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徹自然不可能當著一眾使臣的麵,和慶帝大談如何殖民剝削這些小國的經驗。
使臣們已經被李徹嚇得不輕,是時候讓慶帝出來扮個白臉安撫一下,免得把他們真的逼反了。
慶帝也隻能先按捺下好奇心,當眾駁回了李徹改封領地的請求,安撫住驚慌失措的使臣們。
隨後又當眾扶起高麗王李洧佑,赦免了他的罪行,並封為歸義侯。
賞了他一套京中的宅院,又送了些仆從、侍女和金銀之物。
對李洧佑來說,賞賜再豐厚也沒有,他丟掉可是一整個國家。
但好在小命保住了,比什麼都強。
代價是下半輩子囚禁帝都,隻能做個提線木偶,偶爾可能還要當眾獻個舞。
李徹送出的這份禮物,讓慶帝龍顏大悅,百官更是讚不絕口。
趁此機會,慶帝當即下令禮部討論出一個新的年號,改元以彰顯武功。
慶帝並非是好大喜功的皇帝,‘泰始’這個年號用了十年都未曾提過改元。
如今竟因為李徹拿下了高麗,主動提出改元,可見他是真的高興。
同時,慶帝又封賞群臣,在座的和地方上的官員皆有賞賜。
大慶官員的俸祿極低,連應酬都困難的窮官比比皆是,這些人也算是接了李徹的光,能過一個好年了。
慶帝又下令大赦天下,除了被判死刑的囚犯外,其餘囚犯全部釋放或減刑。
聽到慶帝要大赦天下,李徹的表情微微變了一下,但很快就被他遮掩過去。
接下來的事情就和李徹無關了,其他藩王輪番送上禮物,但無論他們的賀禮如何彆出心裁,都比不過李徹送上的大禮。
獻禮過後,大典順利結束。
除了中間些許小插曲外,大典整體還算是成功的,既震懾了諸國,又表現了大慶皇帝的仁德。
同時,也讓諸國都知道了,大慶出了一個武德充沛,卻又經常發癲的奉王。
一個一言不合就要滅人家國的存在,以一己之力嚇得一眾使臣膽寒,不敢再肆無忌憚地從大慶那裡薅羊毛。
大慶奉王你怎麼不叫瘋王呢?
大典過後,李徹毫無意外地被慶帝單獨召見。
私下裡的慶帝更顯興奮,原本略顯枯槁的臉,此刻滿是紅潤。
慶帝怎能不興奮,原本他對李徹最大的期望,也不過是三年時間內,創造一個能支持征高麗大軍後勤的奉國。
結果呢?短短一年的時間,高麗亡了
這就好比父親讓兒子假期去考個駕照,結果兒子剛練了三天,父親就在電視上看到兒子奪得了f1錦標賽的冠軍。
有點驚嚇大於驚喜了。
“之前在殿上不便細問,現在你好好給朕講講,你是如何拿下高麗的?”
李徹拱手欲答,慶帝卻擺了擺手,指向一旁的座位:“莫要站著,坐著說。”
李徹來了這養心殿這麼多次,除了吃麵那次坐著外,其他都是站著答話的。
手裡有了功勞,地位也高了,倒是能混上一個座位了。
“謝父皇。”李徹也不推辭,在座位上坐下後,開口道,“其實兒臣也是湊巧,那高麗生了內亂,李洧佑能掌握的隻有半數城市,還要分兵去防守叛軍。”
“之前兒臣說的並不完整,其實李洧佑並沒膽子大到敢殺兒臣的使節,那使節是自願去死的。”
李徹將秦旌的事情和慶帝說了一遍。
饒是掌握天下權勢的皇帝,聽聞秦旌的事跡後也有些唏噓。
“倒是一個忠臣,雖然之前犯了錯,但能做出此等忠烈之事,功過兩消了。”
慶帝想了想,開口道:“你說秦旌有個幼子在京中?”
李徹點了點頭:“是。”
“朕封他個忠義子,蔭庇子孫,你覺得如何?”
李徹微微一怔,連忙道:“兒臣替秦旌,謝父皇隆恩。”
子爵雖然是倒數第二等的勳爵,但也是個正兒八經的爵位。
自古非軍功不得封侯,除了那批陪慶帝打天下的將軍外,慶帝很少會給其他大臣封爵。
能給秦旌的幼子封個子爵,估計也是因為慶帝此刻心情大好,有點衝動了。
“行了,你繼續說。”慶帝擺了擺手。
“出兵之後,兒臣兵分三路,先取高麗外圍的三座重鎮。”
慶帝也是玩戰術的好手,帶兵打仗的能力至少能排進天下前三之列。
聽到李徹的複述後,他微微皺眉:“你手中兵力本就不多,又分了三路,孤軍深入怕是有些用險吧?”
李徹笑道:“父皇有所不知,這三路兵不是去攻城拔寨的。”
“哦?”慶帝來了興趣,“細說來。”
“父皇可知,高麗多山,他們又在山上廣築碉堡,憑借天然之險據守,導致大軍難以展開,這才是奉軍麵臨的最大困難。”
慶帝微微頷首:“沒錯,前朝煬帝也是如此,至死都沒能攻破高麗的防線,反倒壓垮了桓軍的後勤。”
慶帝早有攻打高麗的想法,前朝煬帝的行軍記錄,看了一遍又一遍,還經常親自問詢參與過那場戰爭的老將。
研究這麼多年,隻得出一個結論。
若是高麗死守山川上的堡壘,那便是無解之局,派多少兵去都不可能贏。
唯一的勝點便是拚國力,用後勤消耗活活耗死高麗軍。
這也是他讓李徹去關外的原因,他本就沒指望李徹能打進高麗,隻是想讓他站穩腳跟,給大慶的軍隊提供後援而已。
所以,他很好奇李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李徹微微一笑:“兒臣這三路皆是隻圍不攻,但卻要搞出聲勢來,震懾城內守軍,放他們去尋求援兵。”
“實際上,兒臣早將所有騎兵都散了出去,埋伏在高麗軍隊的必經之路上,此乃圍點打援之策!”
“圍點打援?”慶帝眼睛一亮:“這倒是個好辦法,高麗軍上當了?”
李徹點頭:“那李洧佑是個昏頭的,得知奉軍來襲,竟幾次下令催促守軍前去援救。”
“最終那些守軍迫不得已從碉堡中走出,急匆匆趕赴前線,被奉軍騎兵一網打儘,高麗防線搖搖欲墜。”
“後兒臣集中兵力,一口氣突破了防線,殺到柳京城下,拿下了城池!”
慶帝輕舒一口氣,隨後苦笑著搖了搖頭。
讓自己夜不能寐、深深忌憚的高麗,竟以此等荒謬的方式落幕了。
高麗之覆滅怪不得彆人,實在是那李洧佑太蠢了,好好的天險不利用,和奉軍正麵作戰。
當然,李徹的功勞也不可磨滅。
雖然李徹說的很輕鬆,但慶帝心裡明白,他必然承擔著極大的壓力和風險。
想到這裡,慶帝眼中閃過一絲愧疚,輕聲道:“徹兒,辛苦你了。”
“為國征戰,何談辛苦?”李徹笑著回答。
他真沒覺得辛苦,那李洧佑的王宮中可有不少珍寶,自己這一仗打得不虧,甚至還有的賺。
李徹突然想到了什麼,開口問道:
“不過,父皇,如今奉軍隻占了高麗半數城池,仍有一半國土掌握在樸家手裡。”
“兒臣派使者與其商談,他們願意在名義上歸附大慶,但仍要保留手中兵權,您看”
慶帝皺了皺眉,沉聲道:“此事,你覺得該如何處理?”
李徹認真道:“兒臣覺得,高麗雖滅,但新羅、百濟猶在,與其將樸家趕儘殺絕,不如留他們和新羅、百濟周旋。”
“而且奉軍兵力已是捉襟見肘,即便拿下高麗全境,也難以完全掌控。”
“不如先封給他們爵位和虛職,我們作壁上觀,靜待其變。”
慶帝沉思片刻,點了點頭:“此事不急,待朕和朝中文武商議過後再定。”
“反倒是”慶帝目光柔和,“徹兒你立下如此大功,朕該如何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