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令慶帝癡迷的科學(1 / 1)

推荐阅读:

傍晚。

慶帝靜坐於書桌後,手握毛筆,筆尖沾了一些墨水,隨後落於紙上。

筆走龍蛇之間,四個短句躍然紙上。

“陛下,好字!”一旁的黃瑾職業性拍龍屁。

慶帝嗤笑一聲,將毛筆扔到一旁:“你這廝言不由衷,朕的字如何,朕自己還是清楚的。”

作為開國武帝,慶帝的字不能說難看的,但也稱不上好看。

畢竟書法這東西是需要時間和經驗打磨的,慶帝半輩子的精力都放在了戰場上,自然不會太擅長書法之道。

“是是是。”黃瑾憨笑道,“老奴是說,陛下這話說得好!”

黃瑾沒跟慶帝去奉國大學,倒是不知道這四句話出自李徹之口。

慶帝看了他一眼:“你也能看懂這幾句話說得好。”

“是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黃瑾感歎一聲,“老奴雖然沒讀過幾本書,但也能看出這話說得真好,若是這說話之人真能做到,想必古之聖人也不過如此了吧。”

聽到黃瑾的話,慶帝沒有再說話,隻是坐在桌位上,手指輕輕敲響桌麵。

他做到了嗎?

為天地立心。

然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

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

慶帝自認做不到這一點,他這一生創了太多殺孽,因他而死的人有好有壞,殺人也絕不是出自一顆公心,而是統禦天下的皇帝之心。

那老六呢

想起朝陽城百姓的笑臉,慶帝覺得若是世上真有人配得上這句‘為天地立心’,自家老六當算一個。

為生民立命。

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

如此看來,慶帝覺得自己在這一點做得還不錯,自己統一亂世,掃諸多反王、蠻夷,還華夏百姓朗朗乾坤,算得上為生民立命了。

老六如今雖不如自己,但他還年輕,或許未來能做得更好。

為往聖繼絕學。

慶帝輕笑了一聲,這一點父子二人做得倒都不怎麼樣。

故往聖者,孔、孟所代表的先儒也。

慶帝雖然也用儒生,但自己卻是打心底不信儒的,他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什麼東西對維護統治有利,就用什麼。

而李徹呢,更是徹徹底底的儒教叛逆,從奉國大學那群學生不學儒,隻學文就能看出。

但,這‘往聖’真的隻代表孔孟之道嗎?

或許,老六他想繼承的不是孔孟,而是諸子百家,炎黃二帝,乃至從古至今華夏曆代先賢之誌呢?

慶帝不清楚自己有沒有過度解讀,但文字的表達就是這樣的。

當李徹把橫渠四句帶到這個世間後,這句話的解釋權便不歸他所有了,而是歸天下所有讀書人。

為萬世開太平。

慶帝的視線落在最後一句話上,沒有再想什麼,隻是微微歎息了一聲。

這句話在他看來,更像是一種宏願。

宏願嘛,這種東西就不是用來實現的,也不可能實現。

像是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像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又像是陽明先生的‘立德、立功、立言、立身天地’。

慶帝知道自己不是聖人,做不得這種大事,但他很清楚自己能做什麼。

伸出手,將麵前的紙張翻了麵,再次拿起毛筆。

墨跡尚未乾,力透紙背,在紙張背麵仍能看到些許輪廓。

慶帝閉目思忖片刻,再次睜開眼時,眼神中已經滿是決絕。

輕輕抬手,又是四個大字落在紙上。

“黃瑾。”慶帝將紙張甩給黃瑾,後者連忙接住,“明日,將此字交給奉王。”

“老奴遵旨。”黃瑾連忙答道,再抬頭看時,發現慶帝早已消失在房間中。

他下意識低頭看向紙麵,卻見上麵寫著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

科學當興!

。。。。。。

接下來幾天,慶帝完全沉迷於朝陽城,或者說是科學。

他整日往返於奉國大學和朝陽城之間,每天都找不同的奉國學者交流,不厭其煩地請教。

除此之外,他還會和桃源派的農學弟子下田,討教莊稼生長的規律;會和奉國商隊的領隊溝通,詢問商業運行的方法;還會和學子們坐在同一課堂,跟著台上老師複誦‘隻含加減或乘除,順序從左往右去。既含加減和乘除,乘除先算莫大意。’的順口溜。

朝陽城就像是大海,慶帝如同一塊乾燥的海綿,貪婪而急迫地吸收著如海水般的新鮮知識。

慶帝是好學的,或者說能成大事者都是好學的。這種好學不拘泥於課本,而是學習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

科學之事,慶帝知道自己做不到極致,但至少要懂個大概,日後能做到不會輕易被其他學者忽悠,就足夠了。

對於慶帝的所作所為,李徹沒有阻止,反而樂得見到他這樣。

在大慶君臣眼中,科學似乎成了新興的學問,甚至有著挑戰儒學這座大山的潛力。

而李徹,便是科學的創造者。

古人想不明白,科學和儒學、道學、法學不同,它不是某一種學說,或是某個聖人的言行,而是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則。

不過,李徹不介意他們這麼想,所有大慶的文人都成為科學信徒才好呢。

反正不管他們怎麼折騰,收益的終究是自己。

畢竟,科學的正統在奉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