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慶帝快步走入殿中時,杜輔臣、霍韜等一眾重臣已經到齊了。
杜輔臣向前一步,遞出手中書信:“陛下,軍報在此。”
慶帝擺了擺手沒有接,而是大步流星走到龍椅上坐下:
“莫要浪費時間,信的內容你可看過了?”
“看過了。”
“我問你說,東平郡王、奉王和耶律大賀決戰,贏了輸了?”
杜輔臣連忙道:“回稟陛下,我軍大勝!”
慶帝攥著椅把的手微微一鬆,心臟跳動加快,臉上仍淡定如常:“繼續說。”
杜輔臣打開軍報,掃了一眼後,娓娓道來:
“奉王殿下和契丹軍陣前鬥將,東平郡王殿下親自出陣斬殺敵將占得頭籌,又有奉將王三春罵陣激將,使得三名敵將憤而出陣,被奉將越雲、吉泰罕接連斬殺。”
慶帝皺了皺眉:“老四這逆子,又逞匹夫之勇!“
“老六手下那麼多悍勇之士,顯著他了,還親自出陣。”
眾臣聞言隻是低頭不語,傻子都能聽出來皇帝這話看似是在埋怨,實則是炫耀自家兒子。
杜輔臣繼續說道:“耶律大賀連損四將,軍心不穩,隻得命令全軍出擊。奉王先以火器攻擊,又讓步兵與敵軍主力周旋,待到敵軍陣線動亂之際,騎兵從兩側突襲掩殺!”
“契丹軍大潰,在營地死守了幾日後,又被殿下派奇兵偷襲了糧道,終於軍心大亂而退。”
慶帝輕輕敲打著扶手,並沒有發表評價。
雖然戰報上說得簡短,似乎勝利來得輕而易舉。
但慶帝身經百戰,卻是知道這戰報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能做到這種程度何其困難?
第一次指揮大兵團作戰,能勉強維持陣型已屬不易,更彆提能完成誘敵、反擊、側襲等戰術了。
我家老六果然天縱奇才,有名將之風!
“契丹軍敗退的途中發生了內訌,一路向西撤回上京,另一路向北意圖與室韋援軍彙合。東平郡王和奉王商議過後,也分為兩路,東平郡王率軍攻上京,奉王則向北緊追耶律大賀。”
慶帝開口道:“先說奉王那一路。”
“是。”杜輔臣翻了翻戰報,“奉王一路向北追殺耶律大賀,直至耶律大賀與室韋軍彙合,身邊隻剩萬餘人。”
“奉王殿下在一處峽穀遇見了耶律大賀與室韋軍,以數萬精兵擊敗了對方十萬大軍,斬殺室韋首領,親自陣斬耶律大賀,並收降十萬室韋降兵。”
慶帝的臉上終於露出了驚訝之色:“耶律大賀死了?”
杜輔臣回道:“能在寫在戰報上,肯定正式過了,必然是死了。”
聽到耶律大賀的死訊,慶帝一時間還有些唏噓。
耶律大賀在關外也算是雄主,實力肯定是有的,建國那會兒自己出關平定蠻族暴動時,都沒敢去動耶律大賀。
沒想到,這麼草率地死在了老六手中。
片刻後,慶帝又問道:“老四那邊呢?”
“東平郡王殿下一路攻城拔寨,殺到上京城後,隻用半日便攻破了城門。隻有幾萬契丹殘兵逃入草原,關外再無契丹的軍隊。”
杜輔臣放下戰報,再次向慶帝長揖行禮:“恭賀陛下,平定契丹,再創開疆擴土之功德!”
眾臣齊聲道:“恭賀陛下,開疆擴土!”
慶帝微微一笑,很是受用。
雖是李徹和李霖的功勞,但此次平定契丹朝廷也出了力,總算是有些參與感,屆時史官也會在史書上記下自己的一筆功勞。
開疆拓土向來都是帝王武功之極,僅次於平定亂世。
“把戰報拿給朕看看。”
黃瑾立刻上前從杜輔臣手中接過戰報,恭敬呈上。
慶帝接過戰報,雙手微微顫抖。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展開,一行行文字映入眼簾,他的目光也越來越明亮。
捷報上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
契丹,這個曾經屢屢犯邊、燒殺搶掠,讓邊境百姓苦不堪言的蠻族,如今湮滅在大慶軍鋒之下。
看完戰報,慶帝龍顏大悅。
他仰天大笑,笑聲響徹整個大殿。
“好!好!好!”
連說了三個好字,慶帝仿佛看到了大慶的疆域再次拓展,國力更加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景象。
“傳朕旨意,昭告天下,奉王李徹,忠勇無雙,平定契丹,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慶帝頓了頓,又說道:
“著即刻加封奉王為天策上將軍,位在三公、諸王之上,許自置三品以下官屬,以封賞有功之臣!”
“東平郡王李霖攻陷上京,有輔佐之功,恢複其燕王爵位。”
眾臣連忙躬身應命,心中卻是震驚不已。
天策上將軍?
這可是從未有過的職位,位在三公諸王之上,還能自行封賞屬官。
也就是說奉王如今的地位,已經僅次於陛下、太子還有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了。
由此也可見陛下的無奈。
奉王之功,已經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
就在這時,杜輔臣手捧信件向前:“陛下,戰報中還附帶著書信一封,請陛下親自過目。”
藩王送給皇帝的私密書信,杜輔臣也不敢擅自閱覽。
“哦?”慶帝好奇地看了一眼,揮了揮手示意黃瑾取來。
拆開書信,隻看了幾段字,慶帝就感覺到一股子熟悉的味道。
這逆子,剛立下大功,又開始跟朕撒潑賣乖了。
一目十行看完李徹哭窮和自誇的話,慶帝看到書信最後幾行字,目光頓時變了。
放下書信,慶帝嘴角噙笑,看向眾臣:“耶律大賀之子耶律原,願意帶契丹歸順朝廷,獻上契丹之土地和百姓。”
杜輔臣眼睛一亮:“這是好事啊,陛下。”
“關外蠻族不能根除,雖然我中原王朝一次又一次打敗他們,卻總是不能實控。實際上就是少了這份名義,使得關外之民對國朝沒有歸屬感。”
“借此機會,可讓關外蠻族徹底融入我朝,以慶人自居,則北方之危機再不複存在矣。”
“不錯。”慶帝微微頷首,“但耶律原還有個條件。”
“是何條件?若是不太過分,陛下儘可答應他。”
“他要讓朕親自去上京,接受契丹的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