諸多大型國有鋼鐵廠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能源需求,又運送了一座小型核電站過來。
核電站聽上去很厲害,完全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得到,但早在2021年我國就已經研發了“玲龍一號”小型核電站,到2032年的時候,技術更加成熟,體型更小,功率更高。
這座運來的核電站占地僅006平方公裡,相當於90畝地,比傳統核電站小了幾十幾百倍,發電功率能達到每小時60萬度,僅僅比傳統核電站少了約30萬度。
基本上它的存在就意味著整個南京的所有能源需求都徹底解決,可以做到二十四小時三班倒,一直處於開工建設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6g通信、局域網、城市照明係統、城市道路係統、城市下水道係統等等建設活動也迅速展開,大量的通信塔、照明燈、網絡基站等等開通。
一夜之間,大明南京城仿佛從原始社會來到了現代文明社會。基本上隻要城裡拆得差不多,把該建設好的樓房都建起來,就是一座嶄新的城市。
大明的官員們顯然正在受到嚴重的衝擊,他們與現代社會完全格格不入,所有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隻知道南京城好像已經被彆人接手,就連自己的衙署都被人拆了個精光。
不少人有怨言,加上一些人與現代人接觸過。發現他們並不懂古禮,且談話間也沒有對官員的尊敬,看待他們就像看待原始人一樣,令諸多官員心裡很是不爽。
四月份,乾清宮內。
現代駐大明的辦公室總事館就落座於乾清宮外廣場東麵的原東裕庫,穿過日精門就是了,再往東是奉先殿,往北是太子居住的東宮。
此刻乾清宮裡,老朱與朱標還有一位負責大明事務的國家副級老者正在談論著一些發展的事情。
正在這個時候,通政司把新一批奏折公文送了進來。
老朱隨意翻了翻,然後苦笑著把這些公認扔在一旁,說道:“朕都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些官員們大多都在反對新政。”
這次新的變革被稱為朱標新政,因為明麵上依舊是朱標在主持,並且給現代隊伍大開綠燈,包括所有的批文全都光速批下去,各部院衙署都快成了擺設。
畢竟國家出麵的話,不管是規劃還是路線,其實都幫他們做得清清楚楚。
他們前麵幾天接觸會晤,差不多早就已經把該談的談完,以後要做的也全部敲定,之後就是按部就班,根本就沒有搞流程的必要。
但老朱他們能接受新事物,並且與現代合作,是因為去現代那麼多年,早就對這些東西有所了解。
百姓能接受文化衝擊,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懂。
唯獨中間的官僚與士大夫階級,也就是知識分子,卻是前所未有的抗拒。
因為他們對於新事物完全不懂。
不懂就意味著他們以前掌握的一切都作廢,以後要麵臨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個他們完全未知的領域。
或許談不上已經有所共識,但這種對新事物不能掌控的感覺,還是讓他們本能有些厭惡。
因此這些日子許多官員上書,說請求廢掉太子新政。
“新的事物取代舊的事物,總是要受到一些阻撓的嘛。”
老者笑了笑說道。
“朕看他們是想死了。”
老朱眼眸中閃爍過一縷寒意。
眼下正是大明大發展的時期,怎麼能由官員們阻撓呢?
老者看到他身上肆意的殺氣,臉色微微動容,便勸道:“朱先生言重了,其實這都是基於他們對未知事物的不了解和恐懼,擔心會威脅到他們的利益。很多時候,隻要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能夠解決很多問題。殺人確實是解決問題最快最粗暴的手段,但也是最不好的手段嘛。要想進入現代文明社會,還是要建立一套文明體係,有國家法製基礎才行。”
老朱細細思量,覺得對方說的有道理,便慢慢收斂了臉上的寒意,點點頭道:“確實,朕是很向往文明社會,也向往後世華夏。奈何朕起於微末,在故元末時那年代,不動刀兵殺人,就得被人殺,也是無奈之舉呀。”
朱標便岔開話題道:“秦老,依您看,有什麼辦法解決呢?”
老者思慮道:“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讓雙方能夠多多接觸,把新的思想,新的潮流帶過來。當然,這種思想還是僅限於文化上的融合,政治上就不要過多談論。隻有讓他們明白進步的道理,才會更加擁護你們的政策。”
“唔”
老朱點點頭道:“那該怎麼多多接觸?”
如今兩邊其實並沒怎麼碰麵。
現代人居住在臨時修建的宿舍裡,在大明這邊招募的工人也是住裡麵。
而施工現場是不允許非招募的大明工人進入到其中。
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安全。
裡麵很多機械設備,如果那些什麼都不懂的大明人衝進去,不僅可能造成破壞,還可能危及到自身安全。
所以雖然都生活在一個城市裡,可現代人與大明人卻被高牆隔開,根本見不到麵,更彆談什麼交流與融合。
也隻有一些官員會因為交接手續等問題與他們接觸,而接觸的結果對於他們來說卻非常的不適應。
在這種情況下,想促進雙方交流,就得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朱標就想到了時機點。
他笑道:“雲峰不是大婚在即,就辦得熱熱鬨鬨一點,滿城歡慶豈不是更好?”
“哦?”
老朱頓時沉思起來,片刻後說道:“很好,那就這麼辦吧。”
與此同時,正在自己吳王府坐牢的朱雲峰,忽然就莫名其妙地打了個噴嚏,抬起頭看向四月南京的天空。
最近在下雨,莫不是天氣又轉冷了?
一想到自己如今被“圈禁”在王府當中,朱雲峰就有點難受,連忙打開了電腦登入內網看消息。
此刻內網最大的新聞自然是朱雲峰討老婆這件事。
因為太轟動了。
不止是現代人,古人也非常轟動。
聽到吳王殿下終於要選王妃了,全南京上到貴族小姐,下到小姑娘們全都沸騰了。
15歲到18歲的年齡區間,報名參加的人數很快突破一萬。
宗人府的報名處門檻都差點被踩平。
馬皇後在海選階段派貼身宮女錦兒坐鎮宗人府,對秀女的長相、身段、年齡進行嚴格篩選,以期能夠找到最完美的王妃。
到了第二關甚至直接由馬皇後親自把關,從一萬多人裡八百餘人脫穎而出,進行第二輪選拔。
而這次選拔自然也引起了現代人的關注。
現代對於大明的幫扶主要采取老帶新的辦法,這也是最好的辦法。
由於大明的教育行業頂多算是起個步,八年來能擁有初中高中學曆的人都屈指可數,因此大部分人都進入建築業。
首先進行的是南京城市規劃,由技術工人帶著那些被招募的大明工人展開基礎拆除、清理、奠基工作。
然後才由高級技術人員進行建築設計,道路規劃。甚至還有許多大明本身的建築大家參與,力求追尋唐宋明時期的古代建築藝術與現代建築的結合。
事實上朱標在宮外修建的高樓就是典型的模版,充滿了古代藝術質感以及現代工業的質量。
最後則是真正開始修建工作。
大明與國家之間的合作迅猛快速,城內很多地方開始拆除,大挖特挖,道路施工,城區開始擴張,保留許多經典古建築的同時,也能建造起新的高樓大廈。
而其餘有一定學曆,接受現代化教育的秀才、舉子則進入了一些關鍵崗位,如大明的造船廠、軌道交通製造廠、工程裝備廠、儀器廠等等。
國家幾乎是搬遷了許多工廠過來,手把手對點幫扶,先培養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能夠有基礎製造業水平,再談高精尖技術。
甚至他們還打算在大明建造一個衛星基地,先放幾顆衛星再說。
同樣,局域網也很快搭建。
短短數個月的時間,國家派遣了超過七八萬人過來,全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素質人才,不是雙一流大學畢業都不好意思出現在這裡。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大明的好奇與探索自然也就應運而生,內網甚至有人搭建了論壇,討論起對大明的情況。
“重大消息,牢朱選妃已經從八百人又選到了五十人,最後一關馬皇後將親自把關。”
“根據我收買的線人回報,牢朱這次很可能三妻四妾。因為優秀的妹妹太多了,馬皇後大概率會決定給他搞個正妻,幾個側妃之類。”
“草,牢朱,我要肘死他。聽說他有直升機,買通他的飛行員。”
“老子還單著呢,這狗東西就馬上那麼多老婆了,而且還都是未成年,這不抓起來槍斃五分鐘?”
“有沒有搞到照片啊?讓我看看大明的妹子質量怎麼樣?”
“大家都出不了工地,怎麼去拍?而且宗人府誰能進去,外麵都荷槍實彈的好吧。”
“以後我也要找個大明妹妹。”
“得了吧,人家那年齡做你太太太太太太奶都夠了。”
“嘿嘿嘿嘿嘿,我就喜歡太太太太太太奶。”
“逆天”
論壇裡各種帖子滿天飛,大部分都是各種八卦以及對明朝曆史的探究,還有小部分則是對穿越這種事的討論。
但毫無疑問,朱雲峰已經成為了不管是大明人,還是現代人眼裡,最大的議題。
壞了。
我成熱鬨了。
王府內,朱雲峰麵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