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穿越時空的青銅門 > 第五百四十六章占山為王,不存在的

第五百四十六章占山為王,不存在的(1 / 1)

推荐阅读:

最後是林平之接手指點李吉的活,因為路數更相符,不論史進還是王進的招式都顯得太過粗放,適合沙場,卻不適合江湖。

隻是輕功跟刀法還好,已經化作本能,可內功跟穴位卻讓李吉吃了不少苦頭,因為他對此沒啥概念,憑借本能可以流暢自如的施展輕功與刀法,卻無法讓他理解其中的原理跟知識。

主要是因為他這身能力是山寨來的,難免有偷工減料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就需要他自己來補足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人隻要能看到希望,往往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去努力,所以雖然難,李吉卻從未怠慢,也從未有過放棄的年頭。

早上拉伸筋骨,演練輕功刀法,下午認識經脈穴位,晚上打坐練氣,一天過得很是充實,李吉也迎來屬於他的蛻變。

簡單的修整了山路後,史太公坐著滑竿來了一趟,瞧見這副場景,臉色雖然凝重,心裡卻鬆了口氣。

斷裂石壁露出的白茬,還有殘留的樹樁,證明這裡是最近開辟的,可那些建築顯然不是短期內就能修建起來的,尤其是在山路難行的情況下。

這是仙法,這是本事,這是底氣,再無顧慮的史太公立刻安排人上山。

好人家誰上山,但是窮人會。

窮的就剩一條命了,誰還在乎彆的。

要不然水滸世界重要的背景板,那些殺之不儘的小嘍嘍都是從哪來的,還不是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

不到活不下去了,誰會上山當賊。

由此可見這時期的大宋已經開始失控了,若非宋江鬼迷心竅非得要招安,拿手下兄弟的命硬拚各地反賊搏出身享富貴,大宋怕是提早就結束了,就算沒有滅亡,類似宋江這樣的大反賊也能落得劃地稱王的結局。

作為大地主的史太公沒費多大勁就往山裡送了幾百人,雖然一個比一個的消瘦,卻都是正當年的青壯,吃幾頓飽飯養一下身子,既能上陣殺敵,又能下地乾活。

不過為了長遠考慮,顏旭讓史太公注意一下男女比例,一大家子的也行。

史太公還想送些糧食跟工具來,不過在看到滿倉的精糧跟鋼鐵打造的農具後,就沒再提這茬,反而帶回去不少農具。

單純的索取,現在沒問題,時間一長就不好說了,小恩小惠多了也愁人,因此顏旭用工具換人口。

對此史太公並沒有拒絕,顏旭能想到的事,他也能想到,雖然有些遺憾,卻隻能照辦。

有了充足的人手,山道的修建速度大大加快,顏旭又親自出手在險要處修建了一道關口,史進三人輪流帶人守著,日夜不歇,將少華山打造的如鐵桶一般。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華陰縣的縣令,負責緝拿捕盜的縣尉親自帶著兩都頭,領著三四百兵,一路來到少華山,抬頭一看,心道一聲苦也!

這年月就算名山大寺山路也是難行,更彆說這無寺也無人的少華山了。

眼下狹窄的山路上,三丈高的關口就跟一道鐵鎖般橫在哪裡,沒有千斤鑽萬斤錘,哪裡奈何的了這要命的地方。

“這山上莫不是朝廷的駐軍?”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縣尉對手下兩個都頭說道。

兩個都頭麵麵相視,不知如何回答頂頭上司的問題。

回答不是,那就得打,要打肯定他們上。

回答是,顯然是睜眼說瞎話,事後肯定要背鍋。

兩個都頭頓時人都麻了,縣尉卻歎了口氣,隨手指了一個都頭道。

“上前去問問話。”

“喏!”這個倒黴的都頭十分無奈,雙手抱拳應是,然後拿起一麵盾牌,小心翼翼的往山上走去,隔著一箭之地就開始喊話。

今天輪守的是史進,他早就瞧見山下的官兵。

如今更年輕本事更大的史進也更加大膽,而且他隱隱察覺到父親跟師父在謀劃什麼,這山寨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並沒有原著中那些顧忌,見了官兵反而躍躍欲試。

“要打就打,不打就滾!”史進手持三尖兩刃刀,腰掛銅鈸磬口雁翎刀,頭戴鬨龍垂頭紫金冠,身穿八寶大葉駝龍甲,往關口一站,氣宇軒昂,雄姿英發,開口一聲喝,嚇得那都頭扭頭就走,慌亂間腳下一滑,差點滾下山來,甚是狼狽,這下華陰縣士兵本就不高的士氣更是一落千丈。

縣尉狠狠瞪了那倒黴都頭一眼,直接帶兵返回。

不打就沒有傷亡,沒有傷亡啥都好說,更彆說還能把黑鍋放在那都頭身上,說他膽小如鼠,在賊人麵前狼狽不堪,折損了士氣。

這都頭此時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裝作肚子疼,雖然事後免不了吃瓜落,可總比現在強。

常言說得好,急中生智,這一著急,還真讓他想起一件事來,趕忙來到縣尉麵前小聲說道。

“縣尉大人,卑職好似認得那人。”

本不想搭理他,隻想推脫此次責任的縣尉聞言一愣,道。

“是誰?”

“若是沒有看錯,此人乃是當地裡正史太公的獨子史進。”

“可是人稱九紋龍的史進。”縣尉也聽說過他的名號,畢竟不安分,又有一身好功夫,還有不錯的出身,怎麼可能默默無聞。

“先回縣裡,然後你拿著本官的手貼,去史家莊將史太公請來。”

“卑職領命!”都頭聞言一喜,知道這件事就算揭過了,不過前提是把這件差事辦好。

對於縣裡來人,史太公早有準備,聞言也不多話,自顧自的去了縣尉那。

雙方是老相識,畢竟縣尉想要維護穩定就必需依靠這些地主鄉紳。

雖然是老相識,可此事並不一般,縣尉出言試探了幾句,沒有直接挑明。

史太公放下茶杯,反而坦言道。

“犬子頑劣,不聽勸阻,與那京師來的王教頭一並上了少華山,說要替天行道,老漢好言相勸,這太平盛世何須你多事,卻說他不過,無奈隻能任由他去了。”

“史太公說得輕巧,令郎可是要當匪。”縣尉一拍桌子,嚴厲的說道。

“說匪卻是過了,他們隻在山中舞槍弄棒自娛自樂,又不曾下山掠奪驚擾鄉民,頂多算是頑劣。”史太公睜眼說瞎話道。

縣尉聞言十分無語,要不是打不過,他那會聽這老家夥胡說八道,眼下卻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天底下的事就這樣,能糊弄就糊弄,能拖延就拖延,隻要不在他的任期內爆發,管你事後洪水滔天。

而且較起真來,首先要辦他一個失察之罪,畢竟在他的任期與轄區內有賊寇聚集數百人占山為王,這罪責可不小,搞不好不光烏紗帽不包,還落的牢獄之災。

最次也會限期讓他剿匪,可問題是,要是打得過,他還需要這麼麻煩?

將帶來的厚禮留下,史太公走了,這事也就此不了了之,因為真鬨大了對誰都沒有好處,史太公如此,縣尉如此,縣令也是如此。

因此所有人都裝作少華山上的一切都不存在,哪怕有人上報縣衙,也會被嗬斥胡言亂語,加上史進一幫人也不下山,隻在山中自娛自樂,久而久之就真當他們不存在了。

很快縣令就發現還有一項好處,那就是少華山收留流民。

雖然在山中開田建屋收不到稅收,也沒人敢去,可光是治下沒有流民這一項就是不小的加分。

加上史太公逢年過節送上的厚禮,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彆說他們不會挑明,就算下麵的人想,也會被壓下去,這才是官場的生存之道。

最新小说: