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晉末長劍 > 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中的戰鬥(上)

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中的戰鬥(上)(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戰與不戰,這是個問題。

等至今日,劉聰隻等到了一路援軍,還不是劉景、卜泰派來的人馬,而是自馮翊郡夏陽縣北境東渡的兩千騎兵。

此渡口位於平陽郡皮氏縣西北。

皮氏在後世河津縣。

北魏年間,因縣西有龍門山,更名為“龍門縣”。

此縣曆史上因太原王氏後人遷居,衍生出了龍門王氏,比較有名。

縣城西北二十餘裡有龍門渡,是黃河渡口之一,這批騎兵就是從這裡過河的。

龍門渡的級彆還是有點差。

通通商隊是可以的,但過大軍則有點雞肋,原因也很簡單:黃河剛出晉陝大峽穀,水勢正急,危險性較大。

真正水文條件好的還是蒲阪津和風陵渡,但後者處於中條山南,渡口對岸又是潼關以東的狹長河灘地,大軍無法展開,還容易被人困死在不利地形上導致全軍覆沒。

綜合來說,真的就隻有蒲阪津適合通過大軍。

兩千騎在王氏莊園補給之後,本打算悄悄南下,無奈河東地界上到處是晉軍的眼線,被塢堡發現後,很容易通風報信,行軍失去了突然性,於是隻能老老實實南下,行至聞喜縣劉聰大營。

劉聰對這支大軍的觀感不錯,依稀看到了當年長平之戰時,跟隨他直衝晉軍大陣的那支騎兵部隊的風采。

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在關中打了勝仗,自信心練出來了,裝備也不錯,故士氣高昂。

但除了這支部隊,其他人馬一支都沒趕來。

目前他掌握在手裡的,隻有六千禁軍步騎、一萬五千餘丁壯,外加新來的兩千騎兵,總計兩萬三千餘人,已是劉聰短時間內能湊出來的全部兵力了。

如果他願意再等些時日的話,大概還有兩萬人能回援。

但問題在於,對麵的晉軍也會等到援兵。

經過兩三天時間的觀察、刺探以及捕俘拷訊,對麵的賊將侯飛虎帶了大約一萬多人。

後麵又從安邑方向奔來六千多,總兵力兩萬二三千人。

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兵力。

劉聰完全可以肯定,再等下去,對方會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就像他一樣。

對方要戰,那就戰吧,磨磨蹭蹭、斤斤計較,跟個娘們似的。

十一月二十九日,雙方默契地選擇了一處較為空曠的原野,在東西兩側各自布陣。

******

北風呼嘯,百草衰折。

太陽掙紮著爬上了天空,暗紅暗紅的,感覺不到一絲熱量,好像它也是被迫出征一樣。

劉聰收回目光,心情有些沉鬱。

漢軍擺出的是一個品字形大陣。

正中央突出部分是六千步卒,其中前麵兩千人較為精銳,乃鐵鎧武士,後麵四千人參差不齊,不甚精銳。

中央大陣側後方有兩翼,與中軍大陣類似,前麵各有千名精銳,後麵則分布著三千雜兵。

兩翼前方及中軍小陣間隙內還分布著弩車,此刻正往前麵推著。

弓手多分布在兩翼,正麵較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盾手。

這個陣很明顯了,以中軍吸引晉軍主力,因為他們攻得最猛,戰鬥力最強,然後以次一些的部隊快速前出,兩翼夾擊。

古老又經典的戰陣。

鼓聲已經擂響,聽起來稍稍有些沉悶。

劉聰沒找到以前戰鼓擂響時熱血的感覺,隻覺得今天有些冷,特彆冷,冷到骨子裡了。

戰旗嘩啦啦飛舞著。

風向稍一變化,旗麵似乎就要掙脫旗杆,向後方飄飛而去。

大軍前進之時,左右兩翼有部分少年抬起手,擋在眼睛麵前,遮擋風沙。

劉聰眼角跳了跳,沒說什麼。

向西吹了一會後,風向突變,又吹向東南方。

陣中部分老者立刻佝僂起身子,仿佛要阻擋那順著脖頸向裡鑽的刺骨寒風一樣。

劉聰下意識調轉視線,看向對麵的晉軍大陣,目光逡巡不定,似乎要尋找他們的破綻與醜態……

在看到匈奴人布好的大陣後,侯飛虎琢磨了一下,決定“致敬”邵師,使用他最喜歡的軍陣:偃月陣。

第(1/3)頁

第(2/3)頁

這種陣型攻守兼備,核心同樣是打擊敵人側翼——主要是左翼。

他看得出來,劉聰也很無奈,精銳甚少,兵力寡弱,無論布什麼陣都沒用,隻能殊死一搏了。

其實,劉聰最好的戰術還是和之前一樣,梯次防守,節節抵抗。

但可能是最終沒產生效果,或者他煩了,加上巨大的戰略劣勢,逼迫他不得不死命抓住唯一的機會,妄圖一戰扭轉劣勢。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輸急了眼的賭徒身上,把最後一點錢投進去,寄希望翻本,或者至少彌補很大一部分虧欠。

“布偃月陣,以瑕樓部曲督餘安為右翼督軍,前出五十步列方陣。”

“以黑矟軍為中軍,吾親領之。”

“以武牙將軍羊權為左翼,落後五十步布陣。”

標準的斜擊陣型。

右翼三千餘府兵。

中軍五千餘黑矟軍。

左翼四千餘羊家軍。

雙方還另有數千騎兵,布置在兩翼或後方,這會尚未出動。

鼓聲擂響之後,戰場上旗幟揮舞個不停,看得人眼繚亂。

風向變個不停,一會吹向這,一會吹向那。

指揮車緩緩向前,大風之中,一麵旗幟的邊角拂麵而來,侯飛虎一把將其推開,目光冷靜甚至堪稱冷漠地看向前方。

將士們列隊前進,時而有枯枝敗葉席卷而來,迎麵打在甲葉上,發出輕微的聲音。

軍官們用不懷好意的目光看向士兵。

士兵們昂首挺胸,繼續前進,沒有喧嘩,沒有騷動,仿佛一尊雕塑。

沒辦法,早就被軍棍、馬鞭打出條件反射了,誰敢亂動,打不死你!

侯飛虎輕輕摩挲著下巴,冷靜的眼神在敵軍大陣的各個角落上掃視著。

邵師曾經評價過他:精於算計,喜歡打巧仗。王雀兒評價過他:臨陣鼓舞士氣的手段不足。

金三說他像個死人一樣,血都是涼的。

正常人聽到戰鼓擂響,不應該氣血上湧麼?

正常人看到密密麻麻分布著的軍陣、旗幟,不應該豪氣衝天麼?

正常人看到鮮血飆濺、血肉橫飛,不應該大喊大叫麼?

侯飛虎沒有。

他感覺自己不會激動、不會感動、不會生氣、不會悲傷、不會流眼淚,即便在萬軍之中,亦沒有那種血脈賁張的感覺,隻在不停地算計著:敵方的破綻在哪裡?敵方哪一處露出頹勢了?該怎麼利用這個漏洞?

張大牛曾拍過他的肩膀,說戰場上就要熱血起來,等哪天遇到個明明實力不如你、器械不如你、訓練不如你的敵人,突然間熱血爆發,不講理般地衝破你的大陣,就知道那些算計沒有用了。

侯飛虎對此將信將疑,他還沒遇到過,不敢武斷地說這不可能。

今天的匈奴陣中會出現這樣的人物麼?

太陽漸漸升高了,侯飛虎感覺到一陣暖意。

他抬頭看了下,紅日如血,正合殺人。

******

“嘚嘚”馬蹄聲響起,來自匈奴陣中。

劉聰終於忍不住了,下令出動騎兵,動搖一下對麵的陣腳。

打過很多仗的他知道,對麵氣勢洶洶,士氣高昂,擺明了是一支勁旅。

行走之前,陣型絲毫不亂,喧嘩一絲也無。

這種沉默的壓迫,已經對己方產生了微妙的影響。

對麵的騎兵也出動了,看樣子是羯人。

雙方的騎兵在戰場左右兩翼展開了堅定的廝殺。步兵尚未接戰,雙方的騎兵已經躺了一地。

兩千禁軍騎兵出動了一半,自右後方包抄而出。

這些人身披鐵甲,手持長槍大戟,奮勇向前。

對麵也出動了騎兵,看旗號應是捉生軍無疑,共千餘騎。

雙方慢慢提起馬速,然後衝殺在一起。

第(2/3)頁

第(3/3)頁

果然,如同劉聰所預料的一般,對麵的捉生軍直接給衝散了。

禁軍騎兵繼續向前,驍騎軍數百人又湧了上來,再度被衝得稀裡嘩啦。

然後又是數百驍騎軍,再被衝垮。

連破三陣!劉聰的臉上終於浮現出了些許血色。

敵軍那邊終於出現了些許喧嘩,這讓劉聰非常滿足,還以為你們個個都是鐵打的呢,原來和拓跋鮮卑一樣,衝殺過去一樣會死,一樣會亂。

晉軍後陣煙塵更大了。

不少還在休整、並未打算出動的騎兵紛紛上馬。

河清鎮將劉泉手持木棓,帶著三千餘騎圍了上去,左右開弓,竟是要靠人數優勢擊退漢軍騎兵。

先前被衝散的捉生軍、驍騎軍也慢慢聚攏了起來,再度發起反衝鋒。

禁軍騎兵兜了一個圈,慢慢繞回本陣。

劉聰的臉色又不好看了。

“咚咚咚……”

“嗚——”

正麵戰場鼓角爭鳴,很快吸引了劉聰的目光。

“嘩啦啦!”對麵的中軍步兵停下了腳步,齊齊把長槍放在腳邊,然後挽起強弓,斜向上舉。

“嗚——”牛角聲如催命一般,再度響起。

“嗡——”劉聰看向天空,如同飛蝗般的箭矢撲麵而來。

“哚!”一支羽箭落在大盾上,發出清脆又帶些沉悶的聲音。

“叮!”羽箭落在鐵鎧之上,沒能深入,顫顫巍巍。

“噗!”箭矢落在無甲農兵身上,慘呼聲不斷,惹得陣型都有些騷動。

“嗡——”漢軍左右兩翼加快步伐,弓手越眾而出,同樣發起了一輪拋射。

密集的箭矢落入晉軍陣中,濺起了小小的水,很快歸於平靜。

劉聰眉頭一皺。

早聞銀槍、黑矟二軍乃邵賊親軍,全員會拉弓射箭,全員會近戰搏殺,又全員披甲,如今看來,這種百步距離上的拋射對他們簡直就是撓癢癢。

反觀己方,即便是拋射,還是有不少倒黴蛋傷亡了的。

“咚咚咚……”鼓聲吸引了劉聰的注意力。

雙方步軍接近過程中,陣型又產生了變化。

因為左右兩翼快速前出的關係,品字形大陣慢慢變成橫陣,隨後有變成倒品字形的趨勢。

對麵的晉軍依舊保持著斜線陣型。

三千餘名甲士居於右翼,跑得最快,幾乎與己方左翼接上了。

五千餘名甲士居於正中,這便是黑矟軍了。

另有數千人居於左側,落在最後方。

這個陣,劉聰研究過。

大體是以黑矟軍為“月底”,左右兩翼為“月牙”。

接戰之時,以月底為基,旋轉月牙,側擊敵軍,故名“偃月陣”。

戰場之上,其實沒那麼多巧,核心就是“側擊”、“繞後”等等。

雙方一字排開,正麵互砍,那樣太笨了,遠沒有側擊容易讓敵軍崩潰。

“呼——”又一陣狂風卷來,讓人睜不開眼睛。

大風一掃而過,很快歸於平靜。

劉聰睜開眼睛,發現對麵的府兵已經加快腳步,衝向了己方左翼。

接戰,正式開始。

(本章完) d qq qq guan. read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