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去了三個月,楊凡對伊犁河穀保持著高壓態勢,但是就是按兵不動。
安三溪的八千人在伊犁河穀的西北側紮營,從側翼威脅著巴圖爾琿台吉。
巴圖爾琿台吉也不敢妄動,雙方就這樣保持著對峙。
除了小部隊,以營級規模經常發生混戰外,戰線基本保持穩定。
巴圖爾琿台吉明白楊凡的意圖。
楊凡在等待,等待騎兵軍把哈薩克三個玉茲徹底吃下來,並且消化。等哈薩克完蛋了,徹底被楊凡控製,他將迎來等多的敵人。
但是他毫無辦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哈薩克完蛋。
他其實不想和哈薩克汗國為敵,如果能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楊凡,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這世上的事兒,經常不由自己的想法。
就像當年北宋和南宋一樣。他們不知道聯合金國滅遼,聯合蒙古滅金,是唇亡齒寒之事嗎。那些政事堂的相公們都是曾經考了進士的,這點智商還沒有嗎。那他們為何還要這樣乾呢。
我們這些正治素人都明白的蠢事呢。他們是腦袋被驢踢了嗎。
因為很多你看著不可思議的事情,都是有著深層次原因的。
你想援助遼國和金國去對抗女真和蒙古,甚至你願意傾儘國力支援他們,讓他們頂在第一線,你出錢,他們出命,擋住更加野蠻的遊牧部落。
畢竟,遼金都是打了百多年交道的,熟悉的對手。他們雖然強,但是吃不掉你。你不必擔心。新來的才是更可怕的餓狼。
可是這個事兒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遼金得願意接受你的善意。如果他們想和你合作呢。他們不乾,你剃頭挑子一頭熱有什麼意思呢。
兩宋一開始都是打著兩家放下仇恨,合作對抗北方這個主意的。也願意提供援助。不論是軍事聯合,還是錢糧支持都是願意的。而且主動促成和解,也派人去接觸、談判。
可是遼金不願意啊!
他們最後定下的國策就是取土於宋。
也就是從女真蒙古人那裡丟失的領土,他們通過南下進攻宋國來彌補,甚至獲得更多。
他們寧願去攻打更弱的宋,來苟延殘喘,也不願意聯合宋來對抗北方的強敵。這事情還怎麼玩。
所以,最後兩宋聯合女真和蒙古滅掉遼金,真的是無奈之舉。
要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人家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還要弄死你。也隻好這麼選擇的了。
就像現在的哈薩克和準噶爾一樣,就算有百年仇怨,可是現在大敵當前,如果能攜起手來,對雙方都有好處。可是準噶爾願意,哈薩克不願意啊。
他們又菜又愛玩,人家想趁機把伊犁這塊肥肉吞下去呢。
這三個月來,每隔幾天斥候帶回來最新的戰報。大明的騎兵攻陷了一個又一個的哈薩克部落。
三個月過去了,整個哈薩克三個玉茲已經全部淪陷。
揚吉爾汗已經徹底擺爛了,他輸掉了所有。哈薩克汗國已經不複存在了。所有的牧民和牲畜、地盤都歸了楊凡了。
楊凡真是個狠人,貴族全部抓走弄去海島了。牧民編入牧業隊,搞集體經濟。牲畜和土地全部歸牧業隊共有。直接把哈薩克的統治階層老根兒都挖了。
阿拉木圖城裡,從大汗到貴族們,除了絕望還是絕望。他們已經無處可去了。猶如喪家之犬,坐困愁城,天天喝的伶仃大醉。在醉生夢死裡逃避現實。
可楊凡的胃口遠比巴圖爾琿台吉想象的要大得多。哈薩克滅國後,大軍繼續南下。並沒有回頭攻打準噶爾人。
根據最新的情報,楊凡在每個玉茲留下一個騎兵團駐守外,剩下的大軍繼續南下,已經抵達了哈薩克汗國的南部邊界,分彆陳兵在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烏茲彆克汗國的北界上。
南部的三個汗國已經驚慌失措,正在集結軍隊準備抵抗明軍的入侵。
土庫曼人、吉爾吉斯人等小國也已經慌了。甚至莫臥兒帝國也是一片緊張。他們派軍隊進入阿富汗,防止明軍南下。
巴圖爾琿台吉和夫人發愁的看著地圖。最新的消息,已經有明軍的騎兵團和布哈拉汗國開戰了。
他心裡歎了口氣,看來明軍不推進到伊朗和阿富汗邊界是不會罷手的。
等他們徹底平定了中亞估計就是年底了。到那時,他們就該騰出手收拾準噶爾人和南疆的葉爾羌汗國了。
“今早斥候報告,駐守在金山城的明軍步兵一萬多人從北邊通過,目的地不知道是哪裡,看著不像是來打我們的。”
聽著夫人的話,他用手指沿著地圖指著這支新出現的步兵的行軍路線,心裡苦笑。這肯定是一個步兵師。現在楊凡的編製他們也都熟悉了。
看著行軍的方向,他把目光放在了烏拉爾河畔,聽說哪裡明軍修建了一座營壘,把交通要道給堵死了。羅刹人進出歐亞主要要走那裡,估計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楊凡這是打算封閉羅刹人東進的咽喉要道。
這一萬多人,十有八九不是對著自己來的,現在自己的兵力已經不是南路軍和安三溪八千騎兵的對手了。他們沒必要再調動這支步兵。
他們最大可能是增援那個堵截羅刹人的營壘去的。
新城楊府,夫人們從天山回來已經三個月了。轉眼就到了崇禎四年的夏天。馬上就要夏收了。到了一年中楊府最繁忙的兩個月之一。
楊凡的領地上,是麥稻兩熟的。秋季豐收後,播種冬小麥。冬小麥越冬後,在第二年的夏季收獲。夏收後,還要翻地,放水進田裡,然後種植水稻。等到秋天水稻秋收。
因為有高產的種子,還有北塘口碼頭海運來的海島鳥糞。糧食產量極大提高。現在楊家的土地少了五十萬畝水田。那塊地已經被水庫淹沒了。
今日,夫人們坐著輕便的四輪馬車,來到了大壩。代表老爺參加大壩竣工儀式。經過三年的修建。這座洲河大壩終於建成了。
本章完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