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篡唐 > 第四卷 麒麟高臥聲自遠 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

第四卷 麒麟高臥聲自遠 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1 / 1)

推荐阅读:

第四卷 麒麟高臥聲自遠 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

李孝基已看完書信,深吸一口氣,臉上洋溢著隱隱驕傲之色。他看著李淵,拴聲問道:“國公意欲如何?”

李淵笑了笑“說實話,我確未想到,玉娃竟已成長如斯。

這件事我已有決斷,既然太原王氏要我出麵說項,二郎說的不錯,我可順水推舟,成全玉娃這一遭。隻是王世充背後有王氏族人撐腰,即便此次爭奪失敗,也會給中原帶來巨大變數。

老九,玉娃兒在滎陽苦苦支撐,我實不忍心。雖則我無法給予他太大幫助,但也需有所表示才是。”

整個李家,知道李言慶和李孝基關係的人並不多。

除了李之外,也隻有寥寥數人而已。而在這數人當中,竇夫人和李繪都已經過世了,其餘人,也就是知曉一個端倪。包括李淵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也隻是知道李測在滎陽埋伏著一招暗棋。可究竟是哪一招?李淵從未向他們吐露過。這種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孝基揉了揉鼻子“國公意欲如何擘他?”

“我思忖良久……二哥病逝之後,道玄一直留在朔方。雖說有老竇哥照拂,可終究是寄人。下,不是長久之事。道玄如今也十二歲了,正可出來曆練一番。我聽說玉娃兒請了徐文遠徐公出饋麒麟館,所以我考慮著,讓道玄前往滎陽,一方麵可作為聯絡,二可在麒麟館就學我現如今的情況非常尷尬,玉娃兒若是和我聯係過多,隻恐被人看出破綻。

但如果沒有聯係,我們就無法及時了解滎陽的狀況,更無法給予玉娃兒足夠的幫助和支持。

道玄年紀小,又是以求學名義前往鞏縣,不會引人關注。老九,你覺得這安排,如何?”

這安排,當然妥當!

李孝基表麵上雖然還是一派波瀾不驚之色,可心裡麵卻樂開了李淵這樣安排,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就等同於認可了李言慶在李家的地位。這大家族裡,歸宗認祖是一回事,認可不認可是另一回事。

同樣姓李,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否則禮物七個兒子,為何獨李淵這一支可以繼承爵位?李淵兄弟不少,但能被李淵重用者,又有幾人?

李道玄在李家的地位不低,雖然年鋁,不大,可是很得李淵看重。

如今,這樣一個人被派往鞏縣充當聯絡使者,也正說明了,李淵對李言慶的看重和關注。

從某種程度而言,李言慶從這一刻起,算是進入到李家的核心階李孝基說:“道玄聰慧,舉止都雅,且有應變之能,的確是個合適的人選。不過道玄的年紀畢竟還小,擔當如此重任,恐力有不逮。如今滎陽情況複雜,言慶雖說聰穎,但尚未掌控住大局。萬一有所偏差,壞了道玄的性命,豈不是對不起二哥一家?所以派道玄前往滎陽我沒有意見,不過最好有一老成持重,且善於察言觀色之人從一旁協助,也許會有妙用。”

李淵聽罷,也不禁連連點頭,認為李孝基所言,頗有道理。

可是派什麼人去呢?

李淵不免有些猶豫。他手下能人無數,可是這李閥烙印著實太深。

如溫大雅三兄弟,都有經緯之才,但派他們出馬,定然會引發他人的懷疑。畢竟這溫家兄弟的名氣,著實不算小。

抬起頭,李測問道:“老九以為,何人適合?

“這個,我一時也想不出來。”

“國公,九郎,茶已好,正可引用。”

涼亭裡,裴寂大聲呼喚。

李淵和李孝基相視一笑,邁步走進了亭子。

裴寂把茶盞推倒二人麵前“怎麼,有什麼為難事嗎?”

李淵喝了一口茶,沉聲道:“我欲命道玄前往鞏縣麒麟館中求學,隻是不知該派何人相隨。”

裴寂既然能留在這裡,自然是李測心腹之人。

李淵雖然沒有說出李言慶的存在,可裴寂還是可以猜測出,李道玄前往滎陽,定有重要使命。

他沉吟片刻“若是隨從之人,我倒有兩個人選。

四娘之夫柴紹,乃太原望族。他有一個兄弟,名叫柴青,拳腳高明,劍術無雙。而且為人非常機靈,值得信賴。有他相隨,想必能令道玄賢侄安全無虞。國公以為,此人如何呢?”

柴紹是李淵的女婿,自然能信任。

柴青此人,李測也見過,的確是像裴寂所說的那樣,武藝高強,為人機敏。更重要的是,雜家和李氏已成為一體,當年李孝基還冒充過柴氏族人,在李道玄祖父麾下藏身。這種種關係,非比尋常。蕻寂提出的這個人選,不僅是李淵同意,包括李孝基,也感覺著非常滿意。

“但不知,另一人是誰?”

“安全保證了,還需要一個見多識廣,且能察言觀色,八麵玲瓏之人。

我記得國公帳下有一司鎧參軍,文水人武士!!”曾經做過商人,後因開鑿通濟渠時得罪了楊素,而逃回家中。此人走南闖北,對中原地區更是萬分熟願。有才器,更有謀略。好讀三國,每見扶主立忠之事「必浮一大白,乃忠貞之士……文有武士!!”武有柴青,道玄必當無憂。

武士!!?

李淵乍聞之下,也不禁笑逐顏開。

“武士!!”的確是合適人選。”

武士!!雖官拜司鎧參軍,但並非吏部報備的官吏。準確的說,他其任免大權,李淵可以自行決斷。加上他並非什麼風流名士,雖當過兵,但也隻是個隊正出身,在衛府同樣沒有任何娃「錄。這樣一個人,絕不會引他人關注。

李淵想到這裡,心裡已有了主張。

“要不然就由你辛苦一趟,送道玄前往鞏縣?”

李孝基自然是萬分願意,一晃又有四年時間未見過自家孩兒,他思念言慶之心,難以用言語形容。李淵也看得出李孝基的心事,所以就讓他送李道玄去鞏縣,也為了他父子能夠相聚。

“那我何時起身?”

“我這就命武士翡「和柴青過來,你今晚就動身,前往朔方。。

“喏!”

李孝基唱了一個肥喏,興衝衝的走了。

裴寂頗有深意的望著李孝基的背影,突然間似有所明悟。他看了一眼李淵,嘴角浮現出一抹,奇異的笑容。

傍晚,李世民正坐在家中,手裡拿著一部洛浦書館刊印發行的孤本《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品讀。

一襲白衫,襯托出李世民卓爾不群的風姿。

在讀到隆中對一節時,李世民忍不住拍案叫絕,而後發出一聲感一旁正在縫補衣衫的溫氏,忍不住好奇問道:“夫君今天這是怎麼了?為何如此感慨萬千呢?”

“我感慨,當年與半緣君相遇,竟未能多做盤桓。

少時讀《三國》,隻覺熱血,壯懷激烈。而今再讀三國,才知半緣君,實乃當世大賢。四姐曾說,半緣君少了幾分英氣,不如我的氣概。可我現在才知道,半緣君乃大丈夫行徑。”

一句話,令溫氏也不禁生出幾分好奇。

她正要開口詢問,卻聽門外有人儈報:“三公子和王先生求溫氏連忙起身,從李世民手中拿過鄺本三國演義,輕聲道:“三叔和王先生來了,二郎還需留意自家的風度。你們談事情,我且下去讓人為你們準備酒菜。不過,可莫要貪杯哦。

溫氏,也是書香門第出身,性情溫婉賢淑。

李世民和她,也算是青梅竹馬,兩人的盛情非常好。

聽溫氏叮嚀,李世民非但沒有不耐煩,反而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會記在心裡。不一會兒的功夫,李玄霸和王通就走進了大廳。李世民連忙起身相迎,和王通見過之後,分彆落座下來。

十四載光陰過去,王通相貌並未有太大改變。

隻是臉色略顯蒼白,目光也不似當年那般銳利,如同納入鞘中的寶劍。十四載苦讀,他承受了多少屈辱,忍受了多少人的白眼。這其中的苦楚,隻有他自己心裡明白。而造成他‘王白牛\≈之名的罪魁禍首,正是李言慶。不過王通倒不記恨李言慶,反而從內心裡感激他。

若非李言慶,他如今怕還是那井底之蛙。

十四載光陰,讓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四旬男子。

王通沉穩的端坐在一旁,也不開口詢問李世民喚他前來,究竟是若是連這點養氣的功夫都沒有,他又如何能成就功名?王通知道,李世民找他,定有要事。

果然,李世民和王通寒暄片刻之後,話鋒一轉,談論到7日間的事“剛才劉文靜派人告訴我,說不久之前,九叔帶著柴青和武士疆離父親意欲送道玄弟去鞏縣讀書……我就覺得奇怪,這種時候,父親送道玄弟去鞏縣讀個什麼書啊。”

“去鞏縣就學?麒麟館嗎?”

“正是!”李世民回答道:“據說李言慶請了徐文遠徐公坐鎮麒麟館。但即便如此,也不需要讓道玄去鞏縣就學嘛。那邊的情況同樣複雜,戰事頻發,未必是一個就學的好地方。”

“隻怕,國公彆有深意。”

王通沉吟許久,抬頭道:“公子剛才說■,國公昨日接到了一封桀“正是!

“我族叔在這個時候,請國公齒麵,為王世充說項……”

王通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條條脈絡,將看似毫無關聯的種種線索,漸漸聯係起來。

他突然道:“公子,國公想來已經做出決斷,隻怕不久,就會有所行動。”

“你是說……”李世民眼睛一亮,綻放出灼灼神采。

王通點點頭“二公子隻需要關注一下,國公近期是否會招大公子返回太原。若是大公子回來,則國公舉事在即;如若大公子沒有回來,恐怕還需要些時日。不過,二公子可以順水推舟,暗中在推國公一把。國公現在這心裡麵,想必也還有些顧慮,隻等公子代為決斷。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李玄霸突然開口道:“父親為什麼讓九叔送道玄去鞏縣?”

“九叔閱曆豐富,且早年就生活在滎陽郡,對那裡情況也非常了解。父親讓他過去,想必就是能幫助道玄弟……不過,九叔也著實可憐。聽說他早年曾有一子,至今生死不明。九叔這些年四處飄零一一r一一一”

李世民渾然無意的說著話,可漸漸的,聲音低弱下來。

李玄霸、王通兩人相視一眼,同時向李世民看去。刹那間,三人從彼此的目光中,都看到了一絲震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