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獄之中,鄭太妃氣的銀牙咬碎,她就沒見過這麼軸的人。
好話歹話說儘,他就是油鹽不進。
鄭太妃低頭歎了一口氣,知道再說什麼也沒有用了。袁崇煥去意已決。他對大明深深的絕望。是真的心灰意懶了。
可謂是,哀莫大於心死,他是真不想在折騰了。
女人和男人不一樣,女人當領導隻會考慮利益得失。考慮這件事怎麼做對她才最有利。
而男人則摻雜了太多的東西。很多時候,讓女人無法理解。
男人有男人在乎的東西,都說男人理性,女人感性。可是很多時候,男人在乎的很多東西,比如裝逼、情懷、麵子、理想、正義、公平……很多東西。
讓女人無法理解,腦子有病吧。世上哪有這些東西。
很多時候,男人能做出很多讓女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來。
脫離利益考量的很情緒化的東西。也許在男人看來,有些事情,沒有值得不值得,隻有願意不願意。
就像張小六子,他跑去見常凱申,跑去哭諫。哭著說,你不抵抗,學生都會上街堵著你的門罵你。
常凱申說,學生來了我就用機關槍打他們。
張小六子在晚年和唐德剛說道,你彆看趙四經常罵我,可她不敢真把我惹火了。我火了,是非常嚇人的。
當時我就火了,你有機關槍你不打小鬼子,你打學生。
當時,我麵無表情,一言不發。
我心裡說,你個老頭子,你把我惹火了。我要給你個厲害的瞧瞧。
然後,後麵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鄭太妃氣的渾身發抖,心裡怒罵,你們男的就是一群傻叉。
袁崇煥轉過身,看著北牆上那個一尺見方的小窗。
窗外一輪明月,把清輝灑滿大地。
他不再看鄭太妃,也不想再和她說什麼。
這個蠢女人,之所以非得拉著自己,不就是不想放棄東林嗎。
她不肯單乾,怎麼也要拉著東林下水。如果他參與了這件事,調動關寧軍進城改朝換代的話,錢龍錫他們不得不考慮軍隊的意見。
顯然,她玩砸了之後,肯定沒抓到皇帝。東林不跟她玩了,她才跑來找自己背書。
企圖通過利用自己,來逼迫東林,造成既成事實。可是,她就算調動了關寧軍,也進不了城。隻是她自己不肯相信而已。
其實,她就是執念作祟。不肯承認自己輸了。
楊凡早就看穿了她的把戲,輕輕揮一揮手,就策反了盧象升,把東直門給堵住了。明顯成不了的事情,還要較勁,不是有病是什麼。
說到底就是不甘心罷了。
折騰了一輩子了,眼看就成功了,結果功虧一簣。
袁崇煥縱有千般不是,至少他還有承認現實的勇氣。
一個人能夠麵對現實,其實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也是一個勇者。
“曾留白日挽長鞭,貶我人間四十年。
但吐胸中三寸氣,不欺頭上九重天。
生涯蕭瑟詩如酒,客路淒迷雨做弦。
悟得紅塵真妙處,風流豈讓古人先。”
袁崇煥吟誦完後,低頭歎息。回首自己的一生,自己也忍不住苦笑。
“崇煥這一生,少年立誌,平邊患、清吏治、正朝綱、挽狂瀾於即倒、救百姓於倒懸。如今回首,真是早歲那知世事艱啊,當年怎麼也想不到,這一生功業,居然是這樣的。一入宦海身不由己,說了太多違心的話,做了太多不願意做的事情。代人受過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了。”
“直到在這裡這一個月,真正靜下心來,才想明白,我從小學的儒家經典,從根本上就錯了。”
“其實,儒學的問題,早就有人發現了。北宋五子開始,一直在反思造成王朝不過三百年的問題出在哪裡。”
本來準備走的鄭太妃,轉過身來,冷笑道:“這是兩千多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難道袁督師在這詔獄裡,要效法周文王不成。”
袁崇煥知道她有學問,她就是因為博覽群書,才華超群,才被萬曆寵愛的。她年輕時,就不是特彆漂亮的美人。這是拿司馬遷《報任安書》諷刺他。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放逐,乃賦《離騷》;左失明,厥有《國語》……。
袁崇煥笑笑說道:“這個問題其實是,學習儒家思想的官員,他們不能成為道德自覺的主體。這是一個根本大問題。孟軻死,道不傳!道不行,百世沒有良好的正治。千百年沒有真儒了。”
鄭太妃是個學問家,對儒學有很深的理解。
“何為真儒呢?”她問道。這種哲學問題,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真儒就是能夠道德自覺的人。大明的官員都是些打著道德幌子,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偽君子,那裡有真儒呢。空談治國當用儒臣罷了。”
“宋代的先賢給出的方案是理學,大明的賢德們提出了心學。”
這句話,彆人也許不懂,鄭太妃是能聽懂的。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她忍不住歎了口氣。
程朱理學講的天理是認識的對象。陸王心學所講的天理,是我們心裡本來就有的條理,是我們的心性。心即是理!
朱熹講性既是理,那是認識論立場。
王陽明講心即是理,那是本體論立場。
這就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最大差彆。
大明官方選擇了程朱理學作為科舉的法定教材,二百八十年不變,。大清又繼續承繼。
心學最終沒有被官方認可,道德自覺沒能立得起來。
靠程朱理學是立不起來知行合一的。
程朱理學在實踐中,全是假儒,滿嘴仁義道德,全是打著仁義的幌子謀取私利。王陽明認為,從思想和認識入手,解決不了問題,要從心入手來解決。隻有從內心接受了,才能知行合一。
王陽明之所以要提出這些觀點,就是要解決,曆朝曆代文官雖然都是儒者,但是他們明白道理,卻不肯去做的問題。曆朝曆代都是儒家出身的文官貪腐,導致朝廷崩壞。
所以,隻要從心裡入手,知行合一,才能解決大明文官的**問題。
要是楊凡在這裡,肯定嗤之以鼻。
從哪裡入手,都是瞎幾把扯。這是人性的問題。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思想和製度設計也要人來執行。人才是正治的靈魂。
周公之禮能行三千年,那是因為充分考慮了人性的需求,隻有順應人性的製度才能流傳久遠。大家都不願意做的事兒,道德說教根本沒用。
王陽明最後說的一句話是:“我心光明!”
這是什麼意思,還不就是,不管你們能不能做到,反正我是內心光明的嗎。他最後也就隻能說,至少自己可以做到罷了。
袁崇煥歎息道:“折騰了這麼久,我也累了。大明沒救了。就算是你兒子上位了,也是個亡國之君罷了。娘娘你還折騰個什麼勁兒呢。順世隨緣吧。”
:..cc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