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車下吧嗒吧嗒嘴,說道:“有道理。”
這年頭兒,還得跟著有實力的主子混才有出息。
“你們蝸居在著圖們江南,長白山東有幾百年了吧。到現在還是老樣子,一點發展都沒有,你看看建州,人家早把日子過起來了。你們還得聽李朝的使喚。”石庭柱不屑的說道。
一時間眾位首領都有些汗顏。他們其實過得並不好。朝鮮人一直在試圖同化他們。不斷地壓縮他們的領地。現在四麵的平地和沿江、沿海的好地方都被朝鮮人修築了城池,把他們壓縮在山地。
脫脫禾孫首領歎了口氣說道:“我們不比你們那裡,我們十處女真人口太少,大家還不團結,相互之間打來打去的,力量就更分散了。每個部落也就幾百人的戰兵。幾十個部落加起來也就一兩萬戰兵。那裡是朝鮮人對手。”
石庭柱笑道:“當年的建州不也是這樣子嗎,分則弱,合則強。朝鮮人羸弱,那裡是我們女真勇士的對手。”他說著拿起筷子折斷了。他把筷子扔在地上。又抓起一把筷子,說道:“你們能把這把筷子都折斷嗎。”
撥魯歡首領試探著說道:“石將軍來我們這窮鄉僻壤,不是來看我們笑話的吧。還請將軍指條明路。”
石庭柱說道:“這種被高麗人呼來喚去的日子你們還沒過夠嗎。乾脆把幾十個部族聯合起來,造反算了。與其在山裡受苦遭罪,不如占了朝鮮的城池,使喚這些人給你們耕地放牧豈不美哉。兩班貴族彼等可取而代之。”
一句話頓時說的眾首領熱血沸騰,他們都很清楚,朝鮮人其實色厲內荏,都是些慫貨。他們真不怕他們,就是他們太分散了。而且人數也太少。
董哈剌和達魯兀顏首領互相看了一眼,說道:“石將軍不會以為僅憑我們就能打敗高麗人吧。我們聯合起來沒問題,出山也沒問題,可是勝算不大啊。”
石庭柱笑道:“你們先乾起來,把周邊的小城都拔了,如果朝鮮人大軍來攻打你們,我會幫你們的。”
達魯兀顏冷笑道:“空口白牙的,我們憑什麼相信你。你又不欠我們的。何況就靠你帶來的三百漢軍旗。”
石庭柱說道:“單靠你們肯定打不過朝鮮人,可是要是加上兩白旗呢。”
董哈剌一驚,八旗分裂的事情,他們這邊已經聽說了。這石庭柱是多爾袞的人,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這也是他獲得熱情款待的原因。聽石庭柱的意思,多爾袞有占據朝鮮的野心。
不過眾人也覺得合理。現在皇太極和代善占據了察哈爾,阿敏和莽古爾泰占據了遼東。多爾袞兄弟尷尬了,他們無處安身。所以,兩白旗來朝鮮還真是個好去處。這件事的可信程度很高。
他們立刻開始盤算,兩白旗一旦進入朝鮮,對他們的利弊。
事情明擺著,不論他們是否參與,都改變不了兩白旗入住朝鮮的決心。隻不過現在投機進去參與,如果兩白旗拿下朝鮮,必然會重用同族的女真人。
剛才,石庭柱說他們可以取代兩班貴族,這件事可能就不是玩笑話。多爾袞肯定會用女真人來統治朝鮮人。他們很可能會一躍成為朝鮮的統治階層。
“兩班”一詞本來指上朝時,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為中心,文官排列在東邊,武官排列在西邊,即“文武兩班”,之後,兩班專指上朝會的官員延伸到兩班官員的家族及家門。古代朝鮮對貴族或官員的尊稱也是“???”(相當於漢語的“大人”)
朝鮮地方小,物產匱乏。為了保住兩班貴族的生活質量,必須嚴控人數。他們甚至搞了從母法,也就是出身以母親的出身來定。徹底把階層固化了。貴族和賤民生的孩子仍屬賤民。隻有貴族和貴族生的孩子才是貴族。
時間長了,朝鮮成為一些固定家族壟斷當官和統治地方的國家。不屬於兩班貴族的是不能當官的。地方上的土地和資源都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兩班貴族家庭手裡。
朝鮮王朝的社會結構主要分為四個階層:王室家族、貴族、平民和奴隸。在經濟方麵,朝鮮王朝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是社會經濟的主要支柱,朝鮮王朝實行嚴格的農村土地製度,農民必須向貴族階層和王室家族交納田賦。
地方上是兩班貴族統治,而中央大權則采取五家做統治原則。五家作統製由中央政府任命的五個家族組成,包括世襲的宗親家族、文臣家族和武將家族等,這些家族代代相傳,與朝鮮王朝的統治者有著密切的關係。
五家作統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朝鮮王朝的英宗時期,英宗實行了一係列政治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將王朝的政權掌握在五大貴族家族之手,這五個家族分彆是:慶安金氏、全州尹氏、南原李氏、鎮川楊氏和安東韓氏。
女真眾首領明白,如果兩白旗進入朝鮮。建州貴族勢必取代這五家的統治地位。但是地方上很可能就會有很多的位置空缺。多爾袞必然不會繼續重用兩班貴族。漢人說的好,非我族裔,其心必異。
一時間,眾人都動心了。
與其這樣苟延殘喘,被高麗一點點的吞並和同化,不如起兵先搶他娘的一票。不過他們也知道,多爾袞的打算是利用他們先鬨事,把朝鮮的大軍吸引過來,然後兩白旗趁機殲滅朝鮮大軍。
朝鮮人根本沒有想到,兩白旗會突然出兵進入朝鮮。他們知道八旗內亂了,現在這種時候,應該無暇他顧才對。
撥魯歡首領一口喝乾了碗裡的酒,說道:“如果我們起兵,把朝鮮大軍引來。等兩白旗坐了著朝鮮的天下,我們有什麼好處。”
“我來之前,十四貝勒親口許諾,諸位首領如果起兵,將來都做貴族,子子孫孫都可以世襲做官。再也不用在這山裡苦熬了。”
本章完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