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篡唐 > 第五卷 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

第五卷 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1 / 1)

推荐阅读:

第五卷 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

比起當年在榮陽時的步履維艱,此次嶺南!行。尤其個曰一六

在榮陽,李言慶至少還有那麼一些根基。可是在嶺南,卻等同於是白手起家。

嶺南馮家,不足為憑。

哪怕是有言虎出麵,馮盎也不可能為了友情,就輕易的點頭歸附。

畢竟,身為馮氏族長,馮盎所需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即便他有心歸附李唐。也必須要爭得族中的同意才能夠點頭。李言慶等不得那麼久,他需要儘快在邑州打開局麵。站穩腳跟。換句話說,馮盎能保

沈光不明白李言慶為什麼會這麼著急在嶺南打開局麵。

在他看來,李淵給李言慶的任務隻是穩定住嶺南的局勢,儘量使馮氏保滅。以保持嶺南的穩定。

也就是說,李淵並沒有給出任何時間上的限製”

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任由李言慶決斷。畢竟,李淵雖然希望嶺南平靜,但是對嶺南的關注並不太高。沈光甚至不無惡意的猜測:李淵隻是想把李言慶從長安調出一段時間,而後設法平衡長安的局勢。哪怕李言慶無所作為,李淵也不會在意。

事實上,沈光的這種猜想。基本上正確!

“公子,朝廷並沒有給出任何時限。您又何必急於行動呢?”

回到住處以後,沈光忍不住偷偷詢問。

如果是旁人說出這樣的話來,李言慶說不得會給他一鞭子。但沈光不同於常人,是他的心腹,更是從大業年間追隨他,十餘年任勞任怨。出生入死的老夥計。

對沈光,言慶始終懷有幾分愧疚。

他追隨自己時間最長,可是論功名,卻最差,

徐世績杜如晦就不用說了。許多比沈光歸附晚的人,比如姚懿,比如羅士信、王伏寶,如今都算得上是戌守一方的大將。即便是歸順最晚的辛文禮,也做到了幽州總管的個置。相反,如雄闊海、沈光這一批最早依附他的功勳元老,至今仍是以王府家臣的身份集現。

李言慶猶豫了一下,回答道:“老沈。你知道秦王的平梁十策嗎?”

沈光一怔,搖搖頭道:“聽說過,但具體內容卻不清楚。”

“我知道!”

李言慶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閒散坐在榻上,“不過我還知道,那絕非出自秦王之手。”

“哦?”

沈光不禁來了興趣,在一旁坐下。

沒有外人的時候。李言慶對沈光、雄闊海這樣的老兄弟,從不做太多的約束。

而雄闊海也好,沈光也罷,似也清楚這一點。

外人在時,他們會表現出嚴格的上下等階;不過在沒有人的時候,他們會比較隨便。

這,也是李言慶給予他們的特權。

人常道高處不勝寒。地位越高,就會越發顯得孤獨。

李言慶不希望到了那一天的時候,自己變成孤家寡人。但徐世績也好,杜如晦也罷,哪怕是長孫無忌,都在刻意的改變他們的態度。書讀的越多,考慮的就越複比較下,沈光和雄闊海顯得簡單許多。李言慶也願意對他們親切一點。

李言慶說:“你覺得李靖和李端,哪個更出色?”

“我沒有接觸過李靖,所以不好做出評價。不過公子對李靖那般讚賞,想來不會太差;李先生嘛”倒是個飽讀詩書的人。隻是行為做事,略帶著幾分暮氣。

凡事四平八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如果讓我評價此二人的話,我可能會選擇李靖。”

李言慶笑了,連連點頭。

“李靖大才,非常人可比,李端先生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當然比不得李靖。”

“可是,這與平梁十策有什麼關係?”

李言慶伸了個懶腰,輕聲道:“當然有關“嗬嗬,我可以和你打賭。如果讓李靖和李端較量,必然是李端占居上風。平梁十策出自李靖之手,李端先生一眼就看出了其中李靖的痕跡。在往襄州的路上,李先生曾對我說過:平梁十策應是李靖在離開長安之前,獻於秦王。其目的就是為了給秦王賺取足夠的功勳。

不過李先生說:秦王說出的平梁十策,絕非李靖所貢獻出來的全部珊”

沈光頓時愕然,有些迷茫的看著李言慶。

李言慶喝了一口水,閉上了眼睛。

腦海中,浮現出離開襄州之聳,李端與他的一段對話。

“王爺以為,李唐善戰者有幾人?”

李端道:“人言李唐善戰者,必首推王爺。

其實,秦王亦為善戰之人,卻因種種,被王爺壓住了風頭。如今。朝堂上太子已站穩腳跟,秦王欲效前朝舊事”必取兵權。然則。秦王欲取兵權,資曆尚顯不足。雖說朝廷定鼎關中時,秦王曾立下汗馬功勞,但除了與劉武周之戰外,其餘幾戰乏善可陳。

淺水原,先敗後勝,終究有敗筆藏於其中。

所謂攻取蘭州的功勞,實際上也是一個運氣。錯非薛舉病故,焉有秦王之勝?”

這言下之意就是說,李世民不是薛舉的對手。

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倒不如說是他的運氣好,如果薛舉不死,這勝負尚未可知。對此,李言慶不置可否。

“其二。秦王雖攻取洛陽,然則首功當歸王爺。

加之王世外強中乾,並未幾王獲勝,然則卻未使天下人真正的信服一一“※

這也是秦王一直落於下風的主要原因。

秦王欲爭鋒,必壯其功勳。其戰功不顯,則聲名難立。聲名不立。則無望奪嫡。藥師為秦王謀。必先為其謀取功勳。不過這絕非藥師計策全部,以臣之見,藥師真正的妙筆。是在其第十一策。而這一策。想必王爺也看出來了一些端倪。”

李言慶沉吟片刻,輕聲道:“是把我趕出長安嗎?”

李端連連點頭,“長安之困局,在太子與秦王;而太子與秦王之爭。則在於王爺。

陛下錘意太子,卻又不免忌憚太子權柄過盛。

難道他不知道秦王之心嗎?嗬嗬,之所以容忍秦王,就是希望以秦王。牽製太子。

陛下謀略過人,深知帝王之術。太子知道,秦王知道,包括藥師也是心知肚明。王爺在長安,則秦王必受壓製;秦王受壓製,又何來這平衡之說?況乎王爺戰功顯赫,聲名過人。陛下也需要尋找機會,將王爺調離長安,以達成其平衡之道。。

所以,藥師這第十一策二就是製造機會。令陛下可以名正言順,將您調離長安。”

李言慶恍然大悟!

“如此說來,平梁十策所為者。就是這第十一策?”

李端笑道:“王爺您想。把您調離長安容易,可調去何處方可?

中原,可說是您一手打下來的根基;哦蜀,實家與您關係密切;哪怕是把您調去北疆,也無法消除您在長安的影響力。同樣,若真將您調去北疆,隻怕會令天下士子心懷不滿”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個合適的地方,一個讓天下人無話可說的借口!這就是藥師的第十一策。嶺南和中原遠隔千山萬水,隻需三五年,足以令王爺聲名漸漸隱去。到那時候,哪怕王爺再回長安,也無改這大局”

李言慶不禁連連點頭,露出沉思之狀。

李端說:“不過王爺也不用太過於擔心。

以臣對藥師的了解,藥師設下此句,又何嘗不是對王爺您的一個考驗呢?”

“你是說,”

“藥師這個人,不好權謀。卻不是不知權謀。

他的眼光很毒辣,遠非臣可以相比。以臣對他的了解,他這個人也頗明平衡之術。”

有些時候,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太過於明白。

李端清楚這一點,李言慶同樣明白。

明白平衡之術?

說穿了,就是說李靖不是那種喜歡把事情做的太絕的人。

或許他用兵凶狠,但卻不代表著李靖的處世之道也是如此。仔細想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靖並不是非常出彩。甚至保持沉默。相反,當時真正起關鍵作用的人,是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小無忌三人。甚至可以說,李靖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並沒有旗幟鮮明的表明他的立場,,

他在考驗我嗎?

李言慶想明白了這一點後,頓時感到心情愉悅。

李靖,對我設了一個局。

但如果我真的破了這個局,想必會使李靖心裡發生一些變化。

“老沈,李藥師既然已經出招了。那我若不做出應對的話,豈不是讓他看輕了嗎?”

有些話,李言慶可以說,但有些話,他不能說。

即便是麵對沈光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老夥計,他也隻能說出個三分真心話,,

“可目前這局勢,似乎沒那麼容易破解。

公子您手中無兵無將,想要在這裡打開局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沈光連連搖頭,表示不太看好。

但言慶卻似乎並未受到任何影響。甚至表現出非常自信的樣子。

“明天咱們再去那天塹人的琉璃店一趟,看看有沒有可能,和他們一起走一趟交州。”

“去交州?”

“不是去交州,而是去看一看欽州。”

沈光越發的糊塗了!

不是去交州嗎?怎麼又要看欽州了呢?

李言慶沒有再解釋,隻是笑嗬嗬的站起來,拉開房門,用力的呼吸了一口嶺南特有的潮濕空氣。取嶺南,必先平邑州,平笆州”必先取欽州,”

若想去交州,肯定要走欽州這條路。而欽州又是寧長真的地盤,若沒個掩護,隻怕是難以成行。

要知道,欽州,雖有寧長真小卻並非隻有寧長真!

第二天一早,下起了嚎嚎細雨。

李言慶沒有叫沈光。隻帶著柳青,往那琉璃店走去。

可是沒等走到那琉璃店,李言慶就感覺到氣氛有些不太正常。遠遠看去,那琉璃店所在的街道是冷冷清清,並不時有軍卒在進進出出。與昨日一派自由景象相比,今天的都棱鎮,透出一股肅殺之氣。李言慶不由得一蹙眉,停下了腳步。

見路旁有一家賣蒸餅的棚子。立刻帶著柳青走了進去。

這棚子是專賣早餐的地方,主營是蒸餅和懼饒。平日這個時候。裡麵早就坐滿了客人。

但是今天卻冷冷清清,顯得很蕭條。

鋪子的主人,是一個帶有濃鬱江淮口音的中年人。

李言慶和柳青坐下來,要了一籠蒸餅和兩碗懼饒之後,柳青笑嗬嗬的問道:“店家,怎地今天生意如此冷清?”

“怎麼,客人不知道?”

“知道什麼?”

“昨夜宣化來了兵馬,抓

喏,這條街上的幾家店鋪都被查封,包括那天塹蠻子的琉璃店,也被一並查封。”

李言慶心裡一動,臉上也露出幾分驚訝之色。

“店家,為何要抓人呢?

我們住在鎮邊上,所以也不太清楚狀況。麥大人不是鼓勵商市嗎?怎麼突然間

“哦,原來客人住在鎮東頭。”

看得出來,店鋪的主人也是個愛說話的人。

反正這棚子裡也沒有其他人,索性坐下來嘮起了家常。

和那天些人不一樣,飯店主人對都棱鎮了解更多。他絮絮叨叨,從都棱鎮的設立開始,就說起個沒完。

“倒也不是麥大人鼓勵商市。

事實上,宣化真正做主的,是麥大人的夫人,宇文娘子你知道嗎?據說是高官之女。麥大人的所有精力都放在練兵上,所以琶州大小小事務,許多是出自宇文娘子之手。就是這宇文娘子下令開設了商市,不但使那些俚蠻子變得老實許多,更繁華了這鬱水沿岸。我記得,月來都棱鎮的時候,這裡還駐紮著兵馬。人口也不算太多。

耳現在呢,都棱鎮常駐人口就有四五千,加上往來的商戶,差不多有近萬人呢。”

宇矢夫人?

不就是宇文鳳嘛!

李言慶沒有見過麥子仲的老婆。可現在看來,這女人也非等閒之

啊。

“昨天晚上,來了一百多兵馬,把這條街封的嚴嚴實實。

我聽人說,被抓走的大都是交州商人,好像是說什麼謀反之類的事情。我可不敢多問。彆看如今中原姓李,可是這邑州。還是姓楊。反正官府隻是捉拿交州人,我們又何必過去摻和?客人,要我說,如果您”你知道的,麥大人好說話,可宇文娘子,卻不是不容易鬆口。”

李言慶聞聽,頓時露出驚慌之色。

“那如何是好,那如何是好?”

“客人此話怎講?”

“不瞞老兄,我此次前來,是專門收一些山貨。。

你也知道,這兩年欽州山貨挺不錯。頗為搶手。我這是第一次過來。也不識得門路。那天些人昨日還說,要給我介紹些客人。可現在他被抓了,我又該如何是好啊。”

李言慶一副惶急之色,憂心仲仲的廊囔。

他好像是自言自語,不過又恰到好處的讓飯店主人聽到。

“那天塹蠻子?”

飯店老板忍不住嗤笑一聲。“客人,您這是頭一遭勾當。”

“啊,你怎麼知道?”

“若非頭一遭,怎麼會去找那天塹人呢?”

飯店老板笑道:“那天塹蠻子不過是外來戶,平日裡也隻收些琉璃,那曉得這其中的門道?

不瞞客人,這都棱鎮裡若說清楚門道小老兒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這些年來,南來北往的客人。不少都是通過小老兒介紹。隻是不知道客人要勾當多少?”

“有多少,就勾當多少。”

這絕對是個雛兒!

飯店老板臉上的笑意更濃。

“但不知,是走私貨,還是,”

“私貨怎麼說,官貨怎麼講?”

“這官貨,就是由官府認可。一般來說,走官貨,在這嶺南地區。可以一路暢通。

麥大人和馮家二公子是世交。關係極為密切。

和欽州寧帥也頗有交情,沒有任何阻礙。隻是,這官貨的價格貴些。官府還要再抽兩成費用。說著話。那飯店老板突然壓低聲音,“您想啊,若不這樣子做,這琶州的開銷又豈能照顧的周全?”

李言慶連連點頭,表示讚成。

“那私貨呢?

既然官府插手,為何還有私貨的說法?”

飯店老板忍不住大笑,指著李言慶道:“客人,真不曉得你家大人。怎會讓你出來勾當。”

他聲音放低,“客人可知道。這邑州、欽州有多少俚人?”

“這個,真不知道。”

“那小老兒告訴你,這兩州俚人,有接近二十萬。這還不算崖州、振州、萬安等四州的俚僚,加起來差不多有四五十萬人。

這四五十萬人,有的是聽番離馮家的,有的是歸附於寧帥。不過還有許多人,是三不靠”嗬嗬,那些歸附寧帥的人,自然有官府照顧;可那些不肯歸附的俚僚,就是官府的對頭。他們手裡頗有山貨,隻苦於沒有官府支持,所以無處販賣。”

“那他們的價格?”

“至少比官貨低四成。”

李言慶明白了!

這就和當初在氓蜀榮樂城的情況相似,所不同的,隻是這嶺南的官府。實際上就是寧、麥、馮三家組成。想來,那些沒有歸附官府的俚人。必然受到官府打壓。

“敢問先生,可有門路?”

那飯店老板看了看外麵,見沒有人之後,才輕聲道:“我既然敢說出來,自然是有門路。

隻是,那些生蠻不要錢帛,而且交易起來比較麻煩。不過隻要公子有門路小老兒倒是可以從中周旋”咱們醜話說在前麵小老兒不會白出力,要半成抽頭。”

言慶做出沉吟之狀,好像是在思忖一般。

許久後,他抬起頭來,咬牙道:“隻要先生能介紹,絕不會少了先生的好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